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尔恩小诗《山上的风》的翻译 米尔恩 柑橘

A·A·米尔恩为我们大家所熟知,可能主要还是因为他是《小熊维尼》童话故事的作者。不过,他曾出版有两本儿童诗《当我们很小的时候》(1924)和《现在我六岁了》(1927),在英美等国家的影响非常之大。

在为小朋友们推荐童诗的时候,我选了米尔恩的《山上的风》。这首诗用词明快而简洁,以儿童的眼光来打量外界事物,真切体现了儿童那种对于大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驱动下探究世界寻求解答的过程,充满了令人快乐的童稚之趣。

许多儿童读物或小学生读本中也选了这首诗,常用的有两种翻译版本:一种是屠岸的翻译,一种是楼飞甫的翻译。对比两种翻译,显然屠岸的译文要干净利落,更富有诗味。

然而在其中关键的一句,屠岸和楼飞甫两者的翻译却意思相反。屠岸的译句是“可要是我站着抓住风筝的一根线”,从上下文来看,很不好理解。而楼飞甫的译句是“如果我放掉手中那系在风筝上的绳索”,放在全诗中看,要更为顺畅。

谁的翻译是对的?于是查看英诗原文,发现这句诗的英文是“ButifIstoppedholdingThestringofmykite”。我猜想屠岸老先生肯定是一时眼花,把“stopped”看成了“stood”,才出现了如此明显的翻译错误。在后来的审校和编辑加工环节中,也没有人发现,以致就这样以讹传讹,缪传至今,还在各个选本中广为使用。

屠岸的译诗有明显的翻译错误,不能选用了。而楼飞甫的译诗又实在是太糟糕,更不适合向孩子们推荐。看来我只好自己来重新翻译了。不过,楼的译诗到底糟糕在哪里呢?下面我们看看屠岸和楼飞甫两者译诗和英文原诗的对照:

A.A.Milne原诗

屠岸译

楼飞甫译

WINDONTHEHILL

山上的风

小山上的风

Noonecantellme,

Nobodyknows,

Where;thewindcomesfrom,

Whercthewindgoes.

没人告诉我,

也没人知道:

风从哪儿来,

风往哪儿跑。

没有一个人知道,

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我:

风从什么地方来,

风到什么地方去。

It'sflyingfromsomewhere

Asfastasitcan,

Icouldn'tkeepupwithit,

NotifIran.

风从一个地方来,

飞得快,飞得急,

我跟不上风的步子,

跑也来不及。

它从某个地方飞来,

以它最快最快的速度;

我总是没法儿留住它,

我拼命跑也赶不上它的脚步!

ButifIstoppedholding

Thestringofmykite,

Itwouldblowwiththewind

Foradayandanight.

可要是我站着抓住

风筝的一根线,

风筝就随风飘去,

飘一天,飘一晚。

如果我放掉手中

那系在风筝上的绳索,

那么风筝就会随着风

关于米尔恩小诗《山上的风》的翻译 米尔恩 柑橘

飘上一天一夜也难说。

AndthenwhenIfoundit,

Whereveritblew,

Ishouldknowthatthewind

Hadbeengoingtheretoo.

无论风筝飘哪儿,

只要我找得见,

我知道风准定

也到了那边。

我将去寻找风筝,

看它停落在哪个山坡;

我知道那就是风

曾经在那儿留下脚步。

SothenIcouldtellthem

wherethewindgoes…

Butwherethewindcomesfrom

Nobodyknows.

我就能告诉人们

风往哪儿跑……

可风从哪儿来,

谁也不知道。

因此我就能告诉大家:

风到什么地方去过。

但风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还是没有谁能说个清楚……

米尔恩的原诗,使用词汇非常简单,诗意简洁,流畅而连贯。屠岸的翻译除了第三节的误译,基本上抓住了原诗的特点。楼飞甫的翻译更正了屠岸译诗的失误,但却将原诗简洁的风格变得绕口而复杂。所译出的诗歌,读起来的感觉拖泥带水,已经完全不是原诗的味道。具体说来有三点:

1)擅自增加原诗没有的动作和语气,让译诗变得臃肿饶舌。比如第二节的“留住他”、第三节的“也难说”、第四节“去寻找”、“留下脚步”、第五节“说个清楚”等,都是原诗中所没有的。动词是句子的灵魂,语气是句子的装饰,这两者如果更改或增加,那么原诗的本来含意也就丧失了。

2)随意增加原诗中所没有的意象,让译诗改变了韵味。比如第二节的“速度”和“脚步”、第四节的“山坡”和“脚步”,也都是原诗中所没有的,但在译诗中,却是非常重要的诗歌意象。然而这种非常具象化的诗歌意象,只能是译者本人的创造,其作用就是破坏原诗的意蕴。

3)译诗中出现病句,怎么读都感觉别扭。第四节中的“我知道那就是风曾经在那儿留下脚步”,一个句子中使用了两次“那”作指代,为写作大忌。应删除前一个“那”,改为“我知道风曾经在那儿留下脚步”;或者删除后一个“那”,改为“我知道那就是风曾经停留过的地方”。当然,这样的修改只是语法上的理顺,实际上会影响到整个小节的节奏感,或者影响到小节尾字的韵脚,想必译者不会轻易采用。

顺便说一句,也许有人会认为,如果严格按照语法规则来分析,现代诗歌中存在病句的现象,并不是稀奇的事情。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有些现代诗中思维太跳跃,诗句出现主谓宾的缺席省略或者前置倒装现象,的确非常普遍。但像这里这种犯忌的病句,无论出现在什么伟大诗人的诗句中,都是不及格的表现。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儿童诗歌更应该遵循最基本的语法规范。

楼飞甫先生是我国很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学者和翻译家,以他的学识和才华,是不应该出现上述这样低级的错误的。但为什么米尔恩这首诗的翻译,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原因其实也是非常清楚,那就是太拘泥于诗的韵脚和节奏,顾其一而不及其余。

米尔恩的英文原诗是有韵律的,每小节偶句押韵,但每一小节转韵。屠岸的译诗遵循了原诗的这一特色,即每小节变换韵脚,每小节偶句一定押韵。楼飞甫的译诗韵律稍有不同,他大致采用了交替押韵的方式,第二小节偶句姑苏辙,第三小节偶句梭坡辙,第四小节和第五小节,偶句则分别采用了梭坡辙加姑苏辙。除第一小节外,其它四节的偶句押韵形式表现为:A-A、B-B、B-A、B-A,类似于英诗隔行韵和连韵的变体。

我一直主张童诗的翻译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押韵。因此对楼飞甫翻译此诗的良苦用心,也表示尊重。但为凑韵脚而不惜损 坏原诗的含义,则不足为训了。我们可以看到,楼译第二节的“速度”和“脚步”押韵,第三节的“绳索”和“也难说”押韵,第四五小节中的“山坡”“脚步”“清楚”等,都是译者为押韵而明显刻意的增词。翻译中的增词本也难以避免,但应以尽量体现原作者原意为原则,而不是另起炉灶改写原作了。

为押韵的需要而有损原诗本义的情况,在本诗屠岸的翻译版本中,其实也是存在的。如第四小节“Wherever”和“there”的对应关系中。前者是指风筝“无论在哪里”,后者则指风肯定到了“那里”,这里的“there”就是非常确定而具体的所指。但在屠岸的翻译中,为了与“找得见”押韵,这个词被翻译为“那边”,成为一个方向性的虚指,与诗歌的原意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差距。

再说说楼飞甫译诗的节奏问题。也许是为了避免和屠岸翻译版本的相似性,楼译也刻意拉长了诗句的音节。屠译首句“没人告诉我”,两个停顿音节(英诗中的韵步),而楼译则为“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我”,变四个停顿音节。一首诗的开头,即为全诗定下基调,屠译接下去的每句诗,都非常简短。而楼译的每句诗,则不得不拉长,以适调全诗开篇就确定下来的整体节奏感。其采用的方式就有叠词(“以它最快最快的速度”)、加句(“我总是没法儿留住它”)、引申(“飘上一天一夜也难说”)、害意(“我知道那就是风曾经在那儿留下脚步”)。这导致了译诗背离了原诗读起来非常简洁而干净的效果。

现在重新翻译这首诗,遵循尽可能简单的原则:尽可能贴近原诗的含义,尽可能用简单的字和词,说最明白和最简洁的话。同时追求童诗的清澈和韵味,不刻意去追求押韵。理清基本的逻辑关系,使内容一目了然。

A.A.Milne原诗

石恢译

WINDONTHEHILL

山上的风

Noonecantellme,

Nobodyknows,

Where;thewindcomesfrom,

Whercthewindgoes.

没人能告诉我,

也没有人知道:

风从哪里来,

风到哪里去。

It'sflyingfromsomewhere

Asfastasitcan,

Icouldn'tkeepupwithit,

NotifIran.

它从某个地方来,

飞得那么快,

无论我怎么跑,

也总是追不上。

ButifIstoppedholding

Thestringofmykite,

Itwouldblowwiththewind

Foradayandanight.

如果我不再抓住

风筝的线,

风筝就会随着风

昼夜飘飞。

AndthenwhenIfoundit,

Whereveritblew,

Ishouldknowthatthewind

Hadbeengoingtheretoo.

无论它飘到哪个地方,

当我找到风筝,

我就肯定知道,

风也到了那个地方。

SothenIcouldtellthem

wherethewindgoes…

Butwherethewindcomesfrom

Nobodyknows.

这样我就能告诉别人,

风去了哪里……

可风从哪里来,

还是没人知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5168.html

更多阅读

残雪《山上的小屋》 断桥残雪歌词

残雪《山上的小屋》在我家屋后的荒山上,有一座木板搭起来的小屋。我每天都在家中清理抽屉。当我不清理抽屉的时候,我坐在围椅里,把双手平放在膝头上,听见呼啸声。是北风在凶猛地抽打小屋杉木皮搭成的屋顶,狼的嗥叫在山谷里回荡。"抽屉

《韩非子》全文翻译 韩非子名言及翻译

《韩非子》全文翻译韩非 (?—公元前233年),战国晚期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师事荀子。韩非多次上书韩王, 提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但未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著作传至秦国后,秦王嬴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王小波似水柔情读后感

关于人的精神生活问题的思考——读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默水【提要】王小波的杂文创作首先立足于思想,关注人习以为常的精神生活,挖掘现象背后关涉世道人心的深层面含意的东西。他的杂文是为了思想的表达,而不只是为了情感的体现。作

声明:《关于米尔恩小诗《山上的风》的翻译 米尔恩 柑橘》为网友爱付出的太明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