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详案2011-03-29 一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牧生平及其创作。

2.理解本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的特点。

学习方法:

诵读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教时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前曾经学习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大家能不能回忆起来这首诗怎么背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一首登高诗,我们还学习过杜甫一首直接以“登高”为题的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登高诗《九日齐山登高》

【板书: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二、作者与背景

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就走上了下坡路,诗坛也就失去了盛唐时的蓬勃气象。上一节课,我们接触到了中唐时期的一些诗歌,这些诗歌的感情基调大都是徘徊惆怅,哀怨感伤的。大唐帝国尽管日薄西山了,但是晚唐时期,还出现了一大批成就突出的诗人,杜牧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提到杜牧,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从中学的时候我们就接触过他的不少诗歌。文坛上有“大李杜”“小李杜”之称。这里的“小李杜”指的是谁?(杜牧、李商隐)

杜牧,字牧之。他可是出身名门望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杜牧的一生也是非常坎坷的,担任过节度使幕僚、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非常之不稳定吧。】诗人在政治、军事上都有卓越的见识,可惜不为统治者重用,所以也是像其他文人一样,空有一身政治理想,却无法施展。

三、具体分析:

《九日齐山登高》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一次九月九日重阳节与好友登临齐山时创作的。

【同学们平时有没有去爬过山啊? 徐州的云龙山】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诗人登上齐山,看看诗人在齐山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把这首诗自由朗读一遍,找出诗人描写了哪些景?】

(江涵秋影 雁南飞翠微菊花 落晖)

【首先看到了“江涵秋影”,“雁初飞”然后是“翠微”,接着讲到了“菊花”,最后看到了“落晖”】

1、诗人为我们展现了这几幅美景,我们先来欣赏第一幅美景:“ 江涵秋影雁初飞”从这七个字中可以看出这幅美景具有什么特点?【先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美景描述一下,其他同学思考这幅美景有什么特点?】

一个青山掩映下的江水,清澈透明,天空中朵朵白云,一排大雁倒映在碧波之中,正在振翅往南飞。此时的江水显得更加清澄肃静。

【板书:山水一色 动静一体】

2、而在这句诗中,有一个“涵”字用得比较好,你知道好在何处吗?

“涵”:是包含、包容、“沉浸”的意思,诗人描绘秋景,不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大江像人一样张开双臂,包容万物,有着宽广的胸怀,一个“涵”字把江水给写活了。把江水拟人化了,因此在这里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总结:“涵”字也把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再加上大雁从中飞过,从而使人与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周围环境静谧万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

3、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你觉得诗人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看到眼前赏心悦目的秋景,流露出那种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板书:高兴愉悦】

4、中国的文人是非常容易动情的,所谓的触景伤情。秋天一到就有一种“伤秋,悲秋”的情怀,我们说此时的诗人心情却是高兴愉悦的,那我们的诗人为什么不伤秋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客携壶上翠微”)

【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在这重阳美好佳节从远处赶来看往自己,心里能不高兴,即使平时心情再不好,今天也要破例一笑,破例高兴一次。】

5、 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兴?

(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今天一定要与好朋友痛痛快快好好在一起开心开心。)

【但我们从“尘世难逢开口笑”这句诗中“难逢”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日子过得开不开心啊?】【刚开始我们说杜牧一生也是非常坎坷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虽然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的见识,但却不受重用,所以他其实的心情是怎样的?(愁闷,郁郁寡欢,平时很难得一笑,可谓是“人生在世几回乐”。)】

【和诗人一同登山的这位客人正是诗人张祜(板书: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排挤,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和同病相怜。】

【我们说“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欢笑既然难得,那就应该珍惜眼下美好时光,就应该多方宽慰,多方开解,不能过于计较一些烦恼琐事,耿耿于怀。【联系学生实际,平时怎样排解烦恼?】所以诗人再也不顾忌自己是州官还是县官了,再也不顾忌自己是诗人还是名人了,索性自己就像当地老百姓一样,在这重阳佳节喝菊花酒,登高赏景,热热闹闹一番。如果还不过瘾的话,那就兴致勃勃地采摘满地菊花,插满头,大摇大摆地把家回。】

6、山上的花儿那么多,为何作者偏爱菊,把他们插满头呢?

(我们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特别喜欢菊花,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成了高洁人格的象征)

【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暂时忘记了尘世间的不愉快,尘世间开口笑的事情实在是难得,因此要倍加珍惜。豪放派大诗人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因此诗人想要酩酊大醉,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中是怎样说的?(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7、作者在此用到了“但将”二字,这两个字表现了诗人内心什么样的心情?

(其实就是“只能用酩酊大醉来酬答重阳佳节,实在没有什么其它好的办法了。无奈的心情)

【板书:无奈】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里面也写出了不为人知的对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现实生活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自己,告诫自己要及时行乐,所以诗人又说“不用登临恨落晖”,不要再为落日的余晖而莫名的伤怀了。也不要为它感慨怨恨了。】

8、【这句话也透射出了诗人内心无比的抑郁之情。】

【板书:抑郁】(网络流行语:内心纠结,渴望淡定!神马都是浮云!)

【不能恨落晖,因此古往今来只如此,所以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

《九日齐山登高》详案(2011-03-29)(一)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在这里,引用了齐景公的典故。齐景公在牛山,是因有感于自己一旦离开人世,美好的江山能否永保,想到人生无常,荣华富贵不能长久,不免伤心流泪。】

9、人的一生生老病死是正常规律,人生无常,不是你能控制的,所以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不要怎样?而要怎样?应该怎样的活着?

(劝说友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要坦然地面对这个现实。)

10、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通过对自己言行的刻画,通过自己不断劝伤心的友人表现出了诗人的欣喜,旷达,逸情。

同时又通过平时难得开口笑,渴醉酒,恨落晖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抑郁与感伤。

诗人内心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不断地在进行挣扎着,以致终生。

四、结束语:

这首诗由作者自己登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落泪的故事,齐景公是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长久而落泪。杜牧这次登高表面看去也很坦然,认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为此流泪,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并不超然。此诗八句,一开始面对秋景,兴致勃勃,【第一句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高兴愉悦】,接着感叹人生愁多乐少,继而惜乎光阴易逝,旷达中寓自勉,最后两句委婉抒发内心不平和感慨。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五、扩展延伸:

(1)将本诗和杜甫的《登高》比较,说说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比较项

杜牧《登高》

杜甫《登高》

不同一思想情感

看破尘世的旷达

浓郁深沉的悲愁

不同二景象意境

美好的秋景,藏于旷达中的悲伤

萧瑟、旷阔的景象,悲愁的心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吗,试作分析?

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3)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

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六、教学反思:

这首诗内容比较多,上的时候感觉时间有点赶。(1)虽说诗人想要借酩酊大醉、开怀大笑、菊花插满头、不恨落晖来表现内心的旷达,可是实际上诗人并不是超然的,仍然是抑郁、无奈,这点感情基调一定要把握住。(在上课的时候我只提到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表现内心抑郁、无奈,没有从以上景物描写中看到诗人的并不超然);(2)语文并不只是传授知识,在与学生互动的时候的时候,也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针对今天上课,有同学的回答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观,在课堂上要及时点出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8596.html

更多阅读

《战国无双2》新增秘藏武器攻略一 战国无双编年史3秘武

《战国无双2》新增秘藏武器攻略一:《战国无双2》新增秘藏武器攻略一——步骤/方法《战国无双2》新增秘藏武器攻略一 1、武器名称 神枪五十猛尊 所属人物 真田幸村 获得关卡 上田城防卫战 游戏模式 无双演武限定 限定难度 难或以上 获

《笠翁对韵》详解一 笠翁对韵一东ppt

李渔(1611-1680年),是我的本家。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李渔的《笠翁对韵》和车万育的《声律启蒙》都是古代蒙学读物

《千千阙歌》的13个版本,我爱这首歌! 千千阙歌另一个版本

我迷恋很多乐曲。但对于歌曲的迷恋,当数《千千阙歌》。很多不如意的时候,我都会听这首歌。我很感谢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当然也有演唱者。这首歌,像奇特的风一样,会将我一些不良的情绪缓缓地吹散。它完美的旋律,不仅仅因为共鸣而征服了我,更主

转载 转载《烟波钓叟歌》详解黄笛先生解 转载 嫁娶择日详解

原文地址:转载《烟波钓叟歌》详解黄笛先生解作者:境由心造原著烟波钓叟《烟波钓叟歌》原作者是谁,已经无法考证。它是一首奇门遁甲学术的指导性经文,是我们每个学者必修之课。虽然此歌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糟粕,但作为我们现代人,理应

双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双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初次拿到《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时,乍一看没觉得有什么新意,翻开来细看,越看越喜欢。与普通的育儿书不同,双子姐在书中谈及的育儿方法非常实用且具可操作性,一口气全部读完了,并推荐给小姑子看。好书是一

声明:《《九日齐山登高》详案2011-03-29 一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为网友君孑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