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恪的悲剧一生 唐朝吴王李恪

李世民对恪的特殊感情,缘于一种爱屋及乌,缘于他对杨妃的难以抑制的怜爱和倾慕,那真是个水一样的女子,温柔,高贵,美丽,贤淑,如他至爱的正妻一样,完美又理想.
国破家亡的惨剧,使这美丽的女人伤心,憔悴,也使得李世民的怜香惜玉之情,越发得不可收拾,他珍惜这个女子,甚至发誓要给她大于她做大隋公主的幸福,还有他们的儿子,他想,既然他做了他的儿子,他就要让他拥有最大的幸福,让他绝不同于那些被杀戮的杨家子孙们。
他喜欢恪,他真的喜欢恪,如果说以前,他几乎偏心的另眼相看是出于爱屋及乌的话,那么随着恪一天天的长大,那种喜欢便逐渐缘于了恪本身,而他的宠爱,也逐渐发自了内心深处。
当秦王集团和太子集团的斗争发展到白热化时,他开始受到排挤,亲情上的排挤,政治上的排挤,前进的方向也变得模糊。他的心智在成熟,他的自由与快乐,也在一点一点从指缝中溜走,于是,他喜欢把恪轻轻的放在膝上,给他讲忍让是多么的可贵,人该如何懂得满足,这些看来无比虚伪的言语,只有他自己相信,是出于他的真心,他坚信,这是对他最好的保护。
恪,在那样幼小的时候,便显示出了他的超凡,两朝皇室的血统使他显得高贵而沉稳,当世民自己沉溺于文学馆的书海中,无法自拔时,当世民痴迷于和十八学士的谈古论今,兴奋异常时,他没有忘记,在闲暇时把恪抱在怀里,问问他又认识了几个字,又会念了几首诗。恪的那种聪颖,每每让世民大出意料之外,却又在意料之中,那是他小时侯的样子,那样的熟悉,那样的深刻。
大唐渐渐走到了第九个年头,暗斗逐渐提上了台面,变成了明争,在那次孤注一掷的行动之前,真真正正的犹豫过,不因为兄弟手足之情,更不是为什么天下万民苍生,只为自己,为自己的妻儿,偌大的天策府,无数的老友妇孺的生命全压在他一人肩上,这个担子太重,比统领千军万马的负担还要重,甚至于重到他不可以在失败的时候,坦然的拔剑自尽。
失败,意味着所有和他有关的人都要为他陪葬,他的妻妾,他的儿女,他的属下,全部都要。
酷热中爆发的玄武门大战,异常惨酷,当世民大汗淋漓的抬起头,望向玄武门三字时,他发现那汗居然全部是冷汗,当他策马再次回到天策府时,他痛哭,抱着他的妻妾痛哭,然后是他儿女们,还有恪,当他抱恪的时候,他发现这个七,八岁大的孩子眼里,竟然也有莹莹的泪光,却不掉下,他豁然理解了这泪光的深意,那时共同血液所产生的默契,他几乎呜咽着叫他的名字,然后一字一句的教诲恪,要友爱兄弟,要孝顺父母,恪一如既往的听着,以致世民的心突然犹如割裂似的疼,原来他可以给他的竟这样的少,又这样的微,他甚至隐隐地希望他也学自己一样,不择手段的去争取,但是,他又明白,他不可以让他成为第二个自己。
贞观盛世,光耀古今,那辉煌的盛世背后,有着怎样的牺牲,包含着怎样的坚忍,只有世民心中清楚,当他将沾满亲人鲜血的手按到显德殿的龙椅上时,心中有一个声音,只他自己听得到的声音,对他说,他将失去他所有的自由。
还好,他有恪,唯一一个他愿意将他的绝世箭术倾囊相授的儿子,唯一一个他愿意亲自抱上马背,将他的绝世骑术倾囊相授的儿子,也许,恪是唯一让他陶醉于天伦之乐的儿子,虽然他有很多的儿子,甚至他和杨妃还有另一个叫愔的儿子,但是,没有一个儿子,让他如此的从心头欣赏,从心底喜爱,这样的感情,简直好象他十八岁前,李渊对他的感情,那时侯,他的父亲也喜欢带他到旷野,教他骑马,教他射箭。偏偏这样在普通人看来很普通的感情,他却很难再次体味到。
贞观九年,贞观十年,天昏地暗的两年,老天在丝毫不给他喘息机会的情况下,接连夺去了他的父亲和他的妻子,那种好象全世界都毁灭了的感觉,折磨着他,让他连痛哭的力量都几乎失去,他开始不明白,他殚精竭虑的牺牲,付出,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在追求什么,难道真为了证明,他不是第二个杨广,他不是第二个隋炀帝,那么他岂不是一直活在自己一手创造的压力下,自己一手制造的阴影中,啊,他活得好累。
然而,就在他尚未摆脱死别的痛苦时,又要面对生离的惨剧。他的恪要走了,旨意是他亲自下达的,天知道,他下这道圣旨时,内心承受了怎么样的煎熬,还有那些冠冕堂皇的语句,可以传颂千古,却不是他的真心话,不是他心里所想的话。他努力过,他试图立杨妃为后,以留下他至爱的儿子,但是大臣们却以沉默对抗这个提议,于是他强忍着,忍着他的愤怒,也忍着他的眼泪,让这次立后最终只停留在了提议阶段,而没有下文。深夜,他把恪叫到寝宫,说,让我再好好看看你,我的恪儿,恪跪倒在他膝前,说,父皇,我真的舍不得离开你,我不愿你因为我的离开伤心寂寞,李世民再次忍住眼泪,不去看他,他的声音干涩,缓慢,他说,去吧,你过得好,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了,这一夜,父子两均难以成眠。
他再一次得到恪的消息时,居然是在一张弹劾恪的奏折上,他勃然大怒,没有人知道,他是在以此掩饰他的震动,他的心痛,他不能怨恪,不忍怨恪,一个在皇宫里长大的孩子,因为向往自由而沉溺于狩猎,这有什么错,他自己因为做了皇帝,而失去了驰骋的自由,难道他忍心再去因此而处罚恪吗?他不能,也不可以,他在心中找那个罪魁祸首,他找到了,是权万纪。昔日秦王府的心腹之臣,吴王府的长史,于是,他捶着桌子说:“我派了权万纪去辅佐我儿子,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是他的失职,罪当处死!”没料到,柳范抗辩道:“房玄龄尚不能阻止陛下狩猎,何况权万纪一个小小的长史?”
世民真的震怒了,他拂袖而去,因为他想不出为恪辩护的理由。他最终下旨,将吴王恪免官削邑,并且招来柳范嘉勉一番,这次的嘉勉,是否言不由衷,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他发觉,恪真的越来越像他了,无论他是否犯了过,惹了祸,都挡不住那种越来越像他的趋势,一样的倔强,一样的率性而为,一样的向往自由的驰骋,一样的文武全才,甚至于,当李恪再次回到长安时,世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也许恪真的太像自己了,也许是他真的老了,所以在热切地寻找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恪,成熟了,不再是那个因狩猎而扰民的不更事的王子,而成了足以以使大唐帝国倍感荣耀的年青才俊,那样的雄姿英发,那样的刚强坚毅,还有那出众的才貌,恪,不但继承了李世民的出众姿容,还继承了杨家子孙惯有的伟丽仪容,这使他成为最出众的皇子,和长安城最出众的美少年。他,以温文尔雅的性格,礼遇臣下,且不骄不躁,很快得到了群臣的普遍赞誉。

然而,承乾和李泰行动,却让李世民痛心疾首,他一下子便失去了两个曾经深深宠爱的儿子,这种伤痛是难以平复的,尤其当他发觉,他最后的嫡子是那样让他失望的时候,那种绝望的感觉,像被蚂蚁啃嗜着一样,让他痛不欲生。这时候,他几乎是果断地决定,立恪为太子,他的果断,让长孙无忌惶恐不已,当他以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理由反对时,李世民冷笑着说,难道因为恪不是你的亲外甥,这样的语气,这样的讥讽,对长孙无忌来说,几乎是第一次从李世民口里听到。于是仇恨的种子就这样埋下了,这种仇恨,不敢针对李世民,只要转向了李恪。
长孙无忌的坚决,勾起了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思念,前两个儿子的下场,让李世民觉得愧对皇后,偏偏他们最后的儿子,又是这样的不争气,半点也不像自己,事到如今,世民只能长叹一声,放弃了这个决定,放弃了最像他的儿子。

高阳公主与辩机的事情,让李世民难堪,让李世民恼怒,他最爱的女儿,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情,让大唐皇室蒙受这样的羞辱,这是不可原谅的,于是他大开杀界,腰斩了辩机,也葬送了与女儿的父女之情。他觉得,他的心已经死了。

唐朝李恪的悲剧一生 唐朝吴王李恪
大臣们一个一个先他离去,甚至,他来不及悲伤完一个,另一个就已接踵而至了,终于,公元5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名将李靖死后没几天,终南山翠微宫内,巨星陨落了,李世民大帝与世长辞,年仅二十二岁的新皇李治即位。
新皇登位后,授予那位能力出众的兄长吴王恪以司空之职,对于一个仁慈的帝王,和一个没有野心的属下来说,这似乎是最好的结局了。然而最好的结局,通常却不是最后的结局。

一切都是那样的戏剧化,房家的内部斗争,本来是与恪无关的,但偏偏,恪最心爱的妹妹高阳是房家的媳妇,这足以使逐渐蜕变为野心家的长孙无忌暗暗窃笑,对这个在他看来对大唐江山威胁最大的皇子,他一直在千方百计的罗致他的罪名,终于被他找到了这个机会,而他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三年了。

房家出了房移爱这样的子孙,实在是极大的不幸,他在长孙无忌的威逼利诱下,狠毒的将吴王恪拉了进来,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是长孙无忌期待已久的答案,任何都明白,没有人会为李恪辩护,也没有人会站出来证明李恪的清白,房移爱傻傻地期待着,期待因为李恪的“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可以免死,却不知正因为他把李恪推进了这个深渊,使得他离鬼门关又进了一步。

这次皇室大清洗,异常的惨酷,血流成河,但最冤枉,最无辜的一个就是吴王恪,然而恪,却没有丝毫的畏惧,在他心里,何尝没有对长孙无忌的刻骨憎恨,所以他在众人心中才会成了反长孙集团的精神领袖,他冤枉,是因为他没有参加这次愚蠢的行动,以恪的才智,怎么会参与这场愚蠢的行动,他根本就毫不知情,而这样愚蠢的陷害,只有高宗李治相信了,只有那个李世民名副其实的继承人相信了,这就足够了,足够置恪于死地了,好在,天下人知道,天下人明了,甚至连长孙一党的人,都明白李恪是冤枉的。

恪觉得可笑,他居然死在这样一个大笑话上,恪又觉得悲哀,他居然死在一个天下人都知道根本不存在的罪名上,能怪谁呢,怪天,怪地,怪父皇,还是怪那个暴君的外公,恪想不明白,他只能诅咒那个最直接的敌人——长孙无忌。他用最残忍的话语诅咒他,诅咒长孙一门灭族,他知道,人们会从他的诅咒里知道事实的真相,谴责长孙的弄权。而他自己,不会在任何人面前屈服,这是遗传自他伟大父亲的倔强,刚强,他大义凛然的痛斥长孙无忌,毫不留情的诅咒他的全家,连一旁的验尸官都听得毛骨悚然,不住发抖,他在心底呐喊,“父皇,你看见了吧,你终身信任的国舅,就是这样害死你的儿子,还有你的女儿,你最疼爱的儿子和女儿,你出于信任,把女儿嫁到房家,结果害死了高阳,你出于信任,把李治托付给国舅,结果害死了我,这是多么浅薄的信任,多么悲哀的信任。我真替你感到不值!父皇,我真该学你,学你去争取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只要认为那应该属于自己,就去争取,但是友爱兄弟,忠君爱国,不也是你教的,有用吗,你生前是那样的害怕,怕我成为第二个曹植,现在呢,我不是比曹植还凄惨千倍?我能怨谁,怨天吗,怨天没有把我生为你的嫡子,还是怨天把我生成了你的儿子?”

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自尽,年约三十四岁,长孙无忌由此扫清了一切障碍,达到了绝天下之望的最终目的。李恪,就这样,带着一连串的疑问,结束了自己的性命,成为了大唐三百年最悲情的王子。

卿本人杰,奈何命似流星。
李治以其最大的勇气,最狂热的迷恋,将武曌接回了宫中,从此武曌登上了政治舞台。

卿本人杰,奈何命似流星。
武曌当权后,寻机如法炮制,陷害国舅长孙无忌谋反,吴王李恪死前的诅咒,一一应验!

卿本人杰,奈何命似流星。
流星短暂,却耀眼过其它任何的星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7953.html

更多阅读

香港知名广告人朱家鼎的传奇一生 热血传奇知名玩家

香港知名广告人朱家鼎的传奇一生龙东东 / 文其实上个月写《香港广告杂记》系列时,手头就收录了不少朱家鼎先生的资料,本来想把他收录到最后一篇写香港广告代表人物的篇章里的,考虑到当时朱先生已患重病入院,由于朱生太太红姑的原因,八卦

胡适小儿子胡思杜的悲剧人生 胡适 人生三大乐趣

胡思杜,现代著名学者胡适之子。曾留学美国,1949年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在唐山铁道学院马列教研室任教,1953年任马列资料室主任。1957年9月21日整风反右斗争中不堪屈辱,自杀身亡,被错划为右派。1980年平反。胡适小儿子胡思杜

金庸笔下的悲剧英雄乔峰 金庸笔下第一英雄

乔峰是个莎士比亚式的悲剧英雄,爱读莎翁悲剧的人都会注意到李耳王,麦考伯夫等主人公出场时何等如日上中天,而到收场时又何等悲壮,被命运及自己个性之中的缺陷毁灭。当然,强把莎翁的模式套到金庸的头上是不妥的,而莎翁的悲剧,也断断不是这个

尤氏俩姐妹可怜可惜的悲剧命运 命运悲剧

尤二姐和尤三姐是《红楼梦》中一对苦命的俩姐妹。她们在小说中出场不多,但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而且两人的命运结局都十分悲惨,是作品中塑造得颇为成功的一对人物形象。总的说来,尤二姐和尤三姐的悲剧命运是:尤二姐可怜,尤三姐可惜。尤氏俩

声明:《唐朝李恪的悲剧一生 唐朝吴王李恪》为网友深情是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