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案

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总计6学时,包括实训内容)

课题

第一次课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概述1.2计算机系统组成

课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1.1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2、计算机的分类3、计算机的特点4、计算机的用途

1.2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2、计算机工作过程3、计算机软件系统4、微机硬件系统5、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教学重点

微机硬件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

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1计算机概述(20分钟)

1、计算机的发展(5分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掌握三要素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

2、计算机的分类(5分钟)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5分钟)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具有存储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教师应对以上每一部分特点进行扩展和讲解

4、计算机的用途(5分钟)

可采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来回答,最后由教师来统一进行总结

1.2计算机系统组成(60分钟)

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都有着一此初步的了解,教师应在学生已知的范围内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细化。

1、观看系统结构图(由此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分步进行讲解,5分钟)

2、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5分钟)

运算器: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负责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控制并协调输人、输出等操作。

存储器:实现记忆功能的部件,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人设备:负责把用户的程序和数据输人到计算机中。

输出设备:负责从计算机中取出程序执行结果或其他信息,供用户查看

3、计算机工作过程(5分钟)

首先编制程序,操作人员通过输人设备将程序和原始数据送人存储器;运行时,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送到控制器中进行分析、识别;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控制存储器和运算器的操作;当运算器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序列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另外,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控制台启动或停止机器的运行,或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某种干预。

4、计算机软件系统(5分钟)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的数据和有关技术文档资料的集合。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组成。

5、微机硬件系统(重点,应采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30分钟)

(1)主机部分:(15分钟)

主机部件包括机箱、主板、CPU、内存条、声卡、显示卡、网卡等。

(2)外设部分:(15分钟)

外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6、计算机技术指标(难点,重在理解,不用太深入讲解,10分钟)

(1)字长

(2)存储容量

(3)主频

(4)运算速度

(5)存取周期

三、课堂小结(3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听课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应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同学回去复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下一节做实验

四、课后作业(2分钟)(讲解法)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2分钟)(激趣法)

教师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此部分主要由老师来讲解,同时学生也配合着老师回答一些常见问题

此时学生应该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因为此处是新知识,同时也应积极回答相应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学生听讲,笔记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记录作业和预习内容

课题

第二次课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2 6硬件基础实训

1.3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一

课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1、硬件基础实训(此部分内容需填写实训报告)

2、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3、进位计数制

4、各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教学目标

掌握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转换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

各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数都是十进制数,那么这种进制的数据在计算机中能够使用吗?

带着以上疑问,进入今天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硬件基础实训(此部分内容由实训报告部分给出,45分钟)

2、计算机中信息处理基础

(1)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使用二进制信息表示的优点)(5分钟)

二进制数优点:简易性、可靠性、简单性、逻辑性

(2)进位计数制(10分钟)

介绍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的特点和规则

(3)各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50分钟)

①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包括整数和小数两部分)(20分钟)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在教师讲解完成后应配以相应的练习和作业,练习均显示在电子课件中

三、课堂小结(3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在进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2分钟)(讲解法)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2分钟)(激趣法)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学生配合教师进行思考

此时学生应该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因为此处是新知识,是进行进制转换的关键。

学生理解,笔记

学生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题

第三次课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3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二1.4键盘及输入法的简单介绍1.5计算机病毒及安全1.6多媒体计算机

课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1、各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2、计算机中字符与汉字的编码

3、键盘及输入法的简单介绍

4、计算机病毒及安全

5、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目标

掌握各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会使用键盘及一种汉字输入方法,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知识

教学重点

掌握进制转换,并能够正确使用键盘及汉字输入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机病毒的知识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内容,然后接着讲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总计9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各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②十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10分钟)

③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10分钟)

④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10分钟)

2、计算机中字符与汉字的编码(10分钟)

(1)ASCII码(5分钟)

(2)汉字编码(5分钟)

3、键盘及输入法的简单介绍(10分钟+20分钟)

(1)键盘与指法(5分钟)

(2)输入法的简单介绍(5分钟)

(3)键盘及输入法的练习(30分钟)

4、计算机病毒及安全(总计10分钟)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分钟)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3分钟)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5分钟)

5、多媒体计算机(总计15分钟)

(1)媒体、多媒体的概念(3分钟)

媒体( Media )就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中介,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介。多媒体(Multimedia)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2)媒体的分类(7分钟)

国际电信联盟( ITU )根据媒体的表现形式做如下分类:

(a)感觉媒体( Preception Medium )

感觉媒体是指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能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用于人类感知客观环境。例如,人的语音、文字、音乐、自然界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都属于感觉媒体。

(b)表示媒体( Representation Medium )

表示媒体是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和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即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表示媒体表现为信息在计算机中的编码,如ACSII 码、图像编码、声音编码等。

(c)表现媒体( Presentation Medium )

表现媒体又称为显示媒体,是指感觉媒体和用于通信的电信号之间转换用的一类媒体,是计算机用于输入输出信息的媒体。如键盘、鼠标、光笔、显示器、扫描仪、打印机、数字化仪等。

(d)存储媒体( Storage Medium )

存储媒体用于存放表示媒体,以便于保存和加工这些信息,也称为介质。常见的存储媒体有硬盘、软盘、磁带和 CD-ROM 等。

(e)传输媒体( Transmission Medium )

传输媒体是指用于将媒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物理载体。例如电话线、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微波、红外线等。

(3)多媒体技术的特点(5分钟)

多媒体技术具有多样性、交互性、实时性和集成性等主要特点。
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即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信息的范围呈现多样性。多种信息载体使信息的交换更加灵活、直观。多种信息载体的应用也使得计算机更容易操作和控制。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案
集成性
集成性是指处理多种信息载体的能力,也称为综合性。集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种媒体信息,即声音、文字、图形图像、音视频等的集成;另一方面是媒体信息处理设备的集成性,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不仅包括计算机本身,还包括处理媒体信息的有关设备。
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用户与计算机之间在完成信息交换和控制权交换时的一种特性。交互性使用户与计算机在信息交换中的地位变得平等,改变了信息交换中人的被动地位,使得人可以主动参与媒体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实时性
实时性是指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声音及活动的视频图像是实时的、同步的。计算机必须提供对这类媒体的实时同步处理能力。

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比较多,但应分清主次,应重点复习需掌握的内容

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P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

下一节课即将开始讲授第二章的内容,这一章实践性比较强,回去应好好预习一下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注意听讲,做好笔记

学生理解,笔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1414.html

更多阅读

《窦娥冤》修改教案 窦娥冤教案ppt

《窦娥冤》修改教案韩晓蓉【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分析剧情结构,感受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并理解主题:揭露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2. 结合朗读,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并结合有关元杂剧体制的介绍体会其艺术特色

语文轩—— 《将进酒》优秀教案 将进酒优秀教案

将进酒哈尔滨市113中学 孙天经一、教材分析《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的意思是“劝酒歌”。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2) 心理健康班会课教案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一一班主题班会岔河中心小学:李丽丽主持王欣悦:妈妈说,听,小河流淌,奏出欢乐的歌。主持刘佳琪:爸爸说,看,春天柳树发芽,到处是绿的颜色。主持王欣悦:老师说,春天就像迎春花睁开双眼

《七小罗汉》:曾志伟牛萌萌与七个小演员的经典

文/一池萍碎 《七小罗汉》会不会像七仙女、八仙过海这些史上经典组合一样流传,看过之后,我认为绝对会!想必唯有编剧宁财神才能这么奇思妙想笔下生花,导演傅华阳强强联袂曾志伟等喜剧演员,方可如此传神地打造出一部妙趣横生的搞笑武侠片

声明:《《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案》为网友呐殇太刺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