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阅读题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答案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附答案】:

(一)1.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4.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5.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2.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3.与开头“独 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4.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5577.html

更多阅读

2015.3.2-3.4央视《中国谜语大会》谜题集锦含谜底 动物谜语大全及谜底

2015.3.2-3.4央视《中国谜语大会》谜题集锦别夸大(打一字)——亏(“夸”字“别”了“大”)在家复习(打一字)——扇黄昏前后(打一字)——昔陕西省,西安人(打一字,八笔字)——狭状元及第(打一字,八笔字)——闸读着像一,用着是二(打一字,少笔字)——乙看似

弗罗伊德《梦的释义》阅读选摘1 西西弗的神话在线阅读

弗罗伊德《梦的释义》阅读选摘《梦的释义》[奥]弗罗伊德著张燕云译 陈仲庚沈德灿审校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中译本序言1.精神分析是研究人的心理的一种途径,也是研究人格(性格)的理论和心理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2.首创人是奥地

《爱的教育》阅读试题 爱的教育试题答案

《爱的教育》阅读试题 一、填空题。1、《爱的教育》原名(《心》 )。2、《爱的教育》的主要体裁为(日记)。3、《爱的教育》的作者是德·亚米契斯 ,他是 意大利 (国家)人。二、判断题(正确打“√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 呼兰河传全文阅读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40分)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

声明:《《湖心亭看雪》阅读题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答案》为网友凉心骚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