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和闾丘露薇的差距在哪里? 差距在哪里

柴静和闾丘露薇的差距在哪里? 差距在哪里

在新闻记者里面,我最欣赏的两个女记者莫过于柴静和闾丘露薇,当然对柴静的关注会更多一些,毕竟在大陆中央台是主流。两个人不仅形象气质上十分接近,都给人一种沉稳却让人能感觉到力量的感觉,而且在才华上,在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和敬业上,都让人不得不佩服,可以被官方作为新中国妇女代表的典型。

但是在我眼中,我觉得柴静一直执迷在新闻的本身上,给人的感觉永远是一个记者,而闾丘露薇则更多的让人感觉她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也许是环境使然吧,但我觉得柴静的思想里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一个观念,就是,新闻记者是党的喉舌,是为党和政府服务的。

《新闻调查》在大陆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栏目,揭露出大量的黑幕来,但是,我们看到的解说和评论却往往将责任归咎在某一个单纯的方面,即使涉及到政府身上,也是把责任归在某一个领导身上,给大家展示的是,国家对于这些黑幕对某些党国败类不留情面的铲除,展现出党和政府光辉的一面。

但是问题解决了没有?没有,事实是新闻曝光一起,解决一起,甚至无法解决,不了了之,而无法对整个现象进行解决,问题的解决方面往往也是行政直接干涉,往往法律很少出面,给人的感觉是,要解决问题只能靠上级部门解决。这类型节目还造成一个局面,就是群众把新闻记者当了救星,把电视台报社当成了信访办,但问题解决了吗?没,反而问题积累的越来与多。

所以,央视主持人柴静只能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符合存在,她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敬业心很有正义感的记者,她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对人的真正的关切,就不能成为记者;假如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关切,而不是对问题的求解上,就不会成为一个好记者。

我很认同她的这句话,但是对问题的解决,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表现,而是要看到实质,它应该解决一个现象,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当事人而已。作为记者的柴静也许去无力改变这些,她只想尽自己的能力,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而闾丘露薇的成功则要感谢一个相对比大陆自由的环境,在很多问题上可以很深入的去发表自己的评论,最主要的,闾丘露薇的思想上根本不认同新闻记者是为党和政府服务的,而是认为媒体是独立的,它应该表现出客观公正性,是监督政府,作为记者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它不应该带有倾向性。

而且我觉得两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导致两个人在看待问题的不同,柴静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孩子,比同龄人表现的更优秀一些,走的路很妥当,在自我努力中很快迎来自己的事业。而闾丘露薇则从小就独立长大,一切都要靠自己,从小就感觉到生活的压力,什么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这样养成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不借助别人的力量完成自己思考。

这些只是我个人对她们两人的看法,人其实都要受大环境的影响,成长的环境,工作的环境,生活的环境,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一个人,我们只能尽可能的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虽然有些想法会不同,但是对正义,对民主和自由的看法却是相同的,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共识,也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梦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9933.html

更多阅读

柴静为什么把女儿生在美国? 柴静的女儿得了什么病

中央电视台知名电视女记者、有“柴女神”之誉的柴静被内地媒体报道已经在美国产下女儿,并被拍到身材发福、怀抱婴儿、帽子遮面,与丈夫赵嘉出现在北京机场。以知性、深度的人物专访闻名的柴静出国产女一事也迅速在内地社交媒体上引发争

《看见》读后感1 ———浅析双城的创伤 柴静 看见 读后感

一个新闻事件,柴静曾说,她会关注新闻中的人。人是万物的尺度。当然我想人的尺度建立在自然之上,人作为尺度的标准性,实质上分分秒秒都在收到来自万物的困扰,柴静曾说,对人的认识多深,呈现才有多深,但是我想,这一份认识一定少不了重要的因素,比

“女神”柴静是怎样炼成的?靠老男人饭局成名 老男人饭局

  第621期 2013 01.23导语:2013年伊始,一向以冷静低调著称的央视主持人柴静突然间成了舆论的热议对象。先是新书《看见》大卖,之后是被《南都娱乐周刊》爆出已婚消息,令不少文艺中年男唏嘘不已,接着又被网友爆出过往情史,最近则是有媒体

丘八爷和他的儿媳四十 _露白 闾丘露薇被令道歉

穿过醒龙沟以都的大洼,上了通往刘埠口集的东西大路,很快就到了距刘埠口集还有一里地的杨营子桥。 杨营子桥有着传奇的历史。经杨营子村西,南北各有十余里,一直与大沙河相连的,是一条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兴修水利时,县里动员四个公社的劳力

声明:《柴静和闾丘露薇的差距在哪里? 差距在哪里》为网友奔跑向日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