新课改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祝福》导学案

(教师用)

隆回二中 肖东光

三维总目标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祝福》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3.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自主学习】

1、字音积累

钝( dùn)响 寒暄( xuān)朱拓( tà)间( jiàn)或

悚( sǒng)然踌蹰( chóu chú)不更( gēng)事 谬( miù)种

淡( dàn)然俨( yǎn)然雪褥( rù)瑟( sè )瑟有声

尘芥( jiè)堆 形骸( hái)脸颊( jiá)沸反盈( yíng )天

贺家墺( ào)荸荠( bí qí)絮絮( xù)呜咽( yè )

驯( xún)熟桌帏( wéi)讪讪( shàn)咀嚼( jǔ )( júe )

赏鉴(jiàn)渣滓(zhā zǐ)瞥( piē)拗( niù )不过

蹙( cù)缩门槛( kǎn)窈( yǎo)陷惴惴( zhuì )

歆享(xīn xiǎng ) 牲醴( shēng lǐ) 蹒跚( pán shān )

2.字形积累

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 (回头)

形骸(惊骇弹劾)惴惴 (揣摩湍急)

3.字义识记

俨然∶形容庄重严肃。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

怔怔:呆愣的样子。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4.文学常识:

(1)《祝福》选自《 彷徨》,作者是 鲁迅,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 呐喊 》和《故事新编 》,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是《 野草》,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五经”指《 》、《 》、《》、《》、《 春秋 》五部经典著作。

【合作探究】

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年谱。

26、27春天前夫死、抗婚、初到鲁镇

27、28春上被迫改嫁,年底生阿毛(一岁)

28—31二夫死,春末阿毛死,被迫再回鲁镇

32、33喜捐门槛,冬至祝福再被拒绝

33、34被赶出鲁家

34—39街头行乞

40左右春天来临前、祝福声中冻死街头

《祝福》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

2.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文本

1.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点拨: 倒序

2.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点拨: 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3.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情节内容    顺 序

序幕:鲁镇祝福的气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倒叙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合作探究】

请速读课文,合作讨论(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1。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

第一次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年轻寡妇,生活贫困,但身体还健康。

第二次再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子,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也受到更大打击,健康状况不如从前了。

第三次被鲁家赶出大门,沦为乞丐:“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精神已完全麻木,风烛残年,濒临绝境。

2。“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新课改】《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语言描写,体会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1)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祥林嫂自述阿毛之死?——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2)与柳妈对话——加重了精神负担,陷入了恐惧

(3)与“我”对话——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4、总结: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挣扎,但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祝福》导学案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体会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分其它主要人物形象

2. 合作探究:祥林嫂之死,谁之过?

【自主学习】

一、请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鲁四老爷、柳妈、鲁镇人 、“我”的地方。

二、合作讨论:鲁镇众生相(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

1.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3.鲁镇人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被封建思想支配,不觉悟。群众之间隔膜、冷漠。

4.“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悲惨遭遇,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再现的。“我”既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小说赖以发展情节的线索。“我”激进善良,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封建礼教及其势力,同情弱者,但同时又软弱和无所作为。

【合作探究】

祥林嫂之死,谁之过?

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元凶是封建礼教,土壤是国民根性。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小说通过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以及周围人物、环境的艺术描写,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精神的摧残,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相关链接】

封建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妻纲”,不能破坏封建

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是变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

(2)妇女的“三从”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目标作业】

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

《祝福》导学案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下面句段的含义或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请速读课文,并思考:

1。为什么要描写四叔的书房?

书房可以看出四叔的思想旨趣的保守陈旧落伍,同时书房又有些破败,比如对联一半脱落,《康熙字典》未必完全,显示出四叔并非一个治学严谨的道学家。“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与他骂祥林嫂是谬种形成鲜明对比,具备讽刺意味,写出了四叔的虚伪。

2。祝福时的四度写雪,请从文 中找出,思考其作用是什么?

小说中四处写到雪,看似轻轻点染,实则颇具意蕴。

第一处出现于序幕,

祝福的社会环境与飞雪的自然环境结合,为祥林嫂悲惨的结局和人间的冷酷渲染了气氛。

第二处在结局处,

祥林嫂已百无聊赖地死去。这时着色,表面写雪的有声,实写世人的冷漠,还表现了“我”的无奈和愤懑。

第三处写雪,是柳妈劝祥林嫂捐门槛时。

一方面过去的短暂美好与现实的冷酷形成对比,另一方面暗示柳妈的言语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

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处。

雪花的团团飞舞,铺天盖地,愈显世界的冷,含蓄地表达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无法抗拒。

【合作探究】1。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

点拨: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总结文章的主旨?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祝福’活动,在极度失望中,她拿起斧子,怒砍土地庙门槛……”。结合祥林嫂的性格特征,以小论文的形式,评价增添这个情节是否妥当.

【目标检测】

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 )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严谨。

  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 )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3.《祝福》运用倒叙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A.这是小说惯用的手法,在于使结构多样化。

  B.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C.是展开情节必不可少的因素,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去探索。

  D.设置强烈悬念,可以造成极浓重的悲剧色彩,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深化了主题。

  

4.《祝福》开头一段文字中对鲁四老爷语言、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 )

  A.为展示小说的人物关系拉开序幕。

  B.表现鲁四老爷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辈。

  C.说明“我”对四叔的矛盾心情。

  D.表现鲁四老爷对晚辈的关心及对新党的仇视。

  E.表现了鲁四老爷冷漠无聊、顽固守旧的思想和性格。

  

5.下面这段文字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祥林嫂被婆家抓走之后,鲁四老爷说了三次话:①“可恶!然而……”②“可恶!”③“然而……”两次说“可恶”,意思有什么不同?两次“然而”表现了鲁四老爷怎样的态度和思想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下列四句话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说说这些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C 3.D 4.A、E5.这段文字有叙述,有描写,也有议论。刻画祥林嫂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6.①第一个“可恶”对大白天在面前抢人表示气愤,认为有损鲁家尊严。②第二个“可恶”是对卫婆子发泄怒气。③两次“然而”认为婆家抢人也有理,表露了维护封建礼教的态度和自私、伪善、冷酷无情的思想性格。

7.(1)比喻。突出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打击之后,胆小、恐惧、怕见人的心理状态。

(2)拟人、反语。和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对照,形象地讽刺了封建迷信思想,揭露了其骗人、杀人的本质。

(3)顶针。不但表达紧凑,语言连贯,而且突出了鲁四老爷虚伪和顽固守旧的性格。

(4)反复。描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2019.html

更多阅读

《劝学》导学案 师旷劝学阅读答案

《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二、重点难点: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2.背诵课文前

《爱莲说》、《石壕吏》测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

《爱莲说》、《石壕吏》测试题《爱莲说》阅读一、填空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 ,字(茂叔)是(北宋) 时著名的(哲学家)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本文文体是(说)。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

2.2.1《反证法》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2导学案

2.2.1《反证法》导学案(第1课时)第三大周年级:高二科目:数学 主备人:王静审核人:张淑娜【学习目标】1.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2.

声明:《新课改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及答案》为网友当时年少春衫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