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学设计汇总1 名师点拨六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安徽省铜陵市狮子山区新桥小学季磐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山中访友》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

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步骤

一、走近山中:

1、导入新课:

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课件显示课题)

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学生观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二、走进山中: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件显示问题)

(1)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学生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

(2)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3)学生畅谈看法。

(4)教师小结: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1)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2)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于诵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3)走进树林,鸟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唤”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设计意图: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指导学生朗读美句佳段。

5、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德高望重的古桥爷爷!,你无怨无悔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抬头望你,我就想起长征途中的老班长和舍己为人的老支书。

古桥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设计意图: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三、走出山中

李作家把去访友时的“好心情”带回了家。为答谢山中好友,他准备举办一个朋友联欢会。为此,他特邀记者参加并准备会前接受采访。如果你是记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采访李作家?(教师扮演李作家,学生扮演记者开展采访活动)

(设计意图:一是教师因势利导,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二是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拟人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本课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都较好得以实现,更可喜的是,有些问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理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得法得言 得境

----《山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山雨》是赵丽宏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语言清新明快,简约优美,一如山雨那样富有诗意。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逐个欣赏,优化整合文本,用同读,引读,诵读,品味等方式,读得入情,读得入境,方能听到优雅的小曲、鸟儿的啼啭以及“丁—冬—丁--冬……”的水声,赏到流动的绿色,真正感受到山雨有声有色的韵味,在体验中学会表达,积淀语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情感朗读散文。

2、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3、通过反复读,体会山雨的韵味和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准备】教师:准备《山雨》和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一课时

一、倾听天籁之音---《山雨》。

1、倾听《山雨》,学生那颗躁动的心会在山雨声中得到无声润色,在山雨声中得到平静。

2、请问你们的心行走于美妙的音符间,都听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大大的“心”)

【设计意图】用《山雨沙沙》导入,绝非哗众取宠,而是让学生的心随优美的旋律舞之蹈之,培养学生倾听感受声音的神奇的灵感,也是紧扣课题的。

二、自由初读,读通读顺。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难懂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读。

2、指名读句子,采用多种方式点评,特别是难句、长句,老师要有读的基本指导,读的基本练习。

如: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两个“由远而近”的读法。山雨是越来越近了,声音当然是越来越大了,那么两个“由远而近”的读的声音是越来越大,语速是越来越急。

......

【设计意图】难句是对于个别学困生而言,这个读比不可少,但又不是流于形式,因为这里的读,既有基本的读---句句落实,又有提高性的读--情感朗读,只不过后者的力度被人为地弱化了。

3、散文主要写了哪三个内容。(学法提示:先按内容分好段落,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雨声林色山静

三、小步清迈细品味,涵泳功夫兴味长。

1、倾听优雅的小曲---雨声。

(1)自由读雨声。

(课件出示)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2)体会作者描写山雨的精妙语言。请每人找一处,说说“精妙”在地方?

恰切生动的比喻。这段话里一口气用了二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把“雨丝”比作“手指”,无数的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奇妙无比的“琴键”,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那音符组成的一首首小曲当然是优雅的了。

精妙二:描写很有想象力。

(允许学生课堂有不同的声音。)

(3)指名读,老师点评。

(4)写出带有幻想色彩的音符,感受优雅。

无数的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岩石、树叶、绿草会是什么样的小曲呢?想一想,写一写。

飘飘洒洒的雨丝弹奏岩石,发出的

声音,那声音如同;

飘飘洒洒的雨丝弹奏树叶,发出

的声音,那声音如同;

飘飘洒洒的雨丝弹奏绿草,发出,

那声音如同。

(3)交替采用多种方式读。

(4)闭上眼睛读,踏着山雨的节拍走进诗一般的梦境。

【设计意图】这优雅的小曲在别处是欣赏不到的,心不安宁的人也是听不出优雅的。优雅的小曲怎么沁入学生的心灵呢?从写法入手,剥开语言的外壳,倾听山雨的优雅,胜过老师的滔滔不绝。

2、欣赏流动的绿--林色。

(1)指名读林色部分。(出示雨中山林的图片)

(2)老师有疑问,谁能帮老师解决?(请学生自愿举手。)

山林是色彩分明,绿是主色调,这绿怎么会给人流动之感呢?这绿色流进眼睛还可以理解,怎么还能流进心胸呢?

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水是流动的,所以绿色好像在流动。因为这“绿”作者是用“心”看的,用心感受的,因此“绿”流进了心胸。

(3)再读。

3、品味幽静。

(1)(课件出示山静)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山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

明明是说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可是为何还写鸟儿的啼啭,雨珠的丁冬声?

(3)其它声音全部停下,甚至喘气声也要无声,再读山静。

【设计意图】以动衬静的写法,古诗有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怎么引出写法、体会幽静?老师总不能硬拽出来以动衬静的句子,分析写法吧。鉴于此,就是让学生在质疑中悟得写法,体会幽静。算是艺术地给予吧!

四、用“心”发现“美”

其实,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听、用心观、用心品,你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烂熟于胸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板书设计

2山 雨

听 优雅 妙喻连珠联想

心赏 色彩分明

品 幽静 以动衬静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和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3、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难点:感受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你看过“草虫的村落”吗?
   2、《草虫的村落》一文通过奇特想象,描述草虫的村落有趣生活,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为友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字词检查。
   3、读写本课的生词。
  三、梳理层次,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思考:“草虫的村落”在哪?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虫的村落”的?
    (2)“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面对“草虫的村落”,作者是怎样的态度、情感?
   4、交流讨论
  四、总结回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你从文章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研读、探究
   1、交流、探究:“草虫的村落”是快乐的天地,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
    A“我想它一定是游侠之流吧!------终于走出一条路。”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要体会到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欢乐的。
    B“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感受到它们的快乐、和谐。
    C“伫足痴望”,“攀谈得好像很投机”体会到小的相处融洽、快乐。
    D“我看到虫子劳动生活的形态------”体会到它们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2、小结:
     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和睦,友好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创造着。
   3、小虫们不但有生命,而且还有灵性。你领悟到作者表达这一独特感受的方法了吗?
    (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汇报
      作者用心观察,通过联想、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升华情感。
   1、说说你观察过什么?
   2、发挥想象,运用作者的写法,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1 草虫的村落
                     游侠归来
                     和睦相处
                     奇异的游历   音乐演奏会  爱散步
                     勤劳地工作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 盛新凤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懂生字新词。

2.通过抓语言点深入感悟课文语言、适度为课文补白,把无声的画面变成有声,感受昆虫世界的精彩,从昆虫身上领悟生活的真谛。

3.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散文文笔优美、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情趣

谈话:什么叫草虫?喜欢这些小生命吗?有过与这些小生命“交往”的经历吗?你脑海中的村落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参观“草虫的村落。”也许,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惊喜。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词。

安谧 勤勉烘烤驻足观望僻静灵泉 花色斑斓大街小巷 俏丽

3.在草虫的村落里散步,你发现了什么?哪些情景、画面,令你印象深刻?给不同的画面取个标题。

(归来的游侠 幸福的迎接来客人了 动听的演奏勤勉的劳作 不同的分工)

三、深入村落,与虫同乐

课文的结尾说,“我发现了草虫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是多么得意啊”。是啊,小虫的快乐天地带给我们多少惊喜啊。让我们也深入草丛,去感受小虫的快乐,感受小虫带给我们的惊喜。

默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要走进小虫的世界,必须先读懂小虫的语言,包括它们的肢体语言等。哪些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交流:

1.“归来的游侠”一段:

(1)你也觉得它是个“游侠”吗?从哪儿感受到的?(傲然前进 左冲右撞)

(2)真像个英勇的侠士啊。如今侠士远游归来了,你想他跟他的村民会怎

么互相打招呼?(原来,他们是这样互相“寒暄”的。顺势学“寒暄”。这样的寒暄,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这样浓浓的乡情肯定会温暖这个游子的心的。)

(3)让我们也跟这个可爱的小甲虫寒暄几句吧。

(小甲虫,你从哪儿云游归来?做了哪些行侠仗义的事?)

设计意图:问题非常重要,好的问题不仅能引领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而且可以梳理文本中的语言,把文本语言串起来,有机训练,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4)读出游侠甲虫的神气。(读着读着,我们觉得这小甲虫俨然就是一位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

2.“幸福的迎接”一段。

(1)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小甲虫吗?

(2)那只娇小的甲虫是谁?从他们意味深长的对视中,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

(3)小结:也许是娇小可人的妻子在迎接远归的丈夫,小甲虫是多么幸福啊。原来,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啊。

3.“ 来客人了”一段。

(1)这样驻足观望的目光我们人类熟悉吗?在哪儿能碰到?(看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专利啊。从“驻足观望”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圆虫的(羡慕、喜爱。)

(2)读出这种羡慕。

(3)谈得很投机,会谈些什么?这样的情景我们熟悉吗?(看来是这里热情好客的村民吸引了远方的来客。)

4.“动听的演奏”一段。

(1)听到这样的音乐,我们会怎样?(鼓掌、赞叹、惊叹。)

为什么?(演得那样全神贯注。而且这种音乐只有昆虫所有的。)

当我们用心倾听的时候,会发现昆虫的鸣叫是动听的音乐。就像《时代广场的蟋蟀》中那只举办个人音乐会,震惊了整个纽约的蟋蟀一样。

设计意图:《时代广场的蟋蟀》是世界儿童经典作品,在这里适时的联系,推荐,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又为孩子打开课外阅读的一扇窗。

(2)动情朗读。把这美妙的音乐传递给更多人。

5.“村民的劳作”一段。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勤勉地奔忙?(母爱的力量、求生的力量、对生活的热爱)

师:小小的虫子,也能这样认真、勤勉地生活,没有一种力量、精神的支撑是做不到的。看来你们可真的是读懂了这些小虫的心思啊。

6.“不同的分工”一段。

(1)你读懂了小虫子的哪些智慧?(不同的分工,能胜任和人类一样复杂的工作。)

(2)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小虫惊叹:他们用小于人类几万倍的身躯,从事着和人类一样复杂、创造性的工作,真了不起啊!)

四、回归全文,提升快乐

1.你觉得生活在村落中的小虫快乐吗?为什么?(浓浓的乡情、亲情,创造性的劳动,丰富的娱乐生活等)

原来小虫有着和人类一样精彩的生活、丰富的情感。

这种快乐是谁创造的?(它们自己创造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2.作者快乐吗?快乐来自——(“又躺在”不止一次,对生活的发现,对美的发现。有一颗诗心。 )

3.在作者的眼里,昆虫的世界是美的,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的,更可贵的是,他还那么热切地要把这种美传递给我们,与我们分享。

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学语文的过程,不光为了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言语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语言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做人:美是需要发现的;美好的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在昆虫的世界里徜徉,我们发现了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真谛,这也是读书的重大收获。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归来的游侠 幸福的迎接来客人了

动听的演奏 勤勉的劳作 不同的分工

乡情亲情劳动 创造

快乐

[名师简介]

盛新凤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封面人物,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浙江省教坛新秀、省优秀教师、省“教改之星”金奖、省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等30多项荣誉。出版有《构建诗意的语文教学》等专著,发表有科研论文30多篇。曾在中央教育台“名师讲坛”上示范课,并在全国各地公开讲学百余场,深受同行好评。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还通过大量图片感受索溪峪的奇丽风光,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野”
   1、谈话导入
   2、展示图片
   3、读课题,抓题眼。
  二、初读课文,把握“野”。
   1、自由读
    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在书本上找出来,用笔做符号。
   2、讨论交流。
  三、重点探究,理解“野”
   1、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边读边想,段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野”?
   2、交流讨论
   3、指导朗读
   4、写法指导,句型训练。
    操场真热闹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法延伸,领会“野”
   1、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
    根据学习山“野”的方法,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的段落,选择自己最喜欢一段读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请在课文中做批注。
   2、交流学习心得
   3、相机指导朗读
  五、拓展延伸,熏陶“野”
    夸夸家乡自然风光

  [板书设计]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  动物“野”

一、判断下列注音是否正确,对的在()里画“√”,错的打“×”。
 
  二、根据词义写词语。
    1、不局限在一个标准、一种规格或一种方式上。()
    2、任凭自己的心愿,想要怎么干,就怎么干。()
  三、仿照样子写句子。
    例:柳树上挂满了银条儿。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1.雪花飘落下来。
    2.船逼近榕树。
    例: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气象台发布了消息。
    3.强大的冷空气侵入了胶东半岛。
    4.那碧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四、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答案:
  一、
   
  二、1、不拘一格2、随心所欲
  三、1.鹅毛般的雪花大片大片地飘落下来。
    2.我们的小船渐渐逼近了这棵茂盛的大榕树。
    3.冷空气侵入了胶东半岛。
    4.颜色照耀着眼睛。
  四、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

盛新凤《草虫的村落》课堂教学实录

(板书“草虫的村落”,师生相互问好)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虫的村落》,(出现大屏幕“草虫的村落”)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读,读。
生:(齐声)草虫的村落。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节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五、六两段,跟作者一起看了草虫村落当中远方来客时候有趣的情景,还听了一场草虫音乐会。是吧!来,咱们一起来听听作者的感受吧。(出现大屏幕“看啊!”)一起读。
生:(齐声)看啊!
师:这是作者他在热切招呼我们,这是个感叹句。因为这个“看”字后面是个“呢”收尾,所以这个“啊”字,读成什么,再来一次,来读。
生:(齐声)看啊!
师:(出现大屏幕“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当作者听到这场草虫音乐会之后,他由衷地赞叹。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叹句。读。
生:(齐声)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跟随作者到草虫的村落去游历,(师走向黑板,写下!、?、……)我们还要进一步关注这些带特殊标点的句子,比如说:叹号、问号、省略号,看看这些句子所传递的情感和语言信息。咱们先去看看游侠归来的场面吧,那是课文的哪几段?哪几段?看看。(生在课本上划句子)大声说出来,哪几段?
生:三四两段。
师:对,三四两段。请你们大声地快速地读一读这两段课文,碰到带这些标点符号的句子,请你用直线把它划下来。会吧,好,开始。(生读课文划句子)(出现大屏幕“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师在巡视,看学生划句子)读完的同学用目光跟盛老师交流一下。好,我就知道你已经读完了。好!这两段课文当中有一个感叹句,没有找到的同学把手举好。(师四下环视)一个都没有,说明全都找到,那一起读出来吧。
生:(齐声)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师:“出现大屏幕“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来,咱们看着这个句子再读一遍。
生:(齐声)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师:什么是游侠?谁知道?谁知道?你说。
生:就是四海为家,那些嫌贫富济,惩恶扬善的那些人,才叫游侠。
师:不是嫌贫富济,是什么,应该说什么,你自己说出来。
生:济,济贫……(生在停顿思考)。
师:(师在引导)扶危济困,扶贫什么。(生在思考)呵呵,改不好了,济贫;这样的人它有一个特点:爱打抱不平专门喜欢云游四方,是吧。哎,游侠这个词我们分开来体会会更有味道。盛老师请你们再回读一下这两段课文,你看看读到那些地方。哎呀,这可真的是一个大侠,而且是一个常年云游四方的大侠,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读到这些地方请你们用波浪线划下来。这一回请你们默读,开始。(生默读,师在学生中间来回巡视,走到一生旁)来把你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生站起来大声地读)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师:谈谈你读书的体会,为什么从这个地方你读出来了。
生:因为虽然他迷了路,但他临危不惧。依然前进着,而且自己冲出一条路,说明他勇于开拓。
师:哦,那你能不能把这个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生:(深情地)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师:我听你读左冲右撞(加重语气)的时候,特别有大侠的味道,谁也来读读这个句子。请个男大侠来读读,好不好,呵呵。(师四下寻找)这个男大侠来读读。
生: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师:没有“了”字,终于走出一条路。
生:(附着师声)终于走出一条路。
师:大伙一起来当一回大侠,读一读这个句子。特别要读好这个左冲右撞。好吧,来,准备好。(师深情地)你看他虽然迷了路,预备起。
生:(齐声)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师:终于走出一条路,没有“了”,再来一次。
生:(师一起读)终于走出一条路。
师:好,从这个地方我们感觉到它真的是大侠,你们还从那些语句当中读懂它是个游侠。(师四下找举手的学生)来,请你接着说。
生:(站起来深情地)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这里我从看出,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者。
师:远归者。
生:远归者。是长年不归的那种游侠。
师:哦,那么,盛老师问你一下,娇小的小甲虫是它的什么人?
生:也许是它的女儿。
师:也许是它的女儿,你们再猜一猜,可能是它的什么人?(拿着话筒来回找生回答,给一女生)你猜可能是它什么人。
生:情人。(众笑)
师:哦,可能是它的情人。你说。
生:可能是它的孙子。
师:孙子?你说。
生:侄女。
师:哦,可能是它的侄女?(师指前面回答“情人”的学生)盛老师还是比较赞同这位同学的说法。从它们情感表达的方式来看,它们更像是夫妻关系,或者是情侣关系。哎呀,难为你们了。你们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是吧。好,以后就会有了。同学们,它们意味深长的对视良久。你猜一猜,它们仿佛想说些什么?你觉得它们仿佛想说些什么?(四下环顾)说吧。
生:那个黑甲虫肯定会说:哎,老婆,我这几天不在家,你过的还好吧,儿子顽皮吗?
师:哦,(师微笑)充满着关切,对家里的一种关切,儿子好吗?你说。
生:这么长时间我才回来,我们啥时候结婚啊。(哄堂大笑)
师:没有结婚,等着结婚了是吧,哦(师笑)还有可能再说些什么,你说。
生:可能,哪个,黑色甲虫说,我离开很久了,来我们亲热一下吧。(哄堂大笑)
师:(师笑)哦,你挺懂的。来,你说吧。
生:它会说我好久没看见你,想死我了!
师:哦,真是多情的小妻子啊!你们看这游侠云游的路线有多长,亲人的思念和牵挂就有多长,是吧。这无言的情感传递都融化在意味深长的对视当中了。可以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加重语气)谁来读读这段句子。来,就请你读。
生: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师:你能不能读得意味深长一点,这个词读得慢一点,就有感觉了。来。
生:(缓慢地、有感情地)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师:读得可真是意味深长些啊。你还从哪里读出他是游侠呢?接着说。
生: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看这个作者写着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普通的小虫没有坚硬的黑甲。
师:就好像身上穿着一件——
生:铠甲。
师:是啊,装束也像大侠。好,还有吗?
生: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
师:大伙都跟它干什么了?你读下去。
(生沉默)
师:你读下去。我看见……(师在引导学生)
生: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师:从这里可以读出“村民们”跟游侠在干什么?
生:打招呼。
师:是啊,它们是怎样打招呼的,我们来演绎一下吧,你们都做草虫村落的村民好不好?我来和你们打招呼,(师兴奋地)乡亲们,你们好!你们的大英雄保罗回来了。
(生窃窃私语)
师:(师环顾四周)怎么没有人和我打招呼?没有人和我打招呼啊?
生: (一女生平和地说)我们村的英雄回来了。
师: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欢迎我,我可想死你们了。你们说吧,你们和我打招呼吧,七嘴八舌的和我打招呼吧。
生:(三三两两)欢迎英雄归来。
师:欢迎英雄归来,还有谁和我打招呼啊。
生:保罗,好久不见,样子没变吧。
师:你也要和我打招呼。
生:大哥,你总算回来了,俺们这里出了一个坏蛋,求你为咱们除害啊。
师:等着我来除害啊。可能是我在这个村子里很受欢迎。(走到一学生旁)哎呀,大叔过冬的粮食准备好了吗?
生:都准备好了,你一回来大家都放心了,不怕强盗来抢了。
师:是吗?(师对着旁边的女生)隔壁的小妹妹,好久不见你越来越漂亮了。
(被夸的女生慢吞吞地站起来)
师:你谢我啊!我夸你漂亮。
生:谢谢!
师:哦,你看,这游侠一回来就被这浓浓的乡情包围着,像刚才我们这样互相打着招呼,课文当中有个词叫什么啊,一起说出来吧。
生:寒暄。
师:(出现大屏幕“寒暄”)看看这个词有什么特点?这个“暄”字查过字典没有,谁说,来,你说吧。
生:寒暄的暄,见面的时候应酬话。
师:是的,这个“暄”字是“日”字旁,是太阳,太阳一照就暖和了。寒表示?
生:寒冷。
师:对了,那这两个字,就是一对。(生附和着)反义词。表示天气冷暖问候的话。就叫——
生:(齐声)寒暄。
师:从寒暄这句话我们读懂了,学到这,你肯定它是游侠了吗?肯定吗?那咱们一起肯定地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声)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师:如果你看到这样特立独行的大侠,云游归来了,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四下环顾然后对一生)你说。那你激动地来读读这句话,赶紧读。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学设计汇总1 名师点拨六年级上册
生:(声音激动地)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师:我听出激动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子?你说。
生:很兴奋!
师:哪你兴奋地来读一读。
生:(兴奋地)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师:我听出你的兴奋了,(对旁边一学生)你呢?
生: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师:好,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心情。
生:(出现大屏幕“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齐声朗读)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师:同学们,游侠归来的场面有意思吧!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整体的画面(出现大屏幕……)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着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和同学来合作一下好吗?盛老师读作者感受的部分,你们读别的部分。(师读红色部分)
生:(齐声读黑色部分)……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着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师:游侠归来的场面有意思吧!接下来,让我们再去看一看小甲虫们劳动时候的生活,好不好?那是课文的哪几段?大声地说出来。哪几段?
生:七、八两段。
师:对,七、八两段。请你们像刚才一样读两遍,看到带这样(叹号、问号、省略号)标点符号的句子,快速地用直线把它划出来。(生默读)还是那样找完了,读完了,就用目光和盛老师交流下。我看到了,这边的学生挺快,(指向另一边)这边的好了吗?来,把你们划的句子读给大伙听听。(走向一学生)来,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伙听。
生:它们一队队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
师:这是一个——
生:问句?
师:还有啊,你再读。
生: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师:(表扬)两个问句都被你找到了,还有吗?
生: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
师:三个问句了。
生: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
师:这里面跟着一个——
生:感叹句。
师:这里跟着是感叹句吗?(比划着省略号)
生:省略句。
师:省略号是吧,好,刚才他找到三个问句;(出现大屏幕)咱们先来看一看这里边有两组词语。
生:(齐声)勤勉、智慧。
师:同学们我们读到哪些地方的时候有强烈的感觉,这些小甲虫它们太勤勉,它们太有智慧,请你再回读,七八两段,用波浪线划出来,默读开始吧。(生默读)来请你先说吧。
生:(声音低沉)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师:你从哪里读出它的勤勉,说说吧。
生:它们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
师:哦,我知道了,你反复地说,它们推的这些食物。对这些虫子来说就像一座山一样,那么重的东西,它们还要推着往前走往前走。还有哪里可以看出虫子的勤勉和智慧。接着说。(走到一男生旁边)
生:我从各种不同工作可以看出虫子的智慧,每种工作都有虫子担任,和人一样。
师:这个词叫做“各司其职”它们还忙而不乱,是吧,太有智慧了。来,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赞叹小虫子的勤勉和智慧。谁来读读这句话,这回我想请没有读过的同学来读,来。
生:(深情地)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师:你觉得是什么力量?说不好没关系,读得已经很不错了。来,谁喜欢读。
生: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师:你觉得是什么力量。
生:“馋”的力量。
师:什么“馋”啊?嘴馋的馋啊!哦,馋也能馋出力量。这是它个性化的理解。(众笑)
生:求生欲望。
师:求生欲望,说得好,读一读。
生: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师:还有谁要读,你读。
生:(出现大屏幕)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师:你觉得是什力量。
生:它们为整个草虫村落尽一份力的力量。
师:我理解了你说的意思了,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感!一个家族的责任感!是吧。咱们一起来朗读,赞叹小虫子的勤勉,读。
生: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师:好,谁来读下面这一段(出现大屏幕“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
生: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
师:多少智慧?
生:无数个智慧。
师:概括得好,有无数个智慧。你来读。
生: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
师:你觉得有多少智慧?
生:除了不会说人话,其它都有了。(哄堂大笑)
师:那个(师笑),来,请你读。
生: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
师:你觉得有多少智慧?
生:相当于两个成年人脑袋的智慧。
师:这个,她计算得非常精确。(众笑)
生: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差不多像大学生这么聪明。(众笑)
师:你们都很会计算,相当于人类,有的说超过人类。反正是无穷无尽的智慧,来我们来朗读来赞叹小虫子的智慧。一起读。
生:(齐声朗读)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
师:盛老师有些纳闷了,这几个句子都是叹句干吗不用感叹号?而要用问号呢?你还品出什么来。
生:作者感到很奇怪。
师:是的,感到奇怪,感到百思不得其解。这三个问句表达了作者既惊又叹,你想不到草虫村,小虫劳动时候也是这样有意思。我们再读一次一起来读一读这两段课文,好不好?那盛老师来读这三个耐人寻味的问句,别的你们来读,预备读。
生:(齐读)(出现大屏幕,音乐起“我的目光顺着偏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师深情地读)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师深情地读)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师:草虫的村落太有意思了,想不想亲自去草虫的村落去游历一番。
生:(异口同声)想。
师:真的想啊!
生:(异口同声,声音更响亮)想。
师:好,闭上眼睛,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想象我们的身子在缩小(师手在示范着)在缩小……我们也变成一只小甲虫子,穿过细密草茎组成的森林,来到这神奇的草丛的世界。(出现大屏幕,背景音乐小虫的轻快叫声)听,草虫们在寒暄、在攀谈、在演奏……看那有俏丽的小圆虫,有粗壮的黑甲虫,还有远方来客大蜥蜴。(音乐明快地)草虫们在热火朝天的工作着、生活着……(师声音缓缓地)我们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我们还看见什么了呢?来,同学们把眼睛睁开来,(出现大屏幕“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赶紧拿起我们的笔,把你刚才看见的情景写下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看谁写得多写得快。赶紧哦,不要让灵感跑掉了哦,赶紧写。
(响起背景音乐,和前面音乐一样,明快的。学生写刚才情景)
师:写完的(部分学生把手举的高高的)同学跟盛老师打个招呼。来,先读读你的。
生:我看到了蜥蜴在演奏,蚂蚱在蒙蒙细雨中唱着欢快的对春的赞歌。更感受到了草虫世界的美丽与神奇。
师:哦,你看到了草虫们的娱乐生活。非常好。(走到下一个举手的学生)来吧,这个男孩子读吧。
生:我还看见我差点把蜻蜓抓去当飞行员,还好我闪得快。
师:你真的进入草虫世界和他们一起活动了。
生:我看见虫子在拼命收集粮食,我也被叫去收集粮食,我在收集粮食的时候遇到一只青蛙,结果我被青蛙吃掉了,睁开眼睛自己还在这里上课。
师:哦(众笑,轻轻抚摩学生头)你真会想象,虫子们收集粮食那是天大的事啊。(走到后座一学生)你呢?
生:我看见屎壳郎推着粪球向我招手,问我今年收获如何?
师:哦,(众笑)你跟屎壳郎相遇了,(走到后座学生)你呢?
生:虫子们用丰盛的饭菜招待我,虫子们给我们表演了民族舞蹈,饭后还带我们去参观它们新建的大厦。
师:哦。(师赞赏地点了点头)这么友好热情好客。(走到下一座学生)读读你的。还没有写完哪?没事。来,你呢?
生:树上蝉的翅膀震动着,湖中青蛙在荷叶上呱呱唱着歌声,道路上许多甲虫在搬运食物,一幅神奇的画卷。
师:真好,你还写到周围的环境,最后一个机会留给你了。
生:有马屁精磕头虫为甲虫王磕头,(众笑)小知了在唱歌,跳虫在跳高,肥毛虫减肥。
师:(众笑)有肥毛虫还有跳虫在跳高,你看他想的多么合情合理啊。我知道你们写得很精彩,课后盛老师还想看一看的。看来不管是甲虫们的劳动生活娱乐生活。哪怕普通的家庭生活也是,都是那么丰富多彩。盛老师就有些纳闷了,既然还有那么多东西好写,他为什么就不写下去了
,为什么啊?
生:太多写不完。
师:太多写不完,它用了什么啊。
生:省略号。
师:看来这个省略号言有尽而意无穷。同学们,甲虫的世界,(出现大屏幕“我发现了草虫中小虫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草虫的世界是真的丰富有趣。难怪作者要由衷地赞叹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叹句读吧。
生:(齐声)我发现了草虫中小虫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师:其实啊,在作者的描绘当中,我们也仿佛看到这快乐天地了。是吗?我们看到在这快乐天地当中,(出现大屏幕“俏丽的、驻足痴望、寒暄、攀谈、对视良久、全神贯注、行色匆匆、勤勉”)粗壮的黑甲虫会对俏丽的小圆虫——
生:(齐声)驻足痴望。
师:它们互相之间会热切的——
生:(齐声)寒暄。
师:友好的——
生:(齐声)攀谈。
师:看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意味深长的——
生:(齐声)对视良久。
师:演奏音乐是哪样的——
生:(齐声)全神贯注。
师:它们
生:(齐声)行色匆匆。
师:勤勉的劳作着,看到这些作者曾经用了一连串的感叹句,把他当时惊喜感叹表达出来了,咱们一起读读这些感叹句,读吧(出现大屏幕“1、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2、看啊!3、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4、我发现了草虫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生:(齐声)1、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2、看啊!3、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4、我发现了草虫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师:也只有这些感叹句,把当时作者心情直接地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同学们,今天你也看到了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你得意吗?
生:(齐声)得意
师:那就让我们把这种得意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吧,一起读一读最后一句。
生:(出现大屏幕)我发现了草虫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师:但是同学们,你们得意的仅仅是发现了草虫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吗?(出现大屏幕“蕴藏”)你们还发现在这宽广的快乐天地中蕴藏着什么?
(沉默一阵,在思考)
师:(师来到一学生旁边)说吧。
生:大自然的神奇。
师:你能把它说成一个感叹句吗?快乐天地中——
生:快乐天地中蕴藏着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啊!
师:你看没有快乐天地中,这个句子不完整的,加了快乐天地中这句感叹句就完整的了。你再来读一遍。
生:快乐天地中蕴藏着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啊!
师:神奇真好,给他掌声。(走到下个学生)你来吧。谁也用感叹句来表达你的感受。
生:快乐天地中蕴藏着大自然的和谐!
师:说得好。
生:快乐天地中蕴藏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师:太会用词了。勃勃生机。
生:快乐天地中蕴藏着我们很多不知道的谜团。
师:真是意味深长啊!来,这个男孩大声说出来。
生:快乐天地中蕴藏着草虫世界的乐趣。
师:真好!乐趣。我们也感受到了它们的乐趣。来,真好,你们围绕着这个“蕴藏”说了这么多的感叹句。(师走向黑板写下7个感叹号)这个是我们自己读书的感受。课文快学完了,但是对草虫的世界,对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还有什么想了解想知道的吗?
生:为什么草虫脑海里有这么大的智慧?
师:你看,他用问句的形式表达他的疑问?为什么草虫有这么大的智慧呢?谁还有问题?
生:草虫的村落到底有多少村民呢?
师:到底有多少村民呢?
生:它们有村长吗?
师:哦,这个问题你也想知道啊?还有谁有问题?(走到远处一学生)来,问吧。
生:有多少游侠?
师:有多少我们刚才看到的游侠是吧?
生:虫子的语言有几种呢?
师:虫子的语言有几种呢?是不是像我们一样分国界、分地区的呢?
生:来这里的远方来客有多少呢?
师:是不是只有蜥蜴呢?来,这个男孩你说。
生:虫子和蜥蜴的语言不同,为什么能友好相处呢?
师: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它们仅仅是语言不同吗?盛老师看过一个资料,蜥蜴是虫子的天敌。为什么天敌在这个甲虫村落也能变成朋友呢?哎呀,问题可真多啊。其实盛老师也有
很多问题?为什么作者能发现这个神奇的草虫世界呢?为什么作者笔下这个草虫世界会是这样和谐美好呢?问得完吗?(师走到黑板写下省略号)那么多问题只能留待我们下课再去思考。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能干,(指向板书上的问号和省略号)你们不仅读懂了作者的感受、疑问,言犹未尽。更重要的是,你们还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疑问。盛老师更希望你们把这么多的问号画成长长的省略号,因为对草虫的世界探索是无止境的。回去之后希望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写成一篇属于自己的草虫村落文章来。好不好?(强调语气)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最后盛老师愿意牵着我们大家的手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出现大屏幕“草虫的村落”)咱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生: 老师再见!

【专家评点】
在一个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牵着一群孩子,来到草虫的村落散步。草虫的世界是那么美好,那么和谐。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教师兴致勃勃地观摩了这一美好时刻。
散步的姿态是开放的。在这里,没有了僵死的说教,没有居高临下的关系,没有令人窒息的氛围,有的只是轻松、自由、快乐……
散步的见闻是丰富的。他们从“傲然、左冲右撞,通接远羽”中看到了一位“大侠”的英勇形象;从“娇小”一词中看到了一位多身材苗条情的子;从“对视良久”中听到“大侠来了”与大侠的温情对话;从“互相打招呼”中体会到浓浓的乡情。孩子们既兴奋又惊叹!
散步的感受是多元的,他们在三种符码中读懂了作者,读出了自己,读出了大自然的神秘。他们在“蕴藏”中读出了——快乐的天地中蕴藏着一个又一个的未解之谜:小虫子究竟有多少智慧,有多少村民,有几种语言,有多少游侠……同时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颗探究自然世界的种子。
这是一次充满情趣的散步,这次难忘的经历将永远留在孩子心中。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张祖庆《詹天佑》教学案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张祖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教学难点】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 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对詹天佑的了解。
2、一提起詹天佑,我们就会想起一条铁路,那就是——京张铁路(板书)。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年),今年是几几年?(2005年)
3.同学们,对于京张铁路来说,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请看大屏幕:
10月15日,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省市电视台播放;
10月14日至11月24日,大型纪念展览将在展览馆会展中心举办。
10月12日开始,“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演周”将在大众电影院拉开帷幕;
10月13日,将发行1000套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邮品。
孩子们,一条铁路的诞生,真的那么重要吗?京张铁路为什么在中国人的心头占据着如此重的分量?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回顾难忘岁月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读完了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那几件事情?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三.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1、 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佑修筑铁路有了一
个整体的了解。在修筑铁路的四年1400多个日子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打出屏幕:
细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
提示:边读边感悟,特别注意细节,在有所感悟的地方做上记号。
2.组织交流,抓住文本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艰共苦等优秀品质。
交流预设:
片段一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 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并读课文中詹天佑勉励工程人员的话。)

2. 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引读情境)
片段二: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学生练读)
2.教师随学生朗读,相机点拨:
(1)你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
(2)你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
(3)你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4)你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
3.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相应句子回答,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缓慢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因为袁世凯夺取了清朝的政权,当了临时皇帝,形势急转直下: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4. 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自读詹天佑心里想的话。
5. 音乐声中反复读这句话:
师:因为资金短缺,铁路修筑暂时陷于困境,此刻,詹天佑想:
生:“这是中国人……”
师:帝国主义者一直不放弃夺取铁路修筑权的野心,暗中阻挠,这时,詹天佑想:
生:“这是中国人……”
师:面对皇亲国戚横加干涉,无理取闹,詹天佑想:
生(齐):“这是……”
师:亲友离开,女婿遭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想:

生(齐):“这是……”

5.同学们,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的,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片段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练习朗读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课件演示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岩层,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体会詹天佑的超群智慧。

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课件演示“人”字形铁路的行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出示京张铁路通车时的照片补充说明。

(三)孩子们,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詹天佑让人感动的细节,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的肃然起敬。
四、研读:回眸百年沧桑
1、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边读相关句子,联系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边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久久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2、孩子们,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回顾那一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不平静的,谁来读读让你的心情感到不平静的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主要从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上的高山深涧;技术条件落后;国人的期盼等角度,理解詹天佑面临的重重压力)。
3、过渡: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一路的高山深涧,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詹天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退缩了吗?
4、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了勘测。
5.过渡: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呢?学生接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里,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6..过渡: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指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7.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五、活读:倾诉满腔情怀
1. 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河北省政府在张家口重塑了詹天佑的铜像。
出示大屏幕——詹天佑铜像揭幕仪式的照片。铜像高两米,重一点五吨。詹天佑神情坚毅、目光坚定,眺望着远方。当时,有1300多位群众参加了揭幕仪式,大家想象一下,会有哪些人参加这样的揭幕仪式?
2.尽管,我们没有能亲眼目睹这感人的一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想象,弥补我们的遗憾。孩子们,假如这一天,你亲眼目睹了铜像揭幕,我想,你的内心深处,一定会涌起很多感慨,你也一定有很多心里的话儿对詹天佑说。(音乐渐起《沉思曲》)
3、先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上课文里刚刚学过的词语:

阻挠 要挟 嘲笑 毅然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竣工 回击杰出 爱国
(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4.同学们,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像,尽情地诉说心理话吧……
5.听着大家的发言,老师不由想起了很多很多,我的脑子里,出现得最多的画面,是电影《詹天佑》中的一个片断。1919年,詹天佑拖着重病之躯,登上长城,深情地说(师朗诵):“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孩子们,好好读读这句话吧……(学生自由读)
6、课上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为一条铁路的动工而举行隆重的纪念?(学生自由发言)
7、大家讲得都有道理,张老师想借用著名的现代作家郁达夫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理解这句话吗?不理解没有关系,让我们用一生去慢慢理解吧!下课!

板书设计:
勘测 开凿设计詹天佑中国人的光荣!

京张铁路

(1905——2005)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

  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
    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7《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 李建荣

【设计理念】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价值追求,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落实自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代练,把“朗读训练点”、“语言文字训练点”、“思维训练点”切实落到实处,是语文教学要下的苦功,也是设计本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考。由读到写,读中渗透写的思想,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尝瓜会”上西瓜的不平常来历,进而了解战士小高回家探亲带回昆虫来的目的,知道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密切关系。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守卫海岛、改造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自然界中植物与昆虫的关系示意图。

2.学生准备:从课外读物中去了解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向,激趣入课

同学们,你看到文章题目,你会想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课文,从破题入手,从题目中去寻找新颖、有趣的话题,既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又便于调动学生追根求源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产生对课文学习的冲动和热情。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独立、快速地阅读课文,扫清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能基本回答以下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课文语境,同桌谈论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沉闷发愣 端详水落石出碧空如洗 安居乐业

3.结合课文内容,找出下列词语的进一次或反义词。

找近义词:晃荡观察端详 残存

找反义词:沉闷特别 公开

4.讨论分段,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提示:战士回家探亲,带来一纸箱小昆虫;小高带来小昆虫的原因(或小西瓜的不平常来历);蝴蝶现身海岛,表达战士心愿。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课文,需要从整体入手,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在学生基本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又必须回到局部,回到细节,从细小处着手,一环一环地落实“双基”训练。只有这样,对学生的训练,才是真实的,务实的,扎实的。这也是语文课区别于故事课、思品课、常识课的学科特点所在。

三、点拨导读,侧重领会

1.指名朗读第一段,其余同学思考:小高为什么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个纸箱子?小高是在什么情况下“紧紧地抱着”这个纸箱子的?当我迫不及待地追问纸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他告诉“我”是小昆虫后,“我”为什么不相信?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想?为什么?

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这个部分,再次体会小高当时的心情。

2.学生自读第二部分,然后思考:

①“我”为什么称这个晚会为“特别的晚会”?

②从“尝瓜会”上,“我”了解到了什么?

③战士们是怎样品尝西瓜的?他们在细细端详,细细品味西瓜后,为什么会觉得“好像有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重点学习:“我们在这里安了家,扎下了根,将来要种更多的蔬菜和瓜果,光靠人工授粉怎么忙得过来?我在码头上等船,就抽空捉了些小昆虫带回来。”接着他告诉我,晚饭以前,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不过也难说,它们未必像我们这么自觉。岛上的环境和条件,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它们也得有个适应的过程。”

在反复指导朗读这段后,讨论:

①岛上的战士为什么称小昆虫为“小精灵”?

②“安居乐业”是什么意思?小昆虫“安居乐业”具体是指什么?小高要让小昆虫在岛上安居乐业,表达了小高什么样的心愿?练习用“安居乐业”说一段话。

3.小高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里面包含着什么意思?你从这句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这样的结尾,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入,不仅是精读课文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需要。只有培养了学生能思、深思、善思的好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成功的,才算是走出了少、差、慢、费的误区,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卓有实效地得到提高。

四、自主练读,积累感悟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请同学帮帮你,看你读得怎么样?还需要有哪些提高?也可以谈谈你对课文中哪些句子的独到体会,看看你讲得是否有道理,让同学来评判评判。还可以把你觉得最值得记忆的句子快速地记忆下来,能够仿写一段话,那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设计,旨在更加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有独自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其创造力,培养其主动学习的精神。

【板书设计】

彩 色 的 翅 膀

纸箱子 → 尝瓜会 → 小蝴蝶

疑 问 → 解 疑 → 安居乐业

(热爱海岛、扎根海岛、改造海岛)

【特别建议】

可以说这是一篇传统课文了。从课题看,就很有文学色彩,含义丰富,不是一眼就可以直接看出作者要表达什么,需要读完全文后才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文章,对学生读书能力的训练是极有好处的。

教学本文,可以循着文章“疑问”→“解疑”→“欣喜”(“安居乐业”)的思路构思教学流程。在具体教学实施中,由于课文故事比较浅显易懂,不必花大功夫去梳理故事,而应把朗读训练、字词句训练、思维训练落到实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切切实实的收获,有切切实实的变化,有切切实实的提高。

现在一说到新课标,很多老师就怕被别人批,不敢把传统的优秀的成功的语文学习经验运用到课堂上,这是不妥的,更是可笑的。哲学上就有扬弃的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很好地采用扬弃的态度,落实扬弃的精神。只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这就是全面落实课改精神的体现。

同时,读与写是有机统一的孪生姐妹,读是理解,是积淀,是吸收,是内化;而写是表达,是倾泻,是展示,是外显。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在读上下功夫,更在由读到写上下功夫,学生的收获才是更有益的。学习一篇文章后,不可能把它的什么优点都学到家,但只要学一课有一“得”就不错了,持之以恒,天长日久,学生的读写能力自然就优化了。但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少走弯路!我们的语文老师多干对学生有意的实事!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A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邵宏锋)

B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俞可 )

穷 人

【教师简介】

汪玥,男,1980年6月出生,就职于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小学高级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从教8年来,一直追求“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教学风格,在区、市及省教育学会举办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均获一等奖,所撰写论文也多次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设计说明】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阅读教学不能只教课文内容,而应教课程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了“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意思”、“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等课程要求。本课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读懂心理活动描写”“尝试心理活动描写”,旨在关注课文内容的同时,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努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才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里学得相对透彻。托尔斯泰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是《穷人》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本课教学聚焦于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通过该重点段的学习,分层辐射课文内容,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善良品质,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读“搁板、勉强、蜷缩”等词语;正确书写“魁梧”;梳理小说中的人物,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忐忑不安”、“揍”等关键词,运用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等方法,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3.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桑娜抱走孩子前的心理活动;凭借反诘、比较,进一步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第二课时

1.能运用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桑娜与渔夫的对话,感受渔夫的善良品质。

2.体会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写后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抄写容易写错的生字并组一个词;抄写值得积累的新词;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基本情况,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故事梗概。

1.揭题导入,学生读题。

2.完成预习检查作业(课堂作业单1—4题)。

3.作业交流,反馈。(在交流第三题时,顺势交流反馈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紧扣忐忑不安,读懂心理活动。

1.浏览课文,关注心理活动的表达方式。

(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几处句子。

(2)通过比照心理描写的特别之处,聚焦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

2.紧扣“忐忑不安”,读懂心理活动。

(1)根据字形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2)认真默读语段,读懂复杂心情:你能读出桑娜的哪些心情?试着写旁注。(学生默读,写旁注,交流)

(3)自由朗读,以读促悟:学生自由选择一、两处句子,反复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捕捉闪光点进行放大)

【预设关键句】

句1: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① 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② 辐射描写桑娜家非常穷的心理描写,读出忧虑之情。

句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 感受桑娜“害怕”的情绪;读懂桑娜的“下定决心”。

② 师补充时代背景,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心情。

(4)整体朗读,感悟桑娜的“忐忑不安”:请大家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看谁能读出“忐忑不安,心情起伏”的感觉。(生自由练读——指名学生读——师范读——生自由练读——师生配乐合作读)

(5)师小结:托尔斯泰不愧是擅长描写心理活动的大师。寥寥几笔,加上几处特别的标点,就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

3.提炼人物形象:完成课堂作业单第5题,用一个词来形容桑娜。(生填写——交流)

(三)尝试心理描写,升华人物品质。

1.尝试心理活动描写。

桑娜来到西蒙家,看到邻居西蒙死了,而两个孩子却睡得香甜,此时,她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尝试着用一用省略号、问号和感叹号)。

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桑娜想:

想到这儿,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2.交流心理活动描写。

3.教师反诘,探寻小说主题:为什么擅长心理描写的托尔斯泰一个字也没有写?

4. 师总结提升:托尔斯泰曾说“没有单纯、善良、真实,就没有伟大。”抱回孩子的一刹那桑娜什么也没想,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就是一个将善良深深刻进灵魂的桑娜。

(四)学生课堂小结,教师下挂任务。

1. 生小结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机动)

2. 师总结全课并提示下节课的学习要求及任务。

【板书设计】

桑娜(忐忑不安)善良

穷人?

渔夫 ?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回顾矛盾冲突。

1.听写词语:心惊肉跳、自言自语、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2.根据听写的词语,回忆课文矛盾冲突,唤起学生记忆。

(二)研究对话,揣摩人物心理

1.呈现桑娜与渔夫的对话。

2.紧扣“熬”字,感受渔夫的品质。

3. 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三)想象续写,拓展阅读视野。

1.结合课文内容,续写《穷人》。

2.以托尔斯泰的作品集为依托,交流书中的人物。

人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湖北省名师、特级教师:董耀红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学会读书,在一定的语境中品味用词用语的妙处,在读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进行言语实践活动,这才是我们在语文课上要做的事。

教学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

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

性。

课前准备

1、师生都得认真地搜集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进入对课文内容“地球太可爱了!”的解读。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镜头。(出示课件)老师声情并茂读地随画面内容旁白:

“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的玩耍、嬉戏;人们在蓝天下愉快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哦!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大家是否想到过,这都是因为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孕育着大家幸福的生活呀!知道是谁么?”

设计意图: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动情的朗诵创设情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展现了地球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对地球母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导入新课的有效对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熟课文,自学生字:

作者是想通过《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告诉我们有关地球的哪些内容呢?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旁边注上问号。(生自由读课文)

我们尤其要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及字形:

突出“赐”“慨”的读音,并组词,说说“恩赐”“慷慨“在文中的意思。强调“裹”字的字形。(六年级的生字教学既不要完全忽略不计,也不必面面俱到。)

2、初谈感知,质疑问难:

现在说一说,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了解到的内容,或质疑问难。师适当地回应,评价。)

3、归纳问题,明确目标。

你们刚才说到了许多,问题也很多,归纳起来,就是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的时候发出的一句感叹。大家一起读——(出示课件上的这一句话)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为什么宇航员会觉得“地球太可爱了?为什么说“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相信我们读懂了这句话,其他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三)自主读书,小组研讨。

(1)静心自学,自主选择。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学习: 就你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地与小伙伴组合成学习研究小组,去探讨这些问题。老师想对大家提两点要求:

第一,每个人必须先静下心来读书。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和搜集到的资料

去思考,看看作者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第二,自学好了,有了感悟和体验了,再到小组里去和小伙伴们交流。

(老师把写有“地球太可爱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我们别无去处 的几个小牌子分别放在几个专题研究小组的桌子上。)

设计意图:教学的目标从学生的需要中来. 质疑在这里不是虚晃一枪。对于这样内容繁杂的说明文,是比较适合采用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的, 同学们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习,分工合作。“请大家先静下心来读进去,再到小组里去和小伙伴们交流。” 这样的引导对于培养大家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是很重要的。

2汇报交流,合作探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现在,我们想说就说,想读就读。大家注意还是要从语言上去品读。

由“地球可爱”这一话题入手:

(1)请大家一边读这一段,一边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看看在你的脑海里能浮

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表达)

看看,和你想象的是一样的吗?(师相机出示课件:美丽的地球外形)。

(2)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让地球的美跃然纸上的?我们再来读一读描

写地球的这一段话,看看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

大家一边读,一边欣赏“……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包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由于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地球写得更加亲切、可爱,一下子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

点人读,评读,配乐朗读。老师可带头把这一段优美的文字背诵下来:

这段文字非常美,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和画面,让我们美美地,尽情地抒发自己热爱地球母亲的感情。(师生共同背诵,配上音乐及画面。)

(3)、层层推进,理解“可爱”:

不知同学们想到了没有,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么?会读书的孩子,会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去把握内容。请快速地浏览一下三段和四段,拿着笔,看一看除了地球外观上的美,还有没有描写地球可爱的地方,把它划一划。

设计意图: 既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又在不露痕迹中指导学生步步深入:“难道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仅仅就是因为它外表的的美丽么?”这么一点拨,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地球外表的美丽上了,继续读书,将会有更大的收获,更敬佩、感谢地球母亲。

进入“地球无私,慷慨地向人类提供矿产资源”这一话题,:

(1)、你觉得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地球无私地向我们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2)你了解矿产资源包括哪些内容么?有没有查一查资料呢?(金矿、银矿、铜矿、煤矿、铁矿、盐矿、石膏矿、油田……太多了)除了矿产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

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相机说出它们各自包括的内容。就势理解 “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师小结:那也就意味着,地球有多少资源,她就愿意向我们人类提供多少资源呀!这就叫做(师出示红字)——“无私”,这才是真正的“慷慨”呀!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而又慷慨地对待它的孩子们呀!正因为有了地球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人类丰衣足食的生活。(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向地球母亲表达么?

“地球,你真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感谢您!”“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因为有了您的哺育,我们才能生活得这么幸福”……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我听到大家是从心里头发出来的赞叹啊。我们再回到这一句话,)相信我们这些地球的儿女都要大声赞美自己的母亲——

屏幕上又回到这句话,生齐声赞美——“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并用“无私”“慷慨”写句子或写一段话。

(3)、继续搜集有关人类毁坏再生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料,以及人们保护地球的良好做法。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内容:

通过读书和对话,理解“地球容易破碎”“别无去处”等内容,发出“精

心保护地球”的感慨。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从地球的外形上,从她无私地,慷慨地为人类提供着她所有的资源,让人类得以安居乐业这一内容上,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地球的可爱,让我们再一次赞美我们的地球母亲吧——(男、女、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二)、师紧接着低沉地接过来: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太容易破碎”呢?上节课大家都有所了解。现在我们再来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而课外搜集的资料这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的理解。(生又一次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中。)

(三)、师生、文本三者之间产生对话。

1、抓住重点,体会“容易破碎”:

(1)读书后,大家纷纷交流。如: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拿矿

产资源来说,人类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搜集到的大量资料加强理解。

(2)请大家再好好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焦急、告诫……)

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读的时候,大家注意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出他心中的情感呢?我听到你读时,有意强调这样几个地方,大家也像这样读,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不是……而是……甚至是……”“但是,如果……必将……”(引导读的时候突出关联词的作用,体会到这一段话是在层层推进,条理清晰地说理。)

生反复读这一段话。

(3)人们这样破坏不可再生的资源,使得地球容易破碎,那么对于可再生的资源呢?人们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学生默读,点一位同学读)

刚才你读到“ 毁坏 ”时,我很自然地想到“破坏”这个词(在黑板上顺手写下两个词)我们来比较一下,“毁坏”和“破坏”,你觉得这里用哪个词好一些,为什么?

(它们都有破坏的意思,但是毁坏比破坏更加严重。)

对了。我们通过比较,更加深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恶意毁坏的认识。那么,这个“滥用”与“乱用”呢?(在黑板上顺手写下两个词)你们也比较一下。

(滥,就是不加选择,不加节制;乱,则是没有次序,非常的杂乱。)

(4)同学们,你看看,作者用词是多么严谨,多么精确啊。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和搜集到的资料里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同学们此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纷纷地列举有关资料)

老师也搜集到了这些资料。(课件显示与旁白有关的内容)

师伴随着课件内容旁白:“因为人们大量的毁坏树木,狂风大作,黄沙漫天,沙尘暴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空气的质量也遭到严重的破坏,更使得洪水泛滥,房屋倒塌。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后果的往江河湖海里倾泄一些有害的物质,废气、废水…….人类和动物的生存都已经遭到了严重的威胁。”

同学们, 我们读到这里,说到这里,看到这里,不知道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想说。

(生激动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倾诉自己的肺腑之言。)

(5)你们都很气愤,是不是?我们要对这些毁坏自然资源的人说理啊!再来读书,看看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他的这份着急、担忧、气愤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又是怎样有理有据地讲清道理的。来,我们跳过这些括弧读,试试看。(括弧中都应是关联词,现在都有意空着。)

看来也是念得通的吧,可是,请加上这些关联词,大家再来读,一定感觉不同。比较一下,作者运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好在哪里呢?

对了,这些关联词,有助于使句子与句子之间表达得更严谨,有助于把道理表达得更清晰,也有助于作者把既气愤又焦急的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我们大家再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

设计意图:三、四段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不光了解内容,还要注意到表达方法,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虽是说明文,但同样具有语言的魅力,尤其是关联词的运用在此所起到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层层推进,逻辑性强。而课外资料的补充,课件的渲染,都在这里起到了“补白”的作用,使这两段说理充分的文字更感性了,内容更具体了,情感更丰富了。

2、上牵下连,联系上文:

(1)3段和4段集中地讲了人类的破坏,讲了我们的地球是很容易破碎的。联系上下文,看还有没有哪些内容讲到了地球是非常容易破碎的呀?

(生自然到读第二段。)

我们一起把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读一读——

“这样,人类生活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小到什么样的程度?哪一句话形容了它的小?它在茫茫的宇宙中只像是一叶扁舟。你们来看这个比例图,(课件上显示比例图)除去了海洋、除去了高山,除去了沙漠,我们人类生活的地方只有五分之一了!这么小,人又多,它当然怎么样啊?(拥挤不堪。)

(2)这一挤,是不是也是容易破碎啊?同学们,作者在这一段里,运用了列数

字、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使地球的小显得更突出了。尤其是把地球比喻成“一叶扁舟”,这语言多妙啊!我们就是这扁舟上的乘客,船如果毁了,船上的人会怎么样啊?(全船覆没!船上的人会淹死!……)

总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读书,读出了地球的可爱,也读出了地球的容易破碎。

所以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感叹。(再回到这一句):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这类说明文,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外,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说明一个问题时,可以用上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紧扣这一句重点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书,上牵下连,层层推进,学生的情感越来越投入,真正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四)上牵下连,联系下文:

读到这里,我很自然地想到一个问题,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这个星球不行,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行吗?能不能就用你的读来回答这个问题?谁来读一读?

(点三人分别读5、6、7自然段)

是啊,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是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

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此时,你心里又想说些什么?(生自由表达)你们说的,正是课文最后一段呼吁我们的——要精心保护地球!来,我们一起向人们发出呼吁吧!(相机读最后一段)。

现在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不仅仅以“一个地球”为题,而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了吧。(生回答)对,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星球啊!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相机评价。如:你强调了“一个”,是特别想突出地球的唯一呀。又如:你强调了“只有”。是特别想让大家珍惜这宝贵的地球吧?她强调了“地球”,是想告诉人们,我们生存的地方只能是地球啊!大家一起读:

只有一个地球!

师接过来:只有一个地球,她是那么的可爱又是那样的易碎;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就必须精心地保护它!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深情地读课题,告诉人们要谨记啊!

齐读——只有一个地球!

设计意图: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不断提供个性化理解和表达的平台。让学生自由表达抒发自己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任选一个):

1、科学考察活动:关于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破坏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

调查报告及治理建议。

2、配合世界地球日,到社区去作宣传,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3作环境保护广告语,如“让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

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高级教师 林宣龙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如是说。《别饿坏了那匹马》记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表达了“我”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全文描写细腻、情真意切。本设计力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敏感,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一、认知和能力目标

1.认读、掌握生字:瞥见、尴尬、嗫嚅、枯蔫

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溜之大吉、鄙视、厚颜无耻、一文不值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认识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

1.以自己的方式去阅读,以自己的经验去体会,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熟练运用抓住人物、把握事件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

3.继续学习与人合作、静心倾听、合理吸收和敢于批判。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和学习残疾青年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同时积极倡导诚信风尚。

2.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生字卡片,重点语句的幻灯(电脑演示文稿)。

⒉学生准备:自己读熟课文,理清思路,大致概括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释题导入新课

1.谈话入题:同学们,我们曾经十分痛恨一个“说谎的孩子”,痛恨他一连几次谎称“狼来了”把山下的人骗上山去。可有人却说“世界会因为谎言而丑恶,也会因为谎言而美丽”,有这样的事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揭示并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2.设置悬念:课题中的“那匹马”,是一匹根本不存在的马,可就是这句美丽的谎言背后,有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有一颗无比高尚的心灵。让我们打开课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去了解那个故事,去感受那颗心灵吧!

【设计意图】

课题就是一个谎言——一个“美丽的谎言”。这一导课,由孩子对谎言的经验定势谈起,引出谎言的两种极端情形,故意给学生造成认知冲突,产生悬念,从而激起学习新课的强烈兴趣,颇有引人入胜之效。

二、一读课文,全面疏通文句

1.提出初读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读准每个字,生字随时查词典弄清音形;

读好每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读通每句话,有拗口的回头反复读几遍。

2.反馈初读情况:

⑴出示重点生字,择重正音析形。

⑵指名若干学生,分工读完全文。

(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者评点,再择难句适度指导。)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篇幅很长的课文,在具体研究语言文字、体会词句内涵时,一般不能逐词逐句地去朗读、去品评,但是全程教学又不能出现“盲区”。因此安排这样一个全文通读、扫清字词障碍的环节,不仅很好地避免了“盲区”,而且为下面的整体感知做了铺垫。

三、二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

这个故事,文字比较长,但是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综合时间的推移、人物的变换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等因素,简要地概括成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⑴教者巡视,排忧解难,对个别“学困同学”适度提示方法——

不妨先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①(01-02)我没钱在一家书摊看书,得到了残疾摊主的默许。

②(03-09)父亲因我白看书严肃教育我,让我扯马草换钱看书。

③(10-12)从此我扯马草换钱看书,换不到钱就忍着不看书。

④(13-22)摊主得知我卖不出马草,让我把马草卖给他换书看。

⑤(23-31)我发现摊主家没有马,是为让我看书故意收下马草的,十分感动。

⑵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

(教者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评点。)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和感悟,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要“工具性”,并不意味着不要训练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恰恰应该在长课文的教学中予以关注。因此,本环节特意安排这样一项训练,这对于六年级同学来说,也许更有必要。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1.过渡谈话:

弄清了故事的经过,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几个主要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者板书:“我”、父亲、书摊主人、他的妹妹)

大家一定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赞美残疾的书摊主人,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

其实,除了这位书摊主人,其他几个人物也是可爱的,读读课文,揣摩揣摩他们的表现,就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你喜欢哪位,就研究哪位,找出有关语句体会他(她)的可爱之处,好吗?

(可以先预测一下哪些同学研究哪个人物,不均匀的话适度干预)

2.学生自读:

(教者巡视,对困难学生稍稍提示一两句帮助揣摩)

3.交流评点:

(学生意见预设参考)

⑴“我”,酷爱读书,从下列语句看出:

①“那个书摊是我放学后惟一流连忘返的地方。”(惟一、流连忘返)

②“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像贼一样地偷看那么几则小故事。”(装作、像贼一样地偷看)

③“攥着这来之不易的毛票,我立即奔向那书摊。” (来之不易、立即奔向)

……

⑵父亲,正直诚信,教子严格,从下列语句看出:

①“父亲怒目圆瞪……继之,两扇巴掌便不由分说地抽在了我脸上。”(怒目圆瞪、不由分说地抽)

②“父亲夺过我手中的那本书,匆匆地翻了一下,转而交给那年轻人,然后拽着我走了。”(夺过、翻、交、拽)

③“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再发现你看书不给钱,我饶不了你!”(不为别的、饶不了你)

……

⑶摊主的妹妹,纯朴善良,从下列语句看出:

①“姑娘木然地接过我手中的马草,提进了里屋。”(木然)

②“闻声奔出的碧云对我的马草开始赞不绝口:‘想不到你扯的马草会是最好的盘根草,马儿吃得香哩!’”(赞不绝口、想不到是……最好的)

……

【设计意图】

遵循新《课程标准》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的理念,在进入认识课文中心人物、传递核心价值之前,我们特意“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挖掘文本的多元价值,以充分发挥文本的最大效用。

第二课时

一、扼要回顾,导入本课学习

教者:(引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别饿坏了那匹马》,(揭示课题)初步认识了几个人物,谁能简单评价评价吗?

学生:(回顾已经研究的几个人物,简单联系有关事例评价其品质特点)

教者:(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评点,并穿插板书:“我”、爸爸)是啊,本文出现的几个人物,都很可爱,都有他们的美德,但是,最可爱的、最让人感动的人又是谁呢——书摊主人,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板书:书摊主人)他究竟哪些地方可爱、什么事情让人感动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他的书摊。

【设计意图】

这个导入环节,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的学习内容,一方面起到检验旧课学习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整理其脑海里的相关认知储备,对新课学习——研究和认识本课主要人物形成一个经验背景,可以使新课学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研读课题,直觉人物品质

1.教者启发引导:“别饿坏了那匹马”,凭借你到现在为止对课文的了解,你从这个课题中知道哪些意义?

2.学生畅所欲言:(按照一定逻辑预设学生的理解)

⑴我知道,“别饿坏了那匹马”完完全全就是谎言。

⑵我知道,“那匹马”是残疾青年虚构出来的。

⑶我知道,“别饿坏了”是残疾青年“收购”马草的虚假理由,因为没有马也就根本谈不上“饿坏了”。

⑷我知道,虚构“那匹马”,编造收购马草的理由,都是要让“我”有书看。

⑸我知道,残疾青年编造这样的谎言,不但是要让我看书,而且想让我看得心安理得,因为这样一来,让我觉得自己也为他“解决了困难”。

3.教者小结煽情:是啊,一个谎言,为的是满足我渴求读书的欲望;一个谎言,白白牺牲了自己每天几个子儿收入;一个谎言,还要每天为我服务,给我腾出一张小凳子……这种谎言,昭示的是美丽的心灵,是乐于助人的品格呀,(板书:乐于助人)所以我们可以称这种谎言叫——(学生齐:美丽的谎言)

【设计意图】

对于人来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于文章来说,题目是文本内容的窗口。真正会写作文的人,很讲究命题;真正会读文章的人,也应该很善于从题目入手,透过题目揣摩内容,也借助题目领悟意蕴。本环节即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学会由题统文,由题悟文。

三、研读文本,揣摩人物内心

1.教者过渡谈话:是啊。这位残疾青年是怎样编造美丽的谎言的?谎言中又包蕴着怎样的美丽想法呢?让我们认真研读课文最后两部分,要求;

⑴划出残疾青年说谎的表现以及能看出他说谎的重点字词;

⑵揣摩揣摩他这样做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⑶试着用朗读来描述他的态度和心情。

2.学生自读感悟:(教者巡视,随机启发,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练读:

⑴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说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一愣”,想:他马草怎么没卖掉?那不就没法看书了吗?怎么办?

“一亮”,想:哎,有了,我可以收下他的马草。

“认真地看……”,想:小朋友,我可真的看上你的马草啦!

⑵“碧云,老爸不是有一匹马吗?收下这孩子的马草。”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老爸不是有一匹马吗?”,想:妹妹,我想帮这位小朋友呢,你明白吗?

“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听见没有?’”想:你怎么就那么笨呢?

⑶叮嘱我:“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别耽误时间饿坏了那匹马。行吗?”

“别耽误时间饿坏了那匹马”,想:你责任重大,必须准时来(看书)哦!,

“行吗?”我这是在请你帮忙(来看书),你不会不答应吧?

⑷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

想:你早该来(看书)了,马都等急了。

⑸“过来一下,今天这么多的马草,还应该找你4分钱。”

⑹看书是看书,卖马草是卖马草,两码事。来,你接着——”说着,他就给我扔来两枚硬币。

想:马草的钱足够看书的,你放心大胆地看吧。

⑺“是不是有事出去了?”他疑惑地自语道。

想:碧云哪,你怎么还不来?可不能“穿帮”啦!

⑻“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止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提!”

想:碧云啊碧云,你咋早不离开晚不离开,偏偏这时候离开呢?这下真要“穿帮”啦!

⑼“回来!”他在身后叫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想:哎呀,完了完了,这下可怎么跟他交代呢?这是伤自尊的呀!

略…………

4.加深情感体验:

⑴谈话诱发情感:同学们,身患残疾的书摊主人,为了让一位酷爱读书的孩子能心安理得看他的书,收下一堆废物却说是好马草。此时此刻谎言已戳穿,谜底已解开,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学生各抒己见表达感动之情)

是啊,课文中的作者,就是当事人,怎能不万分感动呢?大家一定能够把谎言穿帮这一部分读得很好——

⑵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踊跃争取朗读,最后齐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紧扣“美丽的谎言”展开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本身,从主人公的外部表现去发现谎言之“谎”;另一方面,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揣摩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去挖掘谎言之“美”;而在整个过程中都注意由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悟,真正体现了“对话”理念。

四、拓展阅读,进行阅读迁移

1.谈话引导:人世间有许多人,为了亲人、为了他人、为了有苦难的人,说过美丽的谎言,你们还想知道这方面的故事吗?

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父亲的谎言》(文章略),请大家快速阅读,看完后发表你的感言。

2.学生阅读。

3.集体交流。(略)

【设计意图】

拓展阅读环节,既有利于课文主题得以强化,让它所要颂扬的美德得以在学生心中升华;又有利于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得以尽快熟练;同时也有利于扩大阅读面,促使学生把兴趣推广到课外阅读中去。

【板书设计】

“我”

(酷爱读书)

别饿坏了那匹马

书摊主人

(乐于助人)

给看 书

送马 草

父亲

教子严格,正直诚实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很好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课文,细细读来,意趣无穷,如果仅仅当作一篇“三类课文”来教学,匆匆忙忙一扫而过,那么其中诸多值得体味的东西会流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浪费现象。因此,本设计还是注重了一些富有表达力的句子和词语的揣摩品味,以求达到“熏陶感染”效果。

11《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高级教师 胡晓莲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听说读写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本节课,立足于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通过说话、朗读、想象、写话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精神和语言和谐共生,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感受老教授的用心良苦。

【课前准备】

搜索合适的背景音乐,制作简单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质疑激趣

(背景音乐:小提琴曲)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她对音乐有着执著的爱,对拉小提琴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在各种文艺晚会,总会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可是又有谁知道这样一位音乐领域的骄子,小时候曾经是一个音乐白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究竟是谁在改变了她的人生,这节课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走入那清晨,走近那神秘的唯一听众。

设计意图

制造悬念,导入新课,既激发兴趣,又开启思维,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所需的“愤”和“悱”的状态。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1)生字正音。
  (2)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掌握字形。
  (3)理解词义。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

2.读了课文,这位神秘的唯一听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把课题补充完整。

唯一的听众

【设计意图】

抓住开题后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究竟是谁在改变了她的人生?让学生发现疑点,引起注意;同时,紧承线索,着眼整体,学生在潜心地读文、思考的基础上,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在分享的同时获得了探究的快乐,又对全文有了整体上的认识

三、研读文本,感受人物

(一)显然同学们都对这位神秘的的听众产生了莫大的兴趣,那么,接下去我们不妨再次走入课文,抓住描写她的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好好去品茗,更深层地去感受这位唯一听众高尚的人格魅力。最好做个简单批注。

(二)重点交流:

板块一:抓三次对话感受老教授的用心良苦

Δ 第一次交谈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相机引导点拨:

1.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说?

2.她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3.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妇人的用心良苦?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委婉地提出请求,既消除了我的顾虑,又激励我持之以恒地练下去。

4.朗读指导:你能想象出老妇人说这句话时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Δ第二次交谈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引导学生从“总不忘”、“真不错”、“谢谢你”体会老教授的高尚人格。

Δ第三次交谈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引导学生体会出老教授一方面肯定了我琴艺上的长进,另一方面又勉励我要不断的努力。一老一少在音乐的流淌中相互给予快乐,融洽温和。

板块链接:在老教授寥寥无几的话语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真诚无私循循善诱的慈母般的长者,同样在人物的神情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不言而语的点点滴滴。(两个板块之间应顺学而导)

板块二:抓三次平静的眼神感受老教授的真诚无私

平静的后面往往蕴涵着不一样的思想。同学们,你们能读懂老妇人三次平静的神情后面所包含的不同内涵吗?

Δ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这是一位优雅的很有气度的长者,平静的神情仿佛告诉我她并没有因为我拉锯般的琴声所惊扰,平静的眼神充满着包容与友善,让我羞愧、惊慌的心也很快地平静下来。

Δ以后,每天清楚,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平静地望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默默的关心中让我对自己有了自信。每天如一日,真诚可鉴。

Δ我也常常会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引导点拨: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2.体会出老妇人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醒我艺无止境,还需不断的努力。

3.指导朗读:就这样,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美丽的音乐,温馨的感觉中,你能把这样的温情留驻心头吗?

设计意图

重点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去品读,在朗读、体味中深入领悟人物的品性,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滋养,并且从中学到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沮丧  羞愧  兴奋  尽心尽力  洋溢  抱歉 割舍 

二、 继续研读文本,了解我的成长历程

1.正因为老教授孜孜不诲的教导、默默无闻的关切,我的学琴经历了这么一个难忘的过程,请你利用刚才听写本上的词语说一说。

【设计意图】

大胆地剪裁,把原有的阅读材料取舍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这也是对学生重新组织构建语言模式、处理阅读信息能力的一次锻炼。

2.在这个过程中,哪一幕深深打动了你,请你用自己最深情的朗读告诉大家,与人分享。

3.直到有一天,妹妹告诉我这位老太太竟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时,我才如梦初醒,此时我明白了……

说话练习,分层要求:我明白了            也明白了       

更明白了            

设计意图

大线条的设计打破了循规蹈矩的串讲,融说话、朗读、理解、归纳于一体,力求简洁高效。

4.(机动)第二天,我又一次来到小树林,而我唯一的听众也已经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你能假想这一幕吗?请你试着用上“平静地望着我”,用最吻合的语言把这一幕写下来。(背景音乐:小提琴曲)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写话或许有些难度,但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课文的重要目的之一,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设置模仿作为中介环节,将读写有效结合,从模仿渐入创造境界,使学生一步一步登上习得言语表达经验的台阶。

三、 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1.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感情朗读。

那时的我总是那么的     ,为什么?(或许有着成功的喜悦,或许有着感恩的思绪,或许有着……)

(2)不管如何,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为什么?

四、就这样一位高尚的老人,就这样一位“不教而教”的师者,同学们,你们能用哪些名言诗句来赞美她?

五、 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

如果说本篇课文是以事件的结果倒溯展开教学,那么结课部分则是回归起点,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六、作业

1.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并抄下来。

2.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写一则读后感。

【板书设计】

耳朵聋

用心听

平静地望



唯一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

设计理念

以课文内容提要为板书,反映文章的内容要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和写作方法。 

【特别建议】

1.本课教学要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行动等重点词句,通过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快乐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

2.立足于“以读为本”,本课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朗读加强理解,通过朗读激发情感。

3.提倡阅读教学个性化。在本节课中,让学生说个性化的感受、读个性化的理解、写个性化的体会,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握文本的内涵,而是深深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这是一个提炼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

[名师简介]

胡晓莲,中学高级教师,现在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任教,主要荣誉和科研成果有:市优秀教师,市优秀辅导员,积极参与校本研究,多篇论文在省市比赛中获奖并发表。

12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高级教师 杨显攀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悦耳、耐心、沉默”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读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感悟真情,了解苏珊对我的关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关爱他人的精神,懂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在享受幸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质疑解题

⒈揭题:用心灵去倾听

⒉读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都倾听了哪些话?为什么用心灵去倾听? ……)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质疑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带着问题去阅读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思维)

二、初读课文,确立探究的问题

1.自由读,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2.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针对揭题时的问题回答,将简单的问题解决)

3.确立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与苏珊为什么要用心灵去倾听彼此的话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筛选问题,整合问题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两句话,说说“我”与苏珊为什么要用心灵去倾听彼此的话语。

出示:(1)、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2)、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2.针对两句话的内容确立自主探究内容。

(1)苏珊为儿时的我做的“一切”指哪些?“多么重要”体现在哪里?

(2)我的电话让苏珊感受到做母亲的幸福从哪里看出来?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问题研读课文做好批注,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助于其学习积极性地提高,在相互合作中提高阅读能力。

1.分版块汇报学习成果。

版块一:

(1)苏珊为儿时的我做的“一切”指:告诉我被锤子砸伤的手指不再疼痛的方法;告诉我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西班牙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样拼写;为什么整天唱歌的金丝雀会一动也不动……

“多么重要”体现在:帮助我使我不再疼痛;传授我知识;使我的心不再伤心……

(2)这些事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件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抓以下重点句子:

句子一: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抓住“总是”、“耐心”、“一遍遍”等词语,通过情景的再现,反复诵读感受苏珊对我的关爱。)

[设计意图]将抽象化的文字变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入文本,从阅读者变为当事者,使学生体验更深刻,感情更真切。

句子二:

苏珊想了想,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苏珊都想了什么?为什么说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不是欺骗我吗?善意的谎言,体现对儿童的关爱。联系“我相信苏珊的话,我想可爱的小鸟的确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比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丽的地方,幸福地歌唱。”去理解。)

[设计意图]想象说话,培养良好的想象力。

……

版块二:我的电话让苏珊感受到做母亲的幸福从这些地方看出来:

句子一:

“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然后她让我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

(转述苏珊叫我怎样拿冰块,怎样敷伤口的?体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话语的转述不仅体现在其工具性,同时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句子二:

电话里传来了我熟悉的声音,我说:“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抓住“沉默了一会儿”理解苏珊的幽默回答是因为她感受到了我带给她的童真,让她享受到了作为母亲的幸福。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

小结:

“我”快乐着、幸福着,因为有了像苏珊这样未曾谋面的慈祥的母亲在我成长的路途中为我排忧解难;苏珊快乐着、幸福着,因为“我”这样调皮的小鬼让她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这一切都是用心灵去倾听的结果。以至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苏珊仍坚守在“问讯处”,想倾听我的诉说,想让“我”倾听她最后的告白(出示):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反复朗读,说说苏珊到另一个世界为谁歌唱?她还会歌唱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还课堂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想象中将苏珊高大的形象铭刻在心中,深化文章的主题

五、拓展阅读,升华感情

苏珊永远地走了,但她会将“歌唱”进行到底,不论在何时,不论再何地。在她的心中永远铭记着这样一句话(出示):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卢梭

当你听了这个故事,心中的千言万语能否用一句话告诉别人,让大家永远记住“帮助别人就是自己享受幸福”这一道理呢?(生自由写格言,播放《朋友》的歌曲)

[设计意图]情感的熏陶使学生有了要表达的冲动,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积极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我”

真情帮助享受幸福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几个字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旨:帮助别人自己也在享受幸福

【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学生置身于教材、与同学、与老师的平等对话交流中,自主探究,自我发现,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读议之中,读写之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升华情感,重在学习的过程。

一、淡化预设 抓住动态生成

预设是相对静态的,仅仅是教师的预先设置。课堂教学瞬息万变,学生不可能顺着你的预设一直下去,随着教学进程深入,随着学生生成状态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许多的意外,而抓住这些意外,进行即兴预设,促学生进一步生成,课堂会充满更大活力。

二、读中感悟 珍视独特体验

以读为本,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多读书,要重视孩子的内心体验。由于孩子个体知识、生活经历不同,对课文理解和感受也不一样,所以朗读的技巧也不同。在教学中我侧重学生自我的思、悟、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体验才使学生对文本有了多元的解读。

三、以读为主 注重读议、读写结合

教学中读书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要强调师生、生生互动,在交流、讨论、合作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肯定正确,纠正错误。教学时做到读议结合,以议促读,以读促悟,以悟导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名师简介]

杨显攀,浙江省温州市教坛新秀、温州市教改之星,小学高级教师,现在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任教,主要荣誉和科研成果有:温州市青年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论文《对课改的几点思考》获全国小语会论文评比三等奖,曾参与省级课题《创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研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一提到鹿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善良、温和……)你们听说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凶狠、狡猾……)

2.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文章,(把课题板书完整)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认识不一样,学完了以后,看你会有怎样新的认识。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感知课题入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认知“鹿”和“狼”,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朗读,也可以小组合作读或下位找你的好伙伴一起读,注意读准生字的音,争取读得通顺、流利,遇到自己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读到你觉得想说点什么的时候,你就停下来。

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先同桌检查,再全班交流,重点指导“凯”、“殖”、“染”、“胁”等。)

3.检查朗读效果。(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对读。引导学生积极地评价。)

4.读了几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谁能用三两句话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也可以合作读课文,并提出读的目标,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三、细读课文,感受滋味

1.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己练读,圈、画、写。)

2.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说出心中是什么滋味?(苦、甜、高兴、不痛快、遗憾……)

(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归纳、指引,如凯巴伯森林前后变化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看法,再采取齐读、个人读、赛读等形式,读出心中的滋味。)

(设计意图:将读贯穿于学的过程,读与思紧密结合,引领学生带着感受走进文本,读重点的句段,读出滋味,从读中来了解凯巴伯森林的变化。)

四、再读课文,探究文本

1.轻声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想一想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又是怎样?

2.指名学生汇报。

3.你认为罗斯福这样的举措错了吗?他到底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的第七、八自然段。读完以后不要忘了用集体的智慧,小组交流交流,补充一下自己的看法。

4.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探究情况。

5.分小组汇报。(引导学生结合文中重点句子来理解。)

6.现在老师是美国一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师: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落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抓住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创设虚拟情境,让学生角色体验,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展示自我。)

五、紧扣重点,明理悟法

1.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2.指名读、齐读最后一段。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读、思、议、说:你有何感受和见解?

4.拓展迁移,加深理解:补充阅读《蛇与庄稼》《感谢你的敌人》。

师: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5.领悟表达方法: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想想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使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的?

学生自读课文,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举例——分析——结论(道理)。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难点。通过拓展迁移,补充阅读,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联系与沟通,不仅对文中的道理有更深刻的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总结延伸,加强实践

1.同学们,请你们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一句公益广告语,看谁写得最能震憾人心?

2.收集有关自然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写公益广告语、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绣溪小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4635.html

更多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口语交际(8分)认真听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1.这篇新闻报道了一个什么消息?(2分)2.2005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的结果: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米,精度为±0.21米,峰顶冰雪深度为米。(2分)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蔺新梅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师提供,真情奉献!第一部分:单元复习第二部分:近反义词字第一单元一、复习课文:1、《找春天》一课仿写(1)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那是春天的头发吧?(2)小鸟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2、《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

声明:《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学设计汇总1 名师点拨六年级上册》为网友欢者自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