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歌曲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散文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延安是一座丰碑;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延安是一个转折;在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延安是民族的希望;在中国革命处于迷茫的时候,延安就是一盏明亮的灯塔。

毛主席党中央在延安13年。13年的时光,在中国共产党86的峥嵘岁月中占不到七分之一;13年的时光,在党执政中华人民共和国58年辉煌历史中占不到五分之一;13年的时光,对于一个生命,只不过是才刚刚长成一个阳光少年;13年的时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白驹过隙的一瞬。

然而,在延安的13年,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13年、是人民军队迅速壮大的13年、是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的13年、是奠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3年。

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有多少热血青年、中华儿女,从这里奔赴抗日的敌后,解放战争的前线。他们翻山越岭,冒着杀头的危险,从祖国各地冲破重重关卡,向着心中神圣的延安进发。当接受了红色延安的思想、观念、理想和追求,又带着真理的火种、必胜的信心、民族的期望,跨过黄河,举起土枪、洋枪,挥舞大刀、长矛,驰骋于高山、平原,出没于城镇乡村。千里跃进大别山问鼎中原,挥师北进定乾坤,横扫千军如卷席。

回望延安,那是一幅艰苦奋斗生动的画卷。毛泽东亲手栽菜苗,周总理、朱老总纺线线,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把昔日的荒草滩,变成五谷飘香的好江南。

鬼子的进攻,敌人的封锁,在军民大生产的号子声中化为乌有。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的人民军队更加坚强。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鬼子,推翻了蒋家的王朝。

在共和国成立的礼袍声中,有多少英雄男儿、白发将军流下胜利的热泪,他们没有忘记牺牲的战友,他们知道鲜红的战旗中,有他们血染的风采;他们举起满是硝烟的右手――敬礼!向战友、向烈士、向祖国、向人民――致敬!

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老八路哼唱昔日的歌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仿佛又回到战斗的岁月。

他们寻觅,在岁月不久的风霜里,寻找烽火硝烟的记忆,留在这里的自己和战友的情意。

老八路吟诵熟悉的诗句: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你為什麼這樣香甜,又為什麼那樣严峻?北方的青紗帳啊,北方的青紗帳!你為什麼那樣遙遠,又為什麼這樣親近?

他们回味青纱帐里的时光,又向往甘蔗林里的香甜。他们知道当时的理想,已经成为新中国每一个公民共同的生活。而此时此刻,北方的青纱帐依然牵动战士的衷肠!

一身穿越枪林弹雨的经历、一身战火考验的意志、一身追求理想信念的坚定。他们从不炫耀、从不摆功、更没有把胜利据为己有,说得最多的是牺牲的战友:他们都是一群年轻的生命、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我们活着的人,是那些战友,用生命把我们拯救!我们别无他求,只有艰苦奋斗!这是对战友最好的怀念,这是对党最好的忠诚!

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新的任务,新的目标,新的一代,肩负历史的责任、民族的希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接力棒,我们虔诚接过!

我们要在民族振兴的大潮中,运用新科技、经济新腾飞、社会更进步、人民更富裕,彰显中华儿女艰苦奋斗的本色;我们要在构建和谐的社会中,沐浴延安精神金色的光芒,艰苦奋斗,永葆本色,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2008.8.23

想起那年吃石榴

今秋雨水好,石榴特别大。中秋节前我在市场买了几个型似小菠萝大小微黄泛白的石榴,用水果刀轻轻划开外皮,双手轻轻一掰,水晶般红透的石榴籽珍珠般露了出来,两瓣石榴立刻变成开口的笑脸,喜盈盈的,相互望着,像团聚的朋友、亲人一样令人陶醉。

记得那年中秋节,由于父亲在建筑工地当技术员,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不能回家团聚。爸爸和所有参加建设的人们一样,怀着要向国庆献礼的心情,奋战在工地,热火朝天地无私奉献着革命的热情和汗水。妈妈借学校的假日,带着我和妹妹来到工地,一家四口人聚在简易的工棚里,过中秋节。一天,父亲照常上工地,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妈妈正在做晚饭,面和在盆里,正在用手揉面。妹妹说要吃石榴。妈妈说等一会她带着我们去马路对面买。小孩的天真和任性,我们闹着要求妈妈现在就走。她为了让我们相信一会就走的可能,就将买石榴的钱塞到我的手里,说:“钱都给你了,你还怕不给你买?”

母亲总是喜欢把屋子收拾得有条有理、干干净净。她一边忙着,一边还念叨,一会就去,一会就去。晚上爸爸回来吃月饼、吃石榴,看月亮,过中秋节。看到母亲越干越多的家务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干完。终于耐不住性子,我偷偷领着妹妹,来到外面的街上。我们径直穿过马路,买了两个石榴,往回走的时候犯难了。我背起妹妹,让她把买的两个石榴放在我的背上,她用两只手抓着我的双肩。我像电影上的英雄人物冲封锁线一样,小心而胆怯的横穿马路。工地上来往的各种大型车辆,有的负重轰大油门吐出黑黑的浓烟,有的卸载之后呼啸而过扬起团团尘土。当我背着妹妹好不容易走到马路中间时,就再也不敢走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背着六、七岁的女孩,就站在马路中间,看着川流不息地车流,不知是前进,还是后退。一动不动,只有在哪站着傻等,等待过马路的机会。

在屋子做饭的妈妈,一回头不见了两个孩子,放下手中的活儿,三脚并作两步跑了出来,找孩子。她问卖红薯的老太太,老奶奶就指着我们走过去的方向说:看着是过去了。过来没过来就不知道了。妈妈着急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当终于看到我们俩仍然站在马路中间时,不知所措时,她不顾一切冲了过来,伸开双手把我和妹妹护在自己的身后。慢慢地领着我们回到马路的这边。当确信没有了危险,母亲二话没说,就从我背上扶下妹妹,拉过我的右手,照着我的屁股就是两巴掌,当时,把我打蒙了,也没感觉到疼,也没有哭,可母亲哭了。她一把搂住我们俩个,不知是因为她打在我的身上,痛在她的心头;还是因为她最心爱的宝贝失而复得的喜悦。

晚饭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给我们掰开了那两个不太大的石榴。那一年的石榴可真甜哪!

是的,正因为甜,我们才从中体味到了,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她像阳光、空气、煦风和春雨。

有人说,父母对于儿女的爱像瀑布,能感受到的仅仅是飞流直下沐浴我们身心的那么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而其余我们却根本浑然不知…

邱罗莹2007.9.24

难忘的日子

站在时间的结点上,回首岁月的来路,那里竟有那末多魂牵梦绕的时光。

待业的苦闷与艰难,前途的渺茫与渴望,被招工的喜悦一下释放。有位同伴第一次领到工作服,竟然将帽子扔向空中,高呼:“解放了!我当工人了!”。

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和六名同伴一块分到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当上了运行工。四男三女七名年轻人的到来,使本来安静的变电站沸腾起来。那时天很蓝、河水很清澈、时间过得很快。年轻人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通过观察和考核,变电站站长根据各人的情况,给确定了相应的师傅,带徒实习。我的师傅姓杜,老学徒出身,有多年的运行经验和过硬的技术。

虽然进行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培训,但年轻人在一起,高兴起来就把值班纪律忘得一干二净。一天,在主控室又说又笑,根本不像值班的样子。有的靠在椅子上、有的坐在桌子上。忽然电话铃声响起,接电话的新奇,使得几个年轻的手同时伸了过去。

拿起电话的同伴:“噢!你是谁?”

“我是我,你是谁?”…

“去,叫你站长接电话!”电话的另一头完全是不可违抗的命令。几个年轻人立刻没了刚才的嬉戏,赶紧去叫站长。站长气喘吁吁跑了过来。一手抓电话听筒,一手带座椅,在屁股挨近椅子、听筒挨近耳朵的同时:“哎,你好,我是富县十一万站孙万林。你要谁?”

“啊,刚才,刚才是新分来的年轻人,你不要生气。我会把他们培训成合格值班员的。我保证!好!好!欢迎处长常来我站指导工作。”在场的年轻人全不吭气了。站长抓住时机,教育我们如何接听电话、如何当一名合格的运行工。他的话几十年过去了,仍然还在耳边回响:“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按规章制度办事,当一名合格的运行工”。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以站为家,视师傅为长辈。熟悉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主控室仪表指示的含义、异常的处理。严格执行值班纪律,按要求和标准填写运行日志。抄负荷、报电量,夜巡、特巡,看油位、查结点。学看一、二次接线图,配合检修人员工作。日子过的紧张而又有意义。

傍晚,步行几公里到县城影院去看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同伴中,米晓丽的外婆就住在茶坊的半山坡。周休日,灿烂阳光,快乐的心情,学雷锋,做好事,打扫卫生、干家务。当我们把煤和柴送到她外婆家时,老人高兴的直夸,这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当汛期快来的时候,站长把清理防洪渠的任务交给了年轻人。为了照顾女同伴,决定她们做好后勤,烧水、送水,做饭、送饭。四个男青年和带班的师傅,两人一组,一个人挖一个人铲,轮换上阵,人歇工不停。在几天之内就提前完成任务,得到站长得好评。

当夏天到来时,我们已经能和师傅共同值班了。大家习惯了变电站安静、规律、紧张的上班节奏。在不值班时就按照爱好安排自己的生活。有的练口琴、有的唱陕北民歌…

在师傅的指导下,绿化、美化院子的同时,还栽上了辣椒、茄子、柿子和黄瓜。在挨近主变的平地里,洒下胡萝卜的种子,希望有一个收获的秋天。

一日旁晚,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雨点急促的敲打着地面发出“砰砰”的声响。紧跟着一声炸雷,平房屋后的设备发出“翁――”轰鸣。正在休班的年轻人,喊了一声“快到主控室去!”。几个年轻人顾不得拿雨具一头钻进风雨,跑向主控室。站长和值班的师傅看到满身被雨浇透,主动跑来工作的徒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经过风雨,一切恢复正常之后,看到导线上的电晕,就好像看到用户家中的灯光,听着主变平稳运行的声音,心中升起特有的欣慰和自豪。

一天,检修班长陈治国(原变电站长),分别找我们年轻人谈话,他说:“现在,检修班需要人,你是否愿意当检修工人?”。“我愿意。可我能否干好这个工作?”一旁的陈班长抢过话头:检修工作很艰苦,只要能吃苦就行。我答:吃苦我不怕。

由于时间紧,任务急,我和另外两个同伴轻装参加店头十一万变电站大检修。导旁母,使来路电源不经过变电站直接送走;挂接地线,防小火电误送保安全。安全措施、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到位后,在变电处副处长强益民带领下,检修、保护、油化,多个班组十多个工种,几十号人,全线出击,投入紧张有序的检修之中。前期十分顺利,可到关键时候,突然却黑云沉沉、雷声阵阵,情急之中,正在检修的所有人员,抢先抱起新来设备上的塑料布,一头钻进暴雨前的狂风之中,拼命在暴雨来之前,将怕淋雨的设备盖住。一趟、两趟、三趟,最后将自己头上顶的雨布都盖在了设备上,冒雨跑回到房间。看着盖好的设备,在雨中安然无恙,如释重负。经过全体检修人员艰苦奋战,终于提前完成了检修任务,为煤城重镇送去源源不断的电力。

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有风雨兼程的铭刻,然而时光像流水一样平缓而静静流淌之后,难忘的快乐依然清晰……

宣传工作部邱罗莹

2007.6.3

向往大海

人生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是生活在童年的梦想和感情当中。正如幼小的树苗,成长为参天的大树。

乘火车赶到开会的海滨城市是早辰6:20分左右。说明来意,服务员讲,今天是全天报道,上班后,办会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办理有关手续。还没有等她说完,我说:从小生长在北方,没有亲眼见过大海,想看海。这离大海还有多远?

“出大厅向右,走路不过十分钟。”

我迅速存了公文包。道声谢谢!跨出大厅,右转,直奔通向大海宽畅的大街。走出10多米,忽然想起忘了带相机。就回身转步,不想与另一位路人撞了满怀,赶紧道歉。

海滨城市的街道宽畅而美丽,鲜花朵朵,椰树、榕树到处可见。晨光柔和细腻、空气潮湿而清新。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甩开两支手臂、迈开最大的步幅,盯着路人指示大海的方向,径直的向前、向前。眼前出现弧形街道,就直插过去,不想左手背,被竹栅栏上的铁丝,划出一道浅浅的血印,鲜血立刻流了下来。并不痛,用纸巾擦拭之后,右手摁着继续向前。过了一会,血凝固之后,又是大步的向前。

走过8、9分钟之后,空气中再一次有了更潮湿的气息,仿佛大地也在涌动。熙攘来往的车流、人流,上班骑车的个人,只是在我眼前一闪而过。急匆的脚步、激动的心情、搜寻的眼睛,向着大海的方向探步向前。在写着轮渡停车场的附近,听到一声汽笛。赶早的渔民,收获的笑脸。三三两两,推着车、挑着担,更多的是一种三轮摩托车载着鱼虾,擦肩而过,驶向身后高楼林立、繁华热闹的深处,也许是进入超市、进入集市。我反其道而行之,直奔他们身后的大海。透过码头建筑的间隙,想看到大海的广阔。可惜被海边人们时空见惯的表情和进出码头的各种船只挡住了视线。只能顺着海边一直向前走,想尽可能的挨近大海。

海上的朝阳也许被浪早早的叫醒,因而,当我看到她的时候已经升得很高。生活在大海边的人们,身着各色鲜艳的服装,或悠闲的散步、打拳、跳舞,或轻轻的垂钓、喝茶…

来到广场,走进海边晨练者的中间。大海在眼前静静的泛着粼粼的晨光。我站定,全身放松,张开四肢,深深的吸一口海的气息,然后轻轻的、细细的、慢慢地呼出,重复一次。再来一次。海的一切随着我的意念,涌进我的全身。

我醉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童年梦见海的掠影和眼前海的真实,交替地出现。

这时我才想起腰间的相机。特写、近景、中景、全景,推拉摇移,摄像、拍照。海天一色,千年的岩石,万年的海浪,他们相依相靠,相拥相守,合着海的节奏,在忘情的起舞,浪花是他们心中甜蜜的歌;快艇在海上滑过的瞬间,我想起滑雪运动员,飞身驰骋雪海的情景;以金色龙凤装饰的游轮格外醒目,透着龙的威武、自信和力量;偶然划过眼前的军舰,提醒游人这是一个担负海防的城市;在细软的沙滩有人赤脚嬉戏,任海浪轻抚腿脚的欢快;有的放开了奔跑,好像要融进大海的波涛。

脱掉鞋袜、迈开脚步,沙粒钻进指缝,微热的细沙填满脚心,前掌用力,脚印在沙滩不像雪地明显。海水漫过脚面的哪一刻,浸湿的沙子立刻收缩、下滑,脚掌痒痒的,身子向着海水退却的方向稍倾,扑向大海的怀抱。

平躺沙滩任海风抚去一路的征尘,睁大眼睛贪婪的仰望天空的蔚蓝,耳边响起浪的轻唤,不知是天上,还是人间;把疲惫的心脏,贴住微热的沙石,叫世俗的心田,接受海水的洗涤,让海的色彩重新浸透童心的蔚蓝,让海的力量再一次鼓动有力的臂膀,以云作伴,走进心中美好的向往。

海的广阔,心的无边,在此时此刻重叠、扩展,蓝天大海间,云和海燕在自由的翱翔。

忽然,我想,该回去报道了。

就在我走近宾馆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少女,长发披肩,身材修长,一脸的执着。她用有着浓重北方口音的普通话,认真地问我:师傅,到海边该怎么走?我是第一次来这,想看一看大海!

我抬手指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好像是指给她,但好像又是指给自己……

畅想蓝天

如果说乘坐火车是走进移动的房间,那么乘坐飞机就是走进了豪华的客厅。这是我的感受。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歌曲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第一次坐火车时是在幼小的童年,爸爸在省城工作,妈妈带着我和三个妹妹在百里外的乡村生活。一次爸爸和妈妈抱着我上了绿色的票车,好动的我,在车箱过道跑来跑去。当火车开动时,我拍着小手欢快的叫着、笑着,爸妈的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妈妈是一名教师,也是我的小学老师。童年的时光里,总是盼着爸爸的归来。妈妈说,咱们家老槐树上喜鹊叫的时候,爸爸就会回来。因而,当我听到喜鹊叫的时候,就快步跑到堡子城墙的高处,去看票车到站后,爸爸回来没有。更多的时候是失望,但在整个童年记忆最深最美好的仍是,爸爸提着好多过年时才能吃到的好东西,走进巷口的那个情景。我和妹妹扑上去,搂住爸爸的脖子。妈妈迎上去接过爸爸的提包。一家人高高兴兴,又说又笑回到家中……

当第一次通过安检、检票,走过悬梯,进入机舱。空姐可拘的笑容、独立的座椅、结实的安全带,明亮豪华的舱内,使人有一种,走进富贵人家客厅的感觉。飞机在跑道上加油、起步、冲刺、腾空。地面的跑道、房屋、街道、河流、桥梁、车辆和行人,在迅速的后移、缩小、降低。飞机平稳的上升到万米高空。飞过云层,蓝天展现在身边。在水平高度飞行中,机舱内没有丝毫的噪音。远处的阳光在机翼和发动机上折出光束,白云像大海的波涛,缓缓流动。我想,这一刻假如我是在地面,就站在飞机跑道的旁边,看着一架银色的飞机冲向蓝天,消失在云中。或站在田间,一架飞机又时隐时现的飞过头顶,极目远方。

忽然,有人叫放下前排后背上的小平台,工作人员推着小车送来盒饭和饮料,乘客各自得到一份相同的饭菜。同时,有雪碧、咖啡、啤酒等多种饮料可以选择。我要了一杯白开水。舱内立刻有了一种,餐厅的味道。当用完餐之后,空气立刻变得清新起来。轻缓的音乐丝丝相连,悦耳动听。抬眼望去,电子屏幕上飞机的航线、高度,山川、地貌清晰可见。

在欣喜和愉快的飞行途中,坐在悬窗旁边和我挨着的是一位南方人,他和我同龄。我说我第一次坐飞机,感到非常新奇。他说他经常飞来飞去,来往与海滨和内陆城市之间。家住海边,在那个挨饿的年代和我一样偷过生产队的东西。只不过他偷的是活蹦乱跳的鲜鱼,而我是秋天的水梨。他说得眉飞色舞:大鱼船进港靠不了岸,只好抛锚,用绳索把一筐又一筐的鱼,从大船划到岸边。当装鱼的筐子经过水面时,就是偷鱼的最好时机。但必须从老远下海,不能让大人看见。他和伙伴,潜泳到海底,抓住礁石,睁开眼睛,盯着划来【】的鱼筐,计算时间。然后,用脚一登海底,快速冲上去,在鱼筐经过头顶时,双手同时举起,换气、抓鱼、放进腰跨的小鱼篓。当渔村有的个别人家,在禁鱼的时候,竟然能吃到鱼,就会有大人和小孩问个究竟。随后,就有了更多的小孩参与进来。当渔村所有的人家都有了鱼吃的时候,这些小孩和他们的勇气,也就成了默许之后,公开的秘密和童话。

他说他憋一口气,能潜游70多米,而现在只能达到一半。他说北方的桃好吃。我说:七月的枣、八月的梨、九月柿子红了皮。这些都好吃。桃子自然熟应在重阳节前后,有寿桃敬老人之说。而现在的反季节、大棚水果价钱贵,味还不好。一般讲的是胶桃裂枣歪把瓜,不中看,但皮薄、汁浓、甘甜、爽口。特别是利核甜桃,是桃子中的上品,绿皮红壤,爽甜可口,能顶饱饭吃。

名片中他是一个老总,他说经营着西北和华北几个地区的公司。说道经营公司,他的眼睛里立刻没有了渔家小男孩的玩皮,更多了搏击商海的思索和智慧。

不觉中,飞机飞过长江、越过秦岭,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黄褐色上,绿绿的颜色在大地上露出勃勃的生机。悬窗外掠过云彩、大地近了,看清了村庄和微黄的麦田。

我们握手约定待到桃子熟了的时候,他给我打电话,我邀他吃家乡最好的桃子。

走出机场,正好,一列白色的高速列车,呼啸着越过田野、越过河流、越过城市,披着金色的阳光,奔驰在即将收获的田野。

邱罗莹2007.5.30

方教授是理论工作者的方向

近来,我一直在报纸、电视、网络、杂志,以及人们热议当中,尽可能的感知方永刚与时俱进,与真理同行的动人事迹。追寻他成为党的理论信仰者、宣讲者、实践者、创新者的足迹。思考他理想高远而平实、信念坚定而睿智、理论扎实而广博、作风严谨而顽强、毅力超人而如刚的魂魄所在,这就是履行职责、肩负使命、对党忠诚,更热爱人民。

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百忙之中,亲临医院看望身患重病的方永刚。这是党的领导人再一次用行动说明,我们的党是真心实意,坚定不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发展观的爱民、亲民、惠民的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党的理论工作者,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真信、真懂、真做,身体力行党的号召,燃烧自己,点亮他人,传播党的科学理论,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跟党走,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就一定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党组织的关怀。

躺在担架上的八十多岁的老大爷,听完报告,一定要问个明白:你是穿军装的教授,为什么会讲农民的问题?这说明党的理论是科学的真理、是指导我们国家从贫穷走向温饱、从富裕走向小康的科学理论,她适合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各个阶层,过去实践的成就已经证明,现在实践或正在证明,未来的实践也必将证明,党所继承坚持、发展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因此当传播党的理论、宣传、宣讲党的理论的“方教授”,走进广大人民当中的时候,党的正确理论,像火把点燃了人们心中那团早已燃烧的火焰,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把党的宏观理论,讲解人们关心的具体问题,自然就指明了他们新的生活、工作、学习,生产、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启迪人们的智慧,把理论产生的力量转化为每一个前来听报告者的实际行动。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在各自的行业里做出新的成就。农民自愿调整产业结构,赢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自然理解,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大爷,非要与方永刚握手,提出疑问:“孩子,你怎么会讲农民的问题?”。

方永刚他身患重病而镇定自若,身心疲惫而自强不息,生命受到挑战而勇敢冲锋。这说明,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真正的优秀共产党人,是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法战胜的。当经过两次治疗之后,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但他还是完成自己的任务――讲课。这是一节他讲了无数次的内容《当代军人的使命》。他婉言谢绝好心战友的劝阻,一定要完成任务。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走上象征军人战胜困难的110级台阶。邻近教室,他整整军容,毅然决然走上三尺讲台,依然是精神饱满、依然是字正腔圆、依然是信念如刚、依然是冲锋的姿态、依然是党的理论前沿阵地上骁勇善战,挥洒自如的儒将。计划只讲半个小时,却一口气讲了几个小时。报告在长时间的掌声中结束时,有许多不了解实情的学员,和往常一样,想抓住这个很好的时机与方永刚探讨问题,尽管身挂引流袋的军人的身躯,已经被病痛折磨得有些微颤,但方永刚依然是热情不减,有问有答…

最后还是知情的学员,悄悄的把方永刚忍着病痛讲课的消息传开,才使得他在战友的呵护下坐上汽车,去医院治疗。

我深深的感觉到,要真正想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党的理论工作者,在当代,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的楷模、就是我们的追求和方向: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任,站起来做一盏明亮的灯塔,躺下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与真理同行,快乐地和时代一起迅猛的奔跑。那怕以生命为代价,因为我们有同样理想,向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共同前进。

中国共产党党员高级政工师

铜川供电局宣传工作部理论干事

邱罗莹

二00七年四月十二日

说说五哥

邱罗莹

正在电力施工现场拍摄新闻,忽然手机铃声响起,赶忙拒绝来电,有恐影响工作。

稍有空闲,想礼貌回复。但看了好久,也想不起,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电话是谁的。也不知对方有何要事。就按来电回拨,他热情的声音,爽朗的笑声,立刻在耳边响起:“我是你五哥,听说新区有陕西秦腔名角来唱戏里,不知道在啥时间,啥地方?麻烦你给我打听一下,秦腔名角李梅、李娟、齐爱云、李素芳来不来…

五哥是个秦腔迷。而且谜得如痴如醉,一谜几十年。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秦腔成为他十多年来的最爱。秦腔中的乐器独爱二胡。赶上救场如救火的当口,还能声情并茂地唱上几句,韵味十足。他对乐器有一种特殊的天赋。他打起鼓板,时而像快马踏青秋的惬意流畅,时而又像征战的将士,豪情壮阔的胸怀,更像晓勇善战的勇士,驰骋在报效国家的疆场。拉起二胡就像自己在抒情的歌唱,把戏中的角色,转化成个人的命运,体会并演绎悲欢离合的真情,无忧无虑的欢畅,峰回路转的喜悦,高山流水般的快慰;又好似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沉稳而又睿智的告诉来着,人生的梦想与真谛之间追求的艰辛与喜悦。

五哥少时家境贫寒,但天资聪明,乐观向上。少儿读书年龄,非常羡慕背着书包上学的同伴。不知不觉就跟着到校,同伴在教室听,他在窗外看。教室里老师的讲课常常会使他忘记时间,而老师所讲的内容,里边的孩子还未弄懂,他已经能说出一二。一日被校长叫到办公室问明原由,就让他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免除学杂费用,直到学有所成后,为人师表。一颗丹心,三尺讲台,执教数十年,桃李满天下,荣获先进教师、教学能手多项荣誉。可他钟爱的还是一支毛笔,一把二胡。逢年过节,乡里乡亲,遇个婚庆喜宴寿辰生日,都会想到他。他也不厌其烦,乐此不疲。一手提拿按捏的隶书,一幅贴切的,能说出主家心愿的对联,颇建功底。看到主宾会心的笑容,他更开心。

他七十有四,鹤发童颜,面色红润,气宇轩昂,幽默风趣,性格开朗。他说工作时忙,现在有时间,每年带五嫂旅游一次,看看祖国的秀美山川。归来,又是写游记,临碑帖,看照片,生活恬淡而又愉快。平常他居家教少儿练琴,教乡亲练戏,有求必应,分纹不取。他要的就是一个乐“字”。兴致来时,他把父老乡亲生活的喜人变化,写成五、七句对联,投注报端,歌颂党爱民、亲民、惠民的好政策,赞美家乡新人、新村、新面貌“科技开出田园锦绣,农机掀起神州小康”、“三农政策惠万民千古绝唱,义务教育助贫寒时代强音”、“退而不隐,书山文海尽兴游;休且未闲,丝竹铜管任吾乐”……

他就是一名光荣的退休教师――邱俊贤。

2007.4.15

定格生命

--------解读《李雪平风光摄影作品选》

最初认识李老师是在一次大型的学雷锋活动,看到一个头不高,忙前忙后,举着相机抓拍新闻的工作者,他就是《铜川日报》新闻摄影记者李雪平。经友人介绍,相互握手间,看到他的眼睛像镜头一样明亮,眨眼之间好像在不停地对焦。他是在用摄影者特有的职业知觉,看清或定格每一个瞬间。

以后的十多年间大家都在各自的忙,见到报纸上李老师摄影报道的新闻,就会想起他那双有神的眼睛,敬业的神态,忙碌的身影。后来有一天友人推荐,李老师出了一本摄影选集。我一口气从《生命》读到《源远流长》七十多幅精心选编的摄影作品,使读者走进了李老师的精神世界,读懂了他的执着追求。

作者用镜头诠释生命,人生是一首歌,跋涉是她的主旋律。在浩瀚的沙漠,顽强的胡杨林,活着三千年不死,枯了三千年不倒,倒了三千年不朽。.在他定格的画面里,胡杨是金色的屏障、沙漠的卫士。祥云缭绕间,胡杨在向天歌唱,歌唱生命的美好,蓝天的广阔,白云的悠扬;大漠斜阳下,古道悠悠间,月牙泉水旁,让读者和作者一同寻觅边关将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思念,探究长城的风骨,静听古堡反弹琵琶的古曲,细看岁月拨去红装的沧桑;而更多的是在驮铃声声里,沙海行舟时负重前行的沉默,沉默着的火红的沙漠,沉默里听得见心跳的坚定,有信念的历练,历练里,余辉映沙是美的升华。

日月的流长是不朽的诗,蹉跎的岁月里,广袤无垠的天地间,洁白的雪与红色的山,勾勒出惟余莽莽的恢弘。夕照的高原、初照的香炉、古韵的黄土,红叶颂、柳水情、依山傍水的人家,仰望恒古未变的天光。咆哮的黄河领唱委婉的牧歌、纵情的信天游、春的旋律、秋的收获。

生命的真谛是永恒的爱,沙舞银蛇追忆风的沙海、风的情思,大山雪瀑的雪野、雪村、雪屋有秋水如玉、花海迷离恋歌的美丽,北国风光里有天地之歌,劳动的伟大。

定格待春的小鸟,定格渴望的杨柳,非明是作者对大地回春独特的先知,如同雪中的腊梅、迎春的金黄。通过朴素的写实的手法,使读者感到了作者炽热的情怀,体味到了作者摄影作品纯净的风格,读来格外亲切.

邱罗莹2006.3.26(铜川日报2006.5.1)

太阳您早

朦胧中的太阳是主宰白天的天神。只知道晚上有星光月亮,白天有云有太阳。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轮朝阳印入童年的脑海,是在故乡山清水秀的山冈。外婆说妈妈讲:“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拿着笤帚往外撵”。早起是衡量娃娃勤懒的重要标准,因此就使劲要起来早。不知是什么原因觉特别多,就是睡不醒。有时又起来太早,竟然跑到值日老师的宿舍敲门。老师怕冻坏学生,只好开门把我让进门来。这时,我谢绝老师的好意,跑向操场,乡村的鸡第二次叫了起来。太阳寻着鸡的吟唱,漫漫地从家乡小河身后的东山升起,阳光照射在身上,暖阳阳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学校的窑洞披上金黄的太阳,同学们的到来,学校的早晨,荡漾着童年的欢唱。从老师的讲述中我知道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的传说。梦想自己生一双翅膀,翱翔天空,去摸一摸洁白如雪的云彩;捡一缕霞光,舞一条彩虹;看一看太阳的上边是怎样的美景。

第二轮太阳是在一次出差的途中,车在飞快地跑。太阳在东边一起一伏的山梁上,也是脚步匆忙。也好像是在故意让着我们,不紧不慢,始终与我们并肩同行。当车子转过一个弯,太阳忽然悬在了路的正前方,真有些“黄河落日圆”、“红日赛磨盘”的感觉。太阳离得这么近,近得似乎能感到他的呼吸。旷野里绿油油的麦苗反射着缕缕金色阳光,使充满生机的大地,昂然向上。不觉间耳边想起“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诗句。

第三轮太阳,升起在我家的窗外。每天的黎明,我都尽可能地和太阳比赛看谁起得更早,站在朝东的窗前,注视遥远的山头,猜想今天的太阳又是怎样地出场,走上天空徜徉。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满怀太阳的关照,走向工作的地方。

节假日,我会带着不上学的儿子一起看喷薄而出、跃然而上的朝阳。儿子的一句话叫我记忆悠长:爸,我去刷牙,太阳出来你替我问候一声:“太阳您早!”

在温馨的氛围里和爱妻一同吟诵“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佳句。像是给孩子听,又好像是细细地品味走来的艰辛与甜蜜。

太阳终于出现,红红的、并没有刺眼的光芒,像出壳的蛋黄,柔柔地又像绣出的锦盘,任你好奇的目光投射对她的虔诚,他却在回然不觉中慢慢,而坚定地升腾。

宣传工作部邱罗莹

2005.6.30

难忘冬天那堆燃烧的火

20多年前冬天的一个早晨,天气特别冷。为了亲眼目睹象征着毛泽东在延安战斗生活十三年的十三棵青松,经咸榆公路,运往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在那个寒冷的清晨,全村的男女老少自发来到公路的一旁守侯,以表达对毛主席崇敬的心情。我就是其中的一名。

深冬的清晨,寒风像刀子一样,刺痛着、本来就已流满泪水的脸庞。手和脚在风里冻得发麻,老大娘和孩子实在撑不住了,人们想到了以火取暖。经过村领导同意(因为玉米杆属于队上的公有财产)青壮年抱来地头上斜靠着的秋天搬过玉米的玉米杆,用火柴点燃了,立刻有了生机、有了温暖。延着公路的右侧,一堆火烧了起来,又一堆火烧了起来。有点像烽火。人们围拢过来,让着小孩和妇女尽量靠近火堆,留一些小伙青年看着马路的北面,如果运送十三棵青松的汽车一来,就赶紧通知烤火的人。天阴阴的、越发冷。时间过得很慢,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火堆上四射的火焰开始漫漫地缩短。人们的肚子好像饿了,默默从怀中、从捏着的布袋、手帕裹着的里面,拿出玉米面做的又硬、又沉、泛着黄褐色的玉米馍烤在火堆的旁边。不然牙是咬不动的…

而眼睛和心里总想着汽车应该快来了。

就是那么一个信念支撑着所有人的期待。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好像都忘记了一切,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有默默的期待。仿佛此时此刻说什么都不合事宜。

那年的9月9日下午,人们听到了那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之后,大人、小孩,都放声痛哭。而我们村上有一个人,在他的父母去世时不曾掉一滴泪水的汉子,而此时却放声大哭。

接着的就是秋雨的细绵.在学校,全体师生默默的站在雨中,泪水和雨水一起流下,抽搐着、抽泣声在轻轻的相互感染,终于有的学生控制不住晕倒。好心的老师就把学生搀出默默的队列,走进教室。

突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来了,来了!”声音不大,却传遍了几里路长的我所熟悉的不熟悉的爷爷、奶奶、大娘、大伯、大哥、大嫂、同学、同伴所组成的人墙。人们下意识的整整衣角,没有语言,朝着一个方向望去。又随着汽车移动的方向缓缓的目送。

长长的运送青松的车队,终于出现、近了、近了,缓缓地、慢慢地、稳稳的驶过眼前,一辆、两辆三辆、十辆…十三辆,向着南方渐渐远去……

那堆火,曾经温暖了许多人、燃尽了的火、渐渐地在那个冬天熄灭了。

它却在我的心头升起、燃烧,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每到冬天遇着寒冷或想起我的亲人、乡亲或同伴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堆火、

那些吃不饱、但却让着小孩、妇女和老人人们烤火的乡亲;

那一长串的汽车、

那个难忘的岁月和那个融进人们心中的太阳。

邱罗莹2005.7.22

1我爱祖国的语言1999年6月获陕西电力职工首届文化艺术节文艺作品三等奖

我爱祖国的语言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就会有多少个祖国。我的祖国是中国。我爱我的祖国,最爱祖国的语言——中国话。

中国话:春,万物蠢动、鸟语花香;夏,绿树浓荫、山清水秀;秋、万物凋零,菊花飘香;冬白雪皑皑,梅花争艳。干渴的舌有了水,就是火。那一种语言有你这样精练简约,直爽而遥知;马蹄“得得”而驰骋;那一种语言有如此笔直的描幕:“落雁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一种语言能说出图画般的美丽,“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那一种语言能喻透你丰富的含义。

中国话像东方一样古老而神秘。

中国话像太阳一样新鲜而有活力。

她是诗、她是画、她是曲?你是窈窕淑女,而朝湖西水。你是砍砍伐檀的军人在呼唤檀木。你是屈原的长叹,项羽的呼啸、司马迁的痛斥。你是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郁,苏轼的豪放。

“五四”前夜那是李大钊在抚掌欢呼庶民的胜利。面对敌人的戳刀,那是鲁迅在痛斥无声的中国。迎着枪弹那是闻一多在拍案而起,弘扬正义。礼炮声中那是毛泽东在庄严宣告:

民族起来!

人民万岁!

改革道上,那是灯小平振臂高呼:

改革开放,

走向富强!

民族自强!

中国话是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声音。

中国话是中国人生命的呼吸。

中国话是华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中国话她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儿女。

那黄河的不尽与钢强是中国话;那长江的奔放与潇洒是中国话;那大山的魁梧、高原的粗犷是中国话;那江南的温柔与大海的广阔、水乡的秀雅是中国话。

中国话是一眼永不枯竭的甘泉浇灌着祖祖辈辈不息的生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是中国话,轩辕庙里盛传千年的香火是中国话;亲直道上,隆隆的声响是中国话;神州大地神采飞扬一头伸向大漠,一头奔向大海的长城是中国话。千年不朽的秦俑与张骞出使西域的游说是中国话。太仓县的闻遐迩,郑和七下西洋浩浩荡荡,乘风破浪,来去自如是中国话。他传说的是东方的文明、中国的强盛,纸的奥妙、火药的神奇,指南针的高明、印刷术的精巧、地动仪的先进…

中国话是一篇永不停息的音符,激昂着子孙后代赤热的生命。

听,中国话正通过我的胸腔,我的喉头,在联合国讲台响起,那是多么优秀,那么伟大、那么有力,因为中国属于一个朝阳升腾的大地。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2电魂

电魂

你是远古与现代的主宰,使清气升为天,尘埃落为地,使天地间有了春夏秋冬的轮回。

你是太阳的骄子,使后羿的热血,化作七色的彩虹;你是月亮的仙子,使嫦娥奔月的凄美,化作潮汐澎湃的美丽;你是风的产儿,使兰花桃红千里香,石榴桂花腊梅艳,把天宫和人间的灯火相连;你是冰川的精灵,使大山的巍峨与雄伟,化作清泉的晶莹雪莲的高洁;你是地球母亲的心潮,使炽热的波浪,化作生活的轻歌曼舞。

你有森林的气质,从昨天走到今天,走了千年万年,把今天与明天相连。

你从光明使者的心中走来,用文明替代蛮荒,用智慧化解愚昧,用满腔热血播撒灿烂的阳光。

你从世纪的那头走来,走过弱小、走过贫穷,迎来翻身解放、繁荣富强,在改革开放第一缕春风中洗礼,为奔向小康的航船扬帆,用无畏的忠诚,为祖国铸就新的辉煌。

宣传工作部邱罗莹

铜川供电局2004.5.8

378西北电力报

3光明使者的赞歌

光明使者的赞歌

我们是光荣的电力职工,我们共同奏响着一曲光明的欢乐颂,我们珍爱电力就像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人们的生活中,电是光明、电是温暖;电是欢歌,电是浓荫,电是绿水;电是空气,电是彩虹,电是阳光,电是建设小康社会动力的永恒。

我们是光明的使者,我们肩负着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使命。输电中,我们像铁塔,一颗丹心忠于职守,伸开双臂、托起朝阳无论春夏秋冬;供电中,我们是银线,一颗诚心爬山涉水、迈开双脚、翻山越岭点亮千家万户灯。

铜川4500余平方公里的供电区域,是陕西南电北送的关键通道,担负着向甘肃庆阳跨省区供电的光荣任务。这里周秦汉唐传奇众多、人杰地灵,宋元明清窑瓷悠久、蜚声内外。桃曲、金锁两座330千伏变电站一南一北,构成铜川电网坚强的脊梁,它与16座110千伏和10座35千伏变电站以及相关的输配电线路,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勾画出铜川电网新的气象。

哪一年,当罕见的风雪袭来,铜川输变电主网铁塔导线和变电设备遭到雪灾严重威胁的时候,是光明使者冒着严寒冲进冰冷世界,走进变电台区的间隔、奔赴高山峻岭的深处。迎着刺骨的寒风,踩着厚厚的积雪,穿越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手脚并用爬上高高的山峰。用双手清除一基又一基杆塔、一档又一档导线上的结冰。饿了,啃一口冻硬的干粮;渴了,吃一把净洁的白雪;累了,靠在冰凉的杆塔稍稍歇息,然后接着再干。鞋湿了、脚冻了、手肿了,他们全然不顾。经过艰苦的奋战,330千伏、110千伏、35千伏等各个电压等级的电网,又重新恢复了安全的供电。源源不断的电力又输送到了铜川的机关、学校、厂矿、军营…

变电运行的站所,大多是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带。交通的不便、消息的闭塞、生活的单调,使得供电职工生活中原有的多彩丰富,变成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忠于职守。他们有的在共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结成了伴侣,心心相应、携手前行,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以站为家、齐心协力搞运行;他们有的履历简单、平淡而明了:参加工作二十多年就在这一个变电站工作,从第一天参加工作,到退休前的最后一天,安全负责,兢兢业业;有的家住几十里以外的闹市,他们有爱、有家、也有情。每当拎起提包告别孩子、爱人、年迈的母亲,心中总有许多的牵挂。而当看到煤城的璀璨、都市的繁华,眼中总有多情的泪花。他们从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青年,到肩负重担的中年,再到老当益壮的老年,恪护着安全、守候着光明、实现着理想;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融进了供电网络的每一台主变、每一付刀闸、每一条馈路;铜川电网的建设日新月异,电量的曲线与日俱增,而他们在白发染尽秋霜中光荣退休,无怨无悔,一脸的欣慰和从容。因为,在所有的光明之中,有着变电人扎根偏远、甘受寂寞、无私奉献的神圣追求。

农网改造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了工程的圆满竣工,铜电人起早贪黑、冒酷暑战严寒、顶烈日傲霜雪、风雨兼程五度春秋。决策管理层殚精竭虑、科学统筹;实施部门、施工队员千余名职工精心施工、艰苦奋战,万众一心点亮富民暖心灯。农网改造改变了197个自然村转供电的状况,消灭了61个无电村的历史,圆了几辈人的用电梦;改造了515个行政村原有薄弱的电网,园了乡亲们的致富梦;电价降到了0.49元/kwh,农民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满意电、舒心电。电灯、电视、电鼓风、洗衣机一起欢畅,实现了乡亲们的现代生活梦。“电灯亮,马达欢。电价公,服务好。农户乐,农村夜景分外明。”这是农村电网改造之后,今天铜川农村、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难怪用上电的村民称赞道:农网改造好政策,给农民送来一颗金。电灯照亮我的心,我们忘不了党的恩。

城网改造倍受政府关注,各界关心。铜川的城网改造三个冬夏,最大的困难就是工期紧、任务重、安全要求万无一失。铜电人想市民之所想、为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困。他们千方百计、科学调度、合理安排,采取特殊客户不停电、重点客户保供电、普通客户少停电的办法,赢得了政府的满意、市民的称赞。从药王故里,到宜君山城;从老当益壮的铜川老区,到英姿勃发的新区热土;无论是偏远的山区,还是繁华的闹市,处处都有电网建设者忙碌的身影。他们不畏风霜雨雪、不畏酷暑严寒,把一腔热血铸就的忠诚,融进焕然一新、矗立于闹市台区的杆塔;融进连接千家万户的银线,点亮一家又一家温馨的甜蜜;点燃书桌前一个又一个升腾的希望;点起一个又一市政建设中的照亮工程。

月光下最美丽的传说是银河,在铜川最亮丽的风景是95598。客户遇到停电,拨通95598,一个悦耳的声音会立刻传入你的耳鼓,一分关爱总会滋润你的心田:“喂——您好!这里是电力客户服务热线,请问您需要什么服务帮助?”通过这条电力服务的热线,遭遇风雨雷电袭击而停电的陈炉古镇老人,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了光明;通过这条热线,铜川新区青冈岭的部队解决了转供电的困扰;通过这条热线,铜川市重点小学的楼房改造工程用电,消除故障,日夜兼程,如期竣工;通过这条热线,工人文化宫里又传出欢乐的笑声;通过这条热线,身居高层被困电梯的居民又顺利的到达了家中;通过这条热线,农用的机井又涌出了农民欢乐的清泉;通过这条热线,矿山的马达又在人们的期待中轰鸣;通过这条专线,投资新区的外商得到了电力最优质的服务…真是电力95598,服务你我他。

光阴荏苒,岁月常新。铜电人三十多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辉煌如歌:市、省、西北乃至全国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层出不穷,其中:市场营销部电力客户服务中心获得团中央和国家电网公司“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新区电力局下高埝供电所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农电示范窗口“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的殊荣;科研创新管理成果《电力流程再造》和《依托银企联合,构建收费服务社会化摸式》分别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二、三等奖。有了杆塔,就有了银线;有了承诺,就有了兑现;有了团结,就有了奉献。铜川80多万城乡居民在日月的更替中,尽享电力的恩惠、生活发生着质地改变;现代文明在电的催生下,改变着老百姓的生活,和谐的社会在一天又一天中,不断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灿烂辉煌。

同在蓝天下,共唱供电歌。无论是发电,还是供电;无论是输电的班组,还是供电的班站;无论是电研的院所,还是院校的课堂;无论是电建的市场,还是发电的车间;无论是岭南的水乡,还是黄土高原的村庄;无论是崛起的关中平原,还是塞北的火电家园…

让我们一起手拉着手、心贴着心、肩并着肩,合着“一强三优”的节拍,以昂扬的斗志、顽强的作风、卓越的成就、高亢的歌喉,同唱一首光明使者的赞歌!

铜川供电局宣传工作部

邱罗莹

2005.4.21

2598

4共产党人的追求

共产党人的追求

———建党八十三周年抒怀

共产党人的追求,从南湖的小船起航,到遵义会议的大厅;从“七大”毛泽东的旗帜,到“十五大”确立的邓小平的理论;从“三个代表”,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十九世纪的抗争,到二十世纪的振兴,再到二十一世纪的强盛。在共产党人的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融进血脉的追求——为人民服务。

八十三年的风雨兼程,八十三年的艰苦奋斗,八十三年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的追求。在所有危险的时刻,共产党员都冲在最前头。

在学校、在兵营、在农村、在矿山,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宣传马列主义的身影。“五四”运动的街头,是共产党员带领热血爱国的学生,同反动势力的爪牙在殊死搏斗。

南昌起义的城头,是共产党员向反动派打响了威振敌胆的第一枪。井冈山上是共产党人象种子一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长征路上官并一致,是共产党人节让出仅有的炒面、节省仅有的野菜,喂给受伤的战友。脱下自己的绵衣,披在伤兵的肩头,把一线生的希望留给年轻的同志,把死的威胁默默承受。

宝塔山下,来自加拿大的白求恩用手术刀刻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延河岸边的张思德用一双烧木炭的大手写出“为人民服务”。南泥弯里,“气死牛”的杨扑浩将大生产的号子喊得最响。在抗日的敌后,共产党员员用生命掩护并肩作战的战友。在鬼子的刺刀下,是共产党人挺起胸膛用自己换取乡亲的生命。在保卫根据地的战斗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无畏,即便是凶残的敌人也闻风丧胆!铡刀前年仅十六岁的少女刘胡兰,视死如归,用年青的生命写就“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铁牢内的江姐听到了解放的炮声,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用鲜血和生命绣出心中的红旗。小罗卜头放飞的哪只扇动双翅的蝴蝶,一直萦绕在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心头。董存瑞单手举起炸药包的壮举,是在用宝贵的生命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

为了新中国,人民的英雄,前进!

天安门广场是毛泽东带有浓郁的湘音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纪元的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四亿五千万人民雪耻了百年的耻辱,当家作主的自豪和喜悦,化作热情洋溢建设新中国的高潮。孟泰的勤俭持家,修废为宝,为国家节约每一分钱的精神里渗透着对新中国深深地爱。鲁班的能工巧匠,因陋就间,硬是用放大样的办法建造了人民大会堂跨世纪的辉煌。在《东方红》的歌声中,百废待兴的中国欣欣向荣。

保家卫国的中华民族英雄儿女们,在《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声中,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跳进冰冷的河水,用生命救起朝鲜儿童催莹的感人事迹,谱写了中朝人民血肉相连的赞歌。烈火中考验的邱少云,用坚毅和刚强催化遵守纪律的奠范。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和敌人同归于尽的王成,他们都喊出了同样的声音: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上甘岭上最可爱的人和朝鲜人民终于赢得了三八线上的主动。

在“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的歌声中,助人为乐的雷锋,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唱就了一曲共产主义的颂歌。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响彻神州。

两弹一星的功臣和他们的战友们,在祖国最困难,食不果腹的情况下,隐姓埋名,顶风冒雪,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铸造和平的信鸽。

党的好干部、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同自然灾害做斗争,治沙锁风,造福人民,用一腔忠诚,谱写了共产党人革命到底的赞歌。

雪域高原,离太阳最近的西藏阿里地位书记孔繁森,把藏族老阿妈冻僵的双脚拥在胸口,用儿子般火热的胸膛,温暖母亲的孤独。

滚滚的洪流袭来,在长江几千公里的防洪前线,是共产党员首先高喊“堤在人在,誓与大堤共存亡”。在防洪抢险的大军中,看不清一个个洒满汗水的脸庞、却能清晰地看到坚定的神情。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是谁,我们却知道他们为了水深火热中的父老乡亲。

渭北高原的小山村,惠家沟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用生命搏击贫困,带领乡亲们整田修路,植树建校,治穷致富,奋战八年,当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走上富裕路时,他却累倒在支部书记的位子上。实现了他“不把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中死不冥目”的誓言,成为新世纪“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湖南水乡的郑培民,曾是一个自治州的洲委书记,用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准则,和穷人交朋友、助残疾人摆脱贫困,不搞面子工程、不搞“政绩”工程,为全洲最偏僻、最高贫困农村送去水,架通了致富的路。而他自己却累倒在工作的写字台前,再也没有起来。

当非典袭来的时候,是钟南山睿智的眼神,坚定的神情,科学无谓的胆识,感染了所有的中国人。人们开始用冷静、理智、科学来积极地面对。在与死神搏斗的战场上,白衣天使用身躯筑起一道恪护生命的钢铁长城,把生的呼吸留给患者,却把病魔的肆虐一个人承受。

2003世纪的天空,中华五千年的飞天梦想,在万户火箭升起的地方,杨立伟乘坐中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遨游太空,中国人的问候、中国人的微笑、将中国人的足迹、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朴实、中国人的自豪、中国人热爱和平的声音留给宇宙。

2004的中原大地的天空,漂起一段壮丽的彩虹。一个叫任长霞的名字,一个手拉着手与群众一同喜怒哀乐的好人、一个亲手为来访群众倒水的女同志,一个英姿飒爽的女警察,一个在主席台上坐着倾听受害人的诉说,眼泪夺眶而出的女公安局长,一个为侦破大案要案,带领两个女警察化装侦察、作风严谨的共产党的好官,在一个凌晨返回的途中车祸而去,年仅四十。正是壮年之际,用暂短的生命辽阔大地划过彩虹,在所有人民的心目中树立起共产党人伟大的丰碑。

二00五年的四川有一位乡级邮递员王顺友,参加工作以来2多年单人孤旅行程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两万五千里长征,相当于围绕地球直径转了六圈。他一个人月平均投送报纸700份、杂志28份、信函45封、包裹5件。准确率100%。

真正优秀共产党人的追求,有成千上万,但有根本的一条,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战争还是和平,无论改革开放还是全面建设社会小康,这一条红线贯穿始终都没有褪色,从来就没有改变,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陕西电力信息港2005.6铜川供电局宣传工作部邱罗莹

2004.6.11

2353

5党在我心中陕西电力信息港2005.6

党在我的心中

邱罗莹

太阳在月亮的心中,是永远的光芒,大海在溪流的心中是,深情地向往,蓝天在鸟儿的心中,是自由的殿堂。

党在我的心中,是母亲江河的乳汁与轻抚,是长城穿越时空在群山上起伏的钢强与飞龙;是撞击的心跳与热血的奔流,是铁一般的意志和执着的追求。

党在我的心中,是文明、民主科学、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强盛;是志士仁人和劳苦大众向往的解放与光明。

党在我的心中,是三春的绿柳,沙漠的绿洲;是黎明的曙光,冬日的朝阳;是八十三年前七月的理想起航在美丽的南湖。

党在我的心中,是铁锤的铿锵,镰刀的绝唱;是工农兵团结有力的臂膀。

党在我的心中,是联俄、联共、辅助农工;是官兵一致的作风与铁军的威名。

党在我的心中,是大革命的沉痛,扑不灭的火种;是三大起义隆隆的炮声;是三次反围剿的喜悦,是锣儿不响鼓不敲的的脚步;是遵义城中旌起的旗帜——毛泽东;是四渡赤水、抢渡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是行程二万的铁流;在诗人的胸中,长征是宣传队、播种机、宣言书,她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不可战胜。

党在我的心中,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统一战线中的烽火燃遍敌后;在地雷战、地道战、百团大战的炮火硝烟中,一群不可一世的强盗终究在停战协议,写上了中华百年雪耻的铁证。

党在我的心中,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轰动山城的双十协定;是将家王朝在人民支前的小推车下地离析与飞崩;是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东方,在人民心中的奠基与升腾。

党在我心中,是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是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湘音的浓浓;是《义勇军进行曲》响彻1949中国和世界的天空。

党在我的心中,是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建设新生活的欣欣向荣;是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声;是“三八线”上美帝叹服的低头和中朝人民的喜庆;是大漠戈壁与飞天一起腾空的“两弹一星”。

党在我的心中,是毛泽东在《东方红》的乐曲中,实事求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与忠诚。

党在我的心中是安徽小冈村18个农民鲜红的手印与中南海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蓝图心心相印。

用实践检验初级阶段的进程;在春风欲来满眼春的序幕中,奏响《春天的故事》,雄伟的乐章。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二十年的风雨兼程,二十年的方向坚定。人们的心中不约而同的呼出“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小平”。而您却一再地叮咛“基本路线要管100年”、“步子再快一点”、“香港回归后一定要去转一转、看一看”。是江泽民在《走进新时代》的音乐声中,用“三个代表”开创新的时代;是胡锦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世纪宣言中,用“两个务必”运筹特色中国振兴与富强的坦途。

党在我的心中,是和煦的春风,夏日的花香,秋天的果实,冬日的真理;是年轮中清晰的记忆,不变的永恒。

党在我的心中,是天边闪烁的星辰,是整个的宇宙,是赤旗红遍整个的地球。

铜川供电局宣传工作部

2004.6.6

吾生犹爱石谓是取其坚——沈均儒

390铜川日报2004年3月3日

7你是谁你为了谁

你是谁你为了谁

你生在豫,长在秦,身上流淌着贫苦农民勤劳勇敢顽强的血。你刻苦用功,考取医师班学习,学成归来,你为每一位乡亲解除病痛。谁家穷,谁家难,你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还把自己不太宽余的钱粮,支助一个又一个乡邻。乡亲们动情地说:你有菩萨般的心肠,你是一个好人。

当老支书找你谈话:谁能当惠家沟村的党支书时。你毫不犹豫,脱口而出:“我看我就能行!”这是表态、是决心、更是誓言!其实你早就知道这副担子的重量。村上的山山水水、沟沟峁峁、贫瘠的荒山、崎岖的羊肠小道,娃娃们还在破破烂烂的教室上课,乡亲们的日子还是贫困。你知道带领党员群众治穷致富,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你当众把几年来乡亲们写给你的1700多元药费欠条,一举烧尽。你只真心希望大伙跟着你,心贴着心,跟着党走,一齐致富。你关了自家诊所的门,拼上性命,一马当先整田造林,开山修路,办厂建校,种树养殖…这一干就是八年。

八个春夏秋冬,穷困的乡村,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人富了,房子漂亮了,全村118户只有你家变穷了,自己倒下了…

您倒在了寒冬的呻吟的风里,你身上单薄的“救济衣”依然为您抵御彻骨的北风。您倒在了漫天飞舞的洁白的雪里,您消瘦的双腿依然支撑着你的伟岸。您倒在了带领乡亲们奔小康的路上,您难以移动的身体,依然坚定着你的信念----把党的阳光送到每一个乡亲的心窝里。

您虽然走了,但你送给乡亲的电视,还在播放党的伟大,祖国的富强。您虽然走了,但你送给上学孩子的自行车还在转动。你亲手盖起的宽畅明亮的教室里传出孩子童真的声音:长大要像您一样!您虽然走了,您带乡亲们修的那条通往山外的路啊,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好人,有领导,有同志,还有您没有见过面,不知道姓名的许多朋友。他们像是朝圣、又像是接力。他们又走了,从惠家沟带走了您事迹的鼓舞、精神的火种。您一定会相信,因为他们是您的战友……

你是谁,您是一个平凡的人,

你为了谁,您为了惠家沟的父老乡亲。

你是谁,您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你为了谁,您为了大地的丰收,人生无愧,为了播洒党的光辉。

你就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郭秀明!

邮编:727031

地址:陕西铜川供电局宣传工作部

电话:0919-3456036

邱罗莹

铜川供电局宣传工作部2005年3月12日

815铜川日报、新大陆

雾中情

雾从天降,从地生,在花间,满枝头;顺河而动,爬上山坡,跨过小桥,漫过小溪.唇边一丝润泽,清淡的滋味.

延安的宝塔在雾中依然耸立;延河大桥依旧那样雄姿多彩;延河的水确实涌动着雾的乳白。岸上的柳枝摇曳,风来雾动.清凉山、凤凰山受着雾的洗礼,却听不见“四面边声连角起”、看不到“长烟落日孤烟直”的景色。犹如天桥般的蓝家坪大桥见证过多少人间真情。

也是秋雾茫茫的季节,桥上出现了两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长发随跑步的节奏,在肩头一起一伏,迎风飘荡。高昂的头,挺起的胸,雪白的鞋,嬉笑的话语,在雾的旷野构成一幅素女晨练图。

秋雾散尽,冬雪初来。她们颀长的身影,如影随行,踏着皑皑的白雪,呼着短段的热气,银铃似的笑声回荡在晨光之中,一缕金黄,一摸橘红的暖色,铺满银装素裹的寒山瘦水。她们好像两朵鲜艳的腊梅。

雪消春归,鸟语花香。不知什么原因,她们的脚步失去了以往的轻快,欲其说是跑,不如说是在走。原来她们中的一个得了医学界目前也无能为力的白血病,全身无力,最多只能有半年生命。家人为她吃药前,悄悄撕去说明。朋友送来鲜花,祝愿她早日康复。她的同伴几乎停止了一切业余活动,陪她读书、散步,还特别叮嘱自己的男友,在这一段时间最好不要约她。

于是,在明媚的夏天,在杨家岭的绿荫里;在延河边,两位少女缓步细语,轻松的说笑……

当又一个秋天到来的时候,人们看到在朝霞中,桥头上跑步的只有一位少女。又过了一段时日,少女身旁多了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年。

在她的心底,时时想起那位婷婷玉立的同伴。

假如她不得白血病,假如白血病象感冒一样药到病除,那该多么好啊……新大陆

10难忘槐花香

难忘槐花香

每年槐花飘香的时候,在革命圣地延安,在去杨家岭的大路两旁,粗大的槐树上就开满了淡黄清白的小花,随风飘落的花香,沁人心脾.

十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夕阳西照,给杨家岭长满树木的山坡和山间的景物摸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中央大礼堂1921----1945在斜阳下格外醒目.这是一座典型的黄土高原窑洞形的设计.据说当年是用了最好的石匠最好的石料修建的,一是为了美观,而最关键的是为了防备敌人的空袭大礼堂内摆放着当年代表们开会时坐的长椅,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的画像.四周的墙上插着红旗,挂着标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走上主席台左侧的通道,透过一扇轻锁的木门,看到有一张乒乓球台,上面有网子,两边各有一只球拍,其中一只下面还压着乒乓球,象是代表们刚刚打完一局,或者是忽然想起什么大事,暂停下了一同去商议.这是一个永恒的瞬间,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但毛泽东的名字从此写上了党的旗帜,七大所制定的许多政策成为革命胜利的法宝,其本身也被党史学家誉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走出大礼堂,昂头望去,一排排,一列列整齐的槐树站满山腰,象正规军人的方阵,好象是那战火硝烟的年代里,隐蔽在青纱帐里的战友,依然守卫着正在召开的会议.

在这里,在槐花开满山的季节里,我走进了那个凝固的瞬间.铜川日报

12我有幸与“毛主席”合影

我有幸与“毛主席”合影

这是一张没有发黄的19年前的照片。照片中除了扮演毛泽东主席的特型演员古月外,都是西安电影制片厂《斯特朗在延安》拍摄组,当时从我们延安供电局抽来的群众演员。我就在其中(最后一排左起第四)。

1985年的冬天并不很冷,大约是在11月底或是12月初的一天下午,接到通知,下班吃过饭之后,到局大门口集合,有统一行动,任务不明。我想可能是供电营业突击检查,因为当时电力紧缺,对于不按计划、不节约和违章用电,营业部门经常进行突然袭击检查,但由于人员不足,时常叫机关人员配合参加。当大家纷纷爬上大卡车时才有人说是当群众演员,去拍电视剧。听到这个信息,车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热闹。说实话当时对于拍电视剧还知道的不多,当群众演员到底能不能完成好组织交给的这项任务,成为大家的共同话题。

汽车在延河大桥前右拐,经过清凉山脚下,走过王家坪革命纪念馆和杨家岭的旁边,越过蓝家坪大桥,十多分钟后来到枣园。这里停了许多辆汽车,完全没有了先前我们参观时的宁静。汽车停稳,大家刚站定,工会的杜建平(前排左起第一位,北京插队知青)用已经并不地道的但却京味十足的话语正式告诉我们,从今天开始连续三天下班之后夜晚的任务是当好群众演员,配合拍好电视剧《斯特朗在延安》,要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紧接着就是发八路军服装,我除了激动并没有惊喜。

第二天晚上九点多钟,在枣园的会议室,拍摄一场毛主席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跳舞的戏。当扮演毛泽东的古月进入我们的视野,我的注意力再也没有离开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这么近距离,见到缔造新中国的“毛泽东”,让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们,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在我们大家的感受里,眼前的人就是毛主席。他伟大而又和蔼,他坚毅而又亲切,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又常常搬指讲他要讲的问题,戏里戏外,走路说话全是毛主席的神情举止。在这个特殊的环境,结合1946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国共两党都感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形势。对于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包含着的必胜的信心,体会得更加深刻了。

第一次当群众演员拍电视剧,好奇的心理,勤快的本性,使我非常愿意尽可能多的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拉电线、抬道具,一来二去和他们的专职道具会熟了,而且以致于后来,出现了他要我去跟他干的邀请。在拍摄现场只要导演喊一声“开始”,无论谁、在干什么,现场都要鸦雀无声。我由于和道具的特殊关系,就有了能到监视器前,现场看实际效果的特权。忽然,我发现,正在随着音乐和鼓点与斯特跳舞的毛主席,嘴角少了那颗神奇的标志。就立刻指着屏幕对旁边的人说,“毛主席脸上少了颗志”。有人连忙制止我的发声,不许我讲话。当这段音乐停下来的之后,剧组人员给毛主席和斯特朗分别端上一杯开水,化装师巧妙地将早已准备好的“痣”顺手贴在了毛主席脸上合适的位置。导演看到一切准备就绪,找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重新开机。毛主席和斯特朗的身影在主光灯的照耀下格外引人注目。为了配合这场戏的拍摄,头一天,对我们这些群众演员,进行了短暂的强化性跳舞训练,凡是接受能力强、学得快的人就和舞伴一同在舞池(实际上就是把会议室的桌椅挪开之后房间里的中心位置)跳,参与大场面的演出。凡是学得慢的就站在导演安排的位置,只做表情上的配合,起一个气氛上的烘托。我是属于站着不动行列中的人。按要求,毛主席要在剧情进入高潮之际,有一个亲自敲鼓伴奏的特写,大家都在注视着主席的动作。只见毛主席走上近前接过鼓手递过来的鼓棰一边认真的敲,一边用眼神鼓励跳舞者一起欢快地跳,嘴里还用略带湘音的“咚——查--查,咚——查--查,咚——查--查”指挥大家一起跳,然后重新进入舞池和斯特朗一起翩翩起舞,将舞会再次推向高潮。演员进入角色,表演非常出色,各部门配合密切,所拍镜头非常完美,导演特别高兴。分别向演员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尽管时至凌晨四点多钟,但人们没有丝毫的疲倦,反而更加清醒和激动。这时,剧组工作人员通知不要走开、不要卸装,扮演领袖的特型演员要和大家合影留念。大家又一次立刻高兴起来,各人赶紧站到安排的位置,把中间一个位子空出来,给演员留着。随后,我们依次和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合影留念。

多年来,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心头就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陕西电力报2005年1月19日铜川日报2005年5月28日铜川供电局宣传工作部邱罗莹

2004年12月20日

1765

13美丽的银河我的家

美丽银河我的家

美丽银河我的家,四季如春景如画。宾至如归心情好,笑脸相迎贵宾嘉。

绿荫荫里摘甘甜,葡萄长廊脆声笑。蝶飞鸟鸣繁华闹。玉莲绿水好看鱼,凡星明月凉亭邀;一群白鸽展翅祥云瓢。

色鲜型美赛春秋,味暖隆冬绿盛夏。青春靓丽如诗画,美丽银河我的家。

美丽银河我的家

美丽银河我的家,四季如春景如画。宾至如归心情好,笑脸相迎贵宾嘉。色鲜型美赛春秋,味暖隆冬绿盛夏。

田园锦绣情未了,都市风光银河俏。绿荫荫里摘甘甜,葡萄长廊脆声笑。意深深时金菊香,蝶飞鸟鸣繁花闹。一汪绿水好看鱼,一朵玉莲分外娇,一颗凡星近前生,一座凉亭明月邀;一群白鸽展翅飞,一缕祥云长空瓢。

远离家乡、远离妈,欢欢笑笑好年华,姑娘小伙不想家。青春靓丽如诗画,美丽银河我的家。

192

14礼赞

15悼邓公百年

17我愿做傻根

我愿做“傻根”

——观《天下无贼》有感

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正儿八经看过电影了。近日,纯偶然的机会,竟然使我带着耳机,将《天下无贼》一口气看完,还甚而至于有一种愿做主人翁“傻根”的想法。

这部电影运用复线的叙述手法,使影片节奏明快而丰满。运用汽车作为故事展开的引子,两名诈骗得手的贼,将赃车脱手之后,乘火车回家;将骑自行车的傻根,带着打工挣来的6万块钱回家取媳妇作为第一条复线产生;把专门在列车上作案的贼作为又一复线进入,使整个故事情节,紧紧围绕着主人翁能否带着辛苦钱回家,追求甜蜜生活,实现美好愿望,在一列飞弛地列车上,慢慢展开,扣人心弦。整个影片,仿佛是一个人生无法改变的,只有起点无须反回的旅程。

出身农家,从小长在山村的傻根,15岁到西藏打工,在长达六年的艰苦岁月中,他白天干活,晚上值班看野外的工地。时间长了和山上的狼群处成了互不伤害、共同相处、感情有佳的朋友。一次上班途中,他无意中用自行车,把猛然省悟不原继续做下去的女贼带了一段路程。一天,傻根接到家里的来信,说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要他回家取媳妇。在离别时,他还专门跑道工地,一一叫着狼群中它们的绰号,作了告别。当好心的民工兄长劝他把钱拿好,小心小偷时,他说:在野地工棚,我值夜班,狼都没有吃俺,难道人还能偷俺的钱。他始终认为天下没有贼。

在车站,傻根又碰上了那个坐他自行车的女贼。由于怀孕,她不想让他们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承担一个贼的子女的名分,她决心不在做贼,也不许他的男友继续作贼。因为无意中与傻根相遇,并被傻根的天真、单纯、厚道所感染的缘故,她和她的男友就主动担当起,保护傻根者的角色,而傻根至始至终都认为,这两个大哥大姐是一对很般配的好人。而就在同时,专门在列车上行窃的小偷也盯上了傻根装有六万块要取媳妇,想过幸福甜蜜生活的钱包。在飞奔的列车上、在暂停的站台上、在拥挤的过道里、在狭窄的列车顶棚简,保护者和偷窃人,激烈地展开了一场偷钱与不许、偷走又夺回的生死搏斗。最后正义战胜邪恶。她的男友——保护傻根者,用尽生命最后的一滴血,将傻根的钱包,艰难地放回还在睡梦之中傻根的身旁。这样的守信、这样的义气、这样的顽强、这样的生命,所完成的是一个,心灵由死到生、由悲到喜、由罪到非罪、由贼到非贼,而又由喜悦到悲壮、由朦胧到醒悟、又恶魔到天使,人性本善良的心路里程。

特别是影片的结尾,有一种诗一样的意境,画一样的色彩,工笔一样的白描。当预感不妙的答案到来时,她立刻阻止来人不要讲出来。她强忍住眼泪,大口、大口地吃东西,深情的小提琴缓缓地起音、进入画面,轻轻地吟诉;当画面漫漫隐去,字幕一一渐消,只有小提琴在专注而又无助、深情而又孤独、欣慰而又悲愤的一问一答、一落一起、一泣一诉,一波三折、一咏三叹、一心一意地倾泻,把她失去男友,失去爱情,失去希望而又有着宽慰的思想情感,把他们双双由人到贼、由贼到人、又由人到好人的一切喜怒哀乐,随着音乐的起伏一一道来,叫人浮想联翩,使人荡气回肠、凝神所思、思绪万千。

其实,《天下无贼》是用生命注解电影真谛的人们,用心灵感悟之后,用蒙太奇给了我们又一个和傻根一样的梦。而古往今来,天下是有贼的,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而当我看过《天下无贼》之后,真的想做一个生活中的“傻根”,因为怀着美梦睡着的人,要比睁着眼睛奋斗的人更轻松。

邱罗莹2005.3.5陕西电力报

端午节的思念

每年的五月五日,我都情不自禁想到爱国诗人屈原。

楚倾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7年),秦大举功楚,郢破。楚君臣仓皇而逃,迁都于陈,楚国面临覆亡的危机,人民陷于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境地,屈原感到悲愤绝望,抱石投泯罗江自尽,不忍目睹国破家亡,故国残景。同时,以死抗争楚国的黑暗。

相传屈原殉国于农历五月初五,楚人痛惜其亡,纷纷划船去救他,担心鱼食其身,并以粽子投入江中祭他。这就是端午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来由。

两千多年来,每到端午时节,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兄弟,以不同的方式,共同的目的,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使爱国主义的精神渐渐地融入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血脉。这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人生自古虽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碧血自残酬祖国”“我以我血荐轩辕”等等爱国志士仁人精神的源头。

回眸世纪的辉煌,百年的兴衰与崛起,沐浴新世纪初升的朝阳,展望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时不我待,时不遇我,奋发图强,数万万人于一心。强国、强种、强中华,以告慰屈原爱国爱民之英灵。

2000年6月7日铜川日报

我们是光明使者

我们是光荣的电力职工,肩负着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使命,珍爱电力就像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们是铁塔,一颗丹心忠于职守,伸开双臂、托起朝阳无论春夏秋冬;供电中,我们是银线,一颗诚心爬山涉水、迈开双脚、翻山越岭点亮千家万户灯。我们是光明的使者,同奏一首光明的赞歌。

那一年严冬,当主网铁塔导线和变电设备遭到雪灾严重威胁的时候,是光明使者冒着严寒冲进冰冷世界,走进变电台区的间隔、奔赴高山峻岭的深处。迎着刺骨的寒风,踩着厚厚的积雪,穿越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手脚并用爬上高高的山峰。用双手清除基基杆塔、档档导线上的结冰。饿了,啃一口冻硬的干粮;渴了,吃一把净洁的白雪;累了,靠在冰凉的杆塔稍稍歇息,然后接着再干。鞋湿了、脚冻了、手肿了,他们全然不顾。经过艰苦的奋战,330千伏、110千伏、35千伏等各个电压等级的电网,又重新恢复了安全的供电。

我们有着无私奉献的神圣追求。变电运行的站所,大多是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带。交通的不便、消息的闭塞、生活的单调,使得供电职工生活中原有的多彩丰富,变成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忠于职守。他们有的在共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结成了伴侣,心心相应、携手前行,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以站为家、齐心协力搞运行;他们有的履历简单、平淡而明了:参加工作二十多年就在这一个变电站工作,从第一天参加工作,到退休前的最后一天,安全负责,兢兢业业;有的家住几十里以外的闹市,他们有爱、有家、也有情。每当拎起提包告别孩子、爱人、年迈的母亲,心中总有许多的牵挂。而当看到煤城的璀璨、都市的繁华,眼中总有多情的泪花。他们从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青年,到肩负重担的中年,再到老当益壮的老年,恪护着安全、守候着光明、实现着理想;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融进了供电网络的每一台主变、每一付刀闸、每一条馈路;铜川电网的建设日新月异,电量的曲线与日俱增,而他们在白发染尽秋霜中光荣退休,无怨无悔,一脸的欣慰和从容。

农网改造圆满竣工,施工队员早贪黑、冒酷暑战严寒、顶烈日傲霜雪、风雨兼程五度春秋。决策管理层殚精竭虑、科学统筹;实施部门、施工队员千余名职工精心施工、艰苦奋战,万众一心点亮富民暖心灯。农网改造改变了自然村转供电的状况,消灭了无电村的历史,圆了几辈人的用电梦;改造了行政村原有薄弱的电网,园了乡亲们的致富梦;农民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满意电、舒心电。电灯、电视、电鼓风、洗衣机一起欢畅,实现了乡亲们的现代生活梦。

城网改造倍受关注,各界关心。最大的困难就是工期紧、任务重、安全要求万无一失。想市民之所想、为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困。他们千方百计、科学调度、合理安排,采取特殊客户不停电、重点客户保供电、普通客户少停电的办法,赢得了政府的满意、市民的称赞。从药王故里,到宜君山城;从老当益壮的铜川老区,到英姿勃发的新区热土;无论是偏远的山区,还是繁华的闹市,处处都有电网建设者忙碌的身影。他们不畏风霜雨雪、不畏酷暑严寒,把一腔热血铸就的忠诚,融进焕然一新、矗立于闹市台区的杆塔;融进连接千家万户的银线,点亮一家又一家温馨的甜蜜;点燃书桌前一个又一个升腾的希望;点起一个又一市政建设中的照亮工程。

95598是城市最亮丽的风景。客户拨通电话,一个悦耳的声音会立刻传入你的耳鼓,一分关爱总会滋润你的心田:“喂——您好!这里是电力客户服务热线,请问您需要什么服务帮助?”通过这条电力服务的热线,遭遇风雨雷电袭击而停电的陈炉古镇老人,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了光明;通过这条热线,铜川新区青冈岭的部队解决了转供电的困扰;通过这条热线,铜川市重点小学的楼房改造工程用电,消除故障,日夜兼程,如期竣工;通过这条热线,工人文化宫里又传出欢乐的笑声;通过这条热线,身居高层被困电梯的居民又顺利的到达了家中;通过这条热线,农用的机井又涌出了农民欢乐的清泉;通过这条热线,矿山的马达又在人们的期待中轰鸣;通过这条专线,投资新区的外商得到了电力最优质的服务…真是电力95598,服务你我他。

光阴荏苒,岁月常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辉煌如歌;有了杆塔,就有了银线;有了承诺,就有了兑现;有了团结,就有了奉献。成千上万的城乡居民在日月的更替中,尽享电力的恩惠。电是光明、电是温暖;电是欢歌,电是浓荫,电是绿水;电是空气,电是彩虹,电是阳光,电是建设小康社会动力的永恒。

同在蓝天下,共唱电力歌。无论是发电,还是供电;无论是输电的班组,还是供电的班站;无论是电研的院所,还是院校的课堂;无论是电建的市场,还是发电的车间;无论是岭南的水乡,还是黄土高原的村庄;无论是崛起的关中平原,还是塞北的火电家园…

让我们一起手拉着手、心贴着心、肩并着肩,合着“一强三优”的节拍,以昂扬的斗志、顽强的作风、卓越的成就、高亢的歌喉,同唱一首光明使者的赞歌!

陕西电力报2005年6月22日四版

2005.4.21血染中秋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650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监察机制的嬗变及现实启示 延安精神及其现实启示

卢文超根据校党委的安排,这一期秋季主体班由我来讲纪检监察方面的专题。不敢说讲课,与大家一起探讨,讨论之前,先提几条建议:1、请大家注意遵守课堂纪律,如不要接听手机、交头接耳、进出课堂,以免影响其他同志等;2、如果你了解我所谈的内容或

延安颂歌朗诵诗 李双江歌曲延安颂

延安颂歌(朗诵诗)(泉州市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由电视台主持人朗诵)□作者林轩鹤 一个雄浑有力的声音犹如延河潺潺的歌吟被一位从韶山走到延安的伟人用一支红色队伍行进的节奏吟诵成豪

延安精神 关于延安精神的演讲稿

发展脉络 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

声明:《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歌曲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为网友喜性高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