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蚕到死丝方尽

我国蚕业生产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我国用蚕丝生产的精美丝绸,就源源不断地输到许多国家,因而人们把我国称为“丝国”。

蚕丝是一种高级纤维,蚕就是生产这种高级纤维的昆虫。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从养蚕季节来说,有春蚕、夏蚕、秋蚕之分。在我国一般蚕区中,春蚕占的比重最大。

春天,大地苏醒,万木吐绿。这时候,蚕也破卵而出,开始了新的生活。蚕吃的是桑叶,睡的是竹匾,献出的却是晶亮闪光的丝。它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只有四十几天,却一刻也不停息的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吐丝、结茧,直到吐完最后一段丝,才停止自己的奋斗。

蚕刚从卵孵化出来时,跟蚂蚁一般大小,有时一夜之间就能长几分。然后就开始“睡眠”。一天后,醒来的小蚕已经蜕去旧皮,换上了新装。接着,它又使劲地吃起桑叶来,逐渐长大,然后又“睡眠”,蜕皮。要这样连续四次,才能发育成熟。人们因为蚕吃了睡,睡了吃,把它比作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亲切的叫它“蚕宝宝”。你不咬认为这是蚕在偷懒,在坐享清福,其实,它是在吃吃睡睡得过程中进行自我更新,为以后吐丝,解茧做准备。

蚕的一生四次蜕皮,虽然都是在“睡眠”的时候进行的,但体内并不平静,昆虫学家早已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时候,蚕的脑神经分泌出一种脑激素,脑激素促使体内有关的腺体分泌出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的作用是使蚕蜕皮后尽量保持幼虫的样子;蜕皮激素的功能却使幼蚕加速成熟。脑激素和这两种激素在蚕的体 内互相制约,共同来调节蚕的生长和发育。到了第四次蜕皮之前,蚕体内的保幼激素分泌大大减少,蜕皮激素的机能又显著加强,这时候,蚕才发育成熟,它的身体已经长到二寸来长了。

蚕的小小的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用的原料是桑叶。桑叶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蚕吃进桑叶,经过消化,吸收了桑叶中的当白质和糖类等营养物质,形成绢丝蛋白质,绢丝蛋白质是绢丝腺里的胶状液体。当蚕老熟时,就吐出这种液体,形成细丝。蚕就是用这种细丝围绕身体,结成了茧。所以蚕丝不同于麻纤维,而是一种动物蛋白质,它完全是蚕的生命化成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诗句是蚕的一生生动的写照。一条野蚕可以吐丝一二百米,而一条家蚕却可以吐丝三千米以上。如果把一万四千条家蚕吐的丝连接起来,就能沿着赤道围绕地球一圈儿。你看这小小的蚕儿,难道不是世界上的一宝吗!当你看到那细致精巧、色彩缤纷的绫罗绸缎的时候,你会为这小小的蚕所创造的奇迹发出惊叹,而它们却只是默默无闻的辛苦一辈子,并以自己宝贵的身命为人类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 根据有关材料改编。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2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6008.html

更多阅读

李商隐《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 》 李商隐无题诗

功名与归隐的艰难选择:浅析李商隐《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李商隐《无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作者简介』李商隐(812—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进士,授校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当时牛、李党争剧烈,他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一生困顿失意

李商隐《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 李商隐的无题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李商隐《无题》李商隐《无题》,不论有无寄托,都写男女相思,唯独这首例外。纪晓岚认为:“此是佚

李商隐的玉溪爱情诗 李商隐的无题

李商隐是唐怀州河内人,即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就在他的故乡近邻,曾经发生过一起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这段恋爱史,无论对他的人生,还是对他的诗文创作,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这要从他的别号说起。李商隐有两个别号,一个叫玉溪生,一个叫

“牛李党争”下的李商隐上 花下醉 李商隐

如果说唐诗是个盛开的大花园的话,李商隐、杜牧便是这个花园里最后的两朵奇葩,所以人们把他们并称为小“李杜”。“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大盐贩子黄巢这首充满刹气的《菊花》诗中,业已透露

声明:《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为网友六月亦輕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