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八大基本特征

遗传与变异

  遗传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常常相似的现象。  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的现象。(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的进化中同等重要。)  细胞核遗传:细胞核遗传指由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细胞核遗传遵循孟达尔的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不遵循。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性状: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区别性特征。  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半保留复制:指DNA的复制过程中,子代DNA分子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转录:指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指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以信使RNA为模板,一转运RNA为运载工具,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后来发现,某些病毒中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  密码子: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密码子。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如Dd)  等同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同性状的基因,叫做等同基因。(如DD或dd)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体自交后代要发生性状分离。  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分离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呈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指某一种生物体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性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有关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与性别相联系,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自然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  诱发突变(人工诱变):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从中选育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染色体变异: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叫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组:细胞中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都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 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发生、发展、分类、演化、分布等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化石。  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  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  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生存斗争: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适应:生物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生物与环境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阳生植物:在比较强的光照下才生长得好的植物。  阴生植物:在比较弱的光照下才生长得好的植物。  长日照植物:需要较长的日照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需要较短的日照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  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同种生物之间发生的一些有利于捕食或者防御敌害的行为。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资源、配偶等发生矛盾的现象。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种间互助:不同种的生物之间发生的对双方或者一方有利的行为。  种间斗争: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所发生矛盾的现象。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互惠互利,不能分开)。  种群:在一定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生物群落:在一定时间和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所有种群的总和)。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自然系统)叫做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作用构成)。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形成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有繁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雌多于雄,雄多于雌、雌雄相当三种类型)。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生产者:指生态系统中的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非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  消费者:指只能利用现存的有机物的动物和一些微生物。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以及一些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起点、总能量和流动渠道)。  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圈,其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的循环:碳以二氧化碳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以有机物形式在生物群落的各成分之间传递,最终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者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环境保护】  就地保护: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些区域叫做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为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  生物富集作用: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水体富营养化:指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植物等大量繁殖,并引起水质恶化和水生动物死亡的现象。  水华:富营养化的池塘和湖泊,由于某些藻类植物的过度生长,使水面形成绿色藻层;蓝藻释放的毒素杀死鱼虾和贝类等,并使水体产生恶臭,这种现象叫做水华。  赤潮:富营养化的海水,由于某些微小生物的急剧繁殖,导致海水变色,水质恶化,并使鱼虾和贝类大量死亡的现象叫做赤潮。  生物净化: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生物净化过程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重要作用。  绿色食品: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5508.html

更多阅读

试论滑稽越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 滑稽越剧方卿见姑

试论滑稽越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伊 亮越剧已经进入了新百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推动越剧艺术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杭州越剧人努力思索、探索、求索的重大课题和多方实践。近几

日本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日本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日) 加藤周一 著辰雨石译人们常说,与中国和西方相比较,抑或与其他社会相比较,日本的文化与社会、或日本人的行动方式、或被看做其基础的日本人的意识结构,这些东西都具有一种特征。即别处肯定没有、唯独在日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华西村是共产主义吗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和谐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在共产主义社会,百姓自觉地建立了完善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经济制度,共产主义政治制度,共产主义法

董仲舒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精华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摘要]董仲舒以春秋公羊学的基本观念为核心,通过对经典的诠释将历史哲学、社会政治理想和信仰体系一起囊括在他的天人合一即天道观思想之中,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儒学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其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表征为:使得先秦天道观和王道理

邪教的特征 邪教的基本特征

邪 教 的 特 征声明:我这里我说的邪教特征是指邪教很可能有这些特征,但不是说有这些特征的就一定是邪教。一一神论宗教一神论宗教就是只信一个神的宗教,这样的宗教很有可能是邪教,为什么呢?因为相对说来,用一神论宗教来对其信徒洗脑要

声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八大基本特征》为网友灵魂流浪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