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诗《望驿台》、《秋思》的分析 秋思的学情分析

每周一诗《望驿台》、《秋思》的分析

介绍每周一诗《望驿台》和《秋思》的赏析,帮助同学们背诵这两首诗。切记,要默写,让家长签字证明你是默出来的。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一、背景介绍

“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望驿台》是白居易应和好朋友元稹的一首诗。

白居易和元稹二人在贞元十九年(803)同登制科,俱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并情同亲兄弟。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七日,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任东川按狱使,鞍马劳顿间,写下一组总题为《使东川》的绝句。送给了正在长安任左拾遗和翰林学士的白居易赏读。稍后,白居易写了总题为《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的和诗,并题词说:“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惟予与元知之耳。”《望驿台》是其中的第十一首。原诗题下注:“三月三十日”。

元稹的《望驿台》是元稹在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而作。原诗如下:

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孟光是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嫁梁鸿后脱去新娘绮罗之服,换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务。后随梁鸿隐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妇唱和,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梁鸿归家,孟光每次做好饭食,装在案中,高举到与眉齐处,送给梁鸿吃,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这就是“举案齐眉”这一成语的来历。这里的是代指元稹的妻子韦丛。这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元稹的悬揣之辞。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待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怅惘之情,宛然在目。

二、诗句分析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层层展开。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地面。

第一第二句写出驿站触景生思念。

首句点出地点和时间。元稹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此时就住在那里,写其宅自见其人。“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大概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

第二句写在四川的望驿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如花之妻。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中人思念着宦游在外的人,宦游人同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人。

第三第四句推进一层,写出相思深切。

第三句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不直遂,只以“春光尽”三字出之,颇富含蓄之妙。“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含有春光已尽、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是说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自然导出下句。

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思念决不限此一日,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了起来。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一、背景介绍

每周一诗《望驿台》、《秋思》的分析 秋思的学情分析

张籍(约767~约830)是唐代诗人,贞元年间进士。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中唐绝句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宦游在洛阳做官,远离家人。张籍在见秋风而产生思故乡,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

二、诗句分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寄家书。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以淡语写至情,发纤浓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由于此诗艺术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给予极高的评价,称之曰“七绝之绝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6267.html

更多阅读

白居易《望驿台》鉴赏 望驿台 白居易

望驿台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元和四年(809)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石首市文昌小学陈菊香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7课的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

徐有富:关于《千家诗》的编者

陈伯海、朱易安编撰的《唐诗书录》著录《新刻草字千家诗二卷》,附注:“(宋)谢枋得、(明)王相辑录唐宋近体诗二百余首。明观成堂陈君美刻本(北图藏)。”如果这条材料可靠的话,那么广为流传的童蒙读物《干家诗》的编纂者、编纂时间就相当

三年级:按要求描绘《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情景

要求:用文包诗的形式选择一首诗来写。描绘诗中的情景,大胆想像、看、听、想、感受。可以添加背景介绍。唐代诗人李白写过一首《望庐山瀑布》,是这样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在被

上海初中语文教材目录2012年最新 上海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EndFragment--> 预初上册教材目录(20110910)一 有家真好1、祖父和我——萧红2、金黄的大斗笠——高风3、凡卡——契诃夫4、散步——莫怀戚每周一诗:望驿台——白居易秋思——张籍二 同龄人的故事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6、花脸

声明:《每周一诗《望驿台》、《秋思》的分析 秋思的学情分析》为网友持刀就是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