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课堂教学评价观察量表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课堂教学评价观察量表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年级学科被评人年月 日

一级

指标

二 级指 标

定性与定量

实得分

教学思想

10分

1. 面向全体,平等、民主。2. 三维目标并重。3. 立足于学生发展。

优≥9分

9﹥良≥8分

8﹥合格≥6分

6﹥不合格

教学设计20分

4.准确领会教材意图,三维目标定位准确、清楚,突出学科特点。5. 教学内容熟悉,重点、难点明确,并能创造性地整合利用多种课程资源。6. 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内容安排合理、适度。

优≥18分

18﹥良≥16分

16﹥合≥格12分

12﹥不合格

教学活动40分

7.环节清楚、结构紧凑,课型功能体现充分。8. 注重营造学习氛围,师生互动,关系融洽。9. 注重过程体验和学法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实践。10.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过程清晰、自然,课堂活动形式灵活多样。11. 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其它教具、学具为教学服务,实验操作规范熟练。使用普通话。12. 评价准确、及时,方式灵活多样,重鼓励。

优≥36分

36﹥良≥32分

32﹥合格≥24分

24﹥不合格

教学效果30分

13.课堂气氛活跃,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14. 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正确,表达清楚,有创造性。15. 知识得到理解掌握,能力得到培养提高,情操得到陶冶。16. 各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在学习经历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优≥27分

27﹥良≥24分

24﹥合格≥18分

18﹥不合格

总 分

等 级

评估人:

执笔:

注:总体评价由实得总分确定等级,100—90分为优,89—80分为良,79—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二、评价指标说明(一)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关系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教学导向,是要通过评价,使教师在不断满足评价要求的过程中,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行为,以适应教学改革需要。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该评价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一级指标是从评价的角度立意的,它们已不是严格意义的教育学、教学论概念,而是指与之相联系的要素和要求。因此,与之相对应的二级指标,并不是对其内涵的揭示和全部外延的分解,而是根据评价的导向需要设置的应关注的要点。指标相对归类是便于操作,各级各类指标都有内在的关联性。 (二)二级指标对应说明二级指标对应说明共16条,与课堂教学评价量表配套使用。 1.知识的广度、深度,活动安排,学习参与,能力训练都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交流。 2.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突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整体性,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3.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多种能力的形成,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4.准确领会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堂目标明确,符合课标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理解准确,认识深刻,并关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重点、难点心中有数。过程设计,活动安排,语言运用体现学科特点。 5.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增、删或改编有关内容,增加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整合多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 6.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时内容安排适量,难易度符合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7.课堂结构完整,环节清楚,顺序合理,环环相扣,各类课型特点明显,功能体现充分。 8.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配合默契、和谐。 9.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懂得通过思考、探索、交流、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10.紧扣教学目标,选择不同呈现方式和多种活动形式,并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调整、变换;重点切入迅速准确,引导、训练、小结围绕学习重点进行,学习难点突破自然,过程清晰。 11.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根据需要,恰当选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具、学具,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有效性。有效利用实验器材,实验室,操作规范熟练,充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 12.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尊重学生体验,爱惜学生的劳动成果,肯定成绩,鼓励创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 13.学习气氛活跃和谐,对学科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和热情。 14.积极思考问题,主动交流,思路正确,条理清楚,富有逻辑性;实验操作熟练、规范;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独特,见解独到。 15.知识训练巩固,能力培养提高落到实处,效果明显;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情感教育、思想教育。 16.尊重个性差异,各层都有收获,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较扎实的基础。 三、评价量表使用说明本评价适用于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1—9年级各学科各类课堂教学。授课者,教师、教研员、管理者均可使用。具体要求与操作如下: 1.做好评课准备与评课记录。评价人事前要了解所评学科课标对本年级的基本要求,了解教材内容,明确本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阅读指标说明,理解指标要求;填写评课年级、学科、被评人姓名及评课日期。听课中作好记录,并以之作为评课依据。 2.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评定。评定时,根据教学情况,结合“指标说明”,重点观察各二级指标的达成程度,然后综合认定一级指标的定性等级。完全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为优;某些方面尚有不足,基本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为良;各项指标均有所体现,但缺陷明显,为合格;大多数指标未达到要求,或严重缺漏,为不合格。一级指标的定性等级认定后,就在该等级对应的定量分值区间取值,作为该一级指标的实得分。由于年级、学科、课型的不同,个别二级指标不需要关注,评定时,可以排除,而不影响该一级指标的定性定量认定。 3.课堂教学总体状况评定。根据一级指标的实得分认定总体定性等级。定性等级对应的定量取值区间为: 100—90分为优, 89—80分为良, 79—60分为合格,60分及以下为不合格。一级指标有一项不合格,该课不能定性为优,有两项不合格,该课不能定性为良,多人评定时,取实得分的平均值确定等级。 4. 填写评语。总结性评价的定性定量评估完成后,评课人还应对课堂教学作描述评价,指出优缺点和改进意见,并填写在评语栏内。多人评课时,可合议后,指定评课人执笔填写,并署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5164.html

更多阅读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新理念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新理念 1.美术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美术课程的改革要转变课程的功能: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具

新课程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高中题组必修四

新课程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罗荣就20121101  最近在参加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过程中,听到了两节同课异构观摩课,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新课程实施多年的广

声明:《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课堂教学评价观察量表》为网友白纸上涂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