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的奥秘 川剧变脸门子使用教学

变脸的奥秘

文/王亮

这个题目我一直不敢写,但今天却不得不写了,因为前几日我去了一趟成都,并且还在当地的锦江剧院亲眼目睹了一场精彩的变脸表演。

舞台上的变脸大师们一忽儿变成这张脸,一忽儿变成那张脸,真叫人目不暇接。我坐在台下第三排,一直眼盯着想看清他们究竟是怎样做到的?正这么想着,一位变脸演员忽然走下台来,对我友善的一笑,然后和我握了一下手,示意我注意他的脸部,我先是惊讶,后是惊喜,想这回总可以让我看个清楚了吧,于是眼睛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脸上的那张神秘脸谱,只见他右手微动,口中“嘿!”了一声,再看时已变成了另一张脸谱,但我却愣是没有发现一丝一毫的破绽。奇了!真是奇了!川剧变脸,果然是名不虚传,而后该演员又给其他几位观众做了相同的表演,也都没有被发现破绽。这不得不使我对变脸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变脸演员的纯熟技巧又一次折服。

回到武汉后,我查阅了大量有关于川剧变脸的文史资料,终于让我找到了源头:川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每至逢年过节之际,在四川乡镇、村落、码头以及庙堂等处都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久而久之,川剧就在街头巷尾之中渐成气候。清代“两湖填四川”,为蜀地的文化带来了诸多新元素,昆、高、胡、弹、灯,诸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净、末、丑同亮相于茶馆的小戏台之上,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解放后才改称“川剧”。
变脸的奥秘 川剧变脸门子使用教学
川剧变脸的技艺形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方便救人,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延续下来。

变脸据说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诸如腰带上之类。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不过“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如果变脸只是单纯的变脸,本也没有什么稀奇,可它变的不是普通的脸谱,而是中国传统的戏剧脸谱,这就使它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表演的过程中,川剧演员通过瞬间的变脸来表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恰好弥补了演员戴上面具后表情无法变化的不足。使得人物愈加真实,血肉愈加丰满。

在我终于明白了川剧变脸的奥秘和内涵之后,我的头脑里不禁萌生出了这样一个想法,变脸并非是类似西方人所说的魔术表演,如果它仅仅只是魔术,哪怕它的技艺再巧妙,也还不足以有今天这样大的影响力,因为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解剖中华民族人性特征的艺术象征,每个人都有一张脸,但每张脸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表情和神色。

记得一位无名诗人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舞台上的一种技巧
不用丝毫的掩饰
迅速改变自己的模样
温柔的厌世的
善良的仇恨的
都在一瞬间完成

银色聚光灯
在红白黑
众多色彩中跳跃
遗落原有的执著
形式的挥霍中
仿佛寻找一种灵魂

台下掌声如潮
喝彩跌宕
可有谁知道
莫测的面具后面
一双黝黑的眸
饱含怎样的沧桑

大幕落下
舞台上有一盏聚光灯
和一副不变的变脸

诗的名字叫做《变脸》,正可以作为我这篇小文的结尾。

2009年3月3日王亮作于武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1602.html

更多阅读

美的电炖锅如何使用 电炖锅可以定时吗

美的电炖锅如何使用——简介现在电炖锅的使用已非常普遍,电炖锅的使用,使我们平常炖汤方便了许多。但有些朋友还是对于电炖锅的使用和原理不是很清楚。我用的是美的电炖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美的电炖锅的使用方法。美的电炖锅是使用陶瓷

声卡驱动的安装和调试以及使用技巧 创新声卡调试技巧

声卡驱动的安装和调试以及使用技巧——简介电脑使用的过程中声卡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我们欣赏电影、听音乐、包括玩游戏,声音的品质好坏都是声卡决定的,我们要学会调试声卡和安装声卡,同时也要掌握声卡的使用技巧,这样我们才可以听到高品

怎样在魔兽世界的诺森德大陆使用飞行坐骑? 魔兽诺森德坐骑

诺森德的地图不是一般的大,据说是外域的4倍。如此大的地图,却不能马上开启飞行。那么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在北极的大地上骑上飞行坐骑呢?怎样在魔兽世界的诺森德大陆使用飞行坐骑?——开启寒冷飞行的先决条件怎样在魔兽世界的诺森德大陆使

声明:《变脸的奥秘 川剧变脸门子使用教学》为网友七色彩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