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 《司马法》与“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 读司马法原文及翻译

《司马法》与 "国虽大 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谈古论今】《司马法》与“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 读司马法原文及翻译
前向,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视察其海上自卫队时竟然也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可他忘记了这句话的前句"国虽大,好战必亡"。两句连起来,即“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话原出自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兵书《司马法》。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学界有人认为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或周。在战国时已散失。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司马穰苴兵法》既包括有古代《司马法》的内容,又有司马穰苴对《司马法》的诠释和自己的著作。
《司马穰苴兵法》至汉代已简称为《司马兵法》。司马迁说:"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刘歆著《七略》,把《司马兵法》归入《兵书略》,而班固作《汉书·艺文志》则把《司马兵法》归入《礼》书一类,作《军礼司马法》,内容有一百五十五篇之多。这说明它不是专门的军事理论著作,而包括有军法、军礼、军事条例、条令等典章制度,具有军事教典的性质。因为它由"司马之法"而来,故称《司马法》。
汉朝以后,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该书多有散佚,至唐代,《司马法》的篇章已亡佚很多,由一百五十五篇减至数十篇。入宋以后,更减至五篇,即今传本《司马法》(共3卷5篇)。
《司马法》残存五篇
第一,《仁本》篇,主要论述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第二,《天子之义》篇,综论军事教育的各种法则。 第三,《定爵》篇,统论为进行战争而作的政治、思想、物资、军事和利用自然条件等各种准备以及阵法运用的原则等。 第四,《严位》篇,论述阵法的构成及如何利用各种阵式作战。 第五,《用众》篇,主要论述临阵待敌、用众用寡、避实击虚的战略、策略原则等。
《司马法》在历史上颇多争议 关于其作者与成书的年代等都有不同的看法
由于《司马法》年代久远,散失严重,所以对于该书的真伪、成书年代、作者等问题,历代学者均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明清以来,辩伪成风,《司马法》成了一部争议极大的兵书。有的认为《司马法》是一部伪书;有的学者认为史书中的《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司马法》、《军礼司马法》是几种不同的书;有的认为今本《司马法》可分为两部分,前两篇为古《司马法》,后三篇为《司马穰苴兵法》。 目前,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今本《司马法》不是伪书,历史上的《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军礼司马法》均包含于《司马法》之中。作者为司马穰苴及其追论者。尽管由于该书亡佚严重,155篇仅存5篇,内容不全,但它仍具有很好的军事思想和很高的军事价值。

《 司马法 》的战争观 《 司马法》提出了“以战止战”的战争观。认为,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讨不义”、“诛有罪”。因此,对于那些能“安人”、“爱其民”和制止不义的战争,《司马法》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从这一基本立场出发,它提出了“以战止战”的思想。《仁本篇》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为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了同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这就是说,只要目的是为了消除战争,借助战争这一手段是完全可以的。这实际是说,为了达到和平的目的,不妨使用武力 。
这表明《司马法》并不简单、绝对地反对战争,否定战争,而且还表明了《司马法》已经揭示了战争的实质是用非常的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 《司马法》还提出了“天下虽安,忘战必亡”的观点。认为,如果平时忘记了战争的存在,放松战争准备工作,国家就有灭亡的危险。《仁本篇》说:“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对战争的态度:好战会导致亡国,忘战也会导致危险的局面。这一方面是对穷兵黩武行为的批判,也是对偃武修文,麻痹大意思想的警告。所以,《司马法》不是简单地反对战争或者赞同战争,而保持着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
此外,《司马法》在论述远古的历史时,把战争看成是“德衰”的结果.认为周不如商,商不如夏,夏不如虞,带有一代比一代"德衰"的退化论观念。 尽管《司马法》存在其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但是,纵观世界历史,人类文明到了今天,不能不承认,它的许多观点仍是值得深思的.
总之,《司马法》的古训“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充满智慧和哲理.至今给人们深刻的启示.作为后世的炎黄子孙,作为当代中国人,尽管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相对太平的年代,然而国际局势并不容乐观,我们的东海和南海也不太平.全球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从来未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仅不能忘战,更不能惧战, 反而应该积极备战,只有把自身的军力建设得足够强大,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让任何公开的、潜在的敌人都不敢轻举妄动,才能做到《孙子兵法》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此方能享有真正的太平,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有希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5380.html

更多阅读

《鸿门宴》司马迁 原文及翻译--阅读推介网 鸿门宴原文及译文

[导读]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是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

《牧牛图颂》与《十牛图颂》 郭俺 十牛图

宋·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与宋·廓庵禅师的《十牛图颂》道成编辑2013年10月12日一、宋·普明禅师《牧牛图颂》禅门十牛图,喻示禅宗修心的十个阶段。熟悉佛教禅修者都知道,唐代的禅师——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很喜欢用“牧牛”比

声明:《谈古论今 《司马法》与“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 读司马法原文及翻译》为网友极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