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非不快乐》读后感 读后感

在林夕过去写过的歌词中,有许冠杰所唱的“快乐,是回家往浴缸里的一浸”但是林夕对此的理解就是那只是肉身的享受减压,只是一时的快感,因此乐极不能永远忘形。 而我对于快乐的理解是做自己想做的,想自己想想的,自由便是快乐。其实每个人人生阅历不一样,对于快乐的定义也就会有所不同。原来你非不快乐,得你一人未发觉。快乐本由心生,也许开心,放怀,高兴,快活,狂喜,兴奋,喜悦都可以表达快乐的感觉,但是假如快乐非由心生,那么所有的这一切依然和快乐无关。人性就是如此,喜欢用外在的快感来掩饰内在的烦恼与痛苦,事实上还没有放下心里的包袱,快乐的方法就是充分理解自己的不快乐,“只有心无挂碍,才能让烦恼与痛苦贬值到视而不见,做到安乐自在”。要知道这些掩饰都是做给别人看的,与个人无关,若是越害怕于失去快乐,若是越害怕于得不到快乐,就越会失去快乐,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就渐渐为了寻找快乐,甚至伪装快乐而苦恼着,挣扎着。因此“执着于快乐,便不快乐”。 喜欢这书的原因不是因为想要苛求快乐的方法,也不是因为想要知道不快乐的原因,而是这本书的一字一句都是精品,书中没有列出快乐的方法,只是布满禅思地告诉我们何为快乐。 心无杂念“《道德经》的箴言,若能心如流水,流到哪里是哪里,随自然而改变形状,心无所住而不假外求,与自然成为一体,不为拥有而拥有,内心的空间任我行,无须向天问,于江湖笑而不傲。” 我们的人生中总会遭遇挫折或者不幸,苏东波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透露的是一种逆境中的快乐,雨停了,身干了,雨后见晴,做人也一样,无须在逆境中头发乱了,逆境中凭借心境而快乐,变幻无常的人生其实与阻碍人的快乐无关,只与人的心境有关。但是人就是如此,明知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也明知道“世界没有永远的黑暗”,但就是会在黑暗中颓废,绝望,因此丢弃快乐。与其说世界黑暗,还不如说是人自己本身把自己关在黑暗中。梵高无视于夜空漆黑的现实,画出向日葵。可见外界对我们的冲击可以随心境的不同而形成不一样的画面。因此,心静如波澜不惊,“世间一切起伏变化,都不过是有为法,如露亦如电,虚幻而短暂,悲欢离合聚散的所谓感受,没错会上心,可一个人总该有能力以至修为控制人最自由的地方,心。”原来你非不快乐,得你一人未发觉。
《原来你非不快乐》读后感 读后感
以上的观点充满佛味,就是对佛家修为的那种“心如明镜台”,“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但是毕竟人也是人,有感情,有欲望,实在难以类似佛法所说的那样超脱红尘,心如止水,这样的快乐要求未免有点太苛刻。我们追求真理,追求公道,但是世间毕竟真理占少数,社会也少公道可言,多的是势利,权势。因此人的心又怎么可能做到不在意,做到看开,人们总是想要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于是欲望贯穿大脑,即使是人类的生存本能衣食住行都是属于欲望的范畴,所以欲望是人类活着的动力。然而现实是“能力有限而欲望无穷”,对自己苛求完美,最终还是为难自己,这样也就永远不会得到快乐。坚持理想,梦想是如此一个漂亮的说法,可是坚持会演变成偏执,既然说得上是理想,称得上是梦想,就不只是希望,当然不是轻易能达标的。俗话也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追求完美挑战难度就是为难自己的做法,最终是追求完美而求孤独而“枯”,还是适可而止知进退而求快乐,这个取舍看个人,你的人生是为追求完美而活,还是为了快乐而活。 人在思考到底为什么而活,无论是未追求完美还是为快乐,同时也得面对一个人类无法逃避的问题,那就是死亡。书的最后一章讲了死亡,作者深信“未知死焉知生”,正如未知苦焉知乐。“对终极结局避讳,没有想过探索之后的出路,之前的快乐都只是一场快活的幻觉”。人们总是彷徨于面对死亡,我想即使是自杀的人,在濒死的那一刻,还是会对死亡产生恐惧。我们可以想象一些绝症病患,在感受死亡越来越接近的时候,还会感觉到快乐吗?乐观的病患坦然面对死亡,但是也并不代表他们放弃生存着,终究还是想要活着的,因此生命倒数中的快乐大概也是诚惶诚恐的白开心,说死而无憾了,其实心里还是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做。这其实并不是告诉我们因为有了死亡,人就不可能快乐起来,只是想传递给我们一种思想:死亡是必然的。因此我们无必畏惧死亡,我们越早了解透彻死亡,就越早放下对死亡的恐惧,就越早感受得到死亡并不是阻碍我们快乐的物质。“生有涯”,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我们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死,但是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存方式,比如快乐。 归根到底,快乐其实并不是很抽象的内容,而是关于心的问题。快乐绝对不是用口说出来的,就正如那句描述幸福的话:幸福是可以感受的,但是当“幸福”二字是从人的口中说出来的,那么幸福已经离人很远。你拼命说自己很快乐,拼命要自己快乐,结果你真的就是快乐的吗?纵然这也不是绝对命题,只是要真正做到从心里面快乐,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这不仅仅心情的问题了,已经上升到哲学修养的问题,涉及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等等。心无杂念;放弃苛求完美;直视死亡,从而在个人的心理调节中慢慢修成对人生真正快乐的理解,也从而做到非不快乐。 “万物溶烂,一念无限,一个人的生命全是因缘和合而成,生老病死出狱巧合,喜怒哀乐何必固执,把自己看得太大,在天地面前惭愧犹恐不及,何苦之有。” 执着于快乐便不快乐,原来你非不快乐,得你一人未发觉。——后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4316.html

更多阅读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读后感

书中讲述了一名叫金珠的韩国女孩,她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但是在生活中,她是一名不按时完成作业,不会整理自己书包,上课经常迟到,而且自我约束力也比较差的学生,如果这样下去很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学校的一次“星座阵营”活动中,金珠非常想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读后感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ppt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读后感   前天晚上,听儿子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受益匪浅。这篇文章让世俗化的我彻底经过一次心灵的洗涤。儿子读后,我又借他的书仔细阅读了三遍,思索了很久很久。“高贵”究竟是指什么哪?有的人认

读书笔记——《海底捞,你学不会》 海底捞你学不会 pdf

读书笔记——《海底捞,你学不会》一、海底捞西安二分店的清洁工张邵群是如何未这个家用心工作的,她说:把几个用烂的拖把绑到一起变成一个大拖把,比新的拖把好用,擦地又快又干净。每天晚上把拖把洗干净拧干后,要倒靠着墙边放,这样拖把会

《想起你时很温暖》 | 优秀作文示例 想起你很温暖作文

  《想起你时很温暖》  关键词:温暖 考试 烦躁 信息 知己温柔多情的你,犹如故人,总给我淡淡的温馨,以致我总是想起你,于是来一次约会,想起你时很温暖。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不理想,焦灼的失望的心,无法恢复以往的平静,这要我如何

声明:《《原来你非不快乐》读后感 读后感》为网友数学催眠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