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农民文化生活状况调研

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农民文化生活状况调研

 精华转载 

文章提要:“十一五”时期是国家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经济社会将处于黄金发展期和新的上升期。但是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撑,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系统,经济发展就不能有效带动社会整体地进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是农村优秀精神文化的塑造和培育。本文通过对985户农村村民的访谈,分析了当前农村群众性文化生活的现状及其需求状况,并针对需求现状提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群众性精神文化,文化“三下乡”,新农村。    

  “十一五”时期是国家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经济社会将处于黄金发展期和新的上升期。但是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撑,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系统,经济发展就不能有效带动社会整体地进步。物质文明的发展和提高需要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与之相协调。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是指全面系统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要求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在统一体内相互包容,协调运作,良性转化和融合,始终使社会处在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之中。具体地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既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既要注重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和协调发展的战略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就已提出。这就要求整体社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整体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建设,特别是在农村与城市的二元分割体制中注重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江泽民同志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千万不能忘记这个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不懈地把它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因此而构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要把中国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型社会主义农村,    

  二 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情况调查 

   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书报和网络,都不是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它不需要特别地组织和发起。而实际上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农村的交流,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能够起到活跃农村气氛,创建和谐文化氛围,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手段。但是,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原来在农村盛行的庙会、社火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下日益颓废。农村缺少必要的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农民缺少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机会,从而也使得电视成为许多农民唯一的休闲娱乐工具。因此,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如果能够开展形式活泼的、健康向上的群众娱乐活动,势必能够丰富农民生活,有利于抵制农村消极文化思想的影响和冲击,对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将起到重要并且积极地推动作用。    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人中国,唐宋时还达到全盛时期,出现了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戒、水陆道场等等。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于是,逛庙会形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内容。庙会活动主要是烧香拜佛,求愿还愿,和尚或主持念经做法事,吃斋饭素食等。但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各有特色。 

 在我们这次调查中,61.72%的人认为自己本地的乡镇没有举办过庙会,这也符合现在农村的基本情况。只有134人参加过庙会,其中又有107人只参加过1-2次,可见目前庙会已经基本上农村地区丧失了影响力,参加庙会的人也是越来越少。  

  文化“三下乡”活动  从1996年始,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科协14部委联合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成为宣传思想工作服务“三农”的名牌项目。中宣部副部长刘云山说,做好文化下乡工作,实际上是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因为,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既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递给农民,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还能通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活动,促进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但是由于中国农村很多,历时十年的文化下乡活动虽然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受益的范围还不是很大。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705人认为自己的村镇没有举办过文化下乡活动,占到调查总人数的71.57%,因此我们有理由质疑文化下乡的效果。文化下乡究竟是一种形式,还是一种能够实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举动,需要反思。文化部分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动力度,让更多的农村群众享受文化下乡带来的好处。

  就满意度情况来,对当前的“文化下乡”活动很满意的占到了27.04%,比较满意的有40%,一般的有25.56%,而不满意的占到了7.41%。应该说,在开展过文化下乡的地区,其举办的各种活动还是深得广大群众的喜欢,满意度比例还是很高的,真正不满意的只有很少的7.41%。在这部分不满意的人当中,最主要的原因也还是认为举办的次数太少,这部分人占到不满意人群的51.09%,其次有33.70%是认为只有形式,没有意义。另外大约15.22%的人是认为脱离了农村实际,从而丧失其本来的作用。  其实,问题归结起来,还在于相关部门没有真正落实相关规定,表现在数量少,形式单一,没有切合农村实际。但是只要广大文化工作者能够站在农民的角度,从劳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文化下乡活动一定能够红红火火的开展下去,并且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我们还询问了当地是否有舞龙舞狮以及地方剧等固定的表演团队,结果只有171人表示当地存在这类表演团体,只占到了17.36%,而且有这些固定表演团队的地方,其专职演员也少得可怜,只有9.20%的被调查说自己所在地方有专职的演员。可见农村文化团队已经是日薄西山,解放后建立起来的农村各种业余团体大部分都已经不存在了,由于不能实现商业化运作,在改革的大潮中都自行消散了。我们在阜宁市的一个村就见到了这样的情况。据乡文化站的同志介绍,该村以前曾经是该乡文化建设最好的农村之一,但是自从分田到户以后,就出现了“公共产品危机”,对这些公共设施就没有人管,以至于以前的剧场、篮球场都荒废了,而该村的精神文化活动也差不多变成了该乡最差的村子了。

  数据显示,仅有5.74%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会经常利用农闲、庙会集市以及节假日来组织文化娱乐活动,25.64%的表示只是偶尔,而有68.62%的表示根本没有。从这些数字中,我们看出当前农村群众娱乐性活动举办之少。

  近五年来我国文化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比前些年有了较为明显的加快,在经济建设增长的同时文化建设也能够保持同等步伐,但是目前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停留在城市的层面,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村。从2002年到2005年,国家加大了对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每年安排1.2亿元补助投资,用于新建县级图书馆282个、文化馆338个,改建、扩建300平方米以下的县级图书馆176个、文化馆163个。经过4年的建设,基本实现全国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但是在城市各种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时候,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但没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相反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停滞和倒退的现象。

  35%的被访者认为当地有县文化馆,36%的认为当地有县图书馆,33%认为有乡镇综合文化活动室,只有19%的认为当地有行政村文化教育活动室,而有高达43%的认为当地以上几项设施都没有。可见,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像想象的那么骄人。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各地也的确建有这些设施,但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并不知道,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另外的问题,面向基层的文化设施如果不让群众知道又怎能体现出其基层性?有的地方,比如乡文化站都在政府办公,很多人根本就找不到,又谈何发挥它在基层文化工作中的领头兵作用呢?

  三.非健康性群众精神文化活动调查 

 非健康性精神文化活动是相对于一些积极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而言的,参与或过分参与会给农民带来非积极地影响。由于乡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薄弱,缺乏积极健康文化的引导,就容易导致一些非健康非积极文化的侵蚀,从而促使整体地农村文化的非健康发展。

  本次调查在“你参加最多的日常精神文化活动中?”的选项中发现,农村居民精神活动的三大项由以往的“看电视、看报刊杂志、读书”,调整为今年的“看电视、看报刊杂志和棋牌麻将”。可见,棋牌、麻将在农村的影响力已经与日俱增。当然了,如果仅仅是利用棋牌麻将进行消遣本身并无口厚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但是棋牌、麻将却是最容易和赌博结染的一项活动。在当下的农村,赌博已经是破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破坏乡风文明的一个主要方式,在我们的这次调查中,48%的被访问者都表示农村存在赌博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

  眼下一些农村赌博现象较为严重。一些人置农业生产于不顾,不分白天黑夜,大肆进行赌博活动。因赌博造成打架斗殴、邻里不和、妻离子散的事例频频发生,败坏了党风、民风,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和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至于农村赌博现象之所以严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传教育乏力。一些乡村干部只注重搞生产、抓经济,而放松了抓宣传教育工作,造成宣传教育工作软弱无力,宣传工作的地位、作用严重下降;二是农村经济体制和分配方式的转变,使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一些人找不到致富门路,无事可做,便以打麻将、打扑克来消磨时光;三是文化层次的低下以及农村法制教育不深入。一些参与赌博的人既是文盲又是法盲,对正确的宣传教育听不进去,认识不到赌博的危害;四是打击不力处理不严。一些乡镇派出所和乡镇综合治理办因受说情风影响,对参与赌博的人和事,该重罚的没有重罚,该绳之以法的没有绳之以法;五是一些乡村干部错误地认为查禁赌博是政法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除了农村赌博以外,其他的一些非健康活动也在农村呈现。比如有38%的被访者认为农村还存在封建迷信活动,21%的认为网吧会向未成年人开放,10%的认为存在盗版,5%的认为存在黄色淫秽现象。可见,改善农村精神文明现状还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广大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农民的心愿所在、期盼所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为农民修好路、盖好房,让农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而且要狠狠打击农村盛行的赌博、封建迷信等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不良风气,为农民建设和组织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场所及活动,让农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精神成果,使广大农民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成为新型农民。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于本次调查是仅对农村居民进行的调查,通过这次全省的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需求情况的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和问题:

  第一,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富裕起来的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形成日益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第二,农村精神文化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文化消费的增长,虽然从绝对量上来看,农村精神文化消费并不是非常可观,相对于城市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但是农村精神文化消费市场已经逐渐成为整体文化消费市场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潜力非常大的市场。农民自身已迫切改变农村精神文化消费现状。

  第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没有改变。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服务机构的主体,担负着服务农村文化的职能。目前,乡镇文化站发展困难,巩固率不高,办公环境差,部分文化站已经名存实亡,成了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文化站。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乡镇领导思想意识存在偏差,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二是取消农业税后,财政困难,对文化建设无力投入。再加上商业改革的大潮,也导致农村业余文化团体的消灭。“公共品危机”导致很多农村文化设施无人管理而自生自灭。

  第四,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欠缺,资金困难成为当前制约农村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7134.html

更多阅读

随笔: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论文

随笔: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论文)写在前面:当下中国,由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关于留守儿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 农村扶贫调查问卷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星巴克大学生环保践行者项目拓荒队我们针对寻甸县所辖区的一个边远的村庄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环保意识、法律维权意识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为当地村民开展了一次较为深入的环保

浅析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9日 10:18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吴雪飞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到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

声明:《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农民文化生活状况调研》为网友小小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