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民谣 周朝传说

民谣是口头文学的一种形式。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表明,民谣反映着一定时代的民心民意,代表着广泛的社会舆论。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体察民俗风情和政治得失。东汉时,有民谣揭露贵族豪门的虚伪和贪赃:“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北宋末年,巨贪蔡京、童贯等“六贼”公开受贿,以贿金多少来授不同等级的官职,有民谣揭露:“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翻了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清康熙时,权臣索额图和明珠公开纳贿,有民谣曰:“要做官,问索三;要讲情,向老明。”这些古代民谣,揭露了社会黑暗,鞭笞了贪官污吏,反映了普通人的心声。

西汉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揭露了刘邦成就霸业之后的独夫心态与行为;东汉民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直刺宦官专权的腐败朝政;“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若要富,跟着皇帝卖酒醋”,揭露了宋朝乱世的政治没落景象。

古代的民谣 周朝传说

据史载,还有一些民谣能够预示政治变迁的趋势。“月将升,日将没,木弧箕服,几亡周国,”民谣在街头巷尾的黄口小儿中广泛传唱,不久周宣王即被刺,周王朝由此陷入政治危机。秦朝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谣,以歌谣的形式预示了秦王暴政必将覆亡的命运。汉朝末年董卓将败时,有民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加个草字头,即是“董”字;十日卜乃为“卓”字,董卓终被吕布所杀。唐朝宪宗年间讨伐吴元济,曾掘地得文曰:“鸡未肥,酒未热”,解字者说:鸡未肥,无肉也,“肥”字去肉,似“巳”字;酒未热,无水也,乃“酉”字,擒吴元济应在巳酉年,果然巳酉年李朔雪夜攻城成功,但笔者认为这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和唯心主义色彩,实不足信。

但有些民谣则是蛊惑人心的人为拟造,以示“顺应天命”,而广泛散布传播。如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的“大楚兴,陈胜王”,元末韩山童、刘福通起义时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还有明末李自成起义时的“十八子,主神器,九州离乱李继朱”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703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的X档案:KB鬼怪与飞碟1

幽明无间——中国古代的x档案前言中国古代志怪小说是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汉魏六朝的《搜神记》、《幽明录》、《拾遗记》、《西京杂记》、《博物志》;到唐五代的《玄怪录》、《传奇》、《甘泽谣》、《酉阳杂俎》、《剧谈录》、《录

声明:《古代的民谣 周朝传说》为网友再拥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