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谜案破解——建文帝失踪之谜 建文帝失踪之谜

明朝第一谜案破解

——建文帝失踪之谜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继位后改“洪武”为“建文”,史称“建文帝”。但在位仅仅四年,即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而下台后的建文帝下落,却又成了千古疑案,众说纷坛。

2008年的1月3日上午,在蕉城区金涵乡上金贝村登山道施工中,施工人员发现一座构形奇特的古墓。省、市考古人员发现,该墓有拜亭、舍利塔、地宫,地面上散落有鱼形状鱼纹和龙形石脊的构件,舍利塔上的一处碑文还刻有“御赐金襕佛曰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这处处都显示着墓主人绝不是一个平常人。当地的考古研究者大胆推测,这个墓主人就是失踪了600年的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详见本报2008年5月12日《深山古墓之谜》)。而此间关于此墓是否为建文帝,也有不同的说法,在经过上金贝古墓与建文帝下落问题研究小组以及一些明史专家一年多的考究之后,近日,终于有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专家们推定上金贝古墓就是建文帝的寝陵。

正史,建文帝下落迷雾重重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就有不少说法,有“自焚说”、“折衷说”、“出亡说”。为什么会如此歧异呢?首先历史记载就是相互矛盾的。《明太宗实录》这样说: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竟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按实录的记载,建文帝已被烧死,而且还得到了礼葬。有的说用的是亲王之礼,有的说用的是天子之礼。无论亲王之礼还是天子之礼都是极为隆重的。果然如此的话,有谁见过殡葬的仪式?坟墓又在哪里呢?以情理推断,对朱棣而言,哪怕有一点可能掩人耳目,也会为建文帝造个墓了事。正因朱棣连自己都欺骗不了,才不可能发丧建墓,因而才使民间出现那么多谣言。

既然明人对建文帝的下落已经说不清楚,300年后,清代由张廷玉主持编写的《明史》就更加莫衷一是了。《明史》写道: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在短短50多个字中,便有3个相互矛盾的说法:一、不知所终;二、焚死;三、由地道出亡。自燕军攻入南京(建文四年,1402)起,直至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300多年过去了,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仍然没有结论。当年参与编修《明史》的都是饱学的名士,在修《明史》时搜集了大量官私史料,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明史》向以体例严谨、叙事缜密而著称,但我们在这部煌煌“正史”中,对建文帝的踪迹却不知所从。

辟蹊径,现建文帝入闽踪迹

近年来,对建文帝的下落还有“贵州说”、“云南说”、“湖南说”等等。但上金贝古墓与建文帝下落问题研究小组王道亨、明史专家、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编审马渭源等人,另辟蹊径,通过实地查访,翻阅大料史料,获得建文帝出亡闽东的信息。

明末清初学者查继佐在他的力作《罪惟录》里大致讲了这样一件事:建文帝出亡到福州的雪峰寺时,曾与朱棣的心腹使者郑和“碰巧”相遇了。对于郑和来说,建文帝是故君,作为昔日君主的臣民理应尽忠报效建文帝;但郑和身份很特殊,他又是燕王府的旧人,跟随朱棣一路来到南京,大明帝国政治的特殊性使得在雪峰寺“邂逅”建文帝的郑和十分尴尬:建文帝轻声嘱咐手中握有几万兵马准备下西洋的郑和举兵造反,郑和一边给建文帝揉着脚一边哭着说:“我不能!”随即就离去。

清康熙二十二年纂修的《江宁县志》中载:“三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乐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密知建文踪迹,回朝皆奏不闻,史称其有隐忠云。”由此,南大老教授、明史专家潘群先生这样说道:“郑和确实‘踪迹建文’,并且终于在福州雪峰寺找到了建文帝。”

马渭源认为,既然建文帝在雪峰寺出现过,“邂逅”的又是秘密寻访他的郑和,即使郑和对故君再忠,建文帝谅必也不敢在雪峰寺久留了。而与雪峰寺相距驱车三小时山路路程的原本闭塞落后的山区宁德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一带何尝不是藏身的好地方。

建文帝何以出亡福建宁德

马渭源认为,大明西北是朱棣的“双重亲家”宋晟的势力范围;西南又是朱棣的亲家沐英家的天下;湖湘地区呢?朱棣后来在武当山一带大搞土木工程建设,到处都是朱棣的“走狗”;南京周围的江南地区?距离京畿太近,危险性极大;上江西,那可是建文帝老师黄子澄的家乡?但也是目标太明显,危险性也大。所以,他认为只有上福建一带去才最为合适。

首先是建文新政期间或以前的朝廷中枢中许多高官都与福建有着一定的关联。建文新政时的户部尚书王纯曾是福建参政,工部尚书郑赐就是福建建宁人,吏部尚书张紞的知己张祖也是福建人,监察御史林英原籍为福建宁德古田县人、刑部给事中叶福为莆田人,更有与朱元璋、朱标和朱允炆祖孙三代都有着非同一般关系的浙江浦江郑家之子郑湜曾经还当过福建参议。当地百姓口头相传:当年建文帝出亡到福建宁德是与他的老师周斌有关。明代文人黄仲昭在《八闽通志》这样记述周斌:“周斌字质夫,宁德人。洪武中领乡荐,授建宁府学教授。时兵革甫息,斌修废起弊,严立教条,作新士习。郡县长贰非公事弗造其室,与之语曰皆政教大端,弗及私事。十五年,云南平,撰贺表称旨,有金币之赐。秩满,召至便殿,承顾问,以质直见重。明年拜中都国子监肆业,约度明信,诸生悦服。又明年,召还,升齐王府左长史,辅翼开陈,一以正道。丁内忧,以病卒。”

从史料来看,周斌是一个与明初皇家有着较为密切关系的宁德籍文职要员,洪武中期他就当上了皇帝的顾问,后来出任中都国子监的教官,最后担任齐王府左长史,负责齐王府公务之类的事情。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明初朱元璋经常让朱标等皇子上凤阳学习锻炼,想必“以质直见重”的周斌与仁弱端庄的朱标太子肯定熟悉。建文帝从小在明皇宫里长大,周斌又当过宫廷顾问,可以相像他们俩肯定很熟悉。古时候通讯不发达,建文帝遭遇国破家亡之大难后不得不出亡,到了福建,来宁德找周斌(周氏为宁德地区的一大族)合乎情理,它比上浙江和江西等哪儿地方去躲藏都合适,既不招眼又有良好的人脉关系与社会基础。

因此综合起来看,建文帝最终出亡到福建宁德是个聪明又理性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支提寺重大发现印证建文帝

日前,在距离雪峰寺东北方向约3小时车程的宁德市蕉城区霍童支提寺有了重大发现。寺内收藏了一大块明代的木刻拓片,虽然该木刻板以前曾被当地农民作为栏猪的猪圈板,其上面的好多文字与部分图像已经被猪八戒的子孙啃到了肚子里去了,但我们今天还是能看到木刻拓片上剩下的一些图像——郑和航海舰队的盛大境况和部分字样,如:“尊宿澄鉴荷南宋荥封于嘉定迨我”、“成祖文皇帝握乾符以昇位泽被九流”、“仁孝皇太后体坤德以资他恩隆三宝”、“圣像铸千尊”、“郑和”等字样,结合支提寺内所藏的“千尊铁铸圣像”和大殿后堂所挂的那块署有“敕赐华藏寺大明永乐五年钦差太监鼎建禅林”之匾,再查阅《国榷》的记载:徐皇后(即上引木刻拓片上的仁孝皇太后)崩于永乐五年七月乙卯日,同年的九月壬子日“太监郑和还自西洋”。(谈迁:《国榷·成祖永乐五年》卷十四)综合起来看:大约在永乐五年七月前,朱棣的老婆徐皇后有旨——给宁德霍童支提寺即当时的华藏寺捐赠千尊铁铸佛像。由此推定,郑和护送千尊佛像到宁德霍童支提寺是在永乐五年九月以后的事了。

既然肩负寻找建文帝之秘密使命的朱棣心腹郑和到过福建宁德,再结合建文帝在距离宁德驱车3小时路程的雪峰寺出现过的事实,马渭源推论:建文帝极有可能出亡到了宁德地区。

2009年8月27日下午,马渭源、潘群(南京大学教授)等明史专家在支提寺亲眼见到了一件明代的奇特袈裟,结合上金贝古墓疑是建文帝陵寝等考古发现,通过对这件袈裟的仔细认证,他们进一步地认定:建文帝最终出亡福建宁德了!霍童支提寺袈裟也是建文帝的。专家们的认定理是什么呢?

一、该袈裟“横幅”上就有9条五爪龙,正中间有5条五爪龙,意寓“九五之尊”的龙饰袈裟,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在中国传统社会,有龙之物必定与皇家有关。据四川发现的清廷所赐袈裟上的龙饰图案来看(清承明制),其周边有许多小龙,中间并没有龙,有的是佛教图饰。而支提寺的袈裟不仅中间有五爪龙,而且还呈九条和五条有规律地分别居正上与正中位置,谁敢享用这“九五之尊”龙饰主题的袈裟?只有皇帝了。那么究竟是哪个皇帝呢?

第二,从支提寺袈裟的织品工艺、技法与龙饰图案造型等方面来看,它们与明代皇帝穿的龙袍相似或言相同。那么明代究竟有哪个皇帝下落不明或如人们传言的去当了和尚了呢?只有明代第二帝朱允炆!

第三,该袈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袈裟,而是有多处缝补的“百衲衣”。尽管粗看看不出——缝补技术较高,但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看出来的。有的地方有很严重的磨损,这说明该袈裟穿用时间很久。综上所述,无论建文帝人生的最终生活到底如何,但从今天支提寺所藏的特殊袈裟来看,建文帝最终出亡福建宁德确切无疑。

据当地的僧人与村民所述,该袈裟原本为支提寺收藏,后来才流失到了民间,大约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由支提寺的方丈用120斤的地瓜干从一个当地农民手里换回来。结合在支提山不远发现的上金贝奇特古墓和老百姓在山上挖到的玉碗、玉筷、玉盘等皇家器物,综合起来看,所有这一系列物证都表明了:明朝第二帝朱允炆不仅最终出亡了福建宁德,而且还“圆寂”于那里。至此,马渭源认为困扰人们600年的明朝第一谜案可宣告破解。

相关链接》》》

1、“上金贝建文帝陵墙上两龙头龙纹的造型正是龙嘴上唇而翘,并且长于下唇,龙头硕大、额部隆起、大目圆睁,龙口前有火焰珠,龙鼻端呈“如意形”,是典型的明初闭嘴龙造型。”——郑和研究会副会长、郑和第十九世孙郑自海。

2、“上金贝古墓舍利塔底座的纹饰以及墓碑底座的纹饰,与明孝陵的各个构件纹饰极为相似。”——马渭源、郑自海、郑宽涛。


明朝第一谜案破解——建文帝失踪之谜 建文帝失踪之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3148.html

更多阅读

如何破解word文档密码 精 破解word文档密码软件

如何破解word文档密码 精——简介Word软件提供的文档保护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文件的安全,但是如果有一天自己忘记了当初设置的保护文档密码,该怎么办呢?下面小编将给大家讲解一下Word文档密码的破解方法。本经验仅用于交流学习,请大

声明:《明朝第一谜案破解——建文帝失踪之谜 建文帝失踪之谜》为网友农村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