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静晨:“悟”实的将军

人物简介:郑静晨,现任武警总医院院长、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1959年9月出生,陕西省户县人。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2006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2009年7月晋升武警专业技术少将警衔。

“转战”国际救援

郑静晨的忙碌程度超乎想象。电话簿里的4000多个号码,他每天的电话几乎都在100个以上。在我们采访过程中,他不时要快捷地处理一个个来电。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副队长、首席医疗官,海地特大地震发生后,郑静晨尤其忙碌。

“3个半小时内人员、设备运抵机场,”仅33小时,经过中转的中国国际医疗救援队就到达海地机场,“我们的出队之快是其他国家的救援队所不敢想的。出队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我们设有预案。”郑静晨“透露”这支救援队的“绝招”。经长期探索,救援队发展设计出了地震预案、洪水预案、火灾预案等一整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每套预案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队伍构成,灾情发生后,救援队的反应会非常迅速。

自2001年从温家宝总理手中接过旗帜以来,中国国际救援队已跨过10个年头,先后9次出国执行紧急救援行动,而郑静晨则作为主要领导者之一,多次亲自带队执行任务,见证了救援队的发展历程,并因2004年印尼海啸救援中的突出表现被国务院与国家军委荣记一等功。

当救援队尚在国务院的构想阶段时,郑静晨就凭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被看做是首席医疗官的不二人选。此前,他负责主编了中国救援医疗队培训教材——《急救医疗指南》和《急救医疗手册》,并主持完成了“高科技条件下武警部队卫勤建设新模式及应用系列研究”等项目,获武警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些年来,郑静晨亲自带队,前往伊朗、印尼、巴基斯坦等地实施救援活动,他对救援队工作的艰苦有着最为深刻的体会。其中,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的救援经历,更是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中,每次提及都会让他生发很多感慨。

2004年12月26日,郑静晨在美国参加一个国际医学学术会议时,突然听到了印度洋地震海啸的消息。12月29日晚11点,回国后还没倒过时差,他即接到出发救援的命令。

郑静晨:“悟”实的将军

“到达班达亚齐机场时已是北京时间2004年12月31日23点50分,再过10分钟,祖国就要敲响2005年的新年钟声了。”

让郑静晨没想到的是,天刚蒙蒙亮,机场外面已经坐满了黑压压的灾民,与以往情况不同的是,外伤的病人伤口被海水浸泡,大多已化脓感染。救援队刻不容缓地进行了就地医治,队员冒雨或蹲或跪为伤民治疗。救援紧急开始。

“印尼是热带,每天都是36、37度的高温,一天最多时能下37场雨。我们睡在帐篷里面,这么深的水,带的东西都泡了。”郑静晨回忆说。

不过,心思缜密的郑静晨提前做了许多准备。“我在赶赴印尼灾区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充分了解了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带上了雨衣、雨靴、蚊帐、花露水和清凉油。”虽然当时有人认为无此必要,但事实证明郑静晨是对的。郑静晨还要求队员早晚在营地吃饭,不能在外用餐。最后,救援队完成任务回国体检,无一人生病或负伤。

多年与救援队“生死与共”,郑静晨对救援队的感情很深。他说,我是首席医疗官,队员们都在看着我,我必须身先士卒,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挺身而出。他自豪地说:“我们的队员个个都不怕苦,不怕危险,有时候一整天的工作下来,晚上又遇到来帐篷就诊的伤员和难民,队员们都会争着起来救治病人,即使一晚上不睡觉,也没人有怨言。”

回忆起一段段扣人心弦的经历,郑静晨感叹:“要问我救援行动对我人生的影响,那就是,我会发现人间更多的善良,我会对善良的人们做出更大的贡献。”

认准“四大方向”抓“大王”

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有很多享有盛名的高水平医院,武警总医院算是个后起之秀,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2007年,郑静晨“接手”飞速发展中的武警总医院。如何让医院再上新台阶,成为他面临的巨大考验。但郑静晨心里早就有了一套方案。

首先就是解决人才问题。他抓出一条逻辑:“关键是要有像样的专家。没有像样的专家,就没有像样的医疗特色;没有像样的医疗特色,就吸引不来患者;吸引不来患者,医院就没法发展。”

对于专家问题,郑静晨更愿意“靠自己培养”。武警总医院神经干细胞移植科的一位专家才38岁,即已研究出治疗脑血栓、偏瘫的细胞移植方法,相当成功,手术患者排队都排到了后年。郑静晨经常拿他来举例。

郑静晨说,近几十年医学科技的发展,大大超过了过去数百年的积累。因此,对于专家的概念,要突破传统的认识。比如传统上患者更愿意找年纪大的专家就医,因为年纪大的专家更有经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经验”已经开始在实际操作中弱化了。像B超、CT、核磁等这些现代化的检查设备迅速普及之后,传统经验无形中贬值了。在这种现代化的医疗设备面前,老专家与年轻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并且,与老专家相比,“往往是年富力强的人学得更快,因为年轻人更易接受新事物,更熟悉电脑。”

同时,郑静晨还悟到一个发展的“玄机”,他认准了医学发展的四个方向,“这四个方向你把握住了,就能抓住医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这四个方向就是:“微创”、“介入”、“移植”和生物医学新材料的运用,这也成为了武警总医院的四大特色。

“微创”,郑静晨用很通俗的一个现象来解释:“老百姓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就是这个顺序。”比如,头脑脉出血后,过去要开颅止血,即把骨头切开、拿掉,把里面冒血的地方止住,手术很危险,很容易留下后遗症。现在的治疗方式是通过一根管子打一剂栓塞剂进去,把出血口给堵住,然后通过小孔把从血管中冒出的血抽出来。损伤小,后遗症少,患者恢复也快。

“介入”,郑静晨又举了一个例子,心脏血管堵塞,过去的治疗方法是“搭桥”,现在治疗则只需在心脏上放个支架,效果很快。他说:“大家都会做心脏支架了,你就要开始做别的。脑血管、其他血管堵塞,都可以做支架。”而“支架”则又属于生物医学新材料的范畴。

以前治疗糖尿病都是打胰岛素,麻烦还不能治本,现在则可以通过技术去除人体内的β细胞,让它在体外扩增,然后再移植回去,β细胞分泌胰岛素,就能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这就是郑静晨所说的“细胞移植”。

不过,郑静晨认为,仅仅弄明白发展的方向还远远不够,“当院长的还要悟——患者来了之后除了治疗还会有哪些要求?”

他曾让医院做过几万名患者的调查问卷。“患者写的千差万别,但我把他们的要求归纳为4条,排了个顺序。”这4条是: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合理的价格、高水平的服务和舒适的医疗环境。“病人的需求千差万别,但归纳到最后就是这4条,而且就是这个顺序。”郑静晨肯定地说。

悟透这些道理后,就很容易寻找到自己的特色。郑静晨说:“现在行业每年都在重新洗牌,‘大王’让谁抓住还不知道。要抓到‘大王’,就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郑静晨给记者展示办公室雪白明亮的墙壁,他说:“所有房间的墙壁都是贴上瓷砖的,不返潮,消毒的时候,可以拿消毒液直接在墙上擦,很干净,像新的一样。住院环境大大改善了,每个病房都设有卫生间、42寸的电视。”去年开始,医院又从提倡多年的“感动服务”向“极致化服务”过渡。

思路理顺了,重点抓住了,郑静晨反问:“患者来了以后感觉医疗好、服务好、条件好,医院怎么会不发展呢?”

EMBA“他山之石”

美国苹果公司的总裁史蒂夫·乔布斯不会想到,他的一次关于自己人生经历的演讲,在清华大学的一间教室里正在被当做案例教学,而其中的一位学生对此印象“特别特别深”,并由此反思自己的人生,形成了每天睡觉前静思5分钟的生活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要把今天做过的大事像放电影一样回放一遍,这时候你会很冷静,想这些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他更不会想到的是,这位学生就是中国武警总医院的院长郑静晨。郑静晨说,清华大学的EMBA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让他坚持“解放思想”,并挑战传统思维。

2007年,已经拥有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的郑静晨,跨进清华大学,成为清华的EMBA学员,这也实现了他学生时期就有的清华梦。

郑静晨在清华是个受老师“特别照顾”的学生。他笑着说:“我听课不太认真,事情比较多,上课老接电话。因为医院是个特殊的地方,有些重大的抢救啊、手术啊,必须要处理,所以老师就对我网开一面,只要课堂上不出声就行。”

其实,郑静晨听课非常认真。他喜欢悟,并对“悟”有个独特的解释:“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字的构成,一个‘心’字,一个‘吾’字,‘吾’就是‘我’的意思,就是‘我’要用心想事情啊!”他更将清华大学的学习视为“他山之石”。里面的很多课程都开启了他新的思考,改变他的思维方式,不仅让他印象深刻,更让他“记忆在脑海中,融化在血液里”,乔布斯的案例对他的影响就是这样。

令他印象特别深的,还有一位老师对邓小平讲过的一句话的幽默论述。那位老师说:“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讲过一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后来这句话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很多积极作用,但是很多人在具体操作这句话的时候,培养了一批摸石头的专家,却忘了过河,最后只总结了一大批摸石头的经验。”

这让郑静晨悟到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要“解放思想”。“过河”是目的,“摸石头”是手段,很多人把过程错当目的了,“咬定青山”就是坚持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采取各种办法。在实际操作中,这又需要“解放思想”。

他对“解放思想”的体会很深,他说,这句话很多人都会说,都明白,但具体做起来时往往都不会去解放自己的思想。他举例子说,武警总医院建了一个美容中心,后来当郑静晨想改进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他想引进世界上美容水平最高的韩国医生,却听到不同的意见。有人担心会不会违反什么规定,外国人给中国人看病会不会影响不好。经过思考后的郑静晨认为,这就是思想还不够解放。他说:“战争年代情况那么复杂,毛泽东都把加拿大的共产党员白求恩请过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用外国人的技术让中国人更美一些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吗?”他总结说,解放不解放思想,关键看目的,关键看他做成这件事的效果。

这些案例的启发,让他不仅不会在自己摔倒过的地方再摔第二次,而且也不会在别人摔倒过的地方再摔倒。

郑静晨总结,清华大学的EMBA学习让他跳出了原来“医学”这个圈子。他对“专家”和“大家”两个概念做了新的思考。他认为,任何一个领域中,“专家”都很多,但“大家”很少,因为很多人只是追求对本专业的研究却没有跳出那个圈,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跳出来以后,到了一个哲学的层次,才发现,哦,原来‘专家’有这么大的局限性。都说‘隔行如隔山’,但你会发现其实各个学科间有非常多的相通的东西。再复杂的道理都是由简单的道理汇总而成的。”

郑静晨一瞥

E: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郑:是我父母。我从小的时候,就看见父母吃完饭匆匆忙忙去上班,生活中谈论的也都是工作。所以,我从小想的就是要报效祖国,多为国家做贡献,把工作的职责看的高于一切。

E:平时休假多吗?

郑:我从来没有过休假,周末也是上班的。

E:为什么报考清华大学EMBA

郑:我是学医出身,本科是医学,两个硕士是卫生勤务管理和卫生法律,博士是心理学,都没有脱离医疗这个圈子,我想跳出去;第二呢,我想把我的一些想法系统化一下;第三就是我的一个清华情结,一直对清华有个敬仰的心情。

E: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学生?

郑:我上课不太认真,经常打电话,因为我的工作比较特殊,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有些事情一定要处理的,所以老师也对我网开一面,只要在课堂上不出声。考试面试老师对我的印象都不错,刚一去就被任命为首任班长,让我心里很激动。

E:你对EMBA这个圈子是怎么认识的?

郑:说圈子有一定的道理,关系是一种资源,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角色不一样,比如你有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他也有一个,如果结合起来就是一个更好的项目。但你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合作,那么这个圈子可能会给你提供。

E:身在医疗领域,你是怎么关注自己的健康?

郑:说实话,工作很忙还真没注意自己的身体,这就叫“灯下黑”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9850.html

更多阅读

郑位三:鄂豫皖苏区的元老之一

字数:2827字号:大 中 小郑位三,是鄂豫皖、鄂豫陕两个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他在领导鄂东北的革命斗争、随同红25军长征、创建和坚持陕南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的动人事迹,至今仍为后人记忆犹新。从进步学生到鄂豫皖苏区领导人郑位三,原名郑

郑志晖:休闲餐饮的心品印象

文/本刊记者叶小果 发自上海“我在餐厅里面,靠窗,黑色外套。”翻看着手机里的这条短信,我推门而入,一个神采奕奕的成熟型男向我招手。笑声爽朗的他叫郑志晖,自称“69后”—祖籍广东潮州,1969年生于马来西亚,成长于新加坡,学成于美国,回到新

东方愚:分拆郑永刚:“服装狂人”的二次征途

  市场中有个流行词汇叫“分拆”,如果按照不同的行事风格将郑永刚也给“分拆”一下的话,他至少可以被拆为四种类型:口才同严介和,交友如孙大午,豪情似李金元,决策像朱新礼。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发自浙江宁波 http://www.infzm.com/c

分拆郑永刚:“服装狂人”的二次征途

市场中如今有个流行词汇叫“分拆”,如果按照不同的行事风格将郑永刚也给“分拆”一下的话,他至少可以被拆为四种类型:口才同严介和,交友如孙大午,豪情似李金元,决策像朱新礼。 陈伟鸿推开郑永刚的房门,看到一位医生正在为他做常规的身体

声明:《郑静晨:“悟”实的将军》为网友冷酷的帅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