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清风

课 题

《竹影》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周文如

教学三维目标突破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领悟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速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童真童趣,领悟蕴含在孩子游戏中的艺术和美。

重点

难点分析

重点

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

难点

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问,对周围的事情总是充满兴趣,但缺乏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其发散思维联系到周围的事物中发掘身边的艺术美。

板书设计

九、板书设计:

竹影

丰子恺

一、游戏(描竹影)

内容

二、赏画(艺术和美)

中心:表现童真、童趣

教    学    预    设

设 计 意 图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谜语和儿歌。

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清风
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弥漫 惬意 幽暗口头禅 蘸色 徘徊一缕 参差不齐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不齐:长短、文化、大小不齐;又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

2、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老师对学生的资料作适当的补充、整理(多媒体演示):

名:丰子恺,原名丰润

时:现代

地:浙江崇德

评:画家、散文家

作:《缘缘堂随笔》、《率真集》等

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

三、整体感知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思考问题:

1、题目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以人物活动为主。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明确: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根据回答把文章分为两部分。(板书)

第一部分:(1—6)段:晚饭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

第二部分:(7—8)段:夜深人散,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四、精读赏析,合作探究

1、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明确:如:原来月亮已经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

(此题让学生注意课文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认识。主要根据学生自己的体会来完成练习,答案不能强求一致。)

2、课文描写几个孩子正在争论当中,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孩子们对这个世界非常好奇,吸引他们的事情多得很,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像成年人一样专注。

3、“爸爸”在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明确:爸爸是一个宽厚的长者的形象,他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并积极地加以鼓励和引导,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4、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明确:关于艺术的起源,有一种学说认为艺术产生于游戏之中,当然这种“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自由的精神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可以说和这种精神的游戏相似。了解人类艺术的发生,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儿童的艺术活动具有借鉴作用,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五、比较鉴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画)

明确: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重写实,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六、口语交流 :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找一两个同学起来谈谈)
七、课堂小结 :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八、布置作业 :

作业本练习

激发学生兴趣

进入学习状态

指导识记,积累基础知识

了解作者,教学生记忆文学常识的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置问题,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理解选材要扣中心

理清文章的思路

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教给学生学习规律和方法

提出疑问共同探究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会概括人物的形象了解家长对孩子的引领作用

从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意在让学生领会游戏中蕴含着艺术,进一步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

加深学生对艺术和美的领悟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

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思考,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品味中体会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预想是挺好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还是挺难得。开篇谜语激趣,导入新课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可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但后半部分课文大段的对绘画知识的叙述,更让人觉得枯燥。此外,感觉讲课过程中很多细节问题处理的不是很好,有些程式化,究其原因可能还是我最文本吃的不透,所以驾驭起来比较困难吧。

3.语文教学方法是很多,不管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设计思路,体现教师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和带有倾向性的认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意志,而实际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个性化。有时我们教师设计环节会限定学生思考的范围和活动领域。如何正确、适度地使用教学方法,并把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探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4249.html

更多阅读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复习课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复习课)蠡县万安中学于媛媛学习目标: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背诵课文,能熟练填空2、文言基础: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3、能力目标:能与同类文言文进行比较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虽遭贬谪但随

声明:《《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清风》为网友场上称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