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始终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就是怎样做人,历代哲人不断地创设和重复种种人格理论和人格模式,让人们在精神上把玩,在实践中遵循。中国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做人的文化,在先秦哲学关心社会人生的思想主流中,庄子又被许多人视为一个重要的例外。

现实,注重人生和社会实践,务求建立一完备、自恰的秩序体系。道家之庄子则是以自然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想是从其本体论核心中逻辑推导出来的。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则批评儒家“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意犹批评儒家“蔽于人而不知天”,由“天人”关系方面看,儒道二家虽都讲“天人”,但儒家实际上是侧重于“人”的一极,庄子实际上是侧重于“天”的一极。由本体论角度看,“蔽于天而不知
人”,实为庄子对于绝对真理的一种“往而不返”的追求,庄子由此而对于“天”、对于“物”、对于人类感性认识的极限,都有充分的论述,较之先秦儒家甚至于道家之老子,都更为
深入系统。
先秦诸子百家之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影响,或可称之为“轴心”,或可称之为“元典”,总之
是为后来的人文发展确定了一种不变的格式。这不变格式的出现有一个背景。古语说天下大势分
浅谈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
久必合、合久必分,先秦诸子百家出现的背景是分,不是合,即是说中国文化的初始条件是分,
是开放。“开放”一语是当代人最为熟知的,但鲜有确诂。热力学中称与外界没有热力和质量交
换的系统为封闭系统,称与外界有热、功和质量交换的系统为开放系统。而先秦社会的开放性质
用最简单的概念界定,或许可以解释作无序:政治上的无序与价值观念上的无序。如刘向所说: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俟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
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是为上下失序。开放或者无序的压力是沉重的,栖栖惶惶的绝不只是孔子一人,儒、道、墨、法诸家莫不如此。
司马谈《六家要指》引《易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虽然诸子百家都是探求真理,以期重建有序,但是百家所认定的道路却是不一样的。司马谈又说:“夫阴阳、儒名、法、墨和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这个见解是极其重要的。所谓“务为治”,就是说他们都是希图通过政治手段,来重建秩序。所谓“异路”,是说各家的主张有仁政与刑罚、王道与霸道等等区别。但各家都是归结于政治、落实于人文的。今观先秦家与其将孔子尊崇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不如将孔子理解为一个终生为政治理想而奋斗却最
终未获成功的政治家,庶几更切合孔子的本意。由《孔子世家》所见,孔子及其弟子实际上就是
一个要求以文化推进政治的政治集团。

但是庄子却又有所不同。在儒、道、墨、法诸家及各后学支脉中,庄子明显地既不同于儒家
也不同于道家中的老子,更不同于魏晋时期的玄学。与先秦儒家相比:孔孟荀以人为中心、为出
发点、为根据,承认存在,立足现实,注重人生和社会实践,以相对现象为绝对依据,务求建立
完备、封闭、多元支撑的秩序体系。庄子则是以自然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关于人生和社
会的思想是从其本体论核心中逻辑推导出来的。中国古代文化不是讲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精神与
物质的对立,而是强调天与人的关系。在由儒道二家所共同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关系坐标中,儒家正是侧重于人的一极,庄子则是倾向于天的一极。庄子与孔孟荀以其相互对立的思想体
系各自沿着天人的两极发展,同时又共同构成了天人关系的完整体系。与老子相比:庄子称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书中引述老子之处甚多,在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许多方面老庄都是相近的。

但是在最后的推论上,在社会观方面,二者却有很大的不同。庄子认为生死齐一,无就是有
,有就是无,实则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本已超出有无之上。及其末流,以天下沈浊为不可与庄语,故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因而有与世同波、安时处顺一说。老子认为天道无为,实则无为无
不为并重。“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其心乃在不去。庄子在社会观上只是一种消极的处世哲学所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恢恢乎其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其精义援引为艺术论。老子在社会观方面是一种独特的治世哲学,所谓“反者道之动”,“负阴而抱阳,知雄而守雌”,“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其精义合于兵法。由此可知,庄子哲学是一贯到底的对于抽象思辩的本体论的追求,而老子则本质上是致用的。

庄子思想学说对历代名人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他赞颂自然,崇尚主德之世的理想社会,成为后世许多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文学家描绘理想之国的楷模。因此很有必要做一番践论。 
  窥视一下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忙碌穿梭于世间,又有多少人不是为了金钱而无形地在为自己挖着坟墓,名利与金钱似乎已把太多人推向了深渊,吞噬着人们的原本拥有的那颗明净的心灵,腐败也因此而存在。难道人们真要躺进用名利与金钱铸成的棺材吗?悲也!悲也!真的太多的人都应该学习一下,了解一下庄子的思想学说,鸢飞戾天者,望“庄”息心;经纶世务者,窥“庄”深思,庄学中的隽语层出不穷。我们真须细细品位一番。因此践论一下庄子的学说思想是相当有必要的。

庄子思想以其众多而深邃的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庄子思想展示了人类精神现象中的一个经常发生的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庄子在这一方面提供了的个人体验,成为庄子以后,乃至今天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仍被咀嚼着的体验和教训。这也许是庄子思想中最深奥而又感人的方面,通过庄子思想研究,揭示这些,理性地说明了这些,对于人的自我认识也是很有意义的。
 
  庄子的思想可谓是“超凡脱俗”,他认为:人之生,来于自然界,人之死,返回自然界,对于生死应持纵浪大化,不喜不忧的态度。这正是一种十分彻底的自然主义观点。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他追宗人生苦难的终极原因,发现灾难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类自身那无穷无尽的欲望。因此,他希望在精神领域使人类从苦难的深渊中走脱出来。庄子的人生哲学是苦难时代结出的苦果,例如,庄子的“无用之用”则是典型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自我的设定,它强调的是主体自处之道,强调的是不因世俗价值或规范戕害自身生命的完满。庄子的这种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上是非常可取的,或许说我的是十分缺乏的,它是一种处人之道。是对生命自身的关注,对他人的关怀,它告诉我们不要把他人的性命当作满足自身欲求的工具或手段,它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处事是原则,而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最多强调的则是“道”与“德”的问题,所谓“道”乃是产生规定自然的本体存在,所谓“德”则是主体对道的承受,则道又归根结底“于自然无所违”,因此庄子的的道德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生命的社会价值,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可以说庄子对人生怀有一种哲人的豁达,庄子的“无名”“无功”“无己”更是说明了这点。所谓的“无名”则是破自我而非我的对立,洗刷内心中功名利禄的观念,我觉得这点对于那些在政治场上、商场上的争权夺利的人是相当有益的。让它们不至于被名利冲昏了头脑;所谓“无功”亦是破非我而非我的对立,即顺应自然,顺应规律,游心即从观念上打破绝对分解,强调转化,懂得了日夜,寒暑水火皆可为我所用的道理,人就活得更自由了。庄子的《逍遥游》则形象地说明了这点,所谓“无己”即破自我与自我的对立,说明了养生之道及养生的目的在一尽天平,而非长生不死,而庄子在这点充分体现了他对生死的看法:生,时也;死,顺也。并非说生死无差别,而是视死如归,客观地看待生死问题,而庄子在养生之道是有着独道的见解,其内容氛围形养和神养两大类,其中神养则是最重要的内同,所谓神养就是保养精神,保持心境的平静,使心境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这种养生之道无疑对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有极大的好处。

与看重人的社会属性,带有强烈的政治伦理色彩的儒家学说相比,庄子思想则是一种着重人的自然本性,关怀人的生命和精神学说,庄子自然人本精神首先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上,带有一种强烈的个性色彩,在此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封建社会,庄子的自然人本精神对中国文人独立人格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庄子的思想培养了陶渊明达现放任的精神品格;苏轼对庄子的思想也有着深刻的领会。因此,他善于把庄子的某些思维形式引入艺术领域。改造成为颇具特色的艺术思想;辛弃疾词创造了雄奇阔大的意境,也大有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气势,阮籍这位著名的竹林任人放浪的性格和反抗封建礼法的精神品质直接形成的原因就是庄子对黑暗现象的愤怒情绪和叛逆精神;庄子的浪漫主义文风也传给了李白,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庄子思想之所以一直能引起深广而持久的激动,就因为他它的独特力量穿透黑暗现实的重重屏障,告诉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如何可以在内心审处守护最后的不可剥夺的尊严,平息那些追求名利人们的心灵,庄子思想这朵开放在人生旅途上的清奇之花,多少个世纪后,它的姿影还是那样清丽纤秀,仍然将它那醉人的芬芳飘荡在整个世界之上,庄子深邃的思想学说一直都强烈地吸引着后世的人们,其思想依然生机盎然地生长在今天我们的生活和思想之中。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在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

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5667.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枸杞子的养生功效及其食用禁忌 枸杞子怎么食用

谈及养生滋补,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人参、虫草等这些“大牌”中药,而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一些营养却又廉价的滋补品可以替代他们,枸杞便是其中之一。中医食疗——浅谈枸杞子的养生功效及其食用禁忌  中医专家指出:枸杞的功效有很多,是药

转载 浅谈中医的“不传之秘” 转载 寻龙点穴秘笈

原文地址:浅谈中医的“不传之秘”作者: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浅谈中医的“不传之秘”导读中医不传之秘,不尽在药量,而在中医大家辩证精准,用药如用兵,老辣不拘一格,方显药量精奇,所谓“胆欲大而心欲细”,药量峻猛称奇非为“秘传”,琴心剑胆绝技

浅谈调研文章写作的体会 浅谈我的写作经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您好:非常感谢研究室给我一次和大家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今天我结合自己曾参与写过的《涉本区农工商公司案件的调查与思考》谈几点自己写调研文章的体会,以和大家共勉。俗话说“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有朱衣暗点头

浅谈土家族的婚俗过程 土家族吊脚楼

浅谈土家族的婚俗过程一. 内容摘要:土家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 “华兹卡”是土家族的自称,意为本地人,据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土家族共570.4万人,其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德江县,沿河县等周边地区;关于记载土家族的文献很多,但是保存

声明:《浅谈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为网友忄事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