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磁铁》 研究电磁铁实验报告

《研究磁铁》

一、说教学内容:

《研究磁铁》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单元的第四课。是根据课标中“能的表现形式”相关条文编写而成的。在指导学生研究了有关电路的内容之后,来磁铁的性质,为以后探究电磁转化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和辅垫。

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的好多玩具中也有磁铁。对学生而言,他们对磁铁很感兴趣,但对于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比较模糊,还停留在磁铁能吸铁这一性质上。这一课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和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和制作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磁铁的性质,从中感受到乐趣,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教材目标作如下预设: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

(2)能利用磁铁的性质制作指南针及磁铁玩具。知道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不同方法研究磁铁的磁性强弱,并经历其中一个方案的研究过程,建构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极处磁性最强的科学概念。

(2)小组合作探究出磁铁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的学习态度、小组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通过调查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好处,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的态度。

从以上分析得出: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难点则是自制水浮式指南针。

二、说教法和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本课教学的思路是: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性质。我采用“引导——探究发现——集体研讨”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科学课标》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突出重点。学生以游戏探究、动手实验、集体研讨活动为载体,激发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内化。

三、说教学准备与课时安排:

1.师生准备:

因为这节课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所以我为学生准备了以下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形状的磁铁、瓷汤匙、铜钥匙、铁钥匙、图钉、牙签、橡皮、塑料尺、纸片、棉线、五角硬币、一角硬币和较多的回形针、小钢针、泡漠等物品以及记录单。我准备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纸蝴蝶和装有磁铁的“魔盒”作为为演示材料。

2.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现代建构理论,将以往“个体户”式的单项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根据以上教学要素的分析,我采用如下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引入情境

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巧妙地用了书中的一个小制作导入:用一个“魔盒”引诱纸蝴蝶在空中飞舞。游戏会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蝴蝶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舞呢?估计学生们能说出是因为盒子里有“吸铁石”。这时,我再把盒子里的磁铁展示给大家,同时告诉同学们这块“吸铁石”的书面语言叫磁铁。板书课题:研究磁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入手,创设情境,触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学习探究,建构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需要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这部分教学活动正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1.认识磁铁的形状。

首先让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磁铁及其形状,教师再分别展示条形磁

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并结合板书来告诉孩子们各种磁铁的命名。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不同形状的磁铁,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2.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1)首先教师设问:猜一猜, 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学生各抒己见。这时教师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学生会迫不及待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磁 铁 能 吸 引 哪 些 物 体(记录表)

《研究磁铁》 研究电磁铁实验报告

学生分组实验,在记录单上打“√”做好记录。汇报交流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这些物体,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并板书:“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大胆猜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估计学生就磁铁能否吸小纸片等问题产生认知矛盾,学生探究、验证的欲望大大增强。这时,让学生进行验证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地形成“吸铁”的概念,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体现。)

(2)研究条形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教师引导:磁铁各个部分的磁性是不是一样呢?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方案,对于易操作、有创意的方案给予肯定,师生共同讨论出可行的研究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确定条形磁铁上的五个点进行分组实验。

条形磁铁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数量(记录表)

A点

B点

C点

D点

E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结束,交流并板书: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同时指出: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学生了解了磁极的知识后,教师设问:你能用磁铁一个接一个地去吸大头针吗?隔着纸能吸大头针吗?这说明什么?

得出结论并板书:磁性可以传递、有穿透力。

接着,教师介绍悬浮法和悬挂法。学生用悬挂法观察磁铁静止后的现象。

教师指出:磁铁的南极和北极及字母表示法。板书:磁极能指示方向。

(这部分活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做到有“扶”有“放”,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定量研究意识和严谨的研究态度。)

学生获得新知,情绪高涨。有一名人说过:“低估潜能比高估潜能更可怕。”下一环节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个性质,放手让学生探究获得。

(3)小组活动:

谈话:把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什么发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玩磁铁的两极发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个性质。同时板书这一性质。

(4)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和用途。

(指名读,读后请学生说说知道些什么,想到些什么,从而激发起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3.自制指南针。

(1)教会学生磁化的方法:用小钢针在磁铁的一极沿同一方向摩擦20次以上,使之也带有磁性。

(2)把磁化的钢针放在悬浮于水中的泡沫上,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被磁化的钢针具有指示南北的功能,同时又把上面阅读部分的知识进一步消化,利用磁化办法自制指南针。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总结延伸。

1、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再让学生思考 “一块磁铁断了,它还有两个磁极吗?”并展开讨论。

2、拓展活动

我认为,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的结束而中止,课的结束应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在课堂结束前播放磁悬浮列车的课件并作简要介绍,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调查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因为本课要完成的任务很多,所以,把自制磁铁玩具也放在课后去完成。下次进行交流,评比。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四、整理实验器材,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工具。我认为科学课的板书应该做到直观性、简洁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本课板书内容主要是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和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让学生一目了然。

好的理念加上好的教学策略,可让学生鱼翅和熊掌兼得。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和思考,希望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附:板书

形状:条形 蹄形环形 ……

磁铁磁性: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有传递性有穿透力

磁极:磁性最强的地方 可以指示方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6791.html

更多阅读

关于《读唐诗》歌词“吴山的雪”的研究 唐诗研究自考

歌曲《读唐诗》里面唱到:“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这个“吴山的雪”是哪句诗里的呢?我没想出来,汗。。这不快成文盲了吗?!于是乎百度,发现有两个版本,有人说歌词是“吴山的雪”,有人说是“巫山的雪”。这显然是音近的关系造成的。我个人觉得

《雨巷》教学叙事研究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叙事研究2011学科教学(语文) 李秀芹我把选课目录浏览了一遍,就选定了《雨巷》,一是因为在高中学过的现代诗歌中,对《雨巷》印象最深。二是也比较喜欢戴望舒的诗歌。诗歌选完以后,就找到以前的高中课本,先是仔细的读这首诗歌,

“小学生探究学习方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探究学习方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张桥中心小学课题组【研究原则】本实验研究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原则:1、强调探究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原则。一讲到探究式学习,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交流等步骤。实际上,探究学

声明:《《研究磁铁》 研究电磁铁实验报告》为网友三岁就狠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