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过罢了年,大年初一头一天,
过完了初一到了初二,过罢了初二到了初三,
正月十五半个月,春到寒食六十天。
二月里,天就长,要吃细米得剥净了糠,
五谷杂粮豆子大,甘草没有秫秸长。
太阳一出照西墙,西墙西边还有阴凉,
土地庙里有小鬼,关公庙里有周仓。
封建时代北京有皇上,有皇上的时候有娘娘。
爹里个爹,叫爷爷,娘里个娘,叫姥娘,
买一匹小驴儿四条腿,尾巴长在那后腚上。
三月里,三月三,下大雨,准阴天,
瓦房没有楼好看,锅饼没有馍馍喧。
四月里,四月八,进去自已的大门就到家,
爷儿俩走路他爹大,他嫂子是个娘们家。”
这是一段山东快书,名叫《大实话》,系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先生的遗作。20多年前在济南上大学时,我曾用录音机录了下来,后来还多次在学校、单位举办的晚会上表演过,当然我只是说词,不会打板。
今天,忽然从网上找到了这段视频,听着那多么熟悉的声音,看着老艺术家炉火纯青的表演,真让我唏嘘不已!既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又感叹山东快书这种曲艺形式的衰落!
当年听这段山东快书时,我正值青春年少,虽不敢说是风华正————茂,但也青春焕发,朝气蓬勃。叹如今,已是人到中年,好像还是一事无成!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临清、济宁、菏泽、兖州一代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铜板两块,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又名竹板快书。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等地,其初专说武松的故事,曾名“武老二”,其代表作即为《武松传》: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
闲言碎语不要讲,
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
功夫练到八年上。
………………”
高元钧先生简介:
高元钧(1916-1993)原名高金山,河南省宁陵县和庄村人,7岁随兄流落江湖卖唱,14岁在南京怡和堂露天杂耍园子拜民间“说武老二的”名家戚永立为师,学艺三年,1943年后辗转于镇江、蚌埠、徐州、芜湖、上海、青岛、潍县、济宁、泰安、济南等地卖艺。1946年夏在南京献艺时,曾参加有进步人士组织的“纪念鲁迅逝世10周年”演出大会,竖年又应邀赴上海参加由郭沫若、洪森、田汉等左翼作家举办的“纪念‘五四’反饥饿、反压迫、反内战”的示威演出。1949年上海解放后率先演出、改编新书目。
高元钧在艺术上造诣精深,不保守、善钻研。坚持创新、不断改革,并且能够在保持山东快书艺术规律的前提下,采众家之长为我所有,形成了亲切朴实、口风甜脆、重说重做、擅抖[抖“包袱”]、擅模拟的技法,能使其表演雄壮洒脱、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刚柔相济、富含喜剧色彩、乡土味浓,被誉为“一人多角,快书戏做”的“高派”山东快书艺术风格。
许多作家、艺术家曾对高老给于高度评价郭沫若盛赞他是“民间艺术一面旗帜”,茅盾同志曾写下;“轻敲绰板轻摇舌,既慷慨兮复诡谲,绝技快书高元钧,沁人心脾如冰雪”的诗句,吕骥同志则称他是“语言的大师”、“动作的大师”和“山东快书大师”。1961年人民艺术家老舍先参加镇业、高景佐拜师会贺词中说:“高元钧同志是我的好朋友,他为人好,不藏私,思想好,艺术好,希望两位学员继承他的艺术,也学习他的为人。”在山东快书理论建设上,他也做了许多工作填补了山东快书理论上的空白,文章大都收在已出版的《高元钧山东快书选》、《山东快书漫谈》及与人合作、编写的《快书、快板研究》、《山东快书的演唱与表演》和《山东快书艺术浅论》中。有其一提的是他在全国、全军范围内培养并扶持了一大批人数客观的山东快书创作与表演人才,对山东快书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作于2009年12月17日,资料来自互联网,谨向原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