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的解放思想,突破观念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不断的解放思想,突破观念

“老师,我很痛苦-----------”

“老师,我很无奈---------------”

“老师,我恋恋不舍,不能够放弃---------”

“老师,我很高兴,原来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老师,我很幸福,今天我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爱护。”

“老师,我悟到了,痛苦中成长,解放思想也是一种进步。”

“老师,----------------------”

“老师,--------------------”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在各种心境的体验中去品尝酸甜苦辣等各种各样的滋味,从而有点点滴滴的进步。

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的一生为什么活着,这是自从有人类以来,每一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也是各大哲学家,思想家,宗教领袖们孜孜不倦研究探索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追求目标。

记得2013年的春天,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你幸福吗”的调查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觉得一下子抓住了人性中最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幸福,自己活得幸福;再高一点儿,就是还有能让别人也活得幸福。这两点儿,基本上可以概括所有人,所有宗教,所有团体和个人,所有思想的最终目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至少也是其所标榜的东西。

正因为幸福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正因为不同阶段我们都有不同的幸福目标,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才有生存下去的理由,才有不断进步的动力,整个社会才能不断的繁荣发展。但是反观我们的人生,反观我们的社会,反观每一阶层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们不难看到,在幸福面前家家都还有一本儿难念的经,许许多多人或者团体还处在各种各样的纠结和困惑之中。那么如何面对,如何有所进步呢?

这里我们重点儿要讲的是:解放思想,不断的解放思想,不断的突破已经形成的观念,才是我们获得进步,获得幸福的重要的一条途径。

记得《篱笆墙里的女人和狗》的主题曲中有一句歌词:没有憋死的牛哦,只有愚死的汉。外在的牢笼,我们很容易否定,很容易推翻,而自己内在的思想牢笼却因为不易发现,不易察觉,而在长期的无形存在中会形成所特有的观念和感情。唉,没有憋死的牛啊,只有愚死的汉,在关键时刻,不能够解放自己的思想,不能够突破已有的观念,势必就会把自己给葬送了,甚至还连带许许多多的亲朋好友。想想当年,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带领随从突围来到乌江边上(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乌江亭长驾船来接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愿渡江,返身面对追兵。项羽奋勇再战,最终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项羽的死,完全是不必死的,而他却死了,他的死不是因为刘邦张良,不是因为他兵败垓下,而是因为他的观念害死了他。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从项羽的感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两种观念促成了他的死亡:1,是“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意思是,他的兵败他的灭亡是天意啊,所以他就不想活了。他的观念是唯心主义的天命观。2,是脸皮薄,心胸狭隘。“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胜败乃兵家常事,那又何必太在意呢。俗话说,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一时的成败观念太重,而导致了他的灭亡。

项羽的死,是他的观念造成的,是他的愚昧造成的。而这种观念又是他长期以来,形成在脑中,一直没有被发现的。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怨他啊,生活中有很多观念都是早已形成,早已左右人的言谈举止而不被发现的。中国有着近两千年的封建历史,目前来说中国的文化底蕴还有着浓厚的儒家思想在其中,那么儒家很多落后于时代的观念,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深深的扎根。比如说,男人是天,男主外女主内,重男轻女的观念;比如说,家族观念,官重民轻的观念;再比如说,重农轻商的观念,重思想修养轻生产力发展的观念。等等

。这些思想观念,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但是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不利于广大劳苦大众的幸福。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封建历史特别长,我们的一切社会变革阻力较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在20世纪前期,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从而开始有部分先进的中国人率先觉醒,率先突破封建儒教的思想束缚,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第一代领导人认识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多都分布在农村,国家的进步离不开国民的进步,国家的变革离不开国民的思想变革,因此,就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破四旧立四新批林批孔的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而解放了思想,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从而解放了思想,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征程。

不断的解放思想,突破观念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这是我们从大人物的身上,从国家变革的宏观方面,时代更替的角度来论述的,其实这不是我们本书的主要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针对个人的,主要是针对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的,如何发掘自己的思想牢笼,如何突破不同阶段,不同种类的观念的束缚,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获得持久的思想自由和幸福。

那么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人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了社会之中,各种不同的环境,各种不同的思想,各种不同的事件都会影响他,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思想就会深入他的脑海,时间长了,慢慢就会形成观念。

比如说,孝敬父母观念的形成-----学校的教育,亲戚朋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父母对自己老人的带头示范效应,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时间长了,触动深了,我们自己也接受了,慢慢就形成这种观念了。

比如说,重男轻女观念的形成------传统的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家里男人传香火的观念,儒教中三从四德对妇女的束缚,明朝时期女子无才便是德对后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父母重男轻女观念对子女观念的形成起到了,传授和强化的作用。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都有超生游击队的说法,就是到处躲着生孩子,感觉好像很好笑,可你要详细了解的话,就会发现,游击队员家里前面的孩子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女孩,到处躲着就是为了要生一个男孩传递家庭香火。我认识的一个女性朋友,他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很厉害的,从小好吃好喝的都给男孩,女孩只有吃苦挨吵挨打的份儿;家里来亲戚朋友吃饭时,男孩可以上桌,女孩都不许上桌,只能躲在厨房吃饭的。唉,她的父母不知道啊,他们的这种极端的做法后果是极坏的,一是把重男轻女的观念从小都深深的种在了孩子的心中,形成了心理上的隐患:男孩自傲自恋,可能一事无成,女孩自卑,不知如何嫁人如何过好家庭生活;二是把重男轻女的观念传给了下一代,将来说不定就会像他们一样去虐待他们的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不知何时才能了结。

再比如说,金钱至上的观念。这个观念大多数是人在进入社会后,受社会的影响而逐步强化的。很多人说,现在社会是物欲横流的社会,所以只要有足够的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所以我崇拜金钱,我金钱至上。有的人,甚至为了金钱不惜付出一切,良心让狗吃了,尊严扔到脑后了,亲人朋友都抛弃了,就连最重要的生命都觉得可有可无了。唉,金钱真的有这么重要吗?老师承认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并且我很赞成这样的社会,因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性表露的社会,是我们人在按照自己的天性自己的思想一步一步的构建真正属于人自己的社会。(以前总是受各种宗教的影响,可以说是半神社会。)老师也爱金钱,也爱美女,但老师的爱是取之有道,老师的爱是欣赏和尊重,老师的爱是因为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让这个世界,让我们人类社会更美好繁华而感到很高兴,感到很幸福。有钱是很好,但不能为了钱不惜一切代价,更不能有钱后为所欲为,否则社会法则的力量注定你是不会幸福的。

我们常说,幸福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去创造,自己去感受的。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要寻找幸福,首先就要去创造物质财富,去劳动去奋斗去挣钱,去为社会创造许许多多的物质财富或者是精神财富。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精神财富,不断的促进自己的物质精神财富双丰收,然后才能称之为精英人才,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人类的精英人才。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物质精神双丰收的,但有句话说的好,做人做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最少自己是没有多少遗憾吧。

物质财富的创造,我们就不说了。下面我们谈谈,怎样才能不断创造自己的精神财富,怎样才能使自己从底层一步步的往上走。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这是儒家思想里面一个典型的小故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道:“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这个故事主要表达了,谦让,团结的寓意。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样的理解和传颂的。但是,这个故事放到美国小学生的课堂上,那就变了,美国小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丫丫中文学校的中文班,都是8—12岁的美国孩子,学中文的时间不等,以下是老师讲完孔融让梨故事后的讨论记录。

老师:关于孔融让梨你们怎么看?  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  老师:作为礼物。  学生:既然是礼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为什么还明显地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吗?  老师:……  学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  老师:……  学生: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不愿吃不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那不行吗?  老师:那样或许会不公平。  学生:但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  老师:你说的对,这个故事的确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  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老师:他是在表现谦让。  学生: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  老师:那你怎么看孔融?  学生:我不喜欢孔融,他这么做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现的机会。  学生:我觉得孔融不诚实。  老师:为什么?  学生:这件事情有点自相矛盾(catch22,美国俚语),孔融可能是不喜欢吃梨才给自己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该直说,讨巧地编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虚伪的。反过来,要是他喜欢吃梨的话却把大的都给了别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欢什么该勇于承认才对。  学生:我也不喜欢孔融的爸爸。  老师:为什么?  学生:他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四岁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没有是非观念,孔融分梨的行为很主观武断却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老师:……  学生:这个故事不好,鼓励主观武断,剥夺了民主,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老师:要是你是孔融会怎么做呢?  学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谁吃谁拿好了。 

看了这段真实的讨论会,你会有什么感悟呢?这个故事在中国流传近两千年了,是儒家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我们一直认为很好的,但为什么到美国小孩的课堂上就问题百出呢,并且,我们认真看过美国小孩的见解之后,还觉得很有道理。从这个件事情中,我们分两部分来剖解:一,近两千年来,我们怎么没有这些想法呢。这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头脑中的每一点儿思维,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儿,都是被儒家思想所左右,生成的每一个观念也都是在儒家思想了产生的。也就是说,我们一生下来就被儒家思想先入为主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被父母被老师带着一种谦让团结的观念,也相传给了下一代。因为已经形成了代代想传的这种观念,所以就一叶障目,封闭了我们怀疑的思想。二,美国小学生从小接受的思想,形成的观念和我们的不同,所以从他们的那个文化角度,就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不同的观点儿。当然了,如果是美国的故事要放到中国的课堂上,从我们的思想文化角度看得话,也会看到很多不同观点儿的。

思想是我们的灵魂,每一种思想里都会产生很多很多观念。当只有一种思想时,我们往往都会被这种思想,被这种思想形成的许许多多的观念所封闭所左右,那么我们就会生活在狭小的心灵空间之中。而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宇宙的真理是非常非常的广袤无边的,所以当你狭小的心灵空间遇到世界的多样性后,你就经常会感到有很多东西触动了你的观念,你就会感到“人生不如意者七八”的感慨。这也是许多人感到不幸福的原因所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胜过一浪,社会总是要往前发展的。你要是自己不能主动与时俱进的话,那势必就会有外力来推你前进,这个外力一般来说都会百分之九十的让你感到阵痛。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所在。

所以,我们说要想幸福,要想不落后挨打,就要解放思想,就要多接触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念,然后不断的除旧迎新不断的提高自己,从而才能不断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可有许多人,难得有接触不同思想的机会和精力,这也不要紧的,那我们就要静思就要经常去观察感受自己的内心,在生活工作的碰碰撞撞中,去发现不恰当之处,去解放不好的思想,去突破让你心痛的,让你困惑的,让你止步不前的各种各样的观念。

有的人会问,老师,我们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什么样的一种思想,会不会形成很多观念阻碍我们进步。在这里,我告诉大家,这本书里我们讲的是没有一种固定的思想,讲的就是要不断的解放已有的不合时宜的思想和观念,在不断的解放自己的同时获得对真理或者是准真理的追求和向往。我们富有,经济上富有,精神上富有;我们自由,经济上自由,思想上自由,身体上也自由;我们幸福,经济上幸福,精神上幸福,身体上幸福,你我他大家都感到幸福。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

昨天我的朋友病了,在家睡觉养病,我给他发了一条短信说:你平时日理万机,今天难得在家休息。这是一种把坏事变好事的思想,不知道朋友能否理解,但这正是我给他传递的正能量。这几年来,随着我思想的不断解放,各种观念的不断突破,我对待每一件事儿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以前总是患得患失,而现在却是平淡了许多,开心了许多,考虑最多的是自己得到了什么,对社会对团体对某个人我应该感恩他什么。失去的就让他失去,不失者不得啊,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又何必留恋过去的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4446.html

更多阅读

破壁料理机排行榜 更优秀的自己,不在墙上,在于破壁而出!

更优秀的自己,不在墙上,在于破壁而出!谨以此文写给自己“破壁营销”提出八周年之际。   破壁思维就是辩证思维,强调从自身出发,不断反省,自我否定,自我实现,同时让壁内的自己与壁外的世界互联、融合、共存,转化为新的和谐共同体,为更优秀

写给企业老板:没有观念的改变,就没有企业的进步

     昨天培训的时候,我讲到了一个观点“同行是朋友,不是敌人”,学员之间争论相当激烈,有的坚持“同行是朋友”,有的坚持“同行是敌人(冤家)”,看到大家相互争持不下,我便说:“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必然规律,如果你能按照事物的本来规律去做

声明:《不断的解放思想,突破观念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为网友霸气外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