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的综合防治 圆环病毒的症状

猪圆环病毒的综合防治

一、病原

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在分类上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本病毒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种病毒,病毒粒子呈20面体对称结构,大小约4-26.5nm,平均直径17nm,无囊膜,含有共价闭合的单股环状负链DNA,基因组大小约为1.76kb。该病毒可在猪源细胞上复制,但CPE不明显,病毒沉降系数为52S,CsCl浮密度 1.37g/cm3

PCV对外界理化因子的抵抗力相当强,72℃的高温环境中也能存活一段时间,56℃不能将其灭活,即便在PH3的酸性环境及氯仿中可存活较长时间。该病毒无囊膜,因此对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敏感。PCV不凝集牛、羊、猪、鸡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其抗血清不能抑制猪细小病毒(PPV)对红细胞的凝集性。

根据PCV的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其分为PCV-l和PCV-2两种血清型。PCV-l首先由Tischer(1974)从长期持续污染的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中分离获得,实验证实PCV-l并无致病性,广泛存在于猪体内及猪源传代细胞系。而PCV-2则是自1996年以来新发现的一种与PMWS密切相关的病毒,人工感染的结果也已表明它是PMWS的病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WastingSyndromePMWS)和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PDNS)。

二、流行病学

本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1991),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发生和流行,除PMWS外,PDN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NP(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RDC(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肠炎等疾病亦与PCV-2感染有重要关联。PCV-2及其相关的猪病,死亡率10%~30%不等,较严重的猪场在暴发本病时死淘率高达40%,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已被世界各国的兽医与养猪业者公认为是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之后新发现的引起猪免疫障碍的重要传染病,与PRRSV有协同性。

2008年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上,人们已将PCVD列为当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头号疾病。相关PCV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加拿大猪群阳性率达83.2%,美国阳性率约80%,欧洲部分国家阳性率也在75%以上。世界范围内PCV2分离株的序列分析表明,毒株间同源性大于96%,但毒力差异显著,PCV2毒株变异、毒力增强与当前该病流行的相关性已是各国学者的重要议题。Tischer等报道,在人、牛和鼠血清中也存在能与PCV发生群特异性结合的低水平抗体,用ELISA证实人血清有30%、小鼠血清12%~69%、牛血清35%抗体阳性。

PCV主要易感动物是猪,各种年龄、不同性别的猪都可以感染PCV,但它们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常见的PMWS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和育成期的仔猪。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该病毒可以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感染猪群,病猪或带毒猪可以通过分泌物、粪便将病毒排到体外而污染饲料、水和周围的环境,造成病毒在猪群中的蔓延和扩散。在疫病感染流行过程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急性发病猪群中的死亡率可达10%,在感染的猪群中常常由于并发或继发其它细菌或病毒感染而死亡率大大增加。

PCV 可经口、呼吸道感染不同日龄的猪;少数怀孕母猪感染PCV后,可经胎盘垂直感染仔猪;感染的猪可通过鼻液、粪便等排出病毒,因此PCV 分布十分广泛。PMWS可见于5~16周龄的猪,但最常见于6~8 周龄。猪群发病率为3% ~50% ,病死率为8% ~35%。本病发展缓慢,猪群一次发病可持续12~18个月。我国学者王永康在上海郊区观察发现,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的发病率可达11%,病死率达到40%。此外,本病常与集约化生产方式有关,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恶劣、饲养密度过大、应激、不同年龄和不同来源的猪混群等,均可诱发本病。Larcochelle等报道,PCV2可间歇性地自公猪精液中排出,感染公猪的精液可看作一种潜在的PCV2 病毒来源。Kiupel等报道,被PCV2感染的小鼠能否排毒尚不清楚,但小鼠的先天性及出生后的感染现象说明,可能由于野生小鼠作为PCV2的宿主或传媒的潜在危险及鼠群中感染的流行。

1.我国个地区PCV-2感染状况

目前除个别地区外,我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均有PCV2感染的相关报道。统计分析2002-2007年我国关于PCVD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包括病原学和血清学),结果发现猪场阳性率为58.75%(779/1326),猪群阳性率为38.47%(14 487/37657)。各地区猪群感染情况有所不同(图1),其中安徽14.81%(48/324)、厂东22.40%(757/3380)、吉林25.00%(25/100)、海南28.65%(365/1 274)、福建30.45%(1 156/3796)、山东31.27%(526/1682)、陕西34.92%(249/713)、辽宁35.33%(106/300)、江苏37.15%(175/471)、湖北37.25%(1282/3 442)、贵州37.27%(755/2 026)、广西38.33%(248/647)、云南38.39%(754/1964)、内蒙古39.56%(72/182)、四川41.04%(165/402)、河南42.34%(1 526/3604)、上海46.25%(963/2082)、湖南46.41%(71/153)、黑龙江47.18%(134/284)、甘肃48.29%(1 525/3158)、青海49.61%(378/762)、北京53.58%(1 004/1 874)、浙江53.79%(930/1729)、河北63.76%(454/712)、其它地区平均31.55%(819/2596)。以上结果表明,PCV2感染在我国各地已广泛存在,猪群感染率高,阳性猪场多。

2.不同生长阶段猪感染状况

猪是PCV2的天然宿主,各种年龄、不同性别的猪只均可感染。统计分析我国猪群不同生长阶段PCV2感染的情况发现,哺乳仔猪阳性率最低为4.35%(27/621),保育猪40.28%(2659/6 602),肥育猪41.85%(642/1 534),后备猪31.09%(443/1425),公猪和母猪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3,04%(96/181)和50.12%(3 649/7280)。2008年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上,Cunningham等对加拿大的PCV2感染情况进行了报道,结果发现猪群平均阳性率为83.2%,其中种猪群阳性率最高,公猪群和母猪群均在98%以上。

三、致病机理

Rosell等从慢性经过死亡的2个病例的病理变化发现,PCV从猪的鼻、口腔侵入体内,在扁桃体局部淋巴结增殖后,向其它淋巴组织肺、肝、肾传播,受慢性感染的影响,诱发免疫抑制、肠炎、间质性肾炎及肝损伤。在病猪鼻黏膜、支气管、肺脏、扁桃体、肾脏、脾脏和小肠中有PCV粒子存在。胸腺、脾、肠系膜、支气管等处的淋巴组织中均有该病毒,其中肺脏及淋巴结中检出率较高。表明PCV严重侵害猪的免疫系统:病毒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和胸腺巨噬细胞相伴随,导致患猪体况下降,形成免疫抑制。由于免疫抑制而导致免疫缺陷,其临床表现为:对低致病性或减弱疫苗的微生物可以引发疾病;重复发病对治疗无应答性;对疫苗接种没有充分免疫应答;在一窝猪中有一头以上发生无法解释的出生期发病和死亡;猪群中同时有多种疾病综合征发生。这些特征在PMWS的猪群中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淋巴细胞缺失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浸润,是PMWS病猪的独特性病理损害和基本特征。而且此特征与血液循环中B及T细胞减少和淋巴器官中这类细胞的减少呈高度相关;与周围血液和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谱系细胞的增加呈高度相关。另外已证实淋巴组织、相关免疫细胞和血液中的细胞存在大量的PCV2抗原。

PCV-1 和PCV-2 均可在PK-15 细胞上增殖而不引起PK-15 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感染PCV 的PK-15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包涵体,一些包涵体中含有病毒粒子,其中形态较小的胞浆内包涵体可能是病毒装配成熟的场所。据资料表明,Rosell等发现含包涵体的细胞多见于淋巴器官,如支气管、淋巴结、肺脏和扁桃体中均有PCV粒子存在的证明,PCV复制的靶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抗原递呈细胞(APC)、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肝实质细胞和淋巴细胞。据报道,Segales等利用流式细胞计数器分析感染猪外周血液中白细胞变化,发现单核细胞增加,T淋巴细胞(主要是CD4+)和B 淋巴细胞减少,不成熟粒细胞的密度偏低。以上表明,PCV引起了淋巴细胞凋亡,APC 递呈抗原能力的减弱,同时降低了B 淋巴细胞和CD4+ T细胞的机能。因此使患猪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导致患猪抵抗力下降。

四、猪圆环病毒PCV-2导致的疾病类型和临床症状

4.1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主要发生在5~12周龄的仔猪,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减少或废绝,被毛粗糙,发育迟缓,猪只进行性消瘦,呼吸过速或呼吸困难,嗜睡、腹泻、贫血。有时出现皮肤苍白或黄疸,咳嗽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突然死亡。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由于在临床上经常与PRRSV、PRV等混合感染。从而使本病的临床症状更加复杂化。本病发病缓慢,猪群一次发病可持续12~l8个月(刘元林,2000),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

4.2 猪呼吸病综合征(PRDC)

本病在多数情况下,被视为PMWS的孪生病,系PRRSV或PRV和PCV-2混合感染,致使在免疫抑制状态下,发生多病原混合感染和后续感染出现的综合征,特别是多种细菌性疾病的混和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呼吸困难,有时部分猪有全身潮红的败血症状和因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耳尖、尾端及股、前肢液下皮肤瘀血、出血,出现瘀血斑点。

4.3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病猪主要表现为后躯、后肢和腹部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隆起,周边红色或紫色,中央黑色,以后融合成条带状或斑块,有时可扩展到胸肋或耳部,病轻者体温正常,常自行康复,严重者表现跛行、发热、厌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该病以皮肤损伤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特征。常在12~14周龄猪群中零星出现或爆发,猪群发病可持续l2~24个月。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周边为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直径一般为2cm,个别病灶常融合成条带和斑块。一般最早常在后驱、后肢和腹部出现。然后慢慢可扩展到胸肋、耳等部位。发病温和的猪体温正常,行为无有异常,常自动康复。发病严重的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哺乳仔猪发病时有的还伴有腹泻、贫血和黄疸症状。最后可衰竭死亡。

4.4 PCV-2与母猪繁殖障碍

该病近年来在我国也时有发生,通常是由多种病原混和感染引起。发病对象以初产母猪为多,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弱仔、滞产、发情期延长、不育等。个别严重的初产母猪死产、流产发病率高达60%左右。

4.5 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

本病多发生于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率在1%~3%,也有高达l0%左右。一般在生后第一周发病,震颤为双侧,影响骨骼和肌肉发育,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如声音、温度等)可引发或加重震颤,有的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都不断发生震颤。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严重的震颤可因不能吃奶而死亡。

五、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及颔下淋巴结肿大切面硬度增大,可见均匀的白色;有的淋巴结有出血和化脓性病变。肺脏肿胀、坚硬或似橡皮(上图),严重的肺泡有出血斑;有的肺尖叶和心叶萎缩或实质性病变,肝脏发暗,萎缩,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下图);脾脏异常肿大,呈肉样变化;肾脏水肿,呈灰白色,被膜下有时有白色坏死灶;胃的食管部粘膜水肿和非出血性溃疡,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和出血。


  5.1剖检病变
  本病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患猪消瘦,贫血,皮肤苍白,黄疸(疑似PMWS的猪有20%出现);淋巴结异常肿胀,内脏和外周淋巴结肿大到正常体积的3~4倍,切面为均匀的白色;肺部有灰褐色炎症和肿胀,呈弥漫性病变,比重增加,坚硬似橡皮样;肝脏发暗,呈浅黄到橘黄色外观,萎缩,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肾脏水肿(有的可达正常的5倍),苍白,被膜下有坏死灶;脾脏轻度肿大,质地如肉;胰、小肠和结肠也常有肿大及坏死病变。

5.1.1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死亡后。一般病尸消瘦,皮肤轻度到中度苍白,淋巴结肿大,切面发白,腹股沟、肠系膜、支气管等器官或组织的淋巴结病变尤为突出。肺质地坚实呈橡皮样,表面呈花斑状。灰棕色肺叶与正常的粉红色肺叶相问。有的病例肝表现呈花斑状,并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切面肉状、无充血、胆汁浓缩。肾肿大、苍白,肾被膜下呈现可见的白色病灶。盲肠和结肠粘膜充血或淤血。脾脏肿大,质地呈肉样变化。有报道发现有明显的脾萎缩现象。

5.1.2 患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的猪。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脉管炎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5.1.3患猪呼吸病综合征(PRDC)的猪,剖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胸膜肺炎、心包炎、浆膜炎、胸水和腹水增多等病理变化。
  5.2组织学病变
  病变广泛分布于全身器官、组织,广泛性的病理损伤。肺有轻度多灶性或高度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肝脏有以肝细胞的单细胞坏死为特征的肝炎;肾脏有轻度至重度的多灶性间质性肾炎;心脏有多灶性心肌炎。在淋巴结、脾、扁桃体和胸腺常出现多样性肉芽肿炎症。PMWS病猪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是淋巴细胞缺失。病理解剖变化因疾病类型不同而差异较大。

六、诊断
  本病的诊断必须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的病原或抗体检测相结合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最可靠的方法为病毒分离与鉴定。
  6.1病理学检查

此法在病猪死后极有诊断价值。当发现病死猪全身淋巴结肿大,肺退化不全或形成固化、致密病灶时,应怀疑本病。可见淋巴组织内淋巴细胞减少,单核吞噬细胞类细胞浸润及形成多核巨细胞,若在这些细胞中发现嗜碱性或两性染色的细胞质内包涵体,则基本可以确诊。
  6.2血清学检查
  是生前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诊断本病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过氧化物单层培养法,ELISA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核酸探针杂交及原位杂交试验(ISH)等方法。
  6.2.1IIF方法

宜检测细胞培养物中的PCV。用组织病料以盖玻片在PK-15细胞培养,丙酮固定,用兔抗PCV高免血清与细胞培养物中的PCV反应,可对PCV进行检测和分型。
  6.2.2ELISA诊断方法

可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用细胞培养的病毒(PCV-2)作为抗原,用PCV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作为竞争试剂建立竞争ELISA方法,竞争ELISA方法的检出率为99.58%,而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检出率仅为97.14%。该方法可用于PCV2抗体的大规模监测。
  6.2.3PCR方法

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诊断方法。采用PCV2特异的或群特异的引物从病猪的组织、鼻腔分泌物和粪便进行基因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限制酶切图谱和碱基序列,确认PCV感染,还有一种简单的复合PCR(multiplexPCR)法。
  6.2.4ISH方法

此法可以检查PCV核酸。但不能区分PCV-1和PCV-2,具有群特异性,可以精确定位PCV在组织器官中的部位,可用于检测临诊病料和病理分析。
  

6.3临床诊断要点
(1)PMWS主要发生在5~16周龄的猪,断奶前生长发育良好。

(2)同窝或不同窝仔猪有呼吸道症状,腹泻、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有时出现皮肤苍白或黄疸。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

(3)剖检淋巴结肿大,脾肿、肺膨大,间质变宽,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褐色突变区。其他脏器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和损伤。诊断:

  流行病学特点:公猪、后备母猪、经产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大中小育肥猪等各种猪均可感染发病;多因诱发因子的作用发病,多具有相应的并发病的症状。最常见的诱发因子是断奶、免疫、运输、妊娠、气候骤变、断尾、打号、换料、转群等。

  临床症状特点:体表浅在性淋巴结高度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4~5倍;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咳喘,腹泻,生长缓慢,皮肤苍白,黄疸;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温升高,使用抗菌药治疗无效。有时可见麻痹由后肢开始的渐进性神经症状。

  剖检病变特点:淋巴结:体表浅在性和内脏淋巴结高度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串珠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4~5倍;脾脏肿大;肺脏膨大、表面散在大小不一的褐色病灶;肾脏肿大、苍白、被膜下点状出血和坏死灶;脑组织充血出血;其他脏器也可见不同程度的病变。

实验室诊断:病理学检查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脏退化不全或形成固化,致密性病灶;淋巴结组织内淋巴细胞减少。血清学检查:1)间接免疫荧光发(IIF):检测细胞培养物中的PCV;2)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PCV抗体,检出率99%以上,主要用于PCV抗体的大规模检测;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简单、快速、特异的检测法;4)核酸探针杂交及原位杂交试验(ISH):用于(PCV)在机体组织器官中的精确定位。

七、防制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加上患猪生产性能下降和高死亡率,使本病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因为PCV-2的持续感染,使本病在经济上具有更大的破坏性。抗生素的应用和良好的管理有助于解决并发感染的问题。
  7.1加强饲养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和混群制度、减少环境应激因素、控制并发感染、保证猪群具有稳定的免疫状态、加强猪场内部和外部的生物安全措施、购猪时保证猪来自清洁的猪场是预防控制本病、降低经济损失的有效措施。专利消毒剂VirkonS在1∶250稀释消毒时能有效的杀灭圆环病毒,因此可将其应用于每批猪之间的终端消毒。
  7.2做好猪主要传染病的免疫工作
猪圆环病毒的综合防治 圆环病毒的症状
  PCV-2与其相关猪病的发生还需要另外的条件或共同因素才得诱发临床症状。目前世界各国控制本病的经验是对共同感染源作适当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所以做好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气喘病和蓝耳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确保胎儿和吮乳期仔猪的安全是关键。因此根据不同的可能病原和不同的疫苗对母猪实施合理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
  7.3人工被动免疫
  疫情严重猪场可取猪圆环病毒病感染病猪含毒较多的脏器,如淋巴结、肺、脾等组织,捣碎研磨灭活后制成组织灭活苗,给全场的猪进行免疫注射,注射后12~15d可使新发病例减少,并使疫情逐渐平息。
  7.4自家疫苗的使用
  猪场一旦发生本病,可把发病猪的内脏加工成自家疫苗,据临床实践,效果不错。但现阶段有两种观点:一是母猪和断奶仔猪同时免疫,优点是免疫效果快,基本在1~2月内能控制本病;缺点是如果灭活不彻底,将使本病长期存在。二是只免疫断奶仔猪,优点是免疫安全性好,基本不会使本病长期存在;缺点是免疫效果慢,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控制本病。
  7.5“感染”物质的主动免疫
  “感染”物质指本猪场感染猪的粪便、死产胎猪、木乃伊胎等,用来喂饲母猪,尤是初产母猪在配种前喂给,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如有一定抗体的母猪在怀孕80天以后再作补充喂饲,则可产生较高免疫水平,并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这种方法,不仅对防制本病、保护胎猪和吮乳猪的健康有效,而且对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也有较好的效果。但使用本法要十分慎重,如果场内有小猪会造成人工感染。
  7.6药物预防
  预防性投药和治疗,对控制细菌源性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是非常可取的。但是至今PCV-2引起相关猪病的病原和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因此还不能完全依赖特异性防制措施,只能同时开展有效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药物预防方案可以试用:
  仔猪用药:哺乳仔猪在3、7、21日龄注射3次得米先(长效土霉素,200mg/mL,每次0.5mL),或者在1、7日龄和断奶时各注射速解灵(头孢噻呋,500mg/mL)0.2mL;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1个月,用支原净(50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或强力霉素(150mg/kg)拌料饲喂,同时用阿莫西林(500mg/L)饮水。
  母猪用药:母猪在产前1周和产后1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300mg/kg)。

7.7综合防制计划
  分娩期:仔猪全进全出,两批猪之间要清扫消毒;分娩前要清洗母猪和治疗寄生虫;限制交叉哺乳,如果确实需要也应限制在分娩后24小时以内。
  断乳期:猪圈小,原则上一窝一圈,猪圈分隔坚固;坚持严格的全进全出,并有与邻舍分割的独立粪尿排出系统;降低饲养密度:>0.33m2/猪;增加喂料器空间:>7cm/仔猪;改善空气质量:NH3<10×10-6,CO2<0.1%,相对湿度<85%;猪舍温度控制和调整:3周龄仔猪为28℃,每隔一周调低2℃,直至常温;批与批之间不混群。
  生长育肥期:猪圈小,壁式分隔;坚持严格的全进全出、空栏、清洗和消毒制度;从断奶后猪圈移出的猪不混群;整个育肥圈猪不再混群;降低饲养密度:>0.75m2/猪;改善空气质量和温度。
  其他:适宜的疫苗接种计划;保育舍要有独立的饮水加药设施;严格的保健措施(断尾、断齿、注射时严格消毒);将病猪及早移到治疗室或扑杀。

八、讨论

猪圆环病毒感染是由猪病圆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免疫抑止为特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它包括三类:一是由猪圆环病毒-1型所引起的至今仅发现感染,但尚未显示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对养猪业威胁不大;二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以免疫障碍为特征的猪的病毒性传染病,单纯由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发病的很少见;三是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相关性感染,如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新生仔猪先天性颤抖病、猪圆环病毒与猪瘟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蓝耳病混和感染、猪圆环病毒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附红细胞体混和感染、猪圆环病毒与弓形虫混合感染等。第三类是主要的。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混合感染性疾病感染范围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当前尚缺商品性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是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最重要和对养猪业威胁最严重的一类疫病。圆环病毒对猪隐性感染率高,在淋巴细胞内复制,杀伤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严重损伤和急剧抑制,机体在应激的状态下,特别是在易感病原体、运输、免疫、转群、换料、气候骤变等刺激因子的作用下,极易混合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并使隐性感染处于蛰伏状态的圆环病毒被激活,呈现出明显的疾病症状,导致高死亡率。

清理猪场卫生,以高效消毒剂彻底杀灭污染或疑似污染的环境中的病原体是基本原则,也是最主要的防制手段。当前国内外杀灭病原体作用最强的消毒剂是氢氧化钠和复合碘,病原体不易对之产生抗药性。

PCV感染,虽然可导致免疫、呼吸、泌尿、消化、等多系统的病变,但是其中对机体影响最大、占主导地位的是对免疫系统的损伤,免疫机能低下也是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的关键。中药驱瘟神散和驱瘟神注射液,是作者数十年来的研究结晶,由精选数十种地道中药,根据扶正祛邪、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活血祛瘀、醒脾健胃、渗湿利尿排毒的原则组成,药性入十二经和奇经八脉;脾指数为1.44。几十年的临床使用,具有很强的扶正作用,可全面升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攻击,有确切的广谱抗病毒和抗菌作用。黄芪多糖是已被确认的强效免疫增强剂,与黄芪多糖注射液共同使用,对感染的圆环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对损伤的免疫系统的康复起决定性作用。氟苯尼考是当前抗菌作用确切的抗生素,对控制混和感染的病原菌有很好的疗效。消食平胃散可改善机体的消化功能。当前滥用抗菌药和饮用消毒剂的现象相当严重,使消化道内合成B族维生素的菌群被抑止或杀灭,补充复合维生素B也是必要的。饲料中混入中药后,降低了饲料的适口性,根据猪最喜食甜味的生物学特性,混饲一定量的白糖,既能矫味,同时也增加了能量和肝脏合成解毒物质葡萄糖醛酸的原料。

对感染和疑似感染猪群,在严格的消毒的基础上,尽早混饲和注射药物,抓住治疗时机,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该病禁止使用地塞米松等免疫抑止性药物。也有报告,认为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属于Ⅲ型超敏反应,可用地塞米松等免疫抑止剂。鉴于当前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较为普遍,慎用磺胺类药物。

作者提出的防制的综合方案,经近几年来对圆环病毒感染及其与蓝耳病、猪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猪瘟、伪狂犬病多种混合感染的临床验证,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比较理想,虽然作者接诊的病例中,有些是来不及或当地没有条件进行实验室确诊,仅只是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的临床印诊。上述防制方案,在当前尚未找到治疗该病有效方法的情况下,也不失为可供养猪业同仁参考试用的方案。

谭文盛

2009-7-1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1773.html

更多阅读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症状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没有乙肝明显的症状表现和体征等,肝功能等检查也是正常的,虽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是也是有传染性的,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  专家指出,乙肝病毒携带者怀孕生孩子是要看患者自身的情况,生

心肌梗塞的症状是什么? 心肌梗塞症状是什么

  心肌梗塞的症状是什么?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收日致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加重(恶型心绞痛)为最突出。其症状为:  1、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

气血不足的症状怎么调理好 气血不足的症状吃什么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气血不足不仅仅是体现在女人身上,同样的男性同胞也会存在此类现象。下面我们就针对气血不足大致的介绍一下症状、原因、饮食以及相关的调理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图

  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疾病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这种疾病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想在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及时发现它的存在,就要先了解它的症状,这是很重要的,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强直性脊柱

电脑中毒后的常见症状 电脑中毒后的症状

电脑中毒后的常见症状——简介虽然隐藏在系统进程里的病毒很难被发现,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症状来判断自己的电脑是否存在病毒。电脑中毒后的常见症状——工具/原料电脑杀毒软件电脑中毒后的常见症状——方法/步骤

声明:《猪圆环病毒的综合防治 圆环病毒的症状》为网友敢爱敢恨敢失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