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野老 刘禹锡简介

——圣者绝响

漂泊了半生的杜少陵,在“艰难苦恨繁霜鬓”的困扰下,丢下了他的妻子、儿女,死在了北去岳阳的湘水之上。有意思的是,在这湘水的东边,是潇湘妃子闻声而泣的洞庭湖,而在湘水的西边,却是屈子投水的汨罗江。且不谈,这其中的机缘巧合是否验证了某些天地阴阳、八卦五行的周易之说,只是,那忧家思国的一代诗豪,为民请命的一代圣者,永远的在这湘水之上,沉寂了。这样的沉寂,是一千多年的寂寞,也是一千多年的预言。

忘记了第一次接触杜少陵的是哪首诗歌,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少陵的每一曲诗歌都是绝响。时间已经过了一千多年,少陵的尸骸也在阴暗的地下长眠了一千多年,凄寒了一千多年。

遥想少陵年少时,七岁赋诗为凤凰,张题大作年纪轻,气壮实非同龄人。十六岁之时,少陵独自前往长安博取功名,可惜的是,朝廷之中圣上被蒙蔽,宰相李林甫不允许才华横溢的人掌权弄势的,李白如此,少陵也一样。

但是李白和少陵还不一样,李白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因为他生在盛唐,长在盛唐,他体验的盛唐多一点,一袭白衫鎏金鞍,金樽清酒君子剑,无处不体现着他的放纵轻狂,自在逍遥。李杜二人交情匪浅,少陵也着实欣赏李白的行为,所以他说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少陵想学李白一样的轻狂,但是他学不会,因为在他的身体里流淌着一种情,一种对羁家亡国的思忧之情,一种对黎民苍生的怜悯之情。

安史之乱,少陵被困长安十年。十年的离乱生涯,在那片萧条冷落的长安城阙,那片花草丛生的旧时宫墙,少陵看到了民生疾苦,那是断壁残垣,是死伤无数,也是尸骸狼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样的满城萧条,冷落的长亭短桥,根本不是杜少陵心中的家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少陵曾经致君尧舜上,只是未能入得明镜高堂,听君伴君左右,这是杜少陵的梦想,也是他一生都未曾放弃的心志。江山战乱,痛快的是诸子君王,残害的是黎民百姓。看着破败荒凉的城索,草木冗杂,周围一切的景物,在少陵的眼里,写下的不是春意盎然,而是触目惊心。

有人说,杜少陵是封建主义由盛转衰的记录着,也是一个预言者,仔细品来,倒也真是。生在盛唐的杜少玲没有体验过一天安定祥和的生活,小 的时候是因为家族的没落,长大后却是因为国家的倾颓。被困长安的羁旅十年,少陵耳闻目睹了“举家四海为家日,流离失所痛煞民”的民生疾苦,“兵临城下连连退,征戍拆分对对人”的生死离别……他用沉郁顿挫的诗韵记录了三吏、三别,记录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十年的安史之乱,十年的沉郁顿挫,预言了封建主义的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掩去发尽斑白,江山血染如画,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尽城崖。少陵老了,经历了多年的羁旅生活,流离战乱,他真的老了,于是他选择了浣花草堂。但是草堂虽好,毕竟不是杜陵,几经辗转,少陵乘上了离开四川的客船,只因体弱多病,积压于一身,终于经不起颠簸,病逝于岳阳舟中。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少陵身为士卒,虽未达兼济天下之志,然终生为兼济黎民而奔波忧苦,被封为圣者,亦不足为过。念及少陵实乃侠之大者,佩服之至,赋诗一曲缅怀之。)

诗曰:十六离家客京华,

少陵野老 刘禹锡简介

身陷囹圄落天涯。

烽火连天悲悯事,

杜陵野老诗圣达。

作于二零一二,纪念少陵生辰一千三百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2757.html

更多阅读

“我言秋日胜春朝”——读刘禹锡《秋词二首》 刘禹锡秋词二首

秋词二首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

小学必背古诗词36——浪淘沙(唐·刘禹锡) 浪淘沙 刘禹锡 拼音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创作背景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声明:《少陵野老 刘禹锡简介》为网友優郁小王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