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东高考作文详析 2012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不要轻易判跑题,因为"题面"有"变"

醉卧梨丛

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乍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其实,这个作文"题面"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材料作文的写作路子。不是"根据材料内容",而是"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这就意味着还可以写成对材料(孙中山及其说的这段话)的评论或者是读后感。下面作一下分析.

1按材料作文的写作路子写。

首先,我们来明确以前的材料作文写法: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下面我们说一下材料作文的几种情况:(1)材料作文刚取代命题作文的时候,确实也新鲜了一阵子。它要求学生必须抓住材料内容的中心意思,否则,就是跑题或偏题。写法是引述材料—得出观点-进行分析,文体当然是议论文。所以老师阅卷特别注重审题立意一项。(2)后来,觉得这样虽然能考察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和写作能力没有多大关系,并且还限定了作文结构的构思和多文体写作,考察不出学生多样性的写作能力。就开始放宽限制,一则材料可以从多角度立意,甚至有人提出,只要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不管正的反的偏的,都不能算跑题。(3)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材料作文开始向多文体写作发展,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就意思去创作自己完整的文体,可以不必在文章里扯进材料了。(4)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开始和材料作文结合,这样,材料加话题,就很好的笼住了学生思维的“枝蔓”,突出到“主干”意思上来,这样,就避免了跑题,让学生更集中精力去发挥自己的创作水平。

根据以上对材料作文的分析。我觉得这个作文题面的表达要么有疏漏,要么是出题者有意而为。准确的材料作文的出法应该这样表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或者“阅读下面材料,……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者“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总之,一定要提示考生,根据材料(内容)写作。

这样,这个材料的立意就可以有很多了:“担当”“信念”“毅力”“拼搏”“理想”“成功”“方向”等。

2按评论或读后感写

这个作文的表述是:“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就是写作不是根据“材料内容”,而是"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那"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王熙凤"了。学生写的任何东西,都是因为这个材料引发的感悟和联想。那就无所谓一定要扣住材料内容了,这样,学生的发挥余地就大了。这样学生就可以放开来写自己的感悟,那就绝对不能以材料给定的内容来轻易判定学生"跑题".同时,这个题目后面的要求里提出文体特征鲜明,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读材料的感悟,写出像样的文体,这样,这个材料只是一个"诱因",既不在审题上难为考生,更能让考生在独立完整的布局谋骗的创作上一见高低。应该是材料作文出题的一大突破

这个材料不是传统材料中的“纯客观材料”,而是带着作者(孙中山)思想的一则“主观材料”,是有背景(中华民国)的材料。“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者发生了分歧,有的投降了袁世凯,有的担心被剿灭而主张“缓进”,对孙中山提出组建“中华革命党”不理解不支持。1913年的时候,孙中山就开始筹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认为“二次革命”失败是没有绝对的领导,必须吸取教训,建立一个有组织有原则有领导权的党派,中国必须进行“三次革命”,他认为当时很多人看不清楚形势,于是他积极推进,自己亲自挂帅组建这个党派。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入党。尽管中华革命党的规章还存在缺陷,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与黄兴等发生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有点分裂革命队伍,但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也不失为在艰难困苦时期挂起的继续革命的旗帜。这一股力量,鼓舞了反袁士气,使得袁世凯的独裁政治和帝制复辟不能完全有恃无恐。这段话就是孙中山在1913年12月25日在《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中说的。

根据民国背景、根据孙中山其人,根据考生读了孙中山的这段话而引发的感悟和联想,这个作文,完全可以去赞扬孙中山或者批评孙中山,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这个事件来谈“爱国”“匹夫责任”,也可以提出对过去的或者今天的“改革”的看法,就社会的发展,青年的责任去分析“内部实质”和“外部关系”,其实,这段材料最深的立意是“爱国”和“理想”,惟有爱国思想才有孙中山行动之坚韧,就此,可以考虑到一个人必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勇于担当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这样分析,只就“担当”“信念”“毅力”“拼搏”“理想”“成功”“方向”等层面上立意,则显得肤浅了。这也是网上看到这个题目的人,都大谈今天的社会状况,谈中国往何处走,谈国民党、共产党、政府、人民等的原因。大家有了这样的感悟,不能说跑题吧?所以,我认为这个题目出的还是很有水平的,它完全跳出了传统材料作文的藩篱,在材料作文的命题上又迈出了一步。也就是说它不只局限在“根据材料内容”立意,而是“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立意。如果只谈孙大炮的勇而去效仿那也不一定合适,正如王大绩老师说的,也可以不那么执着,换一种路子,比如,后来,共产党的路子就更好.所以,这个题目如果深入的分析,就不只看到孙的坚韧,更应该分析到他坚韧背后的东西,那就是爱国和信念.有个好的思想才是主要的,孙中山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的爱国思想是对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值得赞扬,但是首要的是为了什么而坚韧不拔.对头了再拼搏,否则也许效果相反,所以,这个材料分析进去不是谈行动而是谈为什么有这样的行动.

当然,关键是阅卷者如何把握标准了,千万别当成传统的材料作文来判定啊,但愿阅卷老师别按照一般材料作文的写法去评分.考生不一定必须得扣住材料内容去写,而是根据材料感悟到一个"意",把这个"意"写好就行,应该更多的注重文章的结构、语言等方面。

当然这个题目出的也还有点瑕疵,应该把要求里面的“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更简洁一下,改成“①自定立意”。当然,带着也没有什么大碍,但是总感觉这个““①选准角度”与“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点龃龉。

至于很多网半开玩笑的谈及这个作文的政治意义,借题发挥自己的不满等,那就远离了出题者引导青年谈国事谈责任爱国有理想等等的初衷了。去年人民日报辛亥革命百年祭大量文章提到孙先生这句话,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孙中山先生全集>(第三卷)里查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69634.html

更多阅读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夺魁秘诀 高考数学秒杀秘诀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夺魁秘诀在高考阅卷现场,我们总能读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细腻委婉,有的长于说理,有的精于记叙,有的如出水芙蓉清新自然,有的似洛阳牡丹典雅厚重……它们争奇斗艳,尽显风流,它们摇曳多姿,风格各异。下

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总汇 2012高考满分作文

2012上海高考满分作文风中的余香(得分:68分)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

沈卫国:康托对角线法中的逻辑问题详析4

康托对角线法中的逻辑问题详析(4)沈卫国八、康托定理与康托对角线法的同构性分析康托定理在集合论中的地位毋庸讳言。其与对角线法的关系,早被论及。但笔者一直似未见具体分析。笔者早年的著作中,对此曾有分析。笔者甚至怀疑,有人也许

安徽2006-2011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2015安徽高考满分作文

2011安徽高考满分作文之:时间在流逝——上还是不上大学?当我从小学的少先,到中学的共青,再到今天走上考场,变成共产,我很彷徨。我在内心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如今的大学,是上?还是不上?时间在流逝,内心很纠结。今年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劝我们:不鼓

声明:《2012山东高考作文详析 2012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为网友窒息的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