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萧瑟处:一、女红

回首萧瑟处:一、女红

回首萧瑟处

如果把人生比作翻越一座山峰的话,人到中年 便是登上了峰顶。回首来路,几多绝佳风光,几多雨雪风霜,酸甜苦辣,人生百味似已遍尝。说来也怪,记忆犹新的偏是那萧瑟之处……

一、女红

过去,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中,中国女孩子会不会读书不要紧,会不会女红——剪裁缝纫、描样绣花的针线工夫才是今后能否当家理财、相夫教子、居家过日子的评判标准。即使大户人家的小姐至少也要学学绣花来培养淑女气质。

现在的女孩子,要成家了连针线都没有摸过的比比皆是,不照样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所以,在这不需要女孩子刻苦学习女红的时代,我家姊妹个个能飞针走线,做得一手好女红,就不免是一件令人惊异的事情了。

但我家姊妹做针线,可不是为了训练淑女气质,纯粹是为了生计。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事情。我父亲在“文革”中被囚禁,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被中断了,爷爷、奶奶、妈妈和我们五姊妹,一家八口人仅靠妈妈三十多元的工资怎么活呢?幸亏两个姑妈每月寄来爷爷奶奶的生活费三十元左右,靠妈妈和奶奶的精打细算,一家人勉强糊口,此外别无分文。更别提营养、医疗、读书、添衣等费用了。那是我家政治上压力最大,经济上最困窘的时期。

还是妈妈,我此生见过的最坚强聪明的女性,她想出了一个当时对我们来说最适合的赚钱方法,那就是做女红挣钱。我永远记得母亲对我们的教诲:“人穷志不短,不到万般无奈,不要向别人借钱度日。借一分钱,别人会把你从头上看到脚下!”经过母亲的多次申请,加上母亲下放所在的单位——服装社领导和裁缝师傅的善心帮助,我们终于得到了固定的两个车工师傅所做服装的女工活。大部分活儿是锁扣眼、钉纽扣,挑衣脚、裤脚边,遇上好衣料,还要熨烫。也有童装需要绣花、贴花和图案。每一件工钱是3分到1毛钱。

有了固定的车工师傅,就必须要配套完成他们每天的任务,并且接受成品检验员严格的检查:针脚是否匀称、纽扣是否钉得牢固、熨烫有否损伤衣服等等。

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缝纫铺里领活计,有时二三十件,有时五六十件。一大抱一大抱的,有时遮住视线,连路都差点儿看不见了。夕阳映照下,地上的身影也因抱着衣服而变得千奇百怪,有时象可爱的小动物,有时又象狰狞的妖魔。不过那影子总会不弃不离地忠实地伴着我们回家,为我们消除那漫漫长途的寂寞。等抱回家,那手臂酸得半天也动不了。

妈妈实行承包责任制,把每天的活儿分配到每一个人,一般是前面三个女儿均分,四妹打下手,钉纽扣。妈妈也帮着做。那时我12岁,二妹10岁,三妹8岁,四妹还不到6岁。

在妈妈的指教下,我们姊妹很快掌握了这套针线活儿,尤其是二妹和三妹,飞针走线,做得又快又好。

遇到童装需要绣花、贴花,那就是我的事,凭着想象创造性地去做。为此我还专门去向一个我叫“姑婆”的脾气很古怪,但女红特别好的老太婆学绣花,尤其是一种叫“缠花”的技法,用在灯芯绒童装的衣领和前胸上,能得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姑婆胖胖的特别怕热,夏天我就给她打扇,她教我绣花的时候居然很耐心,不象旁人传说的那么凶——她跟她的女儿都是一搭话就吵的。她可能也是可怜我们的困境,在尽她所能帮我们一把吧?(“姑婆”应当早就离世了,愿她老人家安息!)还有那些女工,本来就是靠在针尖上寻饭吃的人,比如何婆婆,孤身一人;李阿姨,单身拖两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的命真苦——芝麻大的命都还是空心的哦”,但她们并没有因为生计被挤兑了而怨恨我们,还经常教我们一些做针线的窍门和绝活。现在想来,她们都是在尽其所能帮我们啊!

那些活儿一般情况下第二天一早就得交上去,所以再晚也得赶出来。我们的作业就只有在完成女工活儿以后才能做。我们尽量争取中午把作业做完,遇到下午才布置的作业,要么请老师提前告知,要么第二天中午补做。我和二妹年龄大一些,遇到的老师也同情和理解我们,所以,我和二妹拼尽了全力,成绩一直很好。三妹年龄小一些,就没这么幸运,有时放学后贪玩一会儿,误了干活时间,或赶完了活儿,困得做不完作业就挨批评。在完成了额定任务以后,我们姊妹都会去帮着赶剩下的活儿,尤其是四妹,实在太小,困了只好让她先睡,就剩下些活儿;甚至有些她因胡乱赶速度,质量不能保证,需要返工的活儿。我们的姊妹之情也就在这一针一线、互怜互助中一点点加深了。

最难忘的是冬日深夜母女们围炉做针线的情景。妈妈燃好焦碳炉子,上面烧着一壶水,一方面节约,一方面使空气保持湿润。炉子上方一盏大瓦数灯泡吊得很低,用报纸做的灯罩让灯光不散乱,除了4岁的五妹外,我们母女五人围坐炉前,就着灯光飞针走线。

妈妈为了给我们提神,经常讲一些故事和笑话给我们听。比如“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安安送米”等等。有时我们也边做活儿边唱歌。姊妹几个唧唧喳喳争着讲述每天的见闻,长夜漫漫却并不寂寞。夜深了,妈妈还会煮点醪糟粉子给我们充饥,有时甚至还有一点自制的香肠,真是让我们喜出望外、欢呼不已。那恐怕是我平生吃过的最香的香肠!而在橘黄色的灯晕下,冒着水蒸气的茶壶在炉子上咕噜噜地开着,母女们围着炉子埋头做针线,那一幅苦涩而温馨的场景啊,是珍藏在我心中的永不褪色的人生画卷。

一年中最高兴的要数年三十晚上,因为顾客的新衣服都在这之前赶完了并被取走了。但我们母女们仍然围炉而坐,仍然飞针走线——那是在赶制我们自己的新衣。妈妈是一个非常要强而聪明的女人,她说:我家都是女孩子,不能衣衫褴缕地过年。所以再困难,我家姊妹每年过年都有一套新衣服,加上奶奶给我们每人做的一双新鞋子,我家姊妹正月初一出门总是一身簇新,喜气洋洋的。我知道妈妈给我们挪制这几套新衣服是多么地不容易:首先布料是妈妈在百货公司布匹柜的朋友李阿姨帮忙买的零节料,那是要卖掉很多匹相同花色的布料才凑得齐;然后妈妈求裁缝师傅们给拼剪出来;再求车工师傅轧好,女工活儿就是我们自己做。这样一来,别人做一两件衣服的钱,妈妈能给我们一人做一套。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年,我们前四个女儿的新衣是枣红色加黑线的格子线呢,因布料不够,五妹的另是一种:上衣是橘黄色灯心绒童装(领口、前胸我都给绣上了一朵朵小花),红色灯心绒裤子(裤逢滚黑边),红底黑点的灯心绒棉鞋,漂亮得象个洋娃娃。我们姊妹穿上有自己动手做的衣服,那种喜悦和自豪的心情是那些娇生惯养的女孩子永远体会不到的。

姊妹同衣像

这种女红活儿一直做到1977年,我考上了大学,二妹、三妹参加工作为止,前后持续了7年。

当时我们每月做女红的收入大约有30-50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也给母亲精神上以很大的慰藉。同时,对我们姊妹的人生来说也算是上了重要的难忘的一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3768.html

更多阅读

澳门:一、历史文化;二、民俗风情;三、威尼斯水城

人们只要一踏上澳门特区的土地,就会立刻感受到宽松祥和的气氛:即中华文化的沃土,西洋文化的浸润。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是异质文明的双向交流。其中也有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接受。没有这种双向的接受,就没有文化的融汇。以“和而

第33节:一、资金博弈市场中资金管理的重要性(1)

系列专题:《教你如何降低炒股风险:零风险博弈》  第二章  博弈市场里的资金管理  博弈论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目标的理论。博弈论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博弈可以分析自己

第11节:一、喜新褒新(1)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新·创新  一、喜新褒新  大多数人喜欢“新”。  有新闻了!过新年了!迎新生了!发新书了!穿新衣服了!新人新气象!新官上任三把火!祝一对新人百年好合!听了新闻联播再说吧!大力发展新

第2节:一、人性本“思”(1)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一、人性本“思”  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本恶--人之初,性本恶。  人性本思--人之初,性本思。  小孩子生下来不久,就会观察,就开始有一些思考

第8节:一、10亿元天价转会新华都(1)

系列专题:《职业生涯首次揭秘:打工皇帝唐骏》  第一章 天价转会  2008年的某一天,坐在盛大总裁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风景,唐骏突然想,自己到盛大已经四年了,回首过去这四年,可谓惊心动魄,刀光剑影;但接下来的盛大不会这么精彩了。人生难得

声明:《回首萧瑟处:一、女红》为网友花甲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