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酒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少文人因酒忘却人世间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的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吐露真情,因酒而成就传世的佳作。

(:①三国时的政泉,临死前要求将其尸体埋在陶瓷作坊旁,说:“以后我的尸体真成了土,土又可被陶瓷作坊做成酒壶,人生快意莫过于此!”②西晋刘伶乘坐马车,酣饮不休,且备锄头于车上,对马车夫说:“死则葬我。”)

唐代诗人李白,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他“自言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他可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就是李白,李白饮下去的是美酒,是物质,喷薄而出的是诗篇,是精神。世俗之人只是饮酒,李白的饮酒却是一种创造。

教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关键字词,疏通文意,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三、教学过程 

一)、作者常识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好剑术,志气宏放,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风格豪放飘逸

下列典故或传说,何者与李白有关?

①天上谪仙人 ②坦腹东床 ③铁杵成针 ④煮酒论英雄 ⑤才高八斗 ⑥玄宗调羹 ⑦贵妃捧砚⑧水中捞月 ⑨力士脱靴 ⑩梦笔生花

二)、解题题目给出了哪些信息?我们学过哪些同体裁的作品?

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体裁(序)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弟就是堂弟或族弟的意思。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追问:序,有书序、赠序、宴集序,我们学过哪些序?都是哪种序?

“序”和本单元中的传、书、箴一样,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宽容>序》、《<呐喊>自序》等。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

三)、朗读,初步感悟

1.注音解词

旅(nì,客舍,古意“迎接”)。过客(旅客。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烛(bǐng拿着,握着。) (借,引伸为提供。) (同“叙”,叙谈,畅谈。)琼(yán,古人席地而坐时铺的席。泛指筵席。)羽(shāng,古代指酒杯。)

2.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逆旅:客舍。逆,古意“迎接”。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如《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过客:过往的客人。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

浮生若梦:《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穷诘。

秉烛夜游:秉:执持。秉烛夜游,谓执烛照亮,夜间游玩,形容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又作“炳烛夜游”。 出处: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有以:有原因。 假:借,助。烟景:风景 。序:通"叙"。指兄弟聚会之乐。

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状语后置: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参考译文: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百代不停的过客,而人生漂浮无常,就像一场梦,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手持烛火在夜里游玩,确实是有原因的啊。何况那温暖的春天用淡烟轻雾的美景召唤我,大自然把五彩缤纷的花纹图案提供给我。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我们叙谈兄弟之间的欢乐事情。

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

惠连:南朝宋文学家,幼而聪慧,十岁便能作文,深为族兄谢灵运所赏爱,常一同写作游乐。康乐: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琼筵:华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丛中。羽殇: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醉月:醉于月光下。

金谷酒数:晋代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有金谷园,曾与友人宴饮其中,作《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参考译文:弟弟们人品俊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当哥的吟咏诗歌,却很惭愧唯独没有谢灵运那样的才华。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举怀痛饮以醉观月色,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

3、难点分析

概括文中交待的进行夜宴的原因有哪些。

1)浮生如梦,为欢几何?人生不过一场梦而已,欢乐时光又有多少呢?今夜正乐,当然应宴饮作诗,以恣欢乐了。

2)古人秉烛,我辈夜宴。这里宕开一笔,借古人之行为说自己之行为。古人夜宴是有原因的,那么自己夜宴也是有原因的。不直接说自己,而说古人,着实巧妙。

3)美景在前,不容辜负。“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景美如画,春光暖人心,一切都是那么融和,春宵一刻值千金,岂能虚度?

4)共享天伦,机会难得。能和兄弟们一起共度良宵,实在不易,为人生一大乐事。再加上“群季俊秀”,那就更要一展才华,不传千古,也能聊以自慰了。恰当的时间,美好的情境,欢乐的气氛,怎不生感慨,发诗情?

朗读时每条理由应读出什么情感?(讲完可以让学生体验示范着读一下)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宜悠长、慷慨而苍凉;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一句要读得稍稍低落一些,因为相对于天地、光阴来说,李白认为人生太短暂、太脆弱,随时都可能梦一般破灭,享乐的日子太少了,要及时行乐。因而要明显读出与前两句不同的低落情绪。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既是对古人夜游原因的领悟,又是自己夜宴效仿的范例。因而可以读出(恍然大悟)若有所悟,也可读出理直气壮。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夜宴的另一个理由,“召我”“假我”写出了春景诱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激。要读出对春天美景的向往,禁不住诱惑、压抑不住的喜爱。

低落:人生短暂,须及时行乐

有悟:秉烛夜游,古人有先例

喜悦:春景召唤,热爱大自然

良宵共度,实为不易

板书设计 夜宴理由

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文章的感情基调?围绕这一情感基调,作者写了哪个事?

乐:咏歌,高谈,观花,赏月,飞觞痛饮,作诗,罚酒。

A、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B、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二!

C、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

D、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

E、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主旨:对人生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板书:

美好:桃花芳园,天伦之乐

高雅:群秀咏歌,高谈幽赏

浪漫:坐花醉月,畅谈古今

宴会盛况:

应带着“美好”“浪漫”“欢乐”“高雅”的情绪朗读这一层。

5、深度挖掘

1).有人曾评价“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句,“看似平奇,实则奇奇”,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同意,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了袅袅的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了一层轻纱,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另外,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平淡的语言将满心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分析下列语句中使用了什么典故(古代的故事,在文章中用现成的、众人皆知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叫做“用典”),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②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③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各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是一种自谦,实际上李白比他们厉害多了。

④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乾,罚酒三斗。”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三斗。

规律总结:用典方式

直取其词 如“逆旅”“浮生”“大块”

借用语句 如:“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 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曹丕《与吴质书》

借用古人、古事 如:谢惠连(聪慧)谢灵运(擅诗)“金谷酒数”(宴会豪华)

3)写作特点:

1、 语言简洁凝练,句式灵活多变。

文章始终扣着春季、夜晚、桃花园,毫不偏离。夜宴席上的咏歌、清谈、观花、飞觞痛饮,以及作诗、罚酒,总共才用了寥寥五十几个字。句式多变,从三言到七言,或长或短,交错运用,而且往往上下两句构成整饬、巧妙的对仗。

2、巧妙化用典故,增添了文章内涵

有的直取其词,逆旅,大块等,有的借用其语句“秉烛夜游”,又借用古人古事,增添了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

四、小结

这次筵席上,李白和堂弟们没有清歌曼舞,没有管弦丝竹,没有粗俗的划拳行令,而只是观花赏月,吟咏论文,这纯属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

阳春,月下,美酒,共享天伦;咏歌,畅谈,赋诗,其乐融融。这时候,什么“浮生若梦”,什么生命短暂,似乎都在热烈、欢乐的氛围中远去了,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李白的旷达与洒脱。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关键字词,疏通文意,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文与古人作的“宴序”情感、章法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学习重难点】

正确理解作者所流露出的“浮生若梦” “及时行乐”思想的积极意义。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作者常识(请把你的积累写在下面)

2.写作背景: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前后,作者33岁。这个时侯整个大唐王朝正处于国力鼎盛、太平盛世之中。此时作者“酒隐于安陆”,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这里的桃园在今天的安陆兆山桃花岩。内容记叙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谈天伦的情景。

3.知识积累

⑴正音

①从弟(  )②琼筵(  )③羽觞(  )④秉烛(  )⑤金谷酒数(  )

⑵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      

⑶古今异义

①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       今义      

文章:古义       今义      

②为欢几何 古义       今义      

③群季俊秀 古义       今义      

⑷词类活用

古人秉烛夜游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⑸特殊句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阳春召我以烟景

开琼筵而坐花

⑹积累实词并写出译文

夫(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古人秉(    )烛夜游,良(    )有以也。况阳春(    )

                                          

召我以烟景(    ),大块(   )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   )天伦之

                                          

乐事。群季(    )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    )康乐。幽(    )

                                          

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    )以坐花(    ),飞羽觞(    )

                                          

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    )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二、整体感知

4.题目给出了哪些信息?在行文中,哪句话呼应了题目中相关的信息?我们学过哪些同体裁的作品?

                                        

                                        

5.概括文中交待的进行夜宴的原因有哪些。朗读时每条理由应读出什么情感?

                                      

                                      

                                      

6.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文章的感情基调?围绕这一情感基调,作者写了哪个事?

                                     

                                     

三、理解探究

7.有人曾评价“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句,“看似平奇,实则奇奇”,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试赏析其精妙之处。(词汇使用、修辞)

                                        

                                       

                                       

                                       

8.分析下列语句中使用了什么典故(古代的故事,在文章中用现成的、众人皆知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叫做“用典”),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出处:                                       

作用:                                   

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出处:“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 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曹丕《与吴质书》

作用:                                              

⑶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出处:                                   

作用:                                   

⑷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出处:                                   

作用:                                   

9.分析下面材料,从开头的写法与情感方面比较本文与《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①开头写法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情感

《兰亭集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滕王阁序》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四、拓展提升

10.同样的写春日的宴游,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清幽低沉,你认为形成两种不同风格的原因何在?(个人性格、经历、时代精神等角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2590.html

更多阅读

经典品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三十三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

朝花夕拾9:《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老子(元前571-元前471)劳动,勤勉的工作——这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也是人精神的安泊处。每天张开眼睛,有一天的“活儿”等着我去干,啊,一个充实的一天又开始了,我感谢上帝!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坐在书桌前做自己喜欢的

清俊潇洒——《春夜宴桃李园序》赏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701-762),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春夜宴桃李园序》是李白行文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记叙了李白和弟兄们在春天的月夜宴饮于桃李园中,赋诗咏怀,共叙天伦之乐的盛况。本文开笔气势夺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声明:《教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为网友雲朵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