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与超常儿童 儿童数学思维训练题

数学思维与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突出,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在古代,这类儿童被称为神童,以为他们是天降神赐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越发意识到认定超常儿童不但包括智力因素,更应该重视其个性特征的发展,比如:智商高、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强、创造力强、有自信、好奇心强等等,因为必须要具备这些因素,才能让孩子将自己的“超常智力”发挥到极致。

1、超常儿童从来就不是天生的

现代科学认为,人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智商超过140的人不到1%,抛开这个指标,而谈“超常行为”,应该会有10%,甚至更多的孩子所具备,以新东方老师们的经验为例,每个班都会有几个“特别的孩子”,他们往往学得快,记忆力强,或是具有创造力,只要为人父母、老师们多观察、多引导,让这些孩子爆发出真正的潜能,就能成长为真正的超常儿童。

2、超常儿童的培养越早越好

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12岁之前发展最快。思维习惯、学习方法也大多来自幼时的影响,因此对于超常儿童的培养也是越早越好,但这种教育绝不能是拔苗助长、违反儿童成长天性。

3、超常儿童的教育更要有科学性

现行教育体系只适合90%的儿童,剩下10%的“准超常儿童”无法适应,最终结果只会埋没天才。相反如果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加速一些学习进度,且加深难度,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更为有利。

当然,先天具有的潜能,并不能决定个人日后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主要决定于其潜能发挥的程度。一个人是否最后有所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是努力,而不是智力。希望所有的超常儿童们都能通过自己、父母、学校、老师们的共同努力,真正激发出潜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超常儿童心理发展趋势最新研究

对超常儿童的研究,国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则以1978年“中国超常儿童协作研究组”的创立为标志,迄今只有短短的18年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3年是以个案调查研究及教育探索为主的阶段,1984年至1988年是个案追踪、对比研究及集体教育实验的阶段,1989年以后是加强研究推广成果及国际参与的阶段。

超常儿童,最初指智商在130—140以上的那部分儿童。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深化,对超常儿童的理解已经不仅局限于智力范围,而且扩展到智力与心理品质协调发展的范畴,包括一些特殊领域的超常,如特殊学术才能、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超常儿童理解为:在心理素质上(智力、创造力和非智力)明显超过同龄常态儿童,并有实际成就的儿童或具有某些特殊才能的非凡儿童。

超常儿童心理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第一、有较敏锐的观察力和集中的注意力。

善于观察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紧密联系着的。如果观察事物时注意力分散,就难以看出事物的真相,从大脑皮质活动来说,注意力集中就是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因而这时感知的事物印象特别清晰,易于理解,并且学得快,记得牢。所以有人说:“注意力和观察力是学习的门户,注意力集中,善于全面而深入地观察,在学习和工作上,就等于打开了智慧的天窗。”

一般幼儿和初入学的儿童,他们的注意力虽可集中,但持续时间不长,对一事一物的观察不稳定。智力超常儿童却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

如一些超常儿童画家,他们之所以超常,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在和外界接触中,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观摩,甚至无数次地对镜模仿、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有一个超常儿童,两岁时玩积木,可长达几小时,既不疲乏,也不休息,5岁时拿到一本新书就一口气看完,一本数学游戏也要一口气做完,注意力异常集中而稳定。

第二,具有独特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智力超常儿童往往有超乎寻常儿童的独特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敢想别人所未曾想的问题,对问题能进行抽象推理,领悟事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并富有创造精神。

曾有一名儿童,在数理思维逻辑能力方面有惊人的特点。他3岁会心算1亿一1=?的算题。4岁会进行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会用速算法计算“99×99”“95×95”;5岁半懂得“正负数”、“0”的概念,以及负数的减法。

大多数超常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正面例子说明,由于他们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有理想、有抱负,主动探求,积极学习,虽遇困难或挫折,却能坚持有“非学会、做好不可”的毅力。因此他们的才智得以发展。相反,有少数超常儿童缺乏动机,或不能正确认识和调控自己,一旦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情绪容易波动,尽管客观上学习条件、机会仍然很好,但却不能利用吸收,甚至一阙不振,走下坡路,以致发展平平庸庸。

总之,在儿童超常发展中,遗传只是发展的前提、可能性。适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和教育是关键性条件。如没有适合的环境和教育超常儿童将被埋没。然而环境和教育又要通过儿童本人的良好个性倾向和特征的中介而发生作用,使具有潜在的超常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的心理发展

超常儿童就是一些在心理发展,特别是智能发展方面显著超过同年龄儿童的水平。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智能发展正常的1-3岁的婴儿,对方位的辨别能力很差,3岁儿童一般能辨别上下,却难于辨别前后、左右,他们的思维处于超常行动阶段,掌握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很差,3岁以前的儿童掌握“3”这个数字就相当困难。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超常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出感知特别敏锐,如对汉字字形的形象知觉,一般视觉和听觉的辨别力,以及方位知觉等的发展,均超过同年龄儿童的水平。他们的记忆力也比较强,分析和概括能力也有了初步发展,他们都能辨别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能辨别汉字的一些形近字、音近字,这些儿童一般都能识几百个到一千个汉字。能认一百以内的数目字,有的还初步会算5以内的加减。

超常儿童在幼儿阶段的智能发展也大大超过同年龄儿童的水平。他们的特点除了具有精细的视、听辨别能力、较强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注意力之外,还进一步发展了一定的抽象概括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对抽象概念的词如“交通工具”等能有一定的理解,基本上能进行一级或二级分类(例如在实物图片分类实验中,他们把汽车、火车、电车、自行车放在一起,归为“车子”一类,这是一级分类;他们又把飞机、轮船和车子一起,归为“交通工具”一类,这是二级分类)。而一些研究资料表明,6岁儿童一级分类正确率只达到69.8%,8岁儿童二级分类正确率才达58.3%,而超常儿童在幼儿期就远远超过了这些标准,说明他们的类概念有了相当的发展,因而他们在掌握数概念和进行运算方面,也很突出。这些超常儿童几乎都会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超常儿童在学龄初期的一般特点是:求知欲望强,学习自觉,不仅记忆力强,特别是思维敏捷,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突出,有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相当高的发展。由于他们心理发展的水平较高,所以他们的学业成绩往往大大超过同年龄儿童。他们往往在幼儿期就入学读书,有的甚至连连跳级。

近年来,早期教育在国际和国内都受到普遍重视。不少学者认为,儿童早期教育决定其今后的智能发展水平,对于超常儿童的早期教育更是如此。专家指出,一要适当,二要全面。所谓适当是指进行教育的时期并不是绝对地愈早愈好。同时要注意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避免儿童智能过早地只偏于某一方面的发展。正确的早期教育,会使更多儿童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错误的早期教育反而会糟蹋其未来的才能,或者破坏其种种能力之间的平衡,或使儿童负担过重,反而有害于他们的正常发展。

社会舆论、家长和教师对超常儿童以及早期教育也应该有正确的态度。有些家长对儿童往往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甚至拔苗助长。也有些家长和教师把早期教育看成单纯的知识教授,片面追求知识量,忽视了智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有些家长和教师则不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对我国超常儿童的数量虽然没有进行普遍调查,但是按常态分配来看,这个数量会相当大的。如果这相当多的超常儿童能及早被发现,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因材施教地进行定向培养,将是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的大好事。

超常儿童心理结构模式

“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下,普通教学大纲适合95%的儿童,剩下5%的儿童无法适应。其中1%-2%的儿童为超常儿童,他们的智力水平或者其他方面要比同龄儿童超前,如果按照普通的教学大纲学习,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这些儿童的天赋需要一种途径来表达,如果没有合适的途径适合他们的教育速度环境,他们往往会脱离教育者的视野,捣乱或者做一些认为可以更好地表现自我的事情。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大纲,而是加速了学习的进程,并且对一些科学问题、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更为适合。”

一是超常与常态儿童认知不同方面差异程度明显不同,超常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数类比推理的成绩与同龄常态儿童的差异最为显着,语词类比推理次之,图形类比推理及观察力的差异较小。这一趋势随年龄增加而显得更为突出。

二是超常与常态儿童认知不同方面构成的模式有明显不同的特点。超常儿童是以难度较大的创造思维和数类比推理较高发展为特征的认知模式,其中由于思维的突出发展,使他们的观察和记忆也带有明显的不同于同龄常态儿童的理性色彩。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逻辑性等较强,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采取独特的方法完成观察任务。

三是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认知发展的趋势不完全相同。常态儿童认知不同方面各年龄的平均成绩随年龄增长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超常儿童认知不同方面各年龄的平均成绩则未见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有的地方如创造性思维从表面分数看有增加,但统计上差异不显着,这很可能与测验的难度不够有关,这说明超常儿童随年龄增长需要更大难度的测验,才足以鉴别他们的潜能。

个性特征:

上述结果,无论从认知(包括创造力)还是从个性都表明超常儿童有显着优于常态儿童的特点。但超常儿童之所以成为事实上的超常,并非是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心理元素发展的结果,而是与其心理结构的整体发展有关。研究者通过超常与常态儿童质与量的对比,认为超常儿童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创造力和非智力三种成分的独特组合而成的,其中,智力是发展的基础,创造力是发展的高度,个性心理则是发展的动力和支柱。

超常儿童的抱负、求知欲、独立性、好胜心等方面明显优于常态儿童,但坚持性和自我意识方面,不同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结果;个性特征与学习成绩好坏密切相关,智力优等的学生中,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个性特征。“超常儿童的心理不只是智力和才能的高度发展,而且是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非智力个性特征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很多人对于这种超常儿童的超常教育存在怀疑的态度。有的人认为在普通的教育环境下,这些超常儿童更能享有和普通儿童一样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超常儿童行为与认知的特征是什么

超常儿童是指具有优异智力和(或)特殊才能的儿童。过去往往只从高智商(IQ超过140)来鉴定超常儿童,现在则增加了诸如创造力、特殊才能及非智力因素等。超常儿童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探讨,国内外曾有过许多研究.特别是超常的智力方面的特点。

一、超常儿童的行为特征

较早期的心理学家如特曼(Terman)、贺林华思(L.S.Hollingworth)与泰勒(Taylor)、格雷、鲍尔顿以及佛兰西等人均有研究。例如佛兰西通过比较超常儿童与同性别、同年龄的一般儿童的行为表现,归纳出以下的特点:

1、生理构造优异,说话、走路早.耐力及一般健康均超过常态标准。

2、注意范围较广,能察觉一般儿童所不能察觉的事情。

3、一般学习迅速,少重复,喜欢接受挑战。

4、成熟地运用各种说话技巧,以表现自己的能力。

5、对事物能提出较多的问题,想探索深层的因由,并以学习为享乐。

6、凡对有兴趣的事物,不管是否儿童学习的东西,都不惜耗时而求之。

7、适应能力强,能熟练地分析自已的能力、限度及问题。

8、具有高度的独创力.并能用优良而不乎常的方法与观念解决问题。

9、具有一种或更多的特殊才能。

10、不容易因失败而灰心丧气。

11、情绪较为稳定,并能判断别人的能力。

二、超常儿童的认知特征

中国超常儿童协作研究组根据调查和追踪研究,从认知的各方面概括出超常儿童有以下特点:

1、感知敏锐,观察力强。

2、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

3、语言发展好,表达力强。

4、思维敏捷.逻辑性强。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超常儿童的行为及认知有以下特点:

1、凡事好奇,过度活跃。

2、对自己与外界事物都非常敏感,表现过分紧张。

3、倾向“完美主义”,容易对别人和自我埋怨和批评。

4、挑战成人的观点,漠视尊卑。

5、破坏传统及批评既定的价值观念,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6、关注太多难题,对世界未来感到不安和恐惧。

7、自觉与别人不一样,表现抑郁、疏离。

8、固执、自以为是,不善于与人合作。

9、表现极端,总要得到别人注意。

10、对其感兴趣的事情太专注,缺乏在生活上平衡的发展。

超常儿童可能表现出如此极端的特点正表示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其本身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文化、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帮助超常儿童全面及健康地发展起主导性作用,结合三方面的正面影响,超常儿童得以更充分更良好地发挥其独特才能与个性,呈现出一张张可爱的真面目!

超常儿童的个性发展与行为表现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心理学家称这种特殊性为“不同步发展综合症”(AsynchronousDevelopment)

发现和引导智力超常的孩子

古今中外有很多智力超常儿童,如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白居易6岁就能作诗;德国古典作曲家贝多芬13岁就创作了三部奏鸣曲。当今超常儿则更多,如河北晋县农村的姚思,10个月起开始认字,2岁2个月识字1200多个,2岁5个月智商达243……智力超常儿有一些什么特点呢?对超常儿童又该怎样引导呢?

1、智力超常孩子的特点

(1)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如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童年时期对昆虫和鸟兽很感兴趣,以致于后来通过自己不断地探索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而成为著名科学家。

(3)善于观察、想像力丰富。超常儿观察物体较仔细,且爱提问题,他们还能大胆发挥想像力。如小画家胡小舟六岁画的“在月亮上荡秋千”表现出了不寻常的想像才能。

(2)注意力持久,记忆力好。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但超常儿却能长时间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在记忆力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如超常儿邝亚南,能熟练地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

(4)反应敏捷。如被称为“活电脑”的农民孩子申克功,能口算相当复杂的数学题。

2、对智力超常孩子的引导应做到以下几点:

(5)个性特征良好。超常儿一般都具有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他们不怕困难,在前进的道路中敢于扫除障碍。

(1)制定教育计划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人的智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父母不能以为智力超常孩子接受能力强,学的知识越深越好,这是不符合科学育儿原理的。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制定一套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教育计划,安排的内容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太深的学习内容孩子会因学不会而觉得沮丧,对学习失去兴趣,太浅的学习内容孩子会觉得自己懂了而不感兴趣。

超常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及应对措施

面就超常儿童的自我中心问题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心理辅导方式。

一、超常儿童自我中心的现象呈现

情景一:食堂里两个同学僵持不下,原来,张同学买好饭菜转身时被其他同学一挤,不小心把汤泼到了李同学身上,李同学立马要求他道歉,本来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的问题,偏偏张同学坚持为自己辩解,拒不承认是自己的过错,双方僵持不下……

情景二:宿舍里,宿舍全体成员正在讨论如何开好迎新联欢晚会,只见周同学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或者就摆手示意同学别插话,或者就与他人争辩,争得面红耳赤,非要他人接受他个人的意见。

情景三:教室里,因为宿舍内务扣分,班主任在了解情况后把那天值日的陆同学和另一位同学找了过来。陆同学找了好多借口,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只是一个劲地埋怨另外一名值日生没有尽到责任。[1]

二、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透析这些超常儿童,因为各种光环加在他们身上,个人表现欲大于集体荣誉感,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其心理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

2.好表现自己,好大喜功。

3.自己永远是对的,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的。

4.同学有困难,不肯主动伸出手,缺乏同情心。

三、自我中心的心理成因超常儿童的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偏差,而这些超常儿童这种心理的产生与家庭教育又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

1.父母宠爱,加上超常儿童天资聪颖,缺点往往被家长忽略,在鲜花和掌声中无意识地使其形成了骄纵的性格,失却了自我———自我中心、目空一切的心理就这样滋生了。

2.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对孩子思想行为中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宽囿之至,导致放任自流。父母重智轻德,唯学习成绩是问,待人处世方面教育甚少,使得这些儿童说话、做事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父母双方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有些超常儿童的父母因为期望值很高,当其犯了错误以后,一方家长对孩子一顿谩骂,而另一方家长则在一旁袒护孩子,无法对其进行合理的家庭教育。

四、自我中心心理的辅导

1.教师和父母合作,让父母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把学生的一些表现和家长进行个别交流、沟通,在育人的目标上达成一致,即要成才,先做人。

2.随着学生的日渐长大,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尽量理解他、尊重他,做一个能与学生平等沟通的良师益友,肯定他们的长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对其心理辅导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帮助孩子们进行分析,让他们懂得:交往是平等互利的。若违背此原则,总想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办事,会使人感到你刁蛮任性,不愿意与你交往。(2)让他们懂得一些待人处世的原则:放低自己,提高别人;引导他们阅读一些待人处世的书籍,讲一些有杰出贡献的人的待人处世的方式方法。(3)鼓励他们热心帮助同学。

(第二阶段)(4)学会换位思考:在与同学交往中遇到麻烦时,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想想要是我是他,我会怎么做,这样就会多一份理解和宽容。(5)学会“倾听”,在集体活动中,要做个忠诚的听众,允许别人发言,大家一起讨论。

(第三阶段)(6)学会每日反思,通过日记、周记等让这些自我中心的超常儿童在自觉的反思中不断自律,提升自己。(7)老师、家长既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又要让他们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

五、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几个注意点:

1.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班主任,心理调节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要注意时间的超前性、即时性、延续性。

(1)超前性班主任必须把握好超常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轨迹,在心理问题出现以前,班主任就要悉心观察,捕捉学生的细微变化。

(2)即时性当问题不可避免或者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出现时,班主任应当凭敏锐的判断力,高效、公平、公正地进行处理。

(3)延续性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才能完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反复,做大量艰苦工作才能见效,对于超常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更是如此。

2.心理辅导工作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超常儿童较敏感,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的时候,要尽量面对面地交谈,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切忌在公共场合批评、训斥,这样做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帮他们改正了不足之处。总之,由于超常儿童的特殊性,在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时,要根据他们的独特个性和最主要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的心理辅导。

超常儿童是问题儿童吗?

“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超常儿童,不能认识超常儿童的特殊行为方式,而把超常儿童看成是问题儿童。”施建农说,由于超常儿童具有比较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在一个为大多数儿童设置的普通教育班里,一些超常儿童就会显得很不适应,有的就被认为有行为问题或学习习惯问题而被老师和家长当成问题孩子来处理。

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个家长讲自己的孩子对数字特别敏感,但总爱转动眼珠,对此老师家长都烦他,一次家长随口问他,81里有几个9,当时孩子还不会除法,但见他眼珠转动几下答案就脱口而出,问怎么算出来的,孩子回答“9乘以10是90,说明90里有10个9,90减9就是81,那81里有9个9。”家长当时就惊得目瞪口呆。后来经测试,这名孩子确实是超常儿童,在上超常班后,孩子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出色,原来在老师家长眼里的坏毛病早已改正。

超常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超常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对超常儿童理解的偏差

超常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才选拔只以某一方面能力的超常作为标准,而一旦被选中,各门学科却均按超常的水平进行教学,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超常儿童不超常的学科学习被拔苗助长。其实,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的智力类型,如数学能力强并不意味着语文、外语能力强,也不意味着物理、化学能力强。缩短学习年限的超常教育,使那些单科超常的孩子不仅容易其他学科成绩下滑,而且由于学习年限的大幅度缩短,也容易使原本超常的学科受到其他学科的负面影响而难以继续超常发展。这样,就造成了超常儿童学业压力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2.超常儿童的自身特质

英国心理学家菲利克斯·波斯特( FelixPost)对人类历史上颇有影响的300位各学科领域的名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天才中有不少精神病患者;天才中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的比率分别为:政治家17%、科学家18%、思想家26%、作曲家31%、画家18%、小说家46%。

德国著名精神病理学家、心理学家克雷兹迈(Kretschmer)认为,从纯生物学观点来看,天才是人类中稀有韵、极端的变种,在人类的天才变种中,可以看到精神生活的极不稳定性和过敏性,或者对精神病、神经病等缺乏抵抗能力。这些论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天才人群中精神疾病的患病比例高于普通人群。

3.社会环境的催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拥挤,竞争加剧,人们心理负荷超载,容易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也随之逐年递增。这种现象必然影响到学校,尤其是高智商的超常儿童,因为他们比常人面对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更追求完美,因而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我国目前的超常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尤其是当被发现“超常”后,家庭、学校、社会对于他们的学业、特长上的关注大大超过了对他们心理问题的关注,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必要的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他们都很少参加,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和媒体采访。较高的天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期望,加上媒体的大肆追捧,使得他们更加畏惧失败,在沉重的外界压力下,容易导致心理疾病,“超常儿童”被捧杀的现象不在少数。

然而,相对于参加超常班的儿童,更多年龄小的“神童”不断转学,和比他大好几岁的孩子一起生活和学习。有的“神童”从小被家长特殊对待,施以特别教育,小小年龄承载着过大的压力。这些超常儿童心理往往也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则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超常儿童由于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在和普通同学一起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思维上的差异,导致同伴关系的紧张,因此,超常儿童生活的环境因素也是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4.家庭教育的不当

许多家长对超常儿童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家庭教育的缺陷会直接影响超常儿童的发展。

(1)过度的关爱造成超常儿童依赖性强、承受力差

有些家长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只重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千方百计地发展儿童的智力,而不注重全面发展。他们无视教育规律,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急。显然,当家庭竭尽所能代替学校向学生填鸭式地硬灌一些文化知识时,也同时意味着失去了家庭教育的诸多更重要的职能。

(2)过分的宠爱导致超常儿童自私、孤独、协调力差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成绩好,才会有出息,其他可以忽略不计,有的家长放弃了对孩子基本的思想道德、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由于过分宠爱孩子,导致孩子自私、孤独、协调能力差。作为家长,不应拿孩子的特长与天才作为炫耀的资本,也不能以孩子进了㈠陕车道”作为成功标志,而应更多注重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注重让孩子体验日常生活经验和感受幸福。

(3)过高的期望造成超常儿童心理脆弱、耐挫力差

许多父母往往一说到培养孩子成才,就很自然地想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认为就是要盯住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则忽略不管。由于家长期望过高,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家庭教育失去了减轻学生负担的调节作用,致使孩子负担过重,造成了他们更重的心理负担,对学习产生厌倦。厌学情绪的普遍出现与家庭教育失度有关。超常儿童不堪重负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愈演愈烈。

5.教育方式的功利性

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学习能力强的人,创造能力也一定强。正是这种错误观念导致了社会上普遍对超常儿童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即认为“精心选拔”出来的超常儿童就一定能成为未来的一流人才。其实,现有的选拔方式只能选拔出比较聪明、接受能力强的孩子,而这种优势仅仅体现在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上,与将来工作中的创造性并无必然关联。更何况,目前我国的超常儿童教育因将目标确定在提前考大学上,因而不得不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快速积累知识。也就是说,与应试教育接轨的超常教育,使学生的超常能力只限于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而既定的升学目标和有限的时间,使这种教育不可能把教学的注重点放在培养与创造性活动有关的各种能力上。

这个现代版《伤仲永》的悲剧,应该对家长、教师产生极大的警示。其实,在这一个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神童”故事背后,掩藏着严重的功利教育的弊端,不论是儿童还是家长,不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沦为“分数的囚徒”。于是,有太多的孩子被训练成考试的机器,成为所谓的“神童”。

这种状况与现行的应试教育密切相关。那些“神童”之所以能够走进大学,得益的就是应试教育中的“唯分数论”。这些“神童”依靠单一的记忆与机械的训练应付那些“标准化试题”。显然,这种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存在着极大的距离。

因此,由功利教育和应试教育合力“培养”的“神童”,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缺少健全的人格。要避免上述事例悲剧再次上演,就必须尊重教育客观规律,真正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重视他们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6.社会价值的功利性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于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严重的心

理问题,这使中科大少年班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争论焦点。事实上,少年班从1 978年开办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反对者称其是“拔苗助长”、“摧残人才”,赞成者自有赞成的道理。“神童悲剧”虽与少年班办学模式有关,但绝不仅仅是少年班本身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社会功利所致。

超常儿童有哪几种心理表现?

1.过分追求完美

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期望和要求过高。超常儿童追求卓越,学习优异,但这也使他们在无法尽如人意时,容易受伤害,造成内心的冲突与不协调。他们在行为上关注细节,稍有一点事情做得不够好,便惴惴不安,严重的甚至出现强迫症。已经很优秀,但是还是不满意,没有成就感,这些现象似乎成了超常儿童的通病。另一方面,他们对他人和环境的期望过高。一些超常儿童对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现象不满意,他们在学校中体验更多的是不满和不快,缺少幸福感和快乐感。

2.自我评价不当

一方面,超常儿童在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上,往往容易只关注不足和弱点,对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却视而不见。关注消极面还表现在:经常担心会发生不尽如人意或令人害。怕的事,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等。另一方面,很多超常儿童在家长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下,产生强烈的优越感。很多超常儿童有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甚至专横、唯我独尊。总觉得自己很特殊,和普通同学不一样,这样容易造成他们在同伴中孤立,没有朋友。

3.过分在意他人评价

常超儿童有时会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在意他人的评价。一方面,这些超常儿童过于追求完美使得他们很在意他人的评价,总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关注自己的消极面使得在与人交往中对自己的举止不满意,有时候为了避免偏差,甚至减少和别人的交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

4.环境适应能力差

超常儿童通常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由于所处的环境(即时间、地点、空间、人员)的特殊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心理的不适,从而造成其学习和精神上的障碍。例如,少年班是高手如林之地,竞争相当激烈,大多数超常儿童在进入少年班的初期,往往会觉得很难适应环境。他们会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思维方法、竞争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大学生活需要的高度自觉、高度自主、高效率、快节奏以及强烈的竞争意识给每位超常儿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的经过拼搏学有所成;有的怎么也拼不上去,于是产生了自我封闭、嫉妒、骄傲或自卑等心理状态;有的则出现了焦虑、失眠、神经衰弱以至休学、留级,退出少年班的现象时有发生。

5.焦虑等情绪问题

超常儿童尤其是进入少年班的超常儿童,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往往还存在着其他的心理

问题,如“成就焦虑症”等情绪问题。

6.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是超常儿童最为困扰的心理问题之一。虽然超常儿童在智力和学业方面有很多超常之处,但他们普遍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如自我中心、我行我素、没有礼貌等。

7.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

在正常儿童中也会出现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的人格缺陷及人格障碍,但是在超常儿童身上,人格缺陷和障碍往往表现得更为明显。超常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如下人格缺陷或障碍:

(1)依赖型

家庭教养方式和个人原因都会造成超常儿童在生活中和心理上的过度信赖。有些超常儿童不论遇到大事小事总是会说:“爸爸妈妈(或老师)没有这么说,这样不行。

(2)偏执型

有些超常儿童在遇到问题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极端固执、偏执,不懂得变通。

(3)分裂型

超常儿童通常都会表现出行为古怪、冷漠、行为隐匿等行为特征。如某超常儿童极不合群,每天天不亮离开宿舍,熄灯后才返回,也不和同学们交流,每天我行我素。

(4)循环型

有些超常儿童情绪变化快,喜怒无常,而且还呈现周期性。

上述人格缺陷虽然暂时没有发展成为严重的人格障碍,但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心理疾患以及人际关系的紧张或者学业的失败。

我国目前超常教育体系还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我国目前的超常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得到"法定"的地位,超常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没有被教育系统充分关注,这就使得那些试图为超常儿童提供特殊教育的努力,得不到稳定的来自政府的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只能以"实验项目"的方式谋求进展,能够覆盖的儿童数是很有限的。按照智能发展水平的正态分布规律推测,天才儿童应占儿童总数的3%左右,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没有得到相应的特殊教育服务。

第二,社会对超常儿童和超常教育的理解还存在偏差,需要进行这方面的"科普"。

第三,社会及教育系统对天才儿童的期望都还有比较明显的功利色彩,而缺少服务的意识和人文关怀的立场。事实上,天才儿童有各种类型,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优势与弱势,而且,和所有的儿童一样,他们也要经过从身、心的不成熟逐渐向成熟发展的过程,因此,他们成长的也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帮助,而特殊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帮助。天才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是因为他们无法在普通教育中获得合适的资源,而不是因为他们必然做出社会所需要的成绩。人的成就水平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因素是难以控制的),天才并不能一定成材,但即使是"不成材"的天才儿童,也有权利得到适合其发展水平和特点的教育。

国外对于超常儿童的教育方法

世界范围内超常教育的系统研究与实践大约起于一个世纪前。目前超常教育最为普及、研究和从教人员力量最大的国家当数美国,但美国的超常教育通常是融合在普通学校中,以个别教育计划的方式实施的,没有公立的特殊学校或特殊班。美国有立法规定超常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他的教育服务,所以公立学校系统十分重视天才儿童的甄别与特殊教育。

接受超常教育的超常儿童的心理素质担忧?

超常教育有不同的形式,提前上大学只是其中之一,并不是儿童期超常教育的唯一"出路"。对于那些提前上大学的孩子,这种担心是十分合理和必要的,它提醒有关的家长和教师关注少年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学校适应问题。但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是方法因人而异:有些孩子适应力很强,智力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也比较平衡,他们无须太多的帮助,也不会出大问题。较多的孩子需要不同程度的外界帮助,包括中学阶段的社会性活动与交往的经验、入学后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调整、家长、学校的相关指导、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大多数学生可以最终适应,在大学发展顺利,但也有的孩子自己适应困难,也得不到适当的帮助,就会很痛苦,甚至后悔走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道路。

超常教育的定义是什么?

澄清超常教育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有些人认超常教育就是将孩子培养成超常儿童的教育,这是一种误解。简单的说,超常教育就是"为超常儿童(也有人称"天才儿童")提供的教育",它属于教育领域中"特殊教育"的范畴。我们承认儿童的智能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大部分儿童之间的差异不很明显,对其正常的学习影响不大,正常的学校课程主要是依据这部分儿童的水平和特点的设计。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有些至今还不为人知),有些儿童智能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迟缓或落后,学习一般的课程很困难;还有一些则显示出超群的优异智能,在某些领域的学习中(如数学、语言、艺术等),超速进展,水平显著超出一般儿童,这些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超常儿童"。他们在学习正常的课程内容时,会时时处于"吃不饱"或"吃不好"的状况。

对于前者,我们通常会采用经过调整和改变的课程内容和评估体系,即实施特殊教育,否则他们将在教育中没有"立足之地";而后者--超常儿童,也同样需要有针对性的课程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是加快学习的速度或加深程度,而是要对课程的整体结构做出改变,涉及到具体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评估、师资等等各方面,才能使之成为适合超常儿童发展特点的教育,从而达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增长儿童才能的教育目标。

可见,"超常教育"首先是适应儿童自身差异的教育,而不是"制造差异"的教育。也就是说,首先有了超常儿童的"与众不同",然后才有"超常教育";而不是由于有了"超常教育",儿童就可以"出类拔萃"。任何宣称可以将"每个儿童培养成天才"的方法,都并不能真的在每一个儿童身上成功。

超常儿童的成功不仅仅靠智商

从22所到2所,近年设立少年班的国内高校在锐减,如今只剩下中国科技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但这并不表示超常儿童的关注度在下降。前天,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就承办了一场国际超常人才教育创新论坛,与会的不仅有国内外高校的代表,也有知名中学校长。

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在美国、加拿大等国,超常人才的教育模式已日臻成熟。美国有专家曾对数学方面的早慧儿童做过跟踪调查,其中一部分儿童从12岁起就有专人为其设计课程,加速学习。25年后,比起在普通环境中成长的超常孩子,这些得到特殊教育机会的超常孩子的创造发明更多,研究领域也更深入。

与国内的少年大学生不同,许多美国超常儿童在大学里更像是在参加兴趣班。“每年暑假都会有一批超常青少年来我校进行训练,平时周末也会有专家为他们开课。”美国范德堡大学青少年英才教育中心主任TamraStambaugh介绍说,“他们主要是学习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工作,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有调查发现,超常学生对社会性课题更感兴趣。”

记者发现,许多中小学及高校的老师,更关心的是超常人才的选拔方式——不能局限于智力因素。据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庆华介绍,该校少年班的特点是:从初中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录取15周岁以下的优秀少年,通过学校组织的单独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其中笔试成绩占70%,面试(含心理素质测试)按30%比例记入录取总成绩,心理素质不过关的直接淘汰。

郑庆华说:“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超常孩子,其成功要素都是20%智商+80%情商,人才的选拔标准当然也不能仅限于智力,一考定终身。”

父母怎样发现超常儿童

在幼儿阶段,智力超常孩子有以下一些特点:

1、对事物有很强的观察力。他们观察事物比一般孩子更准确、细致、敏捷,更能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比如:不同牌子的汽车,不同动物的形状、叫声、动作等等。观察力强不仅由于感觉器官灵敏,主要是因为超常儿童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强,贯彻更有目的、有计划,选择信息的能力强。

2、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玩积木时,能搭出更多更复杂的建筑;剪纸、画画、修理小机械等精细活动能力高于一般儿童。

3、有精确、长久的记忆力。记忆容量大于一般孩子,记同样一段内容所用时间少于其他孩子。这与他们对事物理解得更深、更快有关系。

4、有丰富的想象力。超常儿童的幻想、理想都很多。脑中经常产生许多图象,反映在搭积木、绘画、编故事及玩游戏上。

5、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问一些抽象的问题,并对一些抽象的问题(如国家、民族、宇宙、法律等)感兴趣。能通过观察具体的现象发现事物的内在关系。他们常会问这样的问题:“鸟为什么能飞,而人不能飞?”“为什么人和猴子这么相象?”“为什么冬天下雪,而夏天只下雨?”等等。

6、有良好的个性。经过科学家们的调查,发现智力超常的孩子从小就具有很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具备专心致志,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他们注意集中的时间要比普通孩子长,不受其他小事的干扰,对要追求的目标有一种献身精神。科学家们认为,良好的个性可能是使这些儿童成为“神童”的秘密之一。

对于3岁半4岁半的幼儿,智力超常突出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词汇、思维能力、符号思维能力(数学才能)、洞察力(看出关系的能力)、体育和社会能力的早期发展,以及敏感性。

这时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强弱,对区别高智商和低智商儿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这一能力只有父母亲才能较准确地判断,如有的孩子4岁就能看一些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文了。

以下是美国学者提供给父母可用于评价孩子是否是超常儿童的一些特征:

言语流畅写作敏捷

记忆力好学习轻松

思维灵活抽象推理能力强

思维的复杂性有计划和组织能力

精力充沛有独创性

有创造力、想象力有奇异感

好奇心强有广泛的兴趣

信息广泛能注意细节

对美感偏好或有天资学业成绩好

卓越的表演才能注意力集中和专心

领导能力强能自我批评

有坚持性性格坚强

应答敏感可靠

耿直合作

有社会责任感有幽默感

热心情绪稳定

健康自立和自信

能概括空间关系

喜欢和兄弟姐妹或别的孩子比

喜欢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

在父母发现自己孩子是否属超常儿童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因为由于环境的限制,儿童的才能没有充分发展,许多父母也就不可能发现孩子智力超常。

数学天才儿童都具有哪些特征?

引言:1985—1994年这八年间,我对80名数学天才儿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是我校的两届学生。第一届数学天才儿童班的学生共40人,用四年时间学完了初高中六年的全部课程,毕业后全部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其中15人进入清华大学,15人进入北京大学。有9人在大学读数学系,3人读计算机系,3人读物理系。

八年间,这80名学生在北京市、全国及国际数学竞赛中获奖111人次,其中: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枚,银牌1枚;全俄罗斯数学竞赛金牌2枚,银牌1枚;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14枚,二等奖15枚,三等奖25枚;获北京市级数学竞赛一、二、三等奖51次;另有数学小论文多篇获奖。

八年间,我通过对这80名数学天才儿童的培养与研究,发现他们一般具备以下特征:

一、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数学天才儿童就是数学的“好之者”和“乐之者”。

由于爱好数学,他们上数学课时,很活跃,抢着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地上黑板去演算、去证明,大胆地站在讲台上向同学讲解自己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在课下,同学间互相搞一些智力测验,做一些数学游戏,并传看一些有趣味的数学课外书。兴趣和爱好是勤奋的动力,驱动他们去演算、去证明那些常人多认为是枯燥无味的数学题。

一位在高二时便参加了第3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荣获银奖的女生颜华菲(梦里江河注:数学家)说:“数学本身的魅力在吸引着我,我一头扎进题海中,凡是能弄到的题我都要一试身手。”另一个同学谈起对数学的看法时说:“数学是神秘的殿堂,是绚丽的迷宫,在那里遨游其乐无穷。”

还有一位同学则说:“竞赛数学简直是一种艺术品,是人类创造思维的杰出表现,在未来的理想社会中,参加数学竞赛必将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

二、突出的自学能力

这点源于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力强和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好的教师不仅能教数学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在数学课上,我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要讲的新课,我从来都是要他们自己先看。这些数学天才儿童,很容易就把书本上的知识看懂学会,有的还能立刻进行讲解,在黑板上演算、证明。由于自学能力强,他们在课外都如饥似渴地超前学习。

他们之中有人在初中时就自学了高中数学,在高中时又自学了大学阶段的一些数学课程。有一位姓钱的学生(梦里江河注:钱江)在读小学期间就自学了初中的解方程,高中的解析几何、三角,大学的微积分,虽然所学的东西还谈不到完整和准确,但作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若不是具有很强的数学自学能力,要达到这种水平是不可想象的。

三、强烈的独立意识

数学天才儿童一般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学参考书,也不迷信教师。他们的数学作业本很精彩,经常是多种思路、一题多解,有时能想出比参考书还漂亮、简洁的解法。

一个学生在回忆当时学习的情形时写道:“时常,我们会发现‘教参’上给的答案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或者另有简单的解法,我们就把自己的观点、思路写在作业本上。当教师批阅时,对于我们独到的见解及所犯的错误,通常都倍加重视,有时还拿出来全班进行讨论。”当与教师有不同的看法时,他们也敢于和老师争论。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个性品质特征,具有了这种品质,将来在他们中间才有可能出现布鲁诺、加利略那样敢于坚持真理的科学家。

四、超常的记忆力

数学天才儿童一般对数学符号和数字有惊人的记忆力。我教过的学生中有许多人能背π的小数点后面的几十位、上百位的数字。许多人对古典文学作品的记忆力很强,能背诵上百首中外诗词散文。

有一次,我请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的吴教授给我的学生搞测试。测试结果,15岁的女生颜华菲的成绩令人难以置信。于是教授又连续出两份试卷,评判的结果,教授惊呆了。他不能相信这个小女孩会做出这么漂亮的解答,因为这些试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已远远超出了所学的课程。颜华菲告诉教授,试卷上那些难题以前都见过了!教授惊叹道:“这个小女孩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呀!”

五、超常的心算能力

数学天才儿童,在初中阶段最突出的一大特点是心算快。老师的题目在黑板上刚写完,同学们的答案已经喊出来了。

最突出的一个是全国华罗庚数学少年金杯赛金牌得主徐健同学。上初中时,他解题一直都用心算,不用草稿纸,一步写出答案。你若让他写过程,他说不用,答案可以直接算出来。有的题目比较复杂,他只给你写出很少几步就出答案。我为了训练他按规范解题,上课时叫他到黑板上把解题过程写出来,结果他只能写简单的几步,算法又很独特。直到高中,我也没能把他的问题解决好。后来他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得了二等奖,在全俄罗斯数学竞赛中得了金牌(一等奖),但他最终没能获得最高奖,他常因为解题过程跳得太多而被扣分。徐健的情况使我想起俄国心理学家V·A·库鲁特茨基的研究,他也发现了数学天才儿童具有“从特定的实例出发迅速进行运算,在思维过程中能省略中间步骤,即从‘直接’序列运算转向相反序列运算的”能力。

还有一位姓刘的天才儿童给我谈起他的一个现象。他说:“我的思维不知为什么总处于一种‘超前’状态,即我头脑中想的东西总是超前于我手写的速度。但在不需要手写的思维活动中,如解难题,我觉得十分舒服。

六、坚强的意志品质

数学天才儿童一般都有超人的毅力。

我做过这样的调查,让他们谈谈为了解一道难题,或证明一个定理,最多能自己“憋”多长时间而不去问别人。同学们纷纷谈自己的情况,有的说坚持几个小时,有的说坚持一天,有的说坚持一个月、两个月。有一个同学说,为独立解一道题他搞了半年。由此可见他们在学习上是有毅力的。

有的同学在体育锻炼上也表现出了超人的毅力。我有一个学生叫查元桑,他在高中全国数学竞赛获优胜奖、全国物理竞赛获一等奖,全国及北京市计算机竞赛多次获奖。他刚进天才儿童班时,看到班内强手如林,就拼命学功课,身体垮下来了。后来在我的建议和体育老师的具体指导下,他开始练长跑了,每天清早绕着四百米跑道先跑四圈,再来两圈速跑,这样土都岢了好几年直到现在还坚持着,不但增强了体质,而且锻炼了意志。

七、富于创造性

我发现数学天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比如一个叫闫延文(梦里江河注:著名作家)的女生,毕业时经两位教授面试后免考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她曾说:“我曾尝试着将语文课上学到的写‘段意’、‘找中心’、‘列提纲’等方式用在理科书籍的阅读上,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文理的互补渗透下,我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有效的调节和平衡。”这显然是由学习的正向迁移而产生的创造性行为。

另一位学生王宽宏高中毕业时免考进入了北京大学生化系,不久又以托福满分的突出成绩被美国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为研究生,他写道:“在看似不同的两门学科之间,有一种模糊的非直接的然而又有可比之处的联系。只有你善于联想,善于类比,一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与特点可以运用另一门课程中去。例如化学与英语间我就觉得有这种联系。如同化学定律存在于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中一样,你可以从纷杂的语言现象中找出语言规律(不一定限于语法,有时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规定就像化学里的经验公式)。运用这种规律,可以理解和阐明种种现象,进行创造发挥出新的内容。如同英语强调语感一样,化学也有自己特有‘化学感’。通过多练习、多实践培养起这种感觉,许多细节、特点可以相互沟通很容易记住,也可以直感地找到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广义的联想类比方法能够把各门学科有机地交织成一个整体,触类旁通,共同发展。”

这种富于创造性的体会多么可贵,我似乎预感到日后他们必将对人类做出创造性贡献。

八、高远的志向和报负

数学天才儿童班的学生理想、抱负水平普遍是高的。

这首先源于他们的自信心强,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各有所长,你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的信心;如果考试成绩落在了后边,他们也能正确对待,不会灰心丧气。一个学生写道:“不能说考试没有压力,但绝大部分同学都有一种自信,这次成绩不好只说明自己在这个方面学得不够扎实,只要认真钻研,一定能够有所提高。”事实上,班内各人的成绩、名次大都经常变化,许多同学都曾独领风骚。

其次,数学天才儿童的理想抱负水平高也在于老师的要求和鼓励。颜华菲同学记住了老师的讲话:“你们应有这样的志气,要在全国拿第一!首先,你们应该争取在奥校前几名中站住脚。”颜华菲回忆说:“好大的气魄!我觉得从老师那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那种气贯长虹的气势……老师常告诉我们:‘人要想干大事业,就必须牺牲一些小方面’。只有具有宏大的目标,宽广的胸怀的人,才能干大事业。”

以上我对数学天才儿童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下面,根据我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就天才儿童的特征问题的研究谈几点认识:

第一,数学天才儿童早期特征是很鲜明的,到了中学阶段这些特征变得更加突出和显示出超常性。数学对相当多的人来讲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困难的,而对数学天才儿童则是乐趣和自信的追求。

第二、数学天才儿童的特征需要及时地识别和引导,需要创造适宜其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过去八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数学天才儿童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对教育、教学环境要求也是很高的。

第三、数学天才儿童有很强的迁移能力和发展能力,他们不仅仅在数学能力方面是超常的,甚至还可以迁移到许多方面,而以往的培养往往过于狭窄,忽视了他们多方面才华的培养,忽视了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数学有时是他们的目的,但也可 以作为工具。

超常儿童的心理发展

超常儿童约占人口的3%。这个结论是多年来国内外很多专家调查研究的结果。这并不是个绝对的数据—不是说100个儿童中,就一定有3个超常儿童,3%的比例只是总体人群中的一个量。另外,不同专家采取的调查手段不同,得出的比例也不一样,不过一般都在1%至3%之间。如果按这个比例来计算,中国将有几千万的超常儿童—你的孩子可能就是超常儿童。

2000年6月7日,李超然出生于山东,52天时开始认识汉字,2个多月识字20多个,6个月零21天能准确识字143个。现在,3岁多的李超然已能识汉字2000余个,阅读了203本书。成为世界上识汉字最早的幼儿,从而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成功个案:神童并非全靠天生

李超然出生52天时,妈妈抱着她在房间里散步,忽然发现她的头摇来扭去,总是盯着墙上的画,一看就是十几分钟。难道,孩子对这些字画感兴趣?超然妈妈带着好玩的心态,反复给她“讲解”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景物,谁知,她的这些“教导”,竟然都被小超然记在了心里,每当有人提起,她都会用目光向别人示意。发现孩子具备这个优点后,超然爸妈对她加强了教育,特意在室内家具、墙壁上贴上汉字,一遍遍教她识别,不久她即能“识别”20多个汉字了。

孩子的天性爱动爱玩,为了吸引超然学习,超然爸妈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她边玩边学。超然1岁7个月的时候,妈妈把买来的糖块藏在书下面,对她说:“超然,读完书上这些字,书下就会变出糖。”听了妈妈的话,超然很愉快地照做了。然后,妈妈把书一拿,露出底下的糖块,超然兴奋地叫起来:“哇!真变出来了。”她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再让它变吧!”妈妈只好告诉她:“没有了,变不出来了。”没想到小超然居然说:“你再去买一些放在下面嘛!”原来,小超然早已识破“机关”,只是她喜欢这种好玩的游戏,不愿道破而已。

超然在智力上飞快地发展着,但她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她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为了培养她的自控能力,超然妈妈故意把她喜欢吃的食物放在桌子上对她说:“你不许动这些东西。”超然似懂非懂地答应了。妈妈假装出去办事,关上门后,在门后悄悄地观察她。过了约几十分钟,超然终于忍不住,走到桌子旁,对那些食物左看看右看看,还用小指头触摸一下,但最终还是没拿。当妈妈推门进来时,她赶紧坐回原座位:“妈妈,我只是看看,没偷吃。”

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性、忍耐性……虽然超然智力超群,但像对平常孩子一样,超然的家长一方面抓紧对她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对她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也毫不放松。就像超然的爸爸李绪永所说的那样:“神童”没有天生的,无论孩子是否是超常儿童,都必须经过家长的早期发掘、教育和生活习惯的正确培养。

其实,超常儿童在出生后不久,或在幼儿阶段,就已表现出了超常的一面——

怎样的孩子才超常

通常情况下,确定超常儿童的主要办法是智力测试,智商在125以上就是超智商儿童了。有些孩子在智力测试中没有突出表现,但在其他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如音乐、绘画、体育等,也属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一般具备以下特点:生理构造优异,说话,走路早、耐力及一般健康指数均超过常态标准。

注意范围较广,能察觉一般儿童所不能察觉的事情。学习迅速,少重复,喜欢接受挑战。能成熟地运用各种说话技巧,以表现自己的能力。对事物能提出较多的问题,想探索深层次的因由,并以学习为享乐。凡对有兴趣的事物,不管是否儿童学习的东西,都不惜耗时而求之。适应能力强,能熟练地分析自己的能力、限度及问题。具有高度的独创性,并能使用优良而不平常的方法与观念。具有一种或更多的特殊才能。不容易因失败而灰心丧志。情绪较为稳定,并能判断别人的能力。

如果你的宝宝具备以上特点,可以确定他是个超常儿童,那么——培养超常儿童,家庭教育怎么做?

超常的耐心超常儿童一般思维特别活跃,他们思考的问题千奇百怪,远远超出了平常孩子的思考范围。他们的提问量也许会比正常孩子多一倍甚至几倍,家长应该每问必答,自己不知道的答案,不妨教给他寻找答案的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

宽松的环境超常儿童精力旺盛,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家长要给他更大的空间,不要有过多的限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他尽情地探索。

积极地引导超常儿童的突出特点是记忆力、想像力强,所以在孩子对家长已有固定认识的事物提出异议时,家长应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并以反问句的形式,引导他的想像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发展。

情感的支持孩子难免会在生活或学习上有各种各样的错误或失误,在这种时候,家长一定要在情感上给以支持和鼓励。特别是超常儿童,他们大多十分敏感,所以在他们产生错误、失误时,家长更应注意自己情绪或情感的表达方式。

家教的合力培养超常儿童,特别注重时机,同时也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中的合力。家长要及早商量确定对孩子的培养计划,互相支持,在孩子的教育方向、方式上,不要产生矛盾或者模棱两可的态度,以免孩子无所适从。

专家说话:

巴甫洛夫: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蒙台梭利:人出生后前3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人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我们可以把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

格仑·多曼:正常的婴儿出生时都有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那样的天才潜能,聪明和愚蠢同是环境的产物。

有成功就有失败,有超常就有平常。并不是所有的超常儿童都顺风顺水地得到了成功——

失败个案:不能令人满意的张满意

1981年,张满意出生在黑龙江省宁安市卧龙乡共和一村。在哥哥张建铎的调教下,张满意两岁就开始了学习生涯。那时,张家的炕上、箱子上、桌子上都放了书,让他把书当玩具,以强化他对书的认知和兴趣。此外,张建铎还经常给满意讲寓言和童话故事,以撩拨他的求知欲望。小满意对书的兴趣被培养起来了,而且对知识接受得很快。5岁那年,村里来了一个卖鸡蛋的小贩,他和买方正为算不准账而头痛时,张满意却在一旁准确地算出了账目。这件事引起了村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考核,张满意直接进入小学二年级就读。在学校里,张满意的年龄最小、个头最矮,可他的成绩总是排在第一。五年级,校方让他跳级进入初中学习。中考时,因数理化成绩突出,被重点中学宁安一中破格录取。

家里人都很兴奋,认为家里出了个神童,什么都不让他做:“你好好学习就行了,这些有我们呢。”张满意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了,加上他的聪明劲儿,更是远远地把同学们都抛到了身后。

高中期间,张满意先后参加了全国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奇迹般地为学校拿回了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1995年,张满意14岁,他被国家教委确立为发展基础数学理论国家理科基地的南开大学“数学基地班”免试录取。

然而,在人们还来不及羡慕时,张满意却因上大学后失去了家人的监督,非常贪玩,学习成绩不及格而被劝退,转年,他又以宁安市第一的成绩再次考回南开大学。然而,2002年10月23日,他再次让人们震惊,原因是他再次被南开劝退!2002年末,张满意南下做了打工仔。一个对考入名牌大学轻而易举的“神童”,为什么难以完成学业呢?张建铎认为,张满意被劝退是因为他控制不住自己,总是由着自己的兴趣去玩,进而导致产生了厌学情绪。

总结张满意的成长经历和两次退学,我们不难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些误区对于孩子成功与否是致命的,无论他是不是一个超常儿童——

培养超常儿童的家教误区

错过的时机家长没有发现,或已经发现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超常之处,错过了孩子学习、锻炼各方面能力的敏感时期,令孩子超乎于常人的能力被埋没,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平常的人。太大的压力家长已经发现并意识到了孩子的超常之处,正因为如此,为孩子设立极高的目标,孩子做到了,就设立更高的目标,做不到,就认为他没有尽力,使孩子在这种压力下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就此自暴自弃。

单一的培养家长确定了孩子的超常之处,同时设立了培养计划,却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例如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制力、体育等素质的培养,认为天才什么都是完美的,犯了错也可以原谅,使发展无法均衡,最终造成孩子的失败。

无限的夸大有些家长属情绪型家长,孩子取得了成绩,就认为孩子是天才,无所不能,有了错误或失误,就认为孩子永远无法成功。这种褒奖与贬低的夸大,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稳定,也会导致其失败。

多情的“捧杀”“伤仲永”的故事是较有特点的例子。孩子无论是否超常,都需要正常的、按部就班的引导、培养和教育,如果在这个时候让他进入成人社会,作为教育的模板,或者接受媒体的轮流轰炸,成人尚且会心浮气燥,难以静心学习,何况孩子?所以,培养超常儿童,应该小心多情的“捧杀”。

专家说话:

格赛尔:在婴幼儿阶段,大脑发育速度非常快,6岁前大脑的大部分几乎都成熟了,以后的脑力、性格和心灵将永远不会再像学前教育阶段那样迅速发展了,我们永远不会再有这样一种机会去奠定智力健康的基础了。卡尔·威特: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孩子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

爱尔维修:即使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

孩子观点:也许,每个孩子都是超常儿童曾经有篇报道采访过一位15岁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问他自己认为是否是个天才。他说:“也许有人认为15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了不起,可实际上我并不是天才,我所做到的许多人都有能力做到,如果他们能像我一样幸运,受到正确的教育的话。”这句话说得非常中恳。换言之,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是超常儿童。关键是如何把孩子的超常部分发掘并发挥出来,而不至于孩子被埋没在云云平常众生之中。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很普通,做过智力测试,有科学的测试结果为证。那么,您也许应该先看看下面这个笑话。笑话是这样说的:一个卖烤地瓜的和一个当总经理的是好朋友,偶然的机会,两人去测智商。当总经理的智商120,而卖烤地瓜的智商高达160。从此,卖烤地瓜的就和做总经理的朋友绝交了,因为,他认为自己不能和这种低智商的人做朋友。这个笑话说明的是,智商只是判断孩子是否是超常儿童的一个标准,但并不是惟一标准,超常的表现是方方面面的,也许孩子智商并不高,但其他方面却是超常的。例如绘画、音乐、舞蹈、社交……无论孩子是否超常,最终是否能够成功,主要还取决于他成长道路上的各种因素。

有专家做过一项研究,收集大量数据来研究影响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重要因素。后来他发现,再多的数据也无法证明人的生长过程中究竟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因为变数实在是太多了。现实的例子不胜枚举,若考察那些真正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如爱因斯坦、鲁迅等,他们幼年时并没有什么超常表现,成名也很晚。那么,是谁在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呢?早期教育是勿庸置疑的答案。教育学者认为,儿童早期教育决定孩子今后的智能发展水平。所以,早期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的重中之中,是他未来成长、成功的基础。孩子不是超常儿童,家长应该重视早期教育;孩子是超常儿童,那么,更应该注重适当、全面的早期教育。只有正确的早期教育,才会使儿童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就会糟蹋其才能、破坏其种种能力之间的平衡,使孩子负担过重,有碍于他们的进步。

看看您的孩子吧,再仔细观察、品味一下他们的一言一行,也许,您的孩子就是一个超常儿童。

智力超常儿童的特点与教育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大大超过同年龄水平的儿童。在心理学中,一般把智商(IQ)在120以上的儿童,或在音乐、绘画、诗歌、戏剧、体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儿童,称为某方面的超常儿童。

(一)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根据国外和我国心理学界近几年对超常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超常儿童有多种类型的表现。有的幼年大量识字,三四岁已掌握汉字2000余个,能津津有味地阅读儿童读物;有的五岁开始写作,文笔通顺生动;有的数学才华早露,四五岁已掌握了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有的擅长外语,七岁时就掌握了英语常用词汇3000个以上,可以阅读英文读物,并能自如地与外宾进行英语会话;有的是小画家、小歌手,有的擅长书法……有的智力高于同龄发展水平二岁以上,有的高于同龄水平四五岁以上。尽管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类型和程度上都不一样,然而,在不同年龄的超常儿童中,也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的,主要是:

1.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广泛而强烈的兴趣

这是超常儿童极为鲜明的一个特点。他们很早就表现好奇心,爱追根究底,从小就有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求知欲和认识兴趣是促进一个人从事学习或活动的推动力,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人们就会千方百计、不畏艰难地去探究科学世界的奥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求知欲是成就的前提。我国的一些超常儿童也都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和探究的好奇心。有的还在会说话之前就贪婪地看小人书,持久地玩积木,会说话之后,总是无休止地问大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有的四岁上小学一年级,学了《一粒种子》,回家就把三粒黄豆种在花盆里,观察发芽情况;有的学了《我是什么》,就用杯子装着水,放在火上煮沸,观察汽化现象,直到化完为止;学了《保护牙齿》,就把鸡蛋放进醋里试试等等,开始用实验来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奥秘。许多超常儿童,学校的课程满足不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就翻阅爸爸妈妈的医学、历史、地理等书,如饥似渴,无所不看,看书时着了迷,表现了好学、好问、好看的突出特点。有的对大自然也是兴趣盎然,常爱观察小昆虫、小动物如何生活,并收集一些花、叶制作标本等等。一些已进入高中或大学的超常儿童,也还继续保持着这种广泛的兴趣。

2.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超常儿童注意既广,又能高度集中,特别是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专心致志,高度集中注意二三小时,甚至精彩的电视也不能使他们分心。只有善于观察,才能慧眼非凡,心灵开窍。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亦视而不见。善于观察是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紧密联系的,如果观察事物时注意力分散,东张西望,则难以看出事物的真相。从大脑皮层活动来说,注意力集中就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因而这时感知的事物印象特别清晰,易于理解,并且学得快,记得牢。所以有人说,注意力和观察力是学习的门户,注意力集中,善于全面而深入地进行观察,就等于打开了智慧的天窗。

一般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对事物观察不稳定,而智力超常的儿童则能较长时间地注意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

我国现代小画家四岁的亚妮和七岁的阿西,能画出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小猴子和小猫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和猴子、小猫“交朋友”、玩耍的过程中,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观摩,甚至无数次对着镜子模仿、想象。这与他们的注意力异常集中而稳定是分不开的。

3.有较强的记忆力

智力超常儿童不仅机械记忆力出众,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也超出一般,常常是过目不忘,一读成诵。湖北武汉市的赵安,两岁半开始识字,三岁时就识1767个字。邝亚南六岁时能把妈妈挂在墙上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纵横背诵。有的超常儿童记一个十七位数字,即81276354453672189,善于从数字间的关系去找规律,寻找记忆方法,如上面的十七位数字,他发现有两个规律:每相邻的两位数的和是九;去掉末尾九,数列正好成对称形式。这样就把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起来了。这种善于寻找有效的记忆方法,在超常儿童中不是个别的。

4.进取心强,有突出的探索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超常儿童一般进取心都比较强,他们自信,爱与人比。比学习,别人会的自己也要学会;比下棋、比游泳……处处不甘落后。他们都有一股倔劲,想要学什么,干什么,就非学会干好不可。强烈的探究反射是深入学习的保证,它和求知欲、广泛的兴趣是密不可分的。强烈的探究精神是超常儿童的一个突出特点,他们什么事情都想了解,都爱问个究竟,找找它的奥秘,非要“打破沙锅璺(问)到底”,不仅好问,而且好摆弄。

小宁铂看了《赤脚医生手册》、《小草药手册》和《十万个为什么》,总喜欢把书上看到的问题亲自试一试。书上说睡觉时脚心受凉就会头痛,他晚上睡觉就故意把被子踢开,第二天果然感冒了;书上说吃了生蚕豆会中毒,他就跑到菜园里去剥了三颗生蚕豆,偷偷地吃了下去,然后躺在床上等中毒。可是过了许久,还不见动静。他就跑去问爷爷,“书上真胡闹……”爷爷生气地说:“胡闹?你才胡闹呢!幸亏吃得少,要是中了毒怎么办?”

在超常儿童前进的道路上,不是没有任何困难的,有的生活条件很差,学习环境嘈杂;有的碰上疾病或其他意外等,但是他们却善于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学习或锻炼,表现了坚毅的顽强的个性品质。“天才是勤奋”,“天才是毅力”,凡是有成就的“神童”,无不具有异乎寻常的毅力,离开了勤奋和毅力,任何天才都将夭折,都将一事无成。

5.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

智力超常儿童从小思维就比较活跃、敏捷。他们敢想别人所未想,善于发现问题,敢于问一些谁也没问过的怪问题。能进行抽象推理,领悟事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并富有创造精神。

湖南师院李仲涟等同志在《对超常儿童李小茜的调查和追踪研究》一文中指出,李小茜在类比推理和创造思维上有着一些同年龄常态儿童所不及的特点。比如,要求将火柴棒摆出的式子1143=45,移动其中一根火柴棒,使两边相等。李小茜很快就将114中的一根火柴移到了后面。即1431=45。主试问:“你怎么知道?”她说:“这边(指等号右边)只有45,那边(指等号的左边)有114,当然要把它减小,移个1就小了100,把它放在3后面,使3变成31,加起来就是45。”她的分析、判断能力强,如要求改变下式“12 3 4 5 6 7 8 9=100”中的一个符号,使等号两边相等,李小茜稍加思索就将9前面的“”号改为“×”。她的思路是:等号右边是100,所以要从大的数目去想,8×9=72,还差28,再把前面7个数加起来恰好是28。在演算其他实验题目时,她推理正确,表达清楚,充分表现出思路灵活、流畅,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发现速算法的史丰收,有长时间进行思考的坚持力。在他上小学二年级时,他看到老师在黑板上演算,突然间产生了一个怪问题:做算术题能不能从左向右,从高位数算起呢?他循着这个思路,长时间思索,日算夜想,吃饭时想,睡觉时想,想得入了迷,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终于创造了十三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和开方、平方的速算法。门捷列夫制成的元素周期表,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而成功的。这就说明智力超常的人,善于提出新问题,还要自己来回答,这就必须理解力强,坚持长时间的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是杰出人才做出创造性贡献的最基本的思维品质。他们善于在脑中分析,捕捉关键性的东西,思路开阔、敏捷、灵活,有创造性,有抓住问题焦点的能力。能掌握抽象概念,理解意义,认识关系,并能清楚地推理,易受启发,对成人的建议和问题能积极反应。

6.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幸福感,情绪稳定

超常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超出一般儿童,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小画家亚妮,1980年5月2日是她五岁的生日,为了庆贺自己的生日,她在家里举行了一次精彩的童画表演。身高不足一米的小亚妮,竟坚持了四个小时,爬在画纸上创作了一幅珍奇画,画上有山有水,苍劲的树木纵横交错,树枝上的野果色彩丰富;一群群的猴子,有采果子的,有嬉戏的,有握手的,也有在树枝上睡觉的,有爬树寻找果子的,有在洞里抓虫子的,有从洞口往河里跳水的,有在河里游泳的。数一数竟有四十只猴子,个个各具形态,只只色彩鲜明。这与她平时细致的观察、模仿、思索、想象是分不开的。参观者无不惊讶地望着这个刚满五岁的幼儿,她的小脑袋具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呵!(详见1980年6月1日《文汇报》)

智力杰出的人才还有幸福感,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自信、愉快、安详;必要时表现出自我解嘲的能力,显示强烈的幽默感。遇到问题并不忧虑,而能正确对待,适当解决。同时情绪比较稳定,以温和的而又适当的态度表达他的情感,能适应日常变化,既不暴躁也不愤怒。

(二)超常儿童的教育

一般估计超常儿童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三左右,我国就小学生来说,有一亿四千多万,就应有四百多万超常儿童。这个庞大的数字,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发现和培养超常儿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采取措施使年轻一代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展,加速培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儿童智力的发展,特别是超常儿童智力的发展,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教育的影响。先天素质(如神经系统、大脑皮质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前提,后天的生活和教育则起着决定作用。儿童存在着巨大的学习潜力和可能性,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教育。即使普通的学生,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天资再好,若教育不得法也难以成才。如何对智力超常儿童进行教育呢?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超常儿童教育的工作者认为:

1.教育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开始时着重训练儿童的五官

所谓“智力曙光”是指幼儿智力发展开始萌芽的时期(即五岁前)。这是天才儿童卡尔·威特的父亲关于儿童教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提出基本观点。他认为孩子的禀赋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所有孩子受的教育一样,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禀赋。但是,多数孩子接受的教育是不够充分的,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发挥不出来。如果及早地受到良好的、高明的完全教育,即使禀赋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普通孩子,也会优于生来禀赋是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因此,他主张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发展其能力的机会,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进行教育。

俄国心理学家塞德博士认为:幼儿的求知需要在二三岁就发生了,这时若不提供适当的认识对象,则已发生的求知需要就会白白地枯死;反之,若在这一时期给予及时的教育,幼儿就能终生成为富有追求精神的人。

数学思维与超常儿童 儿童数学思维训练题

智力的发展必须从训练五官开始,五官(耳、目、口、鼻、皮肤)是认识外界事物和获得知识的渠道,渠道畅通,儿童接受外界刺激才会顺当、迅速。五官的训练,首先要发展幼儿的听力、视觉,训练他们的听觉、节奏感,培养他们辨别颜色、大小、形状等能力,逐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以及其他几种感官的感知力。这些,都是日后学习的必要基础。

2.及早地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是进行思维的工具,是接受知识的手段,也是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标准。教儿童语言,首先从口语教起,特别要注意字音发声的准确,不要教儿童“半语子话”、方言和土语,教儿童“奶奶”(吃奶)、“丫丫”(脚)、“汪汪”(狗)、“嘟嘟”(汽车)之类的语言是毫无意义的,是一种浪费。孩子在二岁左右,大人如能缓慢、清晰地将语词说几遍给孩子听,他们都可以模仿发出音来。因此,要孩子发音准确,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力求发音标准,语言规范,精选用词。儿童入学前通过口头语言掌握了一批词汇,紧接着就是对字的音、形、义统一联系认识的形成,这就为他们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打下重要的基础。除此之外,有条件地、尽量地让儿童在幼年时学习外语,也是有好处的。儿童掌握了大量词汇、句子,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发展了能力。

3.以游戏、讲故事、外出散步、观察大自然的方式传授知识

对儿童进行思维的训练越早越好,而这种训练以游戏为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游戏能帮助孩子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如识字时,看图找字的游戏,配对游戏;给儿童一些木块,指导他们造房、修路、架桥、建造城市的游戏;玩各类戏剧性的游戏,如模仿电影、故事书上的情节进行表演。通过这些游戏教给孩子各种科学知识,并训练他们机智、灵活的思考能力。

儿童最爱听故事,而且百听不厌,用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儿童最有效。故事可以锻炼儿童的思考力、记忆力,启发想象,扩展知识,讲故事的方式儿童喜欢听,也记得牢。讲故事要培养儿童复述的能力,这样可以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地听,又迫使他们有意记忆,还能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为了扩大儿童的视野,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观察大自然的动、植物形状,生长特点和有关知识,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熏陶,增长知识。通过散步,闲谈对儿童进行教育,既不疲乏,又不感到枯燥无味,又易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4.启发求知欲,唤起学习的兴趣

教育在什么情况下最有效?一般来说,唤起了儿童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时,才开始教育是最有效的。用新颖的刺激,诱人的形象,以及学习的结果都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兴趣。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渴望认识周围一切,他们常常提出各种幼稚的、奇特的、甚至难以解答的问题,这时家长和教师不要厌烦、拒绝、呵斥、取笑或讽刺,而要设法给以满足,以保护和巩固孩子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而且还要故意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引起他们思考和提出新问题。

进入学校学习后,超常儿童的聪明才智往往在特殊的兴趣、爱好中表露出来。教师要创设条件,使学生的特殊兴趣得到发展。因此中小学校多设课外活动小组,多设选修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学某些课目,将会出现更多才能出众的学生。

5.保持儿童的好奇心

精力充沛、好奇和求知欲旺盛是儿童(特别是超常儿童)的基本特征。好奇可以促使儿童更多地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展。出于好奇心去进行某种活动的儿童,如果得到了奖励,他们将会继续进行类似的实践。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要挫伤其积极性,并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6.充实课程内容

要注意有的超常儿童,由于他们接受能力强,比别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讲的内容,课堂上“吃不饱”,会感到烦闷和无事可做,有时表现得淘气,行为容易“出格”,或与老师争辩,或幻想,或为了解决某一难题而不去专心听讲。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充实课业内容,提高练习难度,鼓励他们独创地去学习。有的学生在开学一个月内就把本学期的教材掌握了,教师可以编制一套供自学用的辅导材料,或推荐程度深一点的书给他,引导他去解决水平较高、难度较大的有关问题。这样就能使这个学生不仅保持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加迅速地发展他的才能和智力。

7.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的幻想和独创性活动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同时它又主要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科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在教知识时既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又要引导学生找窍门掌握知识的难点和规律。使学得的知识,可以举一反三,并能解答实际问题;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要会阐述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依据。在教学中,还应当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儿童和青少年是富于幻想的。有创造经验的人认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幻想的构图,可以促进独创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幻想,并创造条件,给予机会,组织他们进行各种想象力的练习。教师还要注意他们的独创性是在各项独立性活动中发展和表露出来的,因此允许他们按自己的进度自学,并在实验室和课外活动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独立活动的机会,是促进学生独立工作和发展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他们独立活动时,开始可能有较多的缺点或错误,但这是创新精神的开始,因此教师既要鼓励,又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以克服缺点,纠正错误。

对超常儿童可以采取加速教育,充实课程内容和开设特别班来发展其智力,允许他们跳班。这样做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8.不可忽视学生品德、意志的锻炼与培养

超常儿童在智力上是超常的,但在品德上则不一定超常,甚至也可能会落后。我们培养的人才,首先必须是有高尚品德和情操的人,因此个性品德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培养他们有良好的品德,可以经常给他们讲古今各国劝谏行善的故事,培养对故事人物的善恶行为进行判断的能力;鼓励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经常做好事,而且把做好事的行为登记下来,作为自己永久性的纪念。一般来说,智力超常儿童最易滋长骄傲自满情绪,这是他们学习和品行的大敌。要特别重视他们在积极因素掩盖下的消极品行,及时地进行矫正教育。同时要培养他们的意志,从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意志力。要使他们认识到,缺乏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是很难使学习取得实效的。

晋级尖子生培养方案

晋级尖子生培养事关教师声誉、班级奖励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尖子生的培养问题是制约我们教学质量的瓶颈。加强尖子生的培养,是我们..

晋级尖子生培养事关教师声誉、班级奖励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尖子生的培养问题是制约我们教学质量的瓶颈。加强尖子生的培养,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乃当务之急。

一、目标:固强补弱、全面平衡持续发展,提高基本素质、提升基本能力,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冒尖,形成尖子生群体,带动整体优化。

二、重点:针对中考重点高

三、方法: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案;及时进行教育会诊,指出学生最近发展区;教育教学过程体现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教育教学内容、形式不断创新。

四、确定培养对象:

原则上各班确立综合成绩阶段前100名,并具有潜力的学生为培养对象。

五、尖子生培养的举措

1、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尖子生不是托出来的,不能脱离班级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主阵地。高效的课堂学习是学生成绩稳定而拔尖的根本保证。所以,正常上课时间,尖子生在各班级学习,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强化典型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尖子生个别点拨、辅导、激励,使他们“吃得饱,消化得了”。采用推荐性作业,严格控制量而提高质,题目要典型,有针对性提高性和系统性。使得该学科成绩能稳定而拔尖,至少不拖后脚。

2、进行集中辅导。

集中辅导是学生冒尖的有效手段;定时间、地点、人员对尖子生进行集中辅导。辅导内容主要有(1)、教师专题讲解;(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答疑解惑;(3)、学生小组互动交流学习;(4)定时定量,规范训练,提高应试素质和应试能力;(5)、进行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

3、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1)、定期进行教学“会诊”,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给每个学生指明“最近发展区”。(2)、认真研究新课标中考说明、教材、分析考题、筛选习题,搞好专题辅导。(3)、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之系统化。(4)、答疑解惑,解决疑难问题。(5)、固强补弱、查缺补漏,在精细上做文章。(5)、选择典型习题,如有价值的易错的题目,进行能力训练和规范训练。(7)面批面改,进行针对辅导。(8)、为尖子生及时提供有关中考信息资料,有效把握中考动向。(9)、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动态,强化激励措施。(10)、做必要的心理辅导,使学生以信心、平常心去对面压力,迎接挑战。挖掘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斗志。

4、提供有价值典型资料。为尖子生精选有价值、高质量的辅导材料,因人而异推荐补充资料。

5、建立家长联系档案,适时召开家长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形成合力。

6、设计尖子生学习辅导手册;内容包括:学习计划、我的疑问、我的难题、我的建议、我的困惑等;定期上交,及时解决,及时反馈。

7、建立尖子生个人跟踪管理档案,对尖子生进行全方位细致管理,包括:学习、生活、家庭、心理、个性特点,特别是每次考试成绩。

8、及时激励,适时奖励,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9、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科学调节尖子生的心理状态,确保尖子生满怀信心,良好心态投入紧张的学习。

10、定期召开尖子生教育教学“会诊”,导师们针对问题研究对策,切实做到辅导有针对性,方法有实用性,讲座有启发性。

11、组织互助学习小组,倡导尖子生3-5人成一组进行竞争、互动合作,共同进步。

12、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老师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六、尖子生培养步骤

第一步:初三上学期:做好系列准备工作,认识尖子生培养的规律性、特殊性,把握尖子生培养对象的相关特征,建立档案、建立培养策略。确立尖子生培养对象,组建辅导班,以课堂教学为本,以课外辅导为辅,根据自然竞赛、数学竞赛的需要,适时调整辅导的内容节奏,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内容上要面向中考重点高,有针对性、提高性、系统性,夯实基础、突出能力,培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步:寒假期间:采用导师制软性辅导为主,这段时间学生学习强度小些,是学生补弱固强的最佳时机,倡导学生组织学习小组,互动竞争合作,配有导师指导、辅导答疑解难。

第三步:初三下学期:把握好总复习节奏,适时强化辅导,突出个性化辅导,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有效复习、辅导措施。尤其注意状态的调整、心态的调节,使学生满怀信心充满活力。

总之,我们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挖掘尖子生的内在潜力,激活尖子生的思维灵感和竞争意识,千方百计促进学生拔尖。让我们群策群力、共舟共济、各尽所能,为学生成绩提高、拔尖而尽最大努力

近年来,尽管社会上关于超常儿童的话题越来越热门。归结起来,人们关心的问题有:什么是超常儿童?超常儿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如何发现超常儿童?现在人们使用的鉴别方法有哪些?这些鉴别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有多大?超常表现是否有性别差异?换句话说,超常男孩多还是超常女孩多?

透视超常儿童

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十多年的研究经验,就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超常儿童

早在公元前552-479年间,我国古代就有关于“神童”的记载。当时将那些才智出众、少年得志的儿童称为“神童”,认为这些儿童神奇不可理解,若天神降临非凡人可为也。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把那些聪明异常的儿童叫做“金人”,意在“稀少、珍贵”。我国古代的庄子曾把这些聪明绝顶的儿童叫“天人”(公元前369-286年),意为上天赏赐之人。而“天才”(Gifted)一词始于十七世纪,后因英国人种学家高尔顿而被广泛使用,有天生之才之意。在心理测验兴起以后,特别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提出了智商这一概念以后,人们又提出以智商(IQ)作为定义“天才”儿童的标准。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孟认为“天才”儿童是那些智商超过140的儿童。后来,人们又对用智商来标定“天才”的观点提出了异议。除此以外,还有“资优”、“奇才”和“英才”等名称。不同的学派对超常儿童有不同的界定标准。

对于高尔顿及其他相信一个人的天赋主要来自遗传的学者来说,超常儿童就是那些生来就具有优越遗传特质的儿童,表现在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反应更加灵敏上。许多研究者认为有一种基本信息加工的能力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的信息加工能力强便构成了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个体最终的发展结果还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国外的很多研究及我们自己近年来所完成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结果显示,与同年龄的常态儿童相比,超常儿童的基本信息加工速度更快,而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些结果与国外同行的研究结果类似。

对于信奉智力测验的学者来说,超常儿童就是那些在智力测验上得高分的人。1911年特曼(Terman)在修订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测验时提出了智商(IQ)的概念以后,IQ的分数就成了衡量一个儿童是否超常的标准。通常那些IQ在140以上的儿童被认为是超常儿童。这个标准随后改成130甚至125。

而对于那些研究智力结构的人来说,超常儿童的表现可能是多样性的。例如吉尔福特、加德纳和斯腾博格等都提出了各自的智力结构理论。在他们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承认个体能力的多样性,超常个体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换句话说,只要在某一个方面表现出色就可以认为在这方面超常。

我国的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对超常现象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实际上,“超常儿童”的概念也是由我国心理学家于1978年来的。当时提出超常这一术语时,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这些儿童的非凡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使用“超常”而不使用“天才”也可以与“天命论”或“宿命论”划清界线;另一方面,超常儿童只是儿童群体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不同于儿童群体的独立群体。实际上“超常”具有明显的统计学上的意义。那些在整个儿童群体中处于非常落后的一小部分儿童就是“低常”(以往常常叫“白痴”、“弱智”或“智残”等,但这些称谓不是具有明显的歧贬之意就是不够全面贴切),那些处于非常优秀突出的一小部分就是“超常”,而那些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绝大部分儿童就是“常态”。于是,“低常”、“常态”和“超常”就构成了连续的整体。从理论上讲,我国学者提出的超常儿童的概念更合理,更具有广泛性,可涵盖更大的范围。

总之,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观点,一个儿童只要在心理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表现比他(她)的同龄人的平均表现高两个标准差,或高于比自己大两岁的儿童的平均表现,那么他(她)就可以被认为是这个方面的超常儿童。因此,超常儿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如何发现超常儿童

以前,是靠超常儿童自己“冒”出来后才被发现的。换句话说,但当人们的周围出现了非常聪明的孩子时,人们才发现她(他)是超常儿童。研究者也在人们发现了这样的超常儿童后才对他们进行研究。显然,很多超常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因为没有机会表现而被默默地埋没了。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原因是,由于人们不了解超常儿童,不能认识这些超常儿童的特殊行为方式,而把超常儿童看成是问题儿童。许多超常儿童就这样成了社会陈规陋俗的牺牲品。

随着对超常儿童的研究的深入,对超常儿童的特征也日益了解。尽管不同的超常儿童可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但大多数的超常儿童,有不少共同的特征。例如,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查子秀研究员及其所领导的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写作组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至少智力超常或学业超常的儿童具有这样一些显著的特征:记忆力强、观察细致、思维敏锐、推理能力强、语言流畅、坚持性好、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强、好奇心强、精力十分旺盛等。这些特征也就成了研究者鉴别超常儿童的主要考察因素。因此,研究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相应的心理测量工具,用于鉴别超常儿童。从我个人这么多年的研究经验来看,当前国内外使用的鉴别超常儿童的工具中,确实有信度和效度很高的。换句话说,这些测量工具通常是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经过严格的取样和标准化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当然,心理测量的工具不可能象长度计(米尺)或重量计(秤)那样准确。实际上,严格地说,米尺和秤都有一个精度问题。另外,无论是国内外,都有不少所谓的简易心理测量工具,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取样和标准化,只能供人们参考,不能用作鉴别工具。

三、超常儿童的不同表现形式

正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的那样,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能歌善舞,有的人心灵手巧,有的人思维缜密等。超常儿童也一样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认为,人至少应该有八种智力,即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表演智力、人际交往智力、个人内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不同的人的智力强项可能是不同的,或者说超常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不同的。一个人没有必要在这8个方面都很出色,尽管世间确实有多才多艺的人存在。根据我们的研究,不同类型的超常儿童可能有不完全相同的特征。例如学业超常的儿童,往往表现出较高的智商,而且数理能力和推理能力强,而音乐表演超常的儿童,从总体来说,平均智商略高于同龄常态儿童的平均水平,但具有较强视觉表象或听觉表象能力;具有领导才能的儿童往往能敏感地发现别人细微的感情变化并且负责心强,人际关系好,而体育才能好的儿童在明显的身体强壮,且反应敏捷。一句话,现实中的超常儿童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每一类儿童也总有其共性。

四、超常儿童的性别差异

尽管人们还不能很好地解释原因,但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发现了性别差异的存在。例如,美国普度大学的斯坦利教授等在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至少在数学能力方面存在着男生优于女生的现象。他们认为,这种性别差异是生物性因素决定的。一些关注大脑两半球功能侧化(特异性)的研究也发现,不同性别的个体的脑功能侧化有所不同。英国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齐柯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对男女超常儿童的脑功能作了研究,结果发现男女超常儿童在进行认知作业时,激活的脑区有所不同。其他的研究者在采用不同的研究技术时也都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尽管,我们对超常儿童的信息加工能力的研究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但从已经招收的超常教育实验班的学生的情况来看,男生的人数明显多于女生。当然,性别差异的问题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索。

五、超常儿童研究的新近进展

为了揭示超常儿童的本质,无数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技术在不同的层面上开展研究。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美国行为遗传学家罗伯特·普洛明在1997年发表于心理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研究者在报告中称,他们发现了位于人类正常染色体第6条染色体长臂上的IGF2R基因与高智商有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对人类智力的生物学基础的进一步关注。尽管人们继续强调环境和教育条件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但人们不得不考虑人类智能发展的生物学前提。我国的学者一直主张教育或环境的影响只有适合个体发展的特征和水平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六、为什么要建立超常教育实验班

自1978年以来,人们对超常教育实验班(包括大学少年班)的看法一直褒贬不一。作为一个专业的研究人员,我认为开设实验班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发展心理学和教育研究的目的。我们知道,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要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为了了解世间确实存在的那部分超常个体的发展规律和行为特征,我们需要有系统的科学研究去揭示。第二是为满足一些智力超常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超常儿童具有比较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他们对教育的需要也与大多数的儿童不太一样。例如,在一个为大多数儿童设置的普通教育班里,一些超常儿童显得很不适应。这些孩子常常被认为有行为问题或学习习惯问题而当成问题学生处理。有时,他们的家长也因为对他们缺乏认识而认为这些孩子有问题,或者,即使认识到了,却不知如何是好。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就是要为这些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的教育,以便使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更好地适应社会。当然,有人认为应该把他们培养成精英人才(确实有不少人是这么期望的),那当然很好,但首先是要满足他们的良好发展。顺便提一下,说到超常儿童是少数的问题。从他们占的比例来说,确实是少数。一般认为超常儿童在儿童群体中的比例在1~3%左右,但就我国儿童的绝对数量来看,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据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4岁以下儿童28976万。其中的1~3%确实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

有一些儿童聪明过人,智力发展明显超过了同龄常态儿童的水平,或具有某方面突出发展的特殊才能,我们把他们称为超常儿童,在我国古代称为神童,在国外称为天才儿童或英才儿童。我国学者查子秀认为,超常儿童可分智力型、特殊才能型和综合型三类。下面所讨论的“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显著地超过同年龄儿童平均水平的儿童,所以也称智力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的特点与教育

(一)智力超常儿童的主要特点

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在140以上的儿童,他们的智力发展远远地超过一般同龄儿童的水平。智力超常儿童在认知、情绪、意志、人格特征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同于正常儿童之处,这类儿童在认知方面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在感知觉方面,智力超常儿童的观察敏锐、全面、细微而准确。表现为他们不易受表面现象和一些枝节信息所迷惑、干扰,善于抓住构成事物本质的、关键的因素,定向迅速而准确,因此他们常常能发现一般儿童很难发现的问题。如在数学上超常的儿童面对一道数学题(不是太复杂的问题),很快就能看出题目的结构与类型。

在注意方面,智力超常儿童的注意集中、稳定、善于分配。表现为他们能长时间全神贯注地从事紧张的学习或其他活动,其注意力不易被无关刺激所干扰,同时又能根据活动的需要合理地分配注意力。

在记忆方面,智力超常儿童记忆力强。表现为他们善于把机械识记和理解识记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因此他们的记忆准确、迅速、保持时间长,能根据需要准确无误地对记忆材料进行回忆和再现。

在思维方面,智力超常儿童思维敏捷、条理清楚,分析概括能力强,有独立性和创造性。表现为他们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不迷信教师和书本,常常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喜欢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此外,智力超常儿童通常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胜心和顽强的意志力等心理特征。

(二)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

智力超常儿童虽然只是小学儿童中极少的一部分,但他们却有与其他儿童不同的特点,教师应了解其特点,然后针对其特殊性进行恰当的教育,以便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小学中的智力超常儿童是遗传、环境和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他们在将来能否继续“超常”,成为一流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国对于超常儿童的学校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加快进度

根据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况和学习的具体情况,可以让这些儿童尽早受到与其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加快进度以加速升级为原则,主要可采用提早入学和跳级等方式进行。在实际教育中,如果经测试发现某一4岁儿童的智力超常,则可提早让其进入小学学习。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如果发现学习的内容已远远落后于某一儿童智力的发展状况,则可让其跳级,直接进入更高年级学习。

2.丰富课程内容

丰富课程内容也称充实课程。这种教育方式是把智力超常儿童放到原来的班级里学习,这种方式可使儿童没有脱离同伴而感到不适应的感觉,但是应给他们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虽然充实课程活动能够吸引儿童的特点通常是活泼的教学形式、配合儿童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课外活动的新鲜感,但是若活动的目标不清,缺乏严谨的活动设计和学习效果的评估,充实就变成“充塞”,只能充实儿童的学习时间表而不是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是流于为活动而活动的层次。因此,教师必须从学习内容、进度、任务、要求等方面为智力超常儿童提供特别的设计,让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儿童都感受到课程的挑战性,都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具体来说,要求教师给这些儿童进行单独辅导,充实课程的广度(即扩充学习的领域,补充课程范围以外的内容)和难度(即在既定的课程范围内,给智力超常儿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便使其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促进其智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抽离式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是智力超常儿童平时不离开原来的班级,但每周要利用部分时间(例如每周一天)让智力超常儿童离开自己的班级,与那些具有同样智力水平的同伴一起活动。活动内容既可以是在资源教室中开展自主学习,也可以是在某些方面接受深入的培养,如参加领导才能训练、科学探索活动、艺术活动等。

4.设置特殊班级

这种教育方式是为特殊儿童设置独立的班级,将他们挑选出来进行专门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根据各个特殊儿童的特点来为他们设计教学,更好地使教学适应其发展的需要。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为超常儿童教育创办了少年班;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相继开办了超常儿童实验班;1984年,天津实验小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小学超常儿童实验班;1985年,北京八中建立了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目前,全国范围已有几十所学校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超常儿童实验班。据有关资料介绍,进入各级实验班的儿童都必须经过一定的测试和选拔(如智商测试),然后才能进入这些特殊儿童教育实验班学习。学校会根据其智力特点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以便使教育能与其特长相符合,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国家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对超常儿童的培养应注重早期发现与培养,并针对每个超常儿童的特殊性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注意在培养和发展其智力和学业能力的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对环境与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

如何对待智力超常儿童

导读:“神童”,即智力超常的儿童,许多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聪明绝顶,但古今中外不少神童长大后一无所成的例子也令家长们不知所措。究竟怎样培养智力超常儿童呢?

“天才短命”,“早期用脑过度,会使人的智力过早衰竭”,这是不少家长存在的思想顾虑。其实,这些看法是片面的,没有科学根据的。

首先,从神经科学的观点看:“用进废退”的原则是较为普通适用的一个原则。大脑神经细胞也是适用“用进废退”这一原则的,越用越能保持其充沛的活力。不用或很少用,则会发生退化现象。有的科学家认为,通常寿命的人,只利用了他的实际智力潜力的四分之一。早期教育可以作为“开发”大脑“潜在资源”的一种手段。用不着担心“过载”、“超负荷”而引起短命。

其次,有一些资料可以说明,早期教育不会损寿。有一位学者挑选了十六世纪以来欧美伟大人物四百人,对他们的传记加以分析研究。发现四百人的平均寿命是六十六点七岁。四百人当中有六十五人,即百分之十六在八十岁以上。总而言之,天才人物的寿命大都比普通人要长。

如何对待智力超常儿童

首先,要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人的智力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速度,而且各种智力因素的发展也不是同步的。2~3岁为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4岁前为视觉发展关键期,5~5.5岁多为掌握数概念关键期。如果在各个关键期,结合儿童的体力和智力发展水平,提供种种有引导性的学习内容,以激发他们的情趣,就能使智力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发展。

其次,超常儿童毕竟是孩子,虽然他们的智力超群,但还保留着孩子气,譬如好玩、爱动、喜欢听故事及情感不稳定等。所以,做为父母,不要以为孩子聪明过人,而把他"严加管教",只准学习,不许外出玩耍,甚至连一点锻炼身体的机会都没有。教育和培养超常儿童,父母责任重大,应该努力做一名良好的启蒙教师,按照孩子的智力水平,并结合其心理特点,善于启发诱导,激发其求知兴趣,使他的身心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第三,培养超常儿童的自学能力。例如,教他们学习汉字的方法,掌握偏旁部首和汉字的结构,学查字典等。孩子就能够应用所学的方法,获得更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要提一点,父母不要对超常儿童加以炫耀,超常儿童也不要有超人之感,否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除了智力得到高度发展外,超常儿童还要注意品德的培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7495.html

更多阅读

怎样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精 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怎样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精——简介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每一天都在不断的创新,不断地进步。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社会需要一些新的东西来推动其发展,同时要想取得成功也就一定要有足够的创新思维。如果一味的模仿前人的脚步

高考数学选择填空题的解题策略 高考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确保准确;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

原始思维是前逻辑思维 逻辑狗儿童思维训练

闵家胤原始思维是前逻辑思维(Prelogique)(闵按:译者丁由跟着俄文版译“原逻辑”,现根据法文版改译回“前逻辑”),这种思维方式只有具象没有抽象,只有描述没有概念,只有联想没有分析,只有直觉没有推理,只有神秘力量没有物质原因,只有注定了的没

声明:《数学思维与超常儿童 儿童数学思维训练题》为网友苏三大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