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医药中间体行业新股深度解读 刘鹤经济思路深度解读

原文地址:医药中间体行业新股深度解读作者:Value_at_risk本文的前半段由VaR干货研究小组成员@小海豚出品,当然毕竟小海豚刚接触基本面分析不久,肯定不是写的非常完美,但我认为能写出这样的行业分析报告已经是非常棒了。这个行业我也比较看好,之前在雪球发起过讨论,未来有时间一定会补充完整这个行业具体个股的看多逻辑。
————————————————————————————
上篇:医药中间体行业

一、行业概况

1、行业简介

医药中间体行业是指那些按照严格的质量标准用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方法为制药企业生产加工用于制造成品药品的有机/无机中间体或原料药的化工企业。这里将医药中间体分为CMO、CRO两种子行业。

CMO:ContractManufacturingOrganization指委托合同生产企业,就是说制药公司将生产环节外包给合作方。医药CMO行业的业务链一般是从专用医药原料开始。行业公司需采购基础化学原料并分类加工成专用医药原料,再加工逐渐形成原料药起始物料、cGMP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目前各大跨国制药企业倾向与少数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该行业内公司生存的好坏通过其合作伙伴基本一目了然。

CRO:Contract(Clinical)ResearchOrganization指委托合同研究机构,制药公司将研究环节外包给合作方。目前该行业主要以定制生产、定制研发以及医药合同研究、销售为主要合作方式,不管是哪种方式,不论医药中间体产品是否为创新产品,评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旧以研发技术为第一要素,侧面反映为公司的下游客户或者合作伙伴。

2、行业规模、发展速度、主要厂商等

专业医药调研咨询机构IMSHealthIncorporated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达到9590亿美元,预计2017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0亿美元,按此推算2012-2017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6%。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是全球农药市场规模18倍左右。

2010年,全球医药定制研发生产行业的市场规模为240亿美元,占同期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2.80%。2011-2014年,预计全球医药定制研发生产行业将保持8.8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于同期全球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

2010年,中国医药定制研发生产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到2015年预计将增长到3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77%。结合国内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大型厂商基本以定制生产为主要经营模式,在定制生产模式下,大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稳定,而且合作越密切,信任度越高,大客户提供的合作类目就会越多。更换供应商需要长时间的考察期,因此,作为一个粘性极强的生意,医药中间体行业企业的现阶段主攻方向为国外知名药企。

从目前看,国内医药中间体行业规模仅数百亿元,全球规模也在数百亿美元。但考虑到可比公司产品的竞争对手大多在2-3家,公司一旦进入医药巨头的核心供应商体系,不论是在生产规模或者是毛利率上都维持在相当稳定的状态。个人认为,目前外部环境尚不具备条件形成依靠环保减少供给端,以技术和成本优势胜出的沙漠之花企业,更大可能是依托技术优势形成规模优势,进而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某一细分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

国内外部分厂商:

其中,博腾股份虽然在全球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业务市场占有率仅有0.34%,但在收入上占比1%,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另有部分上市公司受益于上游成本回落以及定制化生产,近年来逐渐扩大医药中间体相关产品的生产规模,医药中间体行业蒸蒸日上。

这里展开一点关于与医药中间体相关的农药中间体情况(部分公司在这两块都有涉猎,且农药中间体比重更高)。医药中间体市场容量(约1800亿元)是农药中间体(约500亿元)的3倍以上。农药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差异。共同点是农药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的客户重叠度很高,技术重叠度也较高。差异点是医药中间体是一个要求更加严苛的业务,比如,生产工艺必须符合GMP标准。

二、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供需关系

2010-2020年,全球医药市场将迎来一波专利到期的高潮,其中2013-2020年全球每年专利到期品种平均超过200个,国际上称之为“专利断崖(PatentCliff)。自2000年以来,全球仿制药市场的增速持续超过整个医药市场的增速,其增长速度是专利药的两倍有余。2013年全球仿制药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800亿美元,按此推算2005-2013年全球仿制药市场规模的CAGR预计达到14.7%。有关机构预测未来5年全球仿制药的市场规模将以10%-14%的速度递增,远高于整个医药行业4%-6%的预期增速。由此推断,仿制药市场的发展将明显带动医药中间体产业的发展。

欧美客户由于环保、成本、原研药的专利到期等因素更加愿意将部分生产工艺转移到中国,伴随国内本土的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迅速崛起以及中间体着多品种、小批量的特征,医药中间体企业有能力接收,且在吸纳相关的合成工艺达产后,更具规模优势。

2、国内厂商的主要产品及在投项目情况(因本题以医药中间体为研究对象,以下数据均摘取公司在医药中间体的相关数据)。

雅本化学:主要产品包括抗肿瘤药中间体、抗癫痫药中间体以及抗病毒类中间体。其中,抗癫痫药中间体ABAH已于2014年10月正式投产,产能1000吨,据中金公司提供数据,预计该项目增厚利润在3000万元以上。(另有农药中间体项目厚增利润1亿元以上)。

公司已投产BAZI、替尼类、多糖类以及抗病毒类中间体,且有新客户订单,有券商预计合计收入在1亿元以上,毛利率40%左右。多糖类药物全球仅3家生产,预计未来3年收入有望达数千万美元,毛利率50%以上。

博腾股份主要产品为抗艾滋病、降血脂、镇痛的医药中间体,产品竞争对手大多2-3家,由于采取定制模式研发生产,公司产品的产销率一直围绕100%波动。

联化科技主要产品包括防治乳腺癌、心血管系统等,增发募投项目“年产300吨淳尼胺、300吨氟唑菌酸、200吨环丙嘧啶酸项目”2014年起陆续投产,达产后预计增加4.40亿元收入和0.94亿元利润总额。

对氯苯甲腈另有2家生产。本公司技术的独创性使得公司保持明显的成本优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57%以上,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约65%以上。邻氯苯甲腈另有3家生产。本公司技术比较先进,成本明显占有优势,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占有率最高。2-氨基-5-硝基苯酚的另一厂家对本公司构不成实质性威胁。

华邦颖泰:除公司自产医药制剂(皮肤药、结核药)外,开发多个潜力品种:地奈德乳膏、左西利嗪口服液、甲强龙(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复方倍他米松、莫西沙星等,另并购明欣、鹤鸣山、百盛药业,切入多个大药领域。

三、行业结构分析

1、行业中现有企业的优劣

雅本化学:公司以定制生产为主要模式,近年来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推广CRO业务,积极推进定制研发服务,与国际制药公司开展了研发服务合作,但由于缺乏完整的加工定制体系,一直在积极寻求医药中间体与原料药成熟定制体系的收购机会,若成功可起到极强的协同作用。另,根据2012年报公司全体员工447人,本科以上33人,仅占7.4%,技术创新实力存疑。医药方面与罗氏、赛诺菲和强生均有专利期内中间体研发与定制合作。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进入定制门槛的企业。

博腾股份: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研发优势明显,能够提供一体化的定制研发生产服务,并成为国内一流医药中间体定制生产研发企业。公司主要是为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制药的创新药提供医药中间体定制研发生产服务,目前已经与全球前15大制药公司中的11家建立了客户关系。

联化科技:定制模式与自产自销模式相结合,定制模式比重连年加大。定制模式与自产自销模式相结合,2005-2007年公司工业业务的经营模式包括自产自销和定制生产,定制生产的营业收入近三年占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3.36%、39.87%和48.48%。公司与行业前20名客户的大部分都有合作,医药项目储备丰富,公司目前在GMP和非GMP方面已形成上百个项目储备,上市药品中间体项目近40个,完成生产技术验证50余个产品。公司在2010年后将医药中间体的权重增加,农药稳增长、医药快速发展;继续按照以定制服务为主,为客户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加快产品上市,降低成本、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发展与客户非竞争仿制药为辅的思路拓展医药业务。公司核心技术是自主研发的氨氧化技术、氟化技术、加氢还原技术、环化合成技术、核苷类系列产品合成技术、格氏反应技术、铃木偶合技术、超低温反应技术等八大核心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

针对定制生产的不同步骤,公司将研发体系设为矩阵式管理模式,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上海研发中心,主要负责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二是总部的研发部门,主要负责小试、中试及放大生产的研发工作,同时负责工艺技术改进;三是各子公司的技术部,主要负责生产工艺的技改微调。

2、行业进入壁垒

①客户壁垒

医药行业为少数跨国制药企业所垄断。医药寡头在外包服务商的选择上非常谨慎,对新供应商的考察期普遍较长。医药CMO企业需要满足不同客户的沟通模式,并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持续考核方能获得下游客户的信任,进而成为其核心供应商。

‚②技术壁垒

能否提供高技术附加值服务是医药外包服务企业的立身之本。医药CMO企业需要突破原路线的技术瓶颈或封锁并提供制药工艺优化路线,以有效降低药物生产成本。若无长时间、高成本的研发投入及技术储备,行业外企业很难真正进入本行业。

③ƒ人才壁垒

制药工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运营,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研发、生产管理人才和项目执行人员。CMO企业建立符合cGMP标准的行为模式,很难短时间内建立一支具有竞争力的研发生产精英团队。

④质量监管壁垒

FDA等药品监管机构的质量监管要求日益严格,没有通过审核的产品不能进入进口国市场。

⑤环保监管壁垒

工艺落后的制药企业将承担高额的治污成本和监管压力,以生产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如青霉素、维生素等)为主的传统制药企业将面临加速淘汰。坚持工艺创新、开发绿色制药技术已成为医药CMO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3、医药中间体行业定制生产过程

定制产品根据与客户合作的紧密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参与到客户的研发新药阶段,这需要公司研发中心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是对客户的中试产品进行放大,满足大规模生产的工艺路线,这需要公司对产品的工程放大能力和对定制产品技术进行的后期持续工艺改进能力,从而满足产品规模生产的需要,持续不断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
三是对客户大生产阶段的产品进行工艺消化和改进,从而达到国外公司的质量标准。

四、行业特点

行业周期性:

医药CMO行业受下游医药行业整体需求的影响而波动,周期性与医药行业基本保持一致。这些影响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指宏观经济周期和新药上市审批周期,对创新药研发外包影响较大。FDA等药品监管机构对新药的审批节奏同样对本行业有一定影响,主要指新药审批的时间跨度和获批新药数量,当有利于制药公司时会加大医药外包服务的需求。

内在因素主要是创新药专利保护周期。创新药的专利保护一旦到期,制药企业将不得不面对仿制药的重大冲击,这将促使其将自有生产供应链进行外包以求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给医药CMO企业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

1)区域性特征
有着高端技术壁垒的医药外包服务产业正逐渐向新兴国家进行转移,极少数优秀的中国医药CMO企业已形成与欧美传统优势CMO企业的对抗局面。

2)季节性特征
对于医药CMO企业来说,制药公司的预算管理、研发生产周期安排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医药CMO企业各季度的收入。
ƒ医药CMO行业的技术要求较高,尤其体现在制药工艺的研发。制药工艺相关的知识产权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CMO企业还需要提供持续的工艺优化服务,在保证药品市场供应的同时帮助制药公司降低生产成本;在药物专利到期前后,医药CMO企业以创新的乃至颠覆性的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或突破专利壁垒,从而达到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以上都要求医药CMO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

从这点看,由于2013-2020年为专利药到期的高峰期,今后5年也必将是医药中间体行业发展的又一大机遇。

五、部分公司相关数据

‚①营收、利润情况


其中,联化科技、雅本化学医药中间体占营业收入比例较低,雅本化学多年来医药中间体业务变动幅度不大,联化科技尽管连年利润增幅较大,但医药中间体业务增长相对缓慢,其近几年营业收入占比一直围绕10%上下波动,与此相对应的是医药中间体利润占比相对较低。博腾股份主营医药中间体业务,营业收入在多年发展后已接近产能顶峰,利润稳健增长,发展趋势良好。

ƒ②历年毛利率

联化科技最近几年毛利逐年上升,联系前面的收入加大,规模效应显现。雅本化学连年下降,竞争力趋弱。博腾股份毛利平稳,生产稳定。

③历年扣非后ROE

雅本化学ROE在南通基地投产后有望得到好转,博腾股份、联化科技在10年开始缓慢下滑,而从营收、毛利等指标看运营正常,博腾股份的费用攀升拖累ROE表现,联化科技则是资产周转率出现下滑。

④各公司存货统计

这里,因考虑到公司基本都采取定制生产的经营模式,存货基本对应了公司今后一年的业务情况。联化科技存货增长速度加快。

⑤应收账款情况

尽管联化科技、博腾股份随着业务量增加应收账款随之增长,但雅本化学在业务量有所萎缩的前提下,应收账款并未有所好转,体现整个医药中间体行业的劣势。

⑥资产负债情况

其中,雅本化学于11年成功登陆深交所,资产负债率大幅回落;13年因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大幅提高,短期借款高等原因大幅上升,14年负债加大,继续扩张。博腾股份则因过去几年生产经营稳定,数据有所好转,且公司于2014年上市,募资成功后资产负债率有望创出新低。

⑦经营现金流

联化科技经营现金流有明显改善,雅本化学14年出现恢复性增长。与之对应的博腾股份相当稳健。

六、结论

1、行业规模及发展速度看,短期仍处于蓝海抢占市场的状况。各公司充分利用医药行业定制生产研发的渠道特点(每一品种大约2-3家核心供应商),抢占并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

2、渠道是基础,研发技术是核心。类似雅本化学这样具备直接供货条件的中间体公司更应该注重研发(公司显然也意识到这种问题,近年研发占比逐步提高),或通过并购等方式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从而稳定市场份额。

3、博腾股份在可比公司中研发实力强悍,不仅在研发团队、研发技术上具备先天优势,从营业收入规模上也远远领先其他公司。可见,医药中间体行业的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尽管雅本化学、联化科技也能参与该行业,但参与程度普遍较低,更多的是依托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的一种伴生成长。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寻找类似博腾股份这种具备核心技术、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的企业,或者有实力整合产业链,形成某几种医药中间体品种的市场垄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深植于医药中间体行业,才具备成长空间。

附录:之前我个人对于该行业公司联化科技的一些看法

行业优势:农药和医药中间体行业的产能转移,原因包括:中国技术的崛起、更低的成本、不需要考虑环保……同时CMO行业的粘性很高,在定制生产模式下,大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稳定,而且合作越密切,信任度越高,大客户提供的合作类目就会越多。大客户一般不轻易更换供应商,因为更换的成本太高,你要选择一家新的供应商需要考察很久,确保无误才能采购,而且换供应商还会导致供货可能续不上,所以,CMO是一个粘性极强的生意。

行业劣势:精细化工行业中的企业要么与某些大客户有长期合作,定制生产;要么就在行业内竞争比较激烈的细分行业中分一杯羹。前者是非标准化的产品,对于供给者,规模优势是比较重要的,后者是标准化产品,较低的成本结构是存活下来的基础。而从行业来讲本身的扩张的复制性并不好,换句话说需要投入大量固定资产,也就限制的扩张的速度。另外一点就是其投入期与获益期并不匹配。此外,中间体企业的行业天花板非常明显,且背靠大客户毛利率并不高,因为基本没有定价权。如果进军非定制类产品,标准化工品的竞争又非常激烈,那么企业靠什么胜出?依靠环保减少供给端,技术和成本优势胜出的沙漠之花企业在哪里?

再看联化科技

联化科技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ROE很好的体现了快速增长期与平稳期。08年-10年ROE处于扩张阶段,伴随的净利率与资产周转率的双重提升,在更大的资本规模上保持更高的盈利水平;自10年以后,ROE从25%回到18%,期间净利率在提升,但是资产周转率一路下滑。从某种意义上讲,背靠大客户的存量增长,很难复制之前的高速增长,客户的天花板是有限的,即存量客户的订单有限的。投入期与获益期在时间的维度上并不匹配,那么ROE的下滑在所难免。

从行业的角度看,中间体的公司都会面临一个天花板的问题,所以从农药中间体行业发展的角度看,现在已经错过了投资联化科技的最佳时间了,公司显然也知道这个问题,也在积极转型。

所以公司2010年后ROE的突变,主要是公司发展战略做出了一些重要调整:第一,将医药中间体的权重增加,农药稳增长、医药快速发展(突破性成长)。第二,从定制生产到定制服务。为客户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加快产品上市,降低成本、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公司的转型是对的,因为医药中间体市场容量是农药中间体的数倍,新的成长空间才能打开。农药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的客户重叠度很高,技术重叠度也较高。只是医药中间体要求更严格。

再说转型这个问题,从化工行业的附加值来看,原料药行业>医药中间体行业>普通精细化工产品行业。我们看到原料药行业利润波动很大,市场空间也有限,所以国内的原料药企业纷纷转型做制剂。这里思考一下,是不是中间体行业也是类似的逻辑呢?但中间体企业由于行业属性的关系,转型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吧?从这一点上看,我更喜欢向诺普信这样的中下游制剂企业,面向终端消费的发展空间更大,并别提诺普信还在积极收购上游的原药和中间体公司了。

抛开行业的缺点,我觉得中间体行业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还是一门不错的生意,毕竟农药、医药中间体全球市场空间巨大,且随着欧美的大型农药和医药厂商的原研药的专利逐步到期,竞争激烈,还有环保,成本压力。中国本土的中间体生产企业在技术上已经崛起。全球产业链转移效应明显,中间体的产能在这两年快速转移到中国。

华邦颖泰(SZ002004)联化科技(SZ002250)雅本化学(SZ300261)博腾股份(SZ300363)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

下篇:新股深度解读——博济医药(CRO行业)分析

博济医药是一家从事新药研发外包服务的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为医药企业和其他新药研发机构的新药研发提供临床前研究服务、临床研究服务、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以及与新药研发有关的其他咨询服务等,协助客户快速、高效地完成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经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在技术实力、服务范围、营业收入、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已跻身我国CRO公司中领先的位置,成为我国规模领先、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中大型本土CRO公司之一,是国内最具规模的集药学、药理毒理、临床研究、注册申报和项目转让等于一体的医药研发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的提供商。公司曾与两百余家知名医药企业开展了业务合作。

先简单说一下医药中间体行业,医药中间体行业可以细分为CMO、CRO两种子行业。CMO:指委托合同生产企业,就是说制药公司将生产环节外包给合作方。CRO:指委托合同研究机构,制药公司将研究环节外包给合作方。本文将主要分析CRO行业(关于CMO行业会单独再发文)。

在外部监管日益严格、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制药企业必须尽力缩短新药研究开发的时间、控制成本支出,降低研发失败的风险。而CRO公司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一支具有高度专业化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队伍,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费用,从而帮助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研究和低成本的投入”。据相关数据显示,CRO所承担的项目与申办者承担的项目相比,大约可以节省1/4-1/3的时间。在此背景下,专注于新药临床研究的CRO公司凭借其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优势得以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CRO服务内容如下:

根据BusinessInsights2011年发布的数据,2010年全球CRO行业的市场容量为232亿美元,预计2011年至2016年,全球CRO行业市场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至2016年,全球CRO行业的市场容量将有望达到426亿美元。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CRO公司的数量已超过1100家,其中排名靠前的昆泰(QuintilesTransnational)、科文斯(Covance)、PPD、查尔斯河实验室(CharlesRiverLabs)和百瑞精鼎(Parexel)的年营业收入均已突破10亿美元。全球CRO行业的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CRO企业集中分布的地区也逐步从北美、西欧等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美国、西欧的CRO市场规模的年增长率相对于其余国家和地区来说相对较小,分别为9.60%和9.40%,而东欧、中国、印度、亚洲其余国家、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年增长率将可分别达到11.40%、20.00%、14.85%、15.60%和9.80%。

可以看出,中国CRO行业的20%的增长速度居全球首位。行业能保持这个增速是非常惊人的!

中国增速较快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医药需求的市场空间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拥有廉价的劳动力,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进步明显,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也导致了国内的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美国最大的5家CRO公司在新兴市场的业务收入占比均已超过50%,而这一比例在未来还有望继续增长)。目前我国本土CRO公司大多业务比较单一,与国际巨头相比,竞争力较弱,差距还比较明显。但正因如此,我国的CRO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所承担的业务内容来看,我国的CRO公司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从事临床前研究的CRO公司。这部分CRO公司主要从事与新药研发有关的化学合成、化合物筛选、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药理学及毒理学实验等业务内容;第二,从事新药临床研究的CRO公司。这部分CRO公司主要从事新药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过程的监查、研究数据的管理和统计分析等业务;第三,从事新药研发咨询、代理新药注册申请等业务的CRO公司。虽然各类CRO公司数量众多,但是有实力向客户提供全流程研发外包服务的CRO公司数量仍十分有限。

我国CRO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昆泰、科文斯、PPD等大型跨国CRO公司以及药明康德、尚华医药等大型CRO公司得益于强大的资金实力、庞大的业务规模、丰富的项目经验,占据着我国CRO行业的顶尖位置。这些CRO公司承担了大量的跨国药企在我国的新药研发工作,但其占国内医药企业的外包服务市场份额较低。其次,以泰格医药、博济医药为代表的本土中大型CRO公司,已逐渐从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也已逐步向大型跨国CRO公司靠拢。最后,除了上述两类CRO公司外,行业内还存在着大量的小型CRO公司,这些小型CRO公司以提供技术难度较低的注册申报为主,未建立起充足的技术人员团队,无法提供系统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服务。

在不考虑跨国医药巨头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客户不同,前者是国际医药巨头,后者是国内医药公司,因此竞争并不是太大),博济医药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药明康德、尚华医药、泰格医药。

1.博济医药

公司已跻身我国CRO公司中领先的位置,成为我国规模领先、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中大型本土CRO公司之一。

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环医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誉康药业有限公司、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或其下属公司等国内知名的制药企业;同时,通过多年的稳步发展,公司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与资源,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一流的医疗机构都有开展药物临床研究合作。

截至2014年末,博济累计为客户提供临床研究服务400多项,其中,化药1类新药临床研究项目27个、中药1类新药临床研究项目2个、生物制品1类临床研究项目5个,累计协助客户获得新药证书55件、药品注册批件64件、中药保护品种证书13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16.67%。研发费用占比营收为4.96%,过去几年稳步提升中。
2011-201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868万、12559万、13641万、14387万,净利润分别为2664万、3330万、3516万、3796万。可以看到不论营收还是净利润,公司的增速都在放缓,也从侧面说明了行业太热门必然引发高度的竞争(价格战)。

公司各项细分收入如下:

目前公司毛利率为49.36%,过去几年基本保持了50%左右的毛利率,净利率为26.4%,保持较好。负债率保持在30%左右,ROE为18.3%,相比较前几年有所下滑,主要是资产周转率在下滑。公司的应收款和存货将控制的尚可,基本上增速同比的营收,2014年分别为5708万、3605万。经营现金流净额2014年下滑了41%至2569万。

此次公司共募集19450万元,分别用于:药物评价中心建设项目、临床研究服务网络扩建项目、药学研究中心扩建项目。

2.药明康德:药明康德是我国最早进入CRO行业的公司之一,成立于2000年,是目前国内乃至亚洲领先的CRO公司之一,其核心业务包括从药物发现到开发的制药服务,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开发和测试服务,以及全面的毒理服务;药物中间体、高效能原料药(APIs)的生产服务,细胞银行服务,细胞疗法和基于化合物和组织产品的cGMP生产。2007年在美国上市(NYSE:WX)。

药明康德2011-2014年收入分别为25.66亿、31.42亿、35.25亿、41.27亿(按历史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5.1亿、5.44亿、6.99亿、6.86亿。营收增速这两年从20%放缓到15%,净利润增速较慢。目前ROE为14.83%,相比较2011年之前的20%以上ROE有所下滑。

公司目前市值170亿人民币,PE历史最高不过26倍,目前为24.5倍,PB为3倍,当然这个PE要感谢美股两年的牛市,要知道公司在2010-2012年这三年的PE不过10-13倍之间。

3.尚华医药:尚华医药成立于2002年,于2010年在美国上市(NYSE:SHP)。核心业务包括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组合化学、药物化学、合成化学等领域的科研服务;化工医药产品质量测试;医药生物技术引进、孵化以及成果产业化等业务。尚华医药的主要客户集中在北美地区。尚华医药2011营业收入为6.9亿人民币,净利润6900万元。该公司2013年初完成私有化交易,现已退市,故此后未获得其营业收入公开数据。

4.泰格医药: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杭州,专注于为医药产品研发提供I-IV期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与生物统计、注册申报等服务。2014年末研发费用占比营收为5.1%(过去几年分别为9%、8.7%、6.3%,14年研发支出在增长,但公司营收爆发性增长)。

泰格医药2011-2014年营收分别为:1.93亿、2.54亿、3.37亿、6.25亿,净利润分别为0.48亿、0.68亿、0.94亿、1.25亿,营收增速这两年非常高,复合增速45%以上,特别是2014年营收同比增长了85.6%(公司生产线扩张),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从2011年的57%放缓至2014年的33.4%(行业竞争开始激烈)。

公司毛利率基本保持在45%以上,目前为47.32%,净利率基本保持在25%以上,2014年放缓至21.84%(同比下滑6.3个百分点),负债率为32.5%(2013年仅为6.54%,主要是产能投产所致),ROE在上市前的2011年为40.8%,目前为15.44%。

总的来说盈利水准和博济医药基本无差别,ROE毛利率都相仿。不过资产质量不敢恭维,目前泰格医药应收款高达3.02亿,同比增长132%,经营现金流净额下滑43%至4366万。

目前公司市值176亿,PE高达141倍,PB为20.4倍。相比较药明康德在41.3亿收入、6.9亿利润的情况下,市值不过170多亿……我只能说,感谢CCTV,感谢天朝A股,感谢万恶的资本主义……

结论:看好行业的发展,公司和泰格医药盈利水平相仿,收入是泰格医药的1/4,利润是其1/3,如果在同等估值的情况下,公司市值起码应该有50-60亿。建议申购,长期可以关注,但目前估值吓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473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2014商标法新旧对比解读 新商标法解读

2014商标法新旧对比解读一、新增了声音商标,企业又有了新的竞争利器新商标法增加了一种可注册的商标类型,即声音商标,声音商标是非传统商标中相对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声音商标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多媒体等非传统企业以及一些知名企业的广告

电影 上映 五大看点 2014年中国医药保健行业五大政策看点

新医改从2009年宣布实施,很多政策在未来几年都会持续发酵,2014年,医药行业五大政策有以下看点:1、《药品管理法》修订《药品管理法》是药品监管的母法,新的《药品管理法》有望加速我国仿制药物开发上市速度,完善新药检测期。制药企业普

新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推手——刘鹤和他的同事们

     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临近,61岁的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受到了国内外的格外关注。  《华尔街日报》本月引述布鲁金斯学会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李成的消息称,几个月前,刘鹤已将七个“研究小组”集合在一起,研

医药保健品公司 电话营销的方式 医药保健品行业

医药保健品市场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营销神话,很多企业都是凭借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成就市场霸业,而对于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如何发展?差异化的竞争方式被认为是最好的方式,只要你能够成功区别对手,你的胜算就多一些。      电话营销的方式

声明:《转载 医药中间体行业新股深度解读 刘鹤经济思路深度解读》为网友魔幻宄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