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 塞纳河上的桥 巴黎塞纳河畔

对巴黎人来说,塞纳河不仅仅是巴黎的母亲,更是巴黎的灵魂。塞纳河穿城而过,把巴黎城分成了西岸和东岸,但两岸之间并没有任何阻隔。巴黎人在河面上建起了36座桥,这些桥各有各的名字,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故事,它们和两岸的古老建筑一起,共同承载了巴黎的历史与变迁,成为塞纳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比哈坎穆桥(Le Pont de Bir-Hakeim)

1878年此处曾建设一座名为巴溪桥的铁桥,1900年为了世博会的需要在此处建设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1902年完工,1949年为纪念1942年自由法国部队在利比亚沙漠取得的大捷而改名为比哈坎穆桥。

比哈坎穆桥局部

穿过比哈坎穆桥,就可以在船上欣赏埃菲尔铁塔全景。

杰奈勒桥(Pont de Grenelle)

杰奈勒桥出名的地方在于它下面的小天鹅岛,矗立着一尊自由女神像。这尊自由女神像是1889年7月4日,即法国总统CARNOT就职典礼日期,由美国的巴黎社团复制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赠送给法国的,目的是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

阿尔玛桥(Pont de l'Alma)

图片来自网络。阿尔玛桥得名于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阿尔玛战役,英法联军战胜俄国军队。桥长153米,宽42米,1856年落成,拿破仑三世为其揭幕。

阿尔玛桥下的轻步兵雕像,巴黎人将其作为塞纳河发洪水时的水位测量仪。当塞纳河的水面到达轻步兵雕像的脚部时,关闭河堤的行人通道。当水到达雕像的大腿时,河流不可通航。1910年塞纳河大洪水期间,水面到达轻步兵雕像的肩部。

1987年为了纪念法美友谊,国际先驱论坛报捐赠了复制的自由女神像火焰纪念碑,这座火焰纪念碑被安置在了阿尔玛桥北岸的阿尔玛广场。1997年,戴安娜王妃就在这座桥北岸一个隧道里遭遇车祸身亡,这座火焰纪念碑于是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戴安娜崇拜者们悼念她的地方。(图片来自网络,留此存念。)

伊埃纳桥

伊埃纳桥连接着塞纳河南岸的埃菲尔铁塔、战神广场和北岸集四大博物馆(人类、海军、电影、建筑装饰艺术博物馆)于一身的夏约宫。

荣老军人桥(Le pont desInvalides)

塞纳河上桥身最低的桥,始建于1826年。由于工程师缺乏经验和地面沉降问题在第二年重建,1854年、1878年、1879年多次重建,其中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发生在1879年,冰雪破坏了桥梁的承重结构导致桥梁坍塌。1956年桥梁进行了一次拓宽。

大皇宫的玻璃天顶

亚历山大三世桥(Le PontAlexandre III)

最壮观最金碧辉煌的桥,建于1986至1900年,是当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庆祝俄法结盟而送的礼物,大桥的名称也得自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力山大三世。俄法两国曾是世仇,拿破仑曾挥师攻打俄国,百年后两国一笑泯恩仇,而且意味深长地将桥通向拿破仑墓。桥梁南北两端的四个桥头柱上是腾空而起的金色飞马雕像,桥上的雕塑、饰品都是金色,花朵灯饰由带着翅膀的小爱神托着。传说只要和爱人坐上游船,穿过亚历山大三世桥,就会永远在一起。


桥身的一面塑有俄国圣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征涅瓦河睡神的雕塑,另一面则是象征巴黎与塞纳河成长历史的两个小人。

协和桥(Pont de la Concorde)

介于协和广场和奥赛堤道之间,是目前巴黎市内交通流量最大的桥梁,初建于1788~1791年,用摧毁巴士底狱的石块建成。过去曾称为路易十六桥、革命桥、协和桥,波旁复辟时期(1814年)复称路易十六桥,1830年再度恢复协和桥名称,直至今日。

列奥波得-谢达尔-申高桥(La PasserelleLéopold-Sédar-Senghor)

原名索尔菲雷诺桥,是为纪念1859年索尔菲雷诺战斗的胜利由拿破仑三世1861年命名。该桥由三位建设过荣老军人桥的工程师建造,1961年改建为一座钢结构步行桥,1992年再次进行改建,成为单拱桥。2006年为了纪念此位名人诞辰100周年而更名。

多比亚克桥(Le pont de Tolbiac)

也叫皇家桥。1882年落成,1890年因大雪而受损,1893年重建。

奥赛美术馆,它与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一道并称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
卢浮宫与奥赛美术馆隔桥相望

卡鲁塞桥(Pont du carroussel)

该桥因临近圣父街又被称作圣父桥,始建于1831年,1906年被拓宽,1930年因建筑老化而重建。又因连接卢浮宫,又叫卢浮桥。

卡鲁塞桥边看卢浮宫

艺术桥(La Passerelle des Arts)

该桥是巴黎第一座铁桥,1801年始建,1804年落成。艺术桥是专为行人而建的,上部结构是钢结构。这是一座连接卢浮宫与法兰西学院的步行桥。桥上种植着花木,并有供游人休憩的小石凳,有塞纳河上的花园之称。艺术桥是在黄昏守望塞纳河夜景的最佳选择之一。


法兰西研究院
【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桥 巴黎塞纳河畔

新桥(le Pont Neuf)

新桥是巴黎最古老的桥之一,同时是巴黎第三长桥,巴黎第一座石拱桥(之前巴黎的桥梁都是木桥)。新桥1578年由亨利三世奠基,因法国内战而中断,1607年建成时已是亨利四世年代。新桥建成后就没有再被重建,至今法语仍将“经久耐用”的东西比作“新桥”。

在新桥两座独立拱桥之间的空地上,矗立着亨利四世青铜塑像,这既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骑马雕塑作品,也是第一个向公众展示的独立于其他建筑的雕像作品。雕像原作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遭熔化,现在的是1818年的仿制品。

桥墩顶部用半圆形“阳台”加以装饰,每个桥拱上还装饰有根据中世纪博物馆和巴黎卡那瓦雷历史博物馆的藏品为模型的、形状各异的头形饰物,有的怒目圆睁,有的闭目静思。

圣米歇尔桥(Le pont Saint Michel)

也叫王桥,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自己掏钱建了这座桥,以后成为巴黎人举办庆典的地方。历史上法国伊丽莎白公主和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结婚庆典以这座桥为中心,当时吸引了50万人前往观赏。它的南岸是思想家伏尔泰工作过的楼,他1778年5月30日在这个小楼辞世。旁边还有作家阿那多尔法兰西写作10年的地方。桥墩上的“N”是奥斯曼男爵亲手所刻的拿破仑三世皇家标志。

圣米歇尔桥上的“N”字皇家标志

司法大厦

佩蒂特桥,又名小桥(Le Petit-Pont)

该桥仅长40米,是塞纳河上最短的桥。9世纪时曾经有一座相应的“大桥”存在过,后被兑换商桥所代替。现在的小桥是1853年重修的,左边就是巴黎圣母院。


双倍桥(Le Pont au Double)

1515年,人们请求弗兰索瓦一世在塞纳河靠近的较窄处修建一座小桥,以便于在附近安置一些病人。1626年该桥建成,因为这座桥最初是为巴黎主宫医院所建造,附近居民过桥时就不能影响到病人和照料病人的嬷嬷们,于是规定桥宽的三分之一供行人行走,禁行的桥宽恰恰是它的两倍,桥名由此而来。如今禁行的规定不在,而步行桥的传统一直保留至今。还有一种说法与“买路费”有关:小桥格外的拥挤,附近居民们为了取得固定的通行权利每人要支付2个法币(undouble denie),一个人加一匹马为6个法币。这条通行税一直保留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这座桥就以此而命名。

双倍桥后面的石桥是阿舍为舍桥(Pont del'Archevêché),又叫大主教桥,是塞纳河上最窄的桥。这座桥和艺术桥是最浪漫的桥,栏杆上层层叠叠挂满了同心锁,被视为情侣的圣地。

大主教桥上的同心锁

苏里桥(Le Pont de Sully)

19世纪时该桥由两部分组成,连接左岸的称为君士坦丁桥,连接右岸的称为达弥耶特桥,前者1872年因洪水被毁,后者1848年革命期间被毁。现在的桥建成于1877年8月25日,是Haussmann男爵系列大型工程的一部分,将左岸、右岸和岛屿连接在一起。

圣母院桥(Le Pont Notre-Dame)

这座桥是著名建筑师JeanJoconde的作品,1507年建成,后根据需要多次改建,目前的这座桥是1919年建成的,但保留了1853年桥体中连接两侧河岸的部分。

兑换桥(Le pont au Change)

早在罗马时代,该处就建有桥梁用以连接西铁岛与塞纳河右岸。14世纪至17世纪,巴黎的兑换商们(富有的珠宝商和金银匠们)开始在这座桥附近聚集,这座桥及周边的居民区在1621年因一场大火而被摧毁。兑换商们1647年重新修建了这座桥,1786年又曾重建。桥上也和米歇尔桥一样装饰着拿破仑三世皇家标志“N”。

兑换桥边的司法大厦,曾是皇宫的一部分,是法国国王最古老的宫殿。14世纪查里五世取消其作为皇宫使用并决定作为法院使用,成为巴黎古监狱所在地,现在是法国高等法院。这里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曾经囚禁4000多人,其中包括2600名贵族,最有名的是路易十六的玛丽•安东奈特皇后。

圣礼拜堂,13世纪40年代路易九世国王为存放从君士坦丁堡所购得的耶稣荆冠和十字架碎片等圣物而修建。

奥斯特利茨桥(Le Pont Austerlitz)

这是拿破仑宣扬战功的又一处建筑。1804年他称帝后不久,便亲自督军,与俄国沙皇和奥地利皇帝统帅的俄奥联军,在奥斯特利茨地区展开激战,结果法军大胜。这是法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次历史性胜利,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所以,巴黎市区内,以这次战役命名的街道、广场、码头、车站、桥梁,不下五处。


塞纳河夕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5353.html

更多阅读

法国巴黎圣母院 法国凡尔赛宫和卢浮宫

快炙背美芹子收藏 2011/5/5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

王海燕潞安大鼓唱响法国巴黎 上党鼓书王海燕

王海燕获得“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王海燕赴法国演出情景潞安大鼓唱响法国巴黎记中国“非遗”传承人、“牡丹奖”获得者王海燕文/牛晓婉图/宋贵文靳晓姝  7月3日晚,中国曲艺节之北方曲艺专场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上

声明:《法国巴黎 塞纳河上的桥 巴黎塞纳河畔》为网友月影依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