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的一次突破——关于《宋版书收藏故事》 人生路上坎坷多

【小记】  喜欢读书、搜购图书、向往藏书十余年,从来没有想过会在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中,以类似于讲座的形式与众多的陌生朋友交流藏书故事和淘书经验。  数年前,在一个qq好友群的小型聚会中,我曾以《历代藏书》为话题与五六个朋友交流过藏书故事,属于聊天形式,那样的活动在我来说已是罕见的突破自我了。前几天北京刘德水老师带着他们工作室的教师一行二十人来西安旅游,他们的活动内容之一就是让我分享藏书的乐趣。这是刘老师在数月前就给我下的一个命令,我从来没有经历过,且一直胆怯于在众人面前正式讲话的心情,这次在刘老师的鼓励和命令下只有勉强从命。在刘老师和众位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我语无伦次的讲了三个小时,突破了三十多年来不敢在陌生人面前发言的性格障碍,也是第一次成功的挑战了自我封闭的宅男状态。再次感谢刘老师等人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以下为这次非正式讲座的主题和内容,之所以选择讲宋版书的故事。一是因为我在十年前就写过关于宋版书收藏的文章;其二是宋版书收藏的故事最具传奇性与故事性;其三则是因为最近才完成拍卖的一部宋版书在藏书界引起广泛好评和影响。就此话题开始讲,更能带入一个氛围,这也是我选择宋版书收藏故事的切入点。    宋版书收藏故事    一 从过云楼藏书拍卖谈起  1“作为存世最大部头的宋版,这一件是能够在民间流通的唯一件,而且本身也是海内外孤本,由宇内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部近500册“过云楼藏书”成交价1.8亿。2005年,这批“过云楼藏书”首次现身拍场,即以近2310万元被神秘买家收入囊中,创下中国古籍拍卖最高价。  2“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经过6代人150年传承,藏书共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顾氏家族示有家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评阅,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轻易示人。故此过云楼藏书终年置于秘室,隐而不宣。  3 傅增湘《顾鹤逸藏书目》。“过云楼”藏书才大白于天下。傅氏目录记:过云楼藏书539种,其中宋元类旧椠50种,精写旧抄本165种,明刻本149种,国朝精刻本175种。  4顾鹤逸死后,有四个儿子继承家产,其中当属顾公雄和顾公硕最为出彩。至今,顾家还流传着一个只要书画,不要儿子的故事。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轰炸苏州,为防止书画遭殃,顾家只能先把家藏书画中的精华部分,存入上海租界的银行保险库。1938年,在逃往上海的途中,仅有的一辆车上,塞满书画古籍,坐不下人了。顾公雄当即决定,把两个儿子留在常熟汽车站一家小店的阁楼上,先将文物运往上海。上海的亲戚见到车,急着问:“孩子呢?”他回答:“还在汽车站,之后再想办法!”    二 宋版书为何如此珍贵 魅力所在  1 宋版书之所以成为善本。  A 年代久远、接近真实;B 印刷精湛,刻写认真;C 用纸精良,纸寿千年。  D 传世稀少,极不易的。E 书体精妙,字大如钱。    明代张应文在《清秘藏》中说:藏书者贵宋刻,大都肥瘦有则;佳者绝有欧柳笔法。纸质莹洁,墨色清纯,为可爱耳。  高濂在其《遵生八笺》中说: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用墨稀薄,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又说:宋版书刻,以活衬竹纸为佳,而蚕茧纸、鹄白纸,藤纸固美,而所遗不广,若喖背宋书,则不佳矣。  清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色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之妙尽矣。  以上所谓古籍善本之:艺术代表性。  2 宋版书历代行情  D 清中行情  《杨诚斋易传》此宋本不易得,某王府许以二百金购此书鲜有获者;……见有朱淑英藏书,前题后跋,索值一百六十金。  三十三岁六月四日,从郡中赐书楼蒋氏处购得宋刻本《三谢诗》一卷,每页白金二钱。三十六岁九月重阳前三日,以白金三十两有奇易得元刊本《吴礼部文集》二十卷;  F 民国行情  《大易粹言》十卷 宋方闻一撰 宋刊本此书余师王文进先生由沪收购,当时市价为十条黄金,秘藏不售。后因经济欠灵,不得以割爱,以市价黄金十五条出手。——张金阜著《信都张氏古籍善本书经眼录》  G 国初行情  上海修文堂孙实君 1951年三四十册《资治通鉴》索价七八十元南宋建阳刻本 钱谦益旧藏 江标藏书 费念慈题字 工作中只买一册付款二元 黄永年《五十年代前期沪苏市上的宋元本书》  复兴路春秋书店 一堆经折装三十余册 南宋至元初苏州刊刻《蹟沙藏》 店主不懂 每册三角买了三册首尾齐全的,一册是《佛说求欲经》一册《佛说分别布施经》有元代僧人手书题字。  上海诵清阁,完整建本《篡图互注南华真经》 60元,未购。  温知书店 南宋本《资治通鉴目录》两元 未购  H 近年行情  已故著名文物鉴赏家秦公先生,在1993年从上海以400元竞得宋拓王羲之《毅帖》残卷,后来在2002年以16万元再次拍卖成交。这成了当代藏书界“天漏”的佳话!1995年,中国嘉德以132万元成交宋版《文苑英华》残卷一册,这是当时古籍单册拍卖的最高成交记录。而到了1996年,以429万港币(约55万美元)拍出的宋代曾巩信札,又改写了前面的记录。2000年5月6日,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公司举行了春季书市精品图书拍卖会。  146号的《欧阳文忠公集》拍卖起价25万元,拍卖到59万元。该书为宋庆元二年(1196)吉安周必大精刊本仅存三卷。书品宽大,纸墨精良,经历八百余年仍触手如新,堪称奇迹。2001年北京翰海春拍会上宋版〈春秋经传〉残卷一册,以159万元成交。2002年4月29日,香港佳世得春拍中,一件宋代张即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五共104页,保留宋代原装册子),以887.41万港币创中国手抄本古籍海外拍卖最高价。2002年6月30日,中国佛教中心在北京中国书店春拍上以4万元欲购一纸《玄都宝藏--云芨七笺》(宋淳佑四年即1244年蒙古刻)未得手;  《宋书列传》六十卷,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眉山井度刻元、明递修本,四函二十册。钤印有“云间朱太史图籍记”“槜李尚德堂金珍藏书画图章”“盱眙王氏十四间书楼藏书印”“田涛印信”。据藏印可知,此书最早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藏书家朱大韶所藏。此书亦曾为清末著名藏书家王锡元“十四间书楼”架上之物,又经当代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法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涛先生珍藏,可谓流传有序。2010年6月,此书在北京德宝拍卖公司春拍中以二百五十万元的价格成交,可见宋版书之当今价值。    三 藏书家的故事    1 王士贞——庄园换书  著名的文学家王世贞宋刻《两汉书》,装潢讲究。欣喜异常,惟恐如此宝书被别人买走而遗憾终生。一座庄园来换这部《两汉书》。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读烟)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王世贞是明代文坛盟主、史学巨匠。 王世贞画像  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家藏书甚富。自称平生所购《周易》、《礼经》、《毛诗》、《左传》、《史记》、《三国志》、《唐书》之类,过3000余卷,均为宋本精椠。家有别墅“弇州园”,于园后建“小酉馆”,贮书达3万余卷。另将经学之书专藏于“藏经楼”中。对宋椠元刊之书,作“尔雅楼”贮之,又于“九友斋”中,藏宋本两王世贞石刻像  汉书,为斋中第一宝。此书后归于“天禄琳琅”。与唐顺之结为莫逆之交,二人皆以文学、藏书而知名。  清初诗人吴伟业曾说:嘉隆以来藏书家,天下毗陵(按:唐顺之)与琅琊(按:王世贞)。  王世贞嗜书,痴到不惜以一座山庄换一部善本。叶昌炽《藏书纪事诗》记载王世贞时“得一奇书失一庄,团焦犹恋旧青箱”,说的就是这段故事。当时王世贞遇到书商出售宋刻《两汉书》,欣喜异常;不过得书心切而一时之间手头又没有足够现金,遂与书商议定以自己的一座山庄换取这部秘刻。书商当然是应允了,可怜王世贞失去祖传的家业,才拥有了这部宝籍。古今好书者,大概没有更甚于此的了。    王世贞藏书没有编目。据说书室中有一老仆,十分熟悉家藏;无论王世贞要什么书,甚至是某书某卷某页某行,说一声老仆马上就能找到,犹如事先已有约定一般。以此推论,老仆之学问,亦非常人可比。    2 朱大韶——美婢换书  “嘉靖中,朱吉士大韶,性好藏书,尤爱宋时镂板。访得吴门故家有宋椠袁宏《后汉纪》,系陆放翁、刘须溪、谢叠山三先生手评,饰以古锦玉签,遂以一美婢易之。盖非此不能得也。婢临行,题诗于壁,曰:‘无端割爱出深闺,犹胜前人换马时。他日相逢莫惆怅,春风吹尽道旁枝。’吉士见诗惋惜,未几捐馆。”  清代有一位收藏家陈崇本,字伯恭,河南商丘人,乾隆四十年二甲十二名进士。出身于名门华阀,其人博雅嗜古,与翁方纲友善。曾见友人吴县张埙家藏董其昌书卷真迹,对之心醉不已。亦仿效明人朱大韶以美婢换宋刻《后汉纪》之事,欲以家中美婢伴云易之,然为张氏所婉拒,未能如愿。此可为“美人换书”之后续故事,可为收藏界的另一谈资。  叶昌炽撰《藏书纪事诗》第一五四条是专记朱大韶与孙克弘的,诗云:夜霜如月月如雪,玉楮银钩助我吟。是虎是龙空一叹,已随宾客入秋琳。诗中记朱大韶藏书说其藏有宋刻《六臣注文选》,书中有赵子昂题识。王徲登有跋说:“琅邪长公所藏《汉书》,有赵魏公小象。此书有公手书,皆公邺架中本也。流传三百年,既免蠹鱼之腹,又不落雌黄之手,岂灵签秘籍,神物呵护之耶?今归朱司成象元,出示谛赏,视《汉书》亦犹蜀得其龙,吴得其虎矣。”朱大韶所有藏书中,自是以上述二书最为著名而珍贵。朱大韶的好友王世贞在以庄园换得宋刻《两汉书》后,又于朱家见到其所藏《六臣注文选》后屡欲得之二不可,一则朋友之所好不忍夺爱,再者自庄园换去后,亦无力购置,惟有叹息了。是以王世贞后来在《六臣注文选》上有题跋……既说明了藏书家的爱书求书心态,亦见证了该书的珍贵与稀罕之处。朱大韶除了宋版书藏书丰富以外,所藏抄本亦多,遍钤朱印,为世人所重。  朱大韶(1517~1577),明华亭 (今上海松江)人。字象元,一作象玄,号文石。吏部尚书朱恩侄孙。朱大韶自幼好读书,在三十岁时,即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1547)考试中得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而这一年科举的进士中,出现了大量的高官、重臣、名将、文豪为后世人所熟知。如李春芳(内阁首辅)、张居正(内阁首辅)、徐光启(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胡正蒙(官至侍读学士、总校《永乐大典》)、杨继盛(兵部员外郎)、殷正茂(户部尚书)、王世贞(刑部尚书)、王一夔(太子太保)、李三畏(著名画家)等,可见这一届进士的能力超强与才华出众之处。  朱大韶解任回归故里后,在家乡的东马桥西,构建了一座名为“文园”的私家园林。在园中建有快阁、熊祥阁、横经阁等藏书处所,阁内藏有彝鼎等长物,收藏了大量名画和法书,以及大量珍贵的宋版图书。朱大韶的常用印章有“经术堂”“朱文石氏”“朱氏图书”“朱象玄氏”“华亭朱氏”“文石朱象玄氏”“唐室分封肇姓皇明科甲世家”“横经阁收藏图籍印”“华亭朱氏文石山房藏书印”“华亭朱文石氏横经阁收藏图籍印”等收藏用印。  朱大韶除了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收藏家以外,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擅行草。同时,他与著名书画家沈周的后人为姻亲关系。沈周有一幅传世画作《祝寿图》是专为八旬老母祝寿而作,该画为凌本,墨笔。画家以娟秀之笔描绘出一幅吉祥美好的画面气氛。画面上方有沈周自题云:“八秩身加健,三春月倍明。母仪兼妇道,清世乐长生。绩橘黄金颗,蟠桃赤玉英。采花浸寿酒,催进紫鸾笙。沈周。”铃印有“启南”朱方、“石田”白方二印。画面右上为沈贞吉题诗:“陆母今年庆八旬,颜如丹渥尚精神。……成化壬寅三月望日,八十二翁沈贞吉。”左朱大韶又题:“壶范峨峨冠德门,直从为妇抱曾孙。……时隆庆辛未小春望日,婿华亭朱大韶顿首书。”朱大韶妻为陆氏,或系沈周母系后人。  朱大韶有一只宋徽宗内府所藏之玉杯,卒后归妻陆氏。陆氏死后,又归大韶弟文泉之子。不幸的是,在朱家与陆家之间,发生了为抢夺玉杯而酿成的悲剧。据1956年上海市进行文物普查,在辛庄东北,查到了朱氏坟,在朱氏的墓葬中有朱氏历代相传的《掷杯图》和家谱,《掷杯图》记载了朱大韶因收藏宋代皇宫内库玉杯,标示“教子升天”,而招致大祸,后愤而掷杯。明末清初曹家驹《说梦》卷二有“掷杯记”条,专记朱大韶的故事。清上海人毛祥麟《墨余录》载:莘庄朱氏有“教人升天杯”,姻亲陆氏为夺杯而诬陷其逋欠粮册。后陆氏又获罪而杯重归朱氏,朱氏于家祭时将杯掷碎。同治《上海县志》也称,“此即《一捧雪》传记所托也,俗传莫太常、雪娘等事,可据此证之”。这就是说,莫太常虽然是文学形象,但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个故事原型。  朱大韶酷爱宋时镂版,藏书多以宋版着称。其所蓄藏之宋版文集后来皆为名家递藏,可谓传承有序之珍本。比朱大韶稍晚的同郡藏书家孙克弘为朱大韶的老师孙承恩之子,有园宅在松江城东门外果子弄底,俞塘之北,称作“孙家园”。孙家富藏书,宋本亦不少。朱大韶卒后,横经阁所藏散出,大多为孙氏所得;    《曹子建集》孝宗江西大字刊本  现藏于中国上海图书馆,乃海内唯一。今人朴现圭考证,其确乃宋时原本,上有二十余方藏书印。明代朱大韶、周良金秘藏此书于家,不与人知。清代此宋刻善本流入常熟瞿绍基铁琴铜剑楼,民国初流传民间,经杭州王绶珊所藏,终归上海图书馆。涵芬楼《续古逸丛书》本即从常熟瞿氏处借出影印,蒋汝藻《密韵楼景宋本七种》重雕宋版亦收此本。    《杜陵诗史》全名《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共三十二卷,为南宋建阳刻本。  这部宋刻孤本历经了明代华夏、朱大韶,清代季振宜、徐干学等诸多藏书家收藏。    《六臣注文选》二十三卷  有吴兴赵子昂小楷书跋云:“霜月如雪,夜读阮嗣宗《咏怀诗》,九咽皆作清冷气,而是书玉楮银钩,若与澄月相映,助我清吟之兴不浅。至大二年仲冬三日夜,子昂识。”此《文选》在明万历甲戌年(1574)由华亭朱大韶所藏。有明末董其昌跋:“北宋人学书竞习颜体,故摹刻者亦以此相尚。其镌手于整齐之中寓流动之致,洵能不负佳书。至于纸质如玉,墨光如漆,无不各臻其妙,在北宋刊印中亦为上品。”看来此部《文选》刊印的年代与规格与《汉书》是相近的,由此也可窥见《文选》出赵府后的大致经历。    3 毛晋——三百六十行鬻书   “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卖书于毛氏”,藏书家出版家门口公告:有以宋版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页酬钱,每页出二百;有以旧抄本至者,每页出四十,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书商云集,宋版书达到了一页十金的天价。    4 钱谦益——绛云之厄  清初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钱谦益,在搜求宋元善本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王世贞逝世以后,他最为珍爱的《两汉书》流落民间,钱谦益为了此书费劲心力,苦苦寻觅几年终于知道了该书的下落,并以一百二十金的高价买下来。另外有一部名为《高诱国注战国策》的书,曾经经过前人勘对疑误,采用正传补注的方式,是极其珍贵的版本。钱谦益叹其绝佳,也是经过多年的寻觅,终于在一个藏书家家里找到。他一见之下就不忍释手,于是以二十千的代价购回。他对别人说得到此书比得到一船珍珠还要宝贵,可见其书的价值和他爱书的痴心。    5 黄丕烈——佞宋主人  浣溪沙•咏黄尧圃  酷爱雕椠未足奇,天壤曾有一书痴,顾恋古物最绝迷。  几度生死无足顾,千金散去不足惜,五百年来数第一。  黄丕烈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卒于道光五年(1825)八月,终年六十三岁岁。黄丕烈的人生记录是从乾隆四十六年开始记录的,这一年他十九岁。在科举考试中,他以第十九名的成绩列入长洲县庠,补为学官弟子。乾隆五十三年二十六岁举孝廉;二十七岁秋开始见读善本,也从此开始借书、抄书、藏书校勘并撰写题跋文字。黄丕烈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为官曾作知县,而到援例得主事分部后即告归乡里,其后藏书一生,藏书生涯颇多传奇,为后世所称道。黄丕烈为人至孝,其父去世,灵柩置于室内,因不甚失火,火将及寝,黄丕烈抚棺大恸,誓以身殉,火竟灭,其孝心可见一斑。  遇到大火,财物被烧的一干二净,尽管如此,也没有烧毁他的爱书之心。两天后,有人拿了一部宋刻的《北山小集》,黄丕烈出价一两黄金购买此书。但是书商惟利是图,丝毫不因为黄家新遭火灾而做稍稍让步,反而屯货居奇要他出价二两黄金,黄丕烈无奈之下只得加倍付钱购买此书。并在书够的跋文中写道:亲朋见者,无不笑余痴呆。余曰:天灾忽来,身外之物俱尽,所不尽者唯此书籍耳。则书籍之待储于余者,益急矣。余敢不竭尽心力以为收藏计?正是有了他这样的痴心收藏,他才成为一时藏书大家,而他所写的藏书题跋也成为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非常高的文史资料,为世人称道。    6 傅增湘——卖书换书  双鉴楼,他的藏书中有一部《洪范政鉴》,该书为南宋淳熙十三年的宫廷写本。这是南宋内府遗留下来的唯一一部最完整的写本书,该书自宋到清末民初一直在内府保存了七百多年。民国初年流落到了民间,其书笔法清劲,有唐人写经风格,桑皮玉版,玉楮朱栏,有内府玺印,确实为民间罕见珍宝。傅增湘初见此书后,梦寐十年而不忘,直到1928年春的一天,有个书商拿来此书出售,卖价极高。傅增湘毅然把自己珍藏的日本、朝鲜古刻本三箱卖出,换来钱购买此书,真可谓:舍鱼而求熊掌。此书则成了傅增湘双鉴楼的宝卷,后来他捐献给北京图书馆。    7 陆心源——书售东瀛  岛田翰《皕宋楼藏书源流考并购获本末》:“今兹丁未(1907年)三月,成斋先生有西欧之行,与树藩会沪上,四月遂订议,为十万元,五月初二,吾友寺田望南赴申浦,越六月,陆氏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之书,舶载尽归于岩崎氏静嘉堂文库”。于此,作为藏书家的寺田望南,重见自己曾收藏过的旧书,又将东渡赴日,不知心中是作何感慨了。平心而论,皕宋楼藏书东渡保全至今,作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来说,实属幸事。而况此书由三菱岩崎氏洽谈出银收购,与日军入侵中国期间劫掠典籍的强盗行径,毕竟是两码事,对这样的两件事我们还是要区分开来的。  中国清末陆心源藏书楼之一。以皕宋为楼名,意谓内藏宋刻本有200种之多。但实际不及此数。陆氏藏书多得自上海郁松年宜稼堂,其中大部分为汪士钟艺芸书舍所收干嘉时苏州黄丕烈士礼居、周锡瓒水月亭、袁廷梼五观楼、顾之逵小读书堆等四大家之旧藏,极为珍贵。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月,皕宋楼和守先阁藏书15万卷,由陆心源之子陆树藩以10万元全部售与日本岩崎氏的静嘉堂文库。  晚清时期,国内私人藏书家以湖州陆心源“皕宋楼”、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并称为“四大藏书楼”。此四家皆以丰富的藏书、珍贵的文献、大气的藏书楼建筑受到学术界、收藏界的重视和尊崇。  而陆心源的藏书尤其以宋、元版本数量之众、价值之高,在海内无与伦比,为世人所瞩目。陆心源去世后,其子陆树藩因经商失败,在一九〇七年将其家中最精华的大部分藏书售予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消息传出,国内学子及藏书界极为感慨和震动,全国学术界为之震惊。著作《书舶庸谭》的董康说:“古芬未坠,异域长归,反不如台城之炬、绛云之烬,魂魄犹长守故都”,称“皕宋楼事件”,静嘉堂文库则因之成为国际汉学重镇。该文库共有十八种古籍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而陆心源之宋元版藏书就占十六部之多,由此可见皕宋楼藏书的文献价值。  昭和五年(1930年)出的《静嘉堂文库图书分类目录》,据此,原属皕宋楼藏书的有:宋版书一百二十四部,二千七百七十九册;元版书一百一十六部,二千零七十册;金版书一部,十册。当然这是后话,尚不能说明皕宋楼全盛时之情状,因为皕宋楼藏书在东渡之前,就已开始散出,如吴兴周越然之言言斋,就曾收得其中的宋纂图互注《南华真经》、稿本《吴兴蚕书》、明初本《管子》、吴钞《疑狱集》、丁钞《栲栳山人诗集》等八种。据此推测,皕宋之名,虽不中亦不远矣。想昔日之皕宋楼,可谓极一时之盛,不惟宋元版书多,总藏量也富,至光绪八年(1882年) ,不计普通坊刻之本,总数已达十五万多卷,远超天一阁,而且陆心源于1894年方去世,此时总量应该还要多,虽经散失,至1907年出售时的藏书数尚有四千部二十万卷。不仅如此,这批书的质量也非常高,1993年中华书局出版《清人书目题跋丛刊》,《皕宋楼藏书志?续志》以晚清的辈分而列《丛刊》第一种,自也是因其学术价值所致。岁月更替,风物无情,曾名扬海内外的皕宋楼和十万卷楼,在今日已是人逝书去,只剩毫不起眼的空楼,静静的缩在月河街的陆氏故宅中。  《皕宋楼藏书志》著录之古籍共有一千一百一十一部,其中来自明清收藏家者四百零九部,占皕宋楼藏书的三分之一,其余未著录藏书来源者占多数。而得自明清各收藏家者达四百一十三部,藏书家达一百余人,如将藏书家及其藏书室名合并统计之,陆心源藏书中来源较多者依次为:黄荛圃(士礼居)二十五部、毛子晋(汲古阁)二十四部、朱竹垞(曝书亭)二十部、鲍渌饮(鲍以文、知不足斋)十七部、马笏斋(马玉堂)十七部、季沧苇十四部、张月霄十三部、吴兔床(即吴槎客、吴葵里、拜经楼)十一部、叶石君十部、吴尺凫(绣谷亭、瓶花斋)十部    四 图书欣赏介绍  1 明版《东坡集》2 高丽本3 稿本4 手抄本《随笔记》5 《九转登科》  6 油印本《善本书影》7 精装版《古籍善本》8 油印本《革命歌曲》

人生路上的一次突破——关于《宋版书收藏故事》 人生路上坎坷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3467.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我与胡子宏唱反调》的反调上 胡子宏生命日记全部

关于《我与胡子宏唱反调》的反调(上)衡水好友郭俊禹的一篇《我与胡子宏唱反调》,引起了我的思考。老郭发这篇文字前,曾经征求了我的意见。我读后,没觉得有何不可。本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所谓殊途同归,逮住耗子是好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三问 记梁任公先生

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一)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为课文,可谓慧眼独具。独且不论其对以往意识形态偏颇的矫正,单就写人记事散文而言,它对高中生的典范引导效应不言而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尚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与探讨。一问:为什

声明:《人生路上的一次突破——关于《宋版书收藏故事》 人生路上坎坷多》为网友究竟还有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