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惜取少年时——《诗经·曹风·蜉蝣》赏析 诗经 曹风 下泉

劝君惜取少年时——《诗经·曹风·蜉蝣》赏析 诗经 曹风 下泉

劝君惜取少年时

——《诗经·曹风·蜉蝣》赏析

凌彰

《蜉蝣》今译

蜉蝣之羽,蜉蝣翅膀轻又亮,

衣裳楚楚。好像鲜艳美衣裳。

心之忧矣,然而心中常担忧,

於我归处?我的归宿在何方?

蜉蝣之翼,蜉蝣翅膀薄又轻,

采采衣服。好像彩色锦衣裳。

心之忧矣,然而心中常担扰,

於我归息?我将安息在哪里?

蜉蝣掘阅,蜉蝣挖好藏身穴,

麻衣如雪。身穿麻衣白如雪。

心之忧矣,然而心中常担心,

於我归说?我将在何处安身?

解读赏析:

曹风是春秋时曹国的民间歌谣。曹国位于齐、晋之间,在今日的山东省西南部的荷泽、定陶、曹县一带,是一个较小的诸侯国。其统治者曹共公与晋文公(前697~前628)是同时代的人。他的生活非常腐化,所以人民都感到悲观失望。《诗经》只收存曹风4篇,其代表作就是《蜉蝣》一诗。

《蜉蝣》一诗表达了曹国人民对好景不常、年华易老、生命短促、人生不知何处是归宿的伤感悲叹。它将人生比喻为朝生暮死的生命微弱的昆虫——蜉蝣,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促使人们思索短暂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而且对后人有什么影响?不同的人生观会有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有的人热衷于建功立业,以求扬名千古;有的人积德行善,以求仙逝天堂、永享幸福;有的人只顾眼前享受、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犬马,结果寿命不长;有的人“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总是担心儿孙后辈的前途和幸福、活得很累;也有人以争取实现周游世界为人生最高目标。

如果换一个角度,用豁达的心态来看人生,也可以和唐代诗人张若虚一样,让人生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中得到永恒。持有相似观点的诗人还有宋代的苏东坡,他的诗句“人似秋鸿来有信”,认为人生来去如鸿雁迁徙,代代往复,生生不已。其另一诗句“月有阴晴圆缺”也是说月亮有时圆有 时缺,但毕竟没有真正的盈亏,而月亮的圆缺,循环往复,也是永恒的。

然而,《蜉蝣》还是表达了当时曹国人民的“生如朝露、命如蜉蝣”的悲观心态,表面上蜉蝣穿着鲜艳华丽的锦衣裳,但生命极其短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今天已有的幸福,而幸福生活是靠人们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物质和精神的财富而获得的。人类的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不能脱离集体社会而单独存在。所以要克服消极的人生观,要认识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因而人生在世时,要珍惜寸光阴,努力回报社会、奉献爱心,助人为乐,尽力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这样,就不至于虚度年华、留下遗恨。

2009.05.0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6544.html

更多阅读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赏析 陶渊明诗歌赏析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作者:杨树临风 出自:踏雪寻梅 浏览/评论:1,299/3 日期:2007年5月18日 05:5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赏析归去来兮辞晋·陶渊明●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

劝君惜取少年时 劝君莫惜金缕衣的意思

一个人到了超五奔六的年龄,你会有很多感悟和叹息:感悟生命的珍贵,感悟匆匆的时光,感悟生活的五味,感悟世态的炎凉;叹息人生的无常,叹息逝去的时光,叹息身体的病痛,叹息心底的忧伤。到了这样的年龄,也常回忆和诉说过去,可谓好汉常提当年勇,可毕竟

声明:《劝君惜取少年时——《诗经·曹风·蜉蝣》赏析 诗经 曹风 下泉》为网友与世无争的帅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