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教作文 我们的新教室作文

快乐大作文”教学法认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最实际的最细微的生活,是培养和提高这些能力的最好途径,把观察生活的过程设计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类似于“游戏”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获得感悟生活进而表达生活,能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完全能够让学生“不怕作文”和“写好作文”。
应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要求,我们就“快乐大作文”教学法做一些解答。
1、我们怎样让学生尽快地学会“摄取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得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素材”没有摄取到或者摄取得不好,就必然“难为无米之炊”。
道理是对的,而在现实中,孩子们是不会有意地去观察生活摄取生活的,他们潜意识中也许认为:“天生就是这样的么!!有什么值得观察啊?”再说,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也决定他们在生活中不是“忘情”就要“负义”。不是么?在“生活”的当时,孩子们可以高兴得天翻地覆得意忘形,而“生活”过去了,就不会再去想其中的情景、细节、道理来了呀!
而且,生活时老是要孩子有意地想着“意义在哪里”,那不是“早熟”,过早得成为“小大人”了吗!
所以,学会“摄取生活”的任务就要放到作文课堂上来完成,而且要“尽快”!
“快乐大作文”教学法,就是把一些具体的生活事件赋予了深刻的教学内涵放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好象才玩过的“游戏”(其实是“教学活动”)中“忘我”地“观察”,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双手、耳朵,嘴巴的功能都调动起来,尽量地用眼睛“看明白”,用耳朵“听明白”,用鼻子“闻明白”,用双手“摸仔细”,用嘴巴“尝准确”。大家想,都用到五种能力从五个途径来“观察生活”,当然也就能从生活“摄取”到有趣的情景、细节和意义来了。
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具有科学性: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一个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譬如“抢橡皮”的目标就是要训练孩子在短时间里观察橡皮特征,描写“抢橡皮”一瞬间的人物心理和动作的能力。
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还具有趣味性: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要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开心投入。譬如“节奏音乐会”的游戏,就是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学做小猫叫、小狗叫、小牛和小羊叫,然后根据“三拍子”——“嘭嚓嚓”让各种“小动物”轮流吼叫……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实际上训练孩子们对声音的辨别和描述能力,培养了孩子的听力。
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一个系统的作文教学课程。它着眼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看、听、闻、摸、尝”的观察能力,而且每种观察能力的训练又自成一体。比如,训练“看”的能力,就有“看得全”“看得快”“看得准”“看得细”“看得深”的多项目标训练。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会“摄取生活”就绝对不成

问题了

2、我们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
快乐大作文课堂和其他作文教学形式相比,确实有吵吵闹闹的现象。家长们的担心是:这样学习的方式行吗?
我们的回答是: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
首先,大家要了解因为什么而“吵吵闹闹起来”。我们在作文课堂上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进而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竞赛: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设计成为或者编排成为具有一定的竞赛的性质,游戏的氛围就出现了。
譬如进行“成语接龙”,如果是单纯的一个接一个地请学生出来回答接龙的成语,那只是简单地重复,是没有任何游戏性质的。但是,我们只要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说一个,看哪个小组最先词穷,就算输!”立刻,这里成败输赢的刺激,就促使学生感到激动起来,紧张起来,大家不约而同地产生希望获得胜利的心理,教室里就“热闹”起来了。这就为随后的作文中提供了“热闹的场面描写”素材了。
猜测:任何严肃的活动,只要编排出猜测的程序,立刻就成为有些趣味而容易被人接受的游戏了。
本来,硬币并没有什么希奇,平时拿在手里,都没有人会仔细地看上一眼。但是只要教师请大家把头伏在课桌上说:“现在我将他们一枚枚地抛到地上,请大家通过它们落地的声音,猜猜看它们的面值是多少?”立刻,像有了魔力似的,孩子们会安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聚精会神地猜测起来
但是,硬币落地,学生就会大喊大叫起来:“一块!”“两块!”……当然结果无非是“猜对”“猜错”,但是学生在此过程的心理活动,却又成为文章生动深刻的作文材料了。
模拟:模拟的本质是一种新型角色的体验,能启迪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逆向思维。模拟能使学生进入一个类似于童话的世界,从而产生丰富生动的游戏心理。
譬如,在节奏音乐会中,孩子们都要成为一只只小牛、小羊、小狗、小猫,而且要模仿他们高声大叫。这种模拟,都使孩子们忘却了自身的本来面貌,成了不可能成为的另一种动物,整个教室成为了“动物乐园”。
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又变化成为“童话思维”了。而具有“童话思维”的思维模式,又能很好训练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所以,我们看学生在课堂上“吵吵闹闹”,是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之内,是符合学生观察和思维习惯的的“学习活动”,“吵闹”之后学生会获得写作激情和写作材料。
所以我们在活动过后会立即让学生伏案写作。而那时,教室里必定安静得出奇,大家都在“一吐为快”了。
3、我们怎样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个两面性的教育。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素质。但是,素质也有两面性也!好素质有之,坏素质也有之。我们现在所说的素质教育,指的是培养良好的素质。
良好的素质,一定是在良好的习惯中形成

的。所以素质教育,也可以认为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教育。
快乐大作文,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良好习惯。
培养这个习惯,要从孩子的认知特点着手,即要考虑到孩子喜欢动手动脚的特点。
动是孩子了解世界,掌握生活的重要行为。动手是孩子接触事物获得知识的重要实践。
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都好奇好新鲜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不知不觉那双手就摸上去了。”“不许动!”看到这种情形家长们往往会大喝一声。殊不知你这一喝不打紧却把孩子们了解生活的积极性给喝掉了把他们写作文观察生活的主动性也给喝掉了。
好多的事物我们看清楚了未必就能透彻地了解它了,要彻底了解这些东西,有时就必须触摸它。别的不说你见到孩子不大动了懒洋洋地躺在床上你除了观察观察他的表情有无异样外多半要伸出手去摸摸他的额头试试他有没有发烧。你看,你不是也动手了?
既然我们本身就具有这个习惯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们享有这个权利呢?
如果孩子在家里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那么表面上看只是限制了孩子的“破坏”行为实质上却是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和对事物的认知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对于他们的观察行为是有影响的。
说穿了写作,就是把思维转化为文字的过程。在这里,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是文字之本。只有丰富的思维才能写得出丰富的文字。干涸的、枯竭的、死板的、凝固的思维是不可能写出流畅的、滋润的、活跃的、律动的文字来的。
所以我们在教作文时在进行文字的操练时不要忘记教思维不能忘记还要进行思维的训练。此中提倡学生们具有动手的好习惯告之他们怎样动手才能获取正确的知识同时让他们知晓动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乃是我们家长和教师的责无旁贷的义务。
在我们的快乐作文的课堂上,让孩子“动手动脚”观察的主要方式是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双手摸,即掌握和养成动用“五员大将”的观察方法和习惯。

4、我们怎样把生活藏到“游戏”中去的?
课堂中孩子们参与的游戏不是别的正是一种普通的生活现实。是把一段生活藏到“游戏”中让学生在其中学习。这段生活现实和孩子们平时的生活现实,如:吃饭、睡觉、打架、玩耍、上课、放学、唱歌、跳舞、体育、游戏等等,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或者说,课堂的游戏,只不过是将平时的生活搬到课堂里来罢了。
如果硬要找出他们的不同,那只是两点。
第一,生活中的活动是未预设的,而课堂上的游戏则是预设的。
譬如说吃东西,生活中吃东西时,除了到时间肚子饿了,需要填饱肚子,没有其他的目的,而在课堂上吃东西,却有训练学生的嗅觉、视觉、味觉、触觉,考验学生观察力,并有诱导他们写文章的目的。
第二,生活中的活动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而课堂上的活动却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譬如

说做鬼脸,生活中做鬼脸时,想做就做,不做了就可以停下来。但是作为课堂的游戏就不一样。课堂的鬼脸游戏有一定的操作步骤,并且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的。
正因为课堂里的游戏和孩子们日常的生活几乎完全是一回事,所以,只要孩子们学会了记叙课堂里的生活,也就会记叙平时的日常生活了。
因为事实上,日常的生活,譬如说“吃年夜饭”、譬如说“春游荒草地”、譬如说“运动会”、譬如说“拿到一枚外国硬币”,也是可以看成为一个游戏的,也是可以写成《一件难忘的事》《一件我特别喜爱的东西》文章的。
5、我们怎样引导学生把文章的层次写清楚?
在孩子们的作文中,如果层次不清的话,往往表现为卷面文字的模糊,在同一个段落里,“浆糊”一桶,什么都有。而这些要进行分段的话,要花不少的时间。怎样来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只有一个直接而实际的办法,那就是要求学生多分自然段,而且必须分自然段。或者明确规定,写到三四行,就必须分自然段!
层次清不清,学生可能难以辨别,但是分自然段,却是每个同学都能理解的。分自然段,看来是一个技术问题,仿佛很简单,到了三四行,另起一行就成。但是,什么时候该换行,什么时候不该换行,却得动动脑筋。规定学生必须换行,实际上,就把这一分层次的关键问题,交给学生去做了。
在他们的脑袋里,始终有一个“分自然段”或者是“分行”的概念在刺激着他们,使他们不敢掉以轻心。如此这般一来,层次不清的问题也许可以慢慢得到解决。
我们上作文课,时常有两个要求,一个要求是半个小时左右要写到500个字,也即要写完500字的稿纸一张,另一个要求是要多分自然段。开始的时候,有些学生只是凭感觉在分段,就是这个“感觉”提醒他对作文中的段落层次概念加以理解,多次的要“多分段落”的感觉后,确实能避免层次不清的毛病。

6、我们怎样训练学生自主命题的能力?
在我们的“快乐大作文”课堂上,总是有一个教学环节,叫做“出什么题目好?”教师在组织学生做完游戏后,请学生稍稍回忆刚才的游戏情景,而后请他们根据这些情景给即将写的作文出个题目,出得越多越好。
每到这个时候,黑板前像叮满了“蜜蜂”。学生真的像蜜蜂飞舞,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的,热闹极了。再好好“赏读”这些文章题目,真能令人惊讶、钦佩、汗颜!原以为出题就老师有能耐。哪知给这些小学生一个表演舞台,他们还真的像模像样地还你一台好戏!
刚开始时,孩子们因为向来是做老师命题的作文,从来没有自己出过作文题目,所以,都感到新奇,能够上黑板写自己出的题目的学生非常少。但是,随着教师的诱导和表扬,上黑板出作文题目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具我们的经验,这样的训练做到后来,每个同学会为游戏出上好几个、十几个甚至于几十个题目呢!
如果黑板上写满了题目,教师可以请全班进行表决来推选出最好的几个题目。表决的方法:教师读一个题目,学生举手表决,规定每个人必须举一次手,但顶多只能举一次手。
表决所选出的题目,教师应该进行评讲,并请出题的学生站立起来,教师并领头向他表示祝贺。
如果选出的不是最好的题目,也要做些评讲,让学生懂得不太好的原因在哪里。
7、我们怎样评改学生的作文?
首先,我们抓紧学生作文时的“巡视评改”,不失时机地在他们作文的“现在进行时”作出指导和帮助。教师巡视于伏案的学生之中,随时和学生讨论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纠正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错句和病句等。可以说,这是解决错别字、错句、病句最经济的方法。
发现作文中有错字、错句的时候,教师只要说上“请注意,你的文章中有错别字”或者“这句话似乎不太恰当”即可。至于具体错在哪里,则由他们本人自查。把改错留给学生自己去做,也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写作细细体会的学习习惯。
巡视到特别好的或者特别糟糕的开头或结尾,可即刻在课堂上指出,并且口头评论一番,但声音不要太大,让愿意听的学生能够听到而不愿意听的学生也不受到太大的影响。如果是带有普遍的问题性和代表性的写作问题,则可以拿到全班来进行就地的讨论,来个“现场办公”。这等于就是把作文后的讲评提前进行了。
其次,要作好作文后的“朗读评改”,即在全体学生完成作文后,请某一位学生朗读他的文章,教师则在旁边进行实时的评说。方法大致相当于古人文章中的“夹批”。
作文之后立即进行“朗读评改”,此刻学生的写作激情犹在,自己写作的情况记忆犹新,教师提及的评改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其讲评效果远比两周之后做新的作文之前才进行要实在得多。
“朗读讲评”的作文是教师在巡视学生作文的时候就发现的“两头”文章。教师就作文中用词、炼句、结构、主题提炼等等进行口头评说,也可以提出问题请小作者口头回答,还可以请其他学生对文章进行讨论。讨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先着眼最具体的词句,再逐渐地理解文章结构、详略、主题等。讨论时要尽量多地肯定文章优点,对文章的缺点,不仅要说明“为什么”,还要提出比较具体的修改意见。
教师选取“朗读评改”文章时,要顾及到全体。要让每个学生的文章都能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盯住某些文章会冷落其他同学的积极性;还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评改中来。有时候,要用“多米诺”骨牌的方式请学生一个跟着一个地用“一句话评说”文章,观点还要“尽量不一样”,用这样的方法能“逼”着学生评析文章,并特别注意倾听别人的评点意见。
我们怎样教作文 我们的新教室作文
经常这样地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文章的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理性写作的水平。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大概就能在这样的教学方式里得到好的运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75768.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可以让手变白?如何保养我们的手部? 怎样保养手部皮肤

怎样可以让手变白?如何保养我们的手部?——简介手部的肌肤是很多女性常常忽略的一个问题,俗话说的好,手部是女人的第二张脸,我相信没有哪个男士喜欢手部粗糙不堪的女性,当你的牵手的时候一定会有很不好的感觉的,那如何让我们手部的皮肤又

我们的财富是怎样炼成的?一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2

“我们的财富就是玩出来的”这话就是图片上那对夫妻告诉我,他们的财富秘诀。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第一次和他们相识在几年前的一次会上,中间那个男人用沙哑的嗓音讲起了他的桂花之路,当时没有在意他的观点,因为他是半路出家的桂花人

三年级小学生的作文《我的新老师》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范文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已经三年级了。漫长的暑假中,不停地有老师发给我短消息,但我并不知道迎接我们的新老师叫什么,还以为我们还在一号恩玲楼上课。天渐渐凉了,新学期已跟在秋天的身后一步步地迈近了,虽然不是非常慌张,促不及防,但心头仍有

声明:《我们怎样教作文 我们的新教室作文》为网友宝石般的笑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