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农民白手创业故事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农民白手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农民白手创业故事1:种植红乔薇成功翻盘的千万“负翁”

创业之路无止境,沿途可能鸟语花香,也可能荆棘密布。

赵挺勇就是一个经历过风光与失意的创业者。风光时,他开着保时捷,住着豪华别墅;然而,被成功冲昏头脑盲目转行时,却马失前蹄沦为穷光蛋;幸运的是,他又从一株观赏植物中觅得商机,得以东山再起。

A.自信爆棚 身家近亿的建筑商成“负翁”

赵挺勇1971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90年,考上大学却没钱交学费的他,跟随同乡到上海浦东做建筑工人。

凭着聪明好学,他从搬运工一路做到项目经理,1992年下半年开始负责楼盘园林绿化。当时,地产行业慢慢崛起,赵挺勇敏锐地意识到,未来10年房地产绝对是个朝阳产业,心想与其在这里辛辛苦苦地打工,还不如自己开公司当老板。

1996年10月,赵挺勇毅然辞职,成立一家建筑公司。公司从小到大滚动发展,业务逐渐涉及道路、绿化、房产和市政等领域,到2005年底,赵挺勇的资产已高达8000多万元。

开着保时捷、住着别墅的他有了更多的想法,“何不在家乡从事农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隔行如隔山,朋友们听说他要做农产品加工,纷纷劝他别冒险去做不熟悉的行当。但是,他却选择了一意孤行,于2007年注册成立一家农特产品有限公司,承包几千亩水域进行淡水养殖。同时,还一口气投入6000多万元,建造上万平方米的厂房,进行农产品深加工。

赵挺勇养殖鳝鱼、甲鱼等水产,由于在技术上是外行,加上对市场行情不熟悉,无法把握生产节奏和规律,导致价高时没有产出。而由于资金需求巨大,赵挺勇被迫将厂房和汽车作为抵押申请银行贷款,并将建筑方面的资金不断补充到养殖场。但随着后期投入越来越大,最终资金链断裂。赵挺勇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不说,还欠下外债1000多万元。

B.引种成功 1万株红乔薇成“摇钱树”

那么大的产业说没就没了,赵挺勇不甘心:自己负债这么多,一定要找个好项目打翻身仗。

为此,他前往全国各地考察创业项目。正在这时,他的发小从日本回国看望父母。发小告诉他,日本有一种叫红乔薇的植物,抗风、抗寒、抗虫,适合各种环境种植。

赵挺勇眼前一亮,突然想起另外一个大家熟知的植物红叶石楠也是从日本引种,十几年来在国内创造了数千亿元的价值。“如果能把红乔薇做成红叶石楠那么大的产业,不就可以东山再起了吗?”

2009年春,赵挺勇前往日本考察。他了解到,红乔薇的叶片全年都是艳丽的红色,夏末秋初转为紫红色、花期长达160天,不但花开艳丽,更集观花、赏叶为一体。同时,红乔薇的净化能力非常强,还具有药用价值。

2010年,经过发小牵线搭桥,他成功谈妥红乔薇引进事宜,一口气带回1万株红乔薇苗,在绍兴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民生活。1年后,他用1万株引种苗培育出5万株红乔薇苗,第二年就有很多园林绿化公司看上了这个新品种。到了第三年,赵挺勇种植成功的5万株红乔薇,以每株180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除去3年投资,他获得净利润700多万元。

到2013年底,赵挺勇的红乔薇种植基地已经发展到几百亩,并在湖北黄冈、荆州等地建合作种植基地,收到的3年-10年红乔薇苗订单也接近300万株。“红乔薇这种植物很特殊,打算后期进行深度开发,研究其药用及保健价值,同时做旅游休闲及科普教育项目。”赵挺勇对记者说。

农民白手创业故事2:建养鱼基地养殖会变色的红鲷鱼年售300万

一个名校毕业的硕士,放弃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作机会,走上了一条自主创业之路。5年过去,“养鱼硕士”梁政远的事业渐渐走上正轨:由他创办的无锡瑞顺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开发、水产养殖、加工、营销、技术咨询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水产企业,拥有4个养殖基地,面积达500余亩,年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4年前,梁政远研究生毕业后,就在无锡搞水产养殖,短短4年,梁政远从一无所有就发展了4个养鱼基地,年销售额达到300万以上。虽然养鱼时间不长,但他养鱼从未失手过,年年都有钱挣,他到底有啥养鱼的诀窍呢?

梁政远的父亲一直靠经验养鱼,而梁政远则认为养鱼要靠知识,要看书,但在父亲的眼里,梁政远简直在胡闹。多次和父亲交流无果后,梁政远暗暗下定决心要以养鱼来成就他的一番事业。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农民白手创业故事

红鲷鱼原产于马来西亚,与国内的红鲷鱼相比,梁政远养的这种红鲷鱼能提前一个月左右上市,而且价格一斤也至少贵了两块钱!红鲷鱼颜色多样,肉厚且美观,在阳光下会泛着肉色,里面的肉都能看得出来。红鲷鱼不仅美观,经济效益也很好,但养殖技术很难,目前整个无锡市,只有梁政远的养殖场才有!

慕名而来,第一眼看到梁政远的时候,他正穿着脏脏的工作服在忙碌。梁政远憨厚的微笑着和我们一一握手,然后一定要带我们去看他养的鱼。梁政远的养殖塘,是一座座大棚。让人匪夷所思,养鱼怎么和种菜一样??梁政远:“其实和蔬菜大棚是不一样的,这个大棚出于防风的需要,建得比蔬菜大棚矮,里面只可以站一个人,而且每个大棚还配有加温的锅炉。”

“?为什么还需要加温的锅炉呢?”我疑问的问梁政远。?梁政远说:“红鲷鱼对温度比较敏感,在12度左右就会完全死掉。温室内温度很高,也为了促使红鲷鱼提前发情,这样可以提早上市。”

2010年,?红鲷鱼被梁政远的老师董在杰引进无锡,由于没人见过这种鱼,大家都不敢养,而梁政远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很大的商机。然而建个正规的养殖场,前期至少要100万的投资,刚走出校门的梁政远上哪里去找这么多钱呢?正在为钱着急梁政远,他的女朋友缪凌宏给了他20万元,才解决了资金上的问题。梁政远,又找了一个合伙人,凑够了100万,承包了200亩水塘,并从马来西亚空运了30万尾的鱼苗,开始养殖红鲷鱼!

为了养红鲷鱼,梁政远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如果扔掉,必将赔的血本无归。马来西亚红鲷鱼是热带鱼,在温度低的环境中养殖,就会产生应急反应,颜色变黑,而等到温度升高,颜色又会再变回来。

2011年9月,经过两年的养殖,梁政远的红鲷鱼终于上市了,而让梁政远想不到的是,他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红鲷鱼,却根本没人买,他该怎么办呢。

这种红鲷鱼,当地市民很难有人接受,但记者了解到梁政远这几年就是靠这种红鲷鱼发的财,那么他的红鲷鱼是怎么卖出去的呢?又是卖给谁了呢?

梁政远想出了一个方法推广他的红鲷鱼。改变了一下思路,我们直接供餐饮,直接跟餐饮去合作,我们要把对的产品卖给识货的人。于是梁政远请酒店的总经理吃饭,自己带着食物还从外面请来了大厨,让大厨用红鲷鱼做成的就是他们最拿手的菜。?尽管这家酒店的老板没有立刻答应合作,但梁政远说他看到了希望。从2011年至今,梁政远就是靠着这样的推销方式,一家一家的去酒店做全鱼宴,终于打开了红鲷鱼的销路。

如今,梁政远发展了4个养殖基地,在他的养殖主要养殖红鲷鱼,和这些稀有的品种,一年靠卖鱼和苗销售额达300万元以上!

从事水产养殖面临很高的风险,“我们和鱼隔着一层水,不像其它动物那么好掌控,一旦出事,损失无法挽回。”所以,梁政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几个养殖基地“蹲点”。同时,他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只有技术领先,拿出别人没有的产品,才会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几年来,梁政远的公司与世界渔业中心、中国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亚太综合养鱼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了国家、省、市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承担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鲤鱼复合育种”的改良、扩繁及高效养殖示范项目,获得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农民白手创业故事3:邵阳黄鳝养殖第一人的黄鳝养殖致富经

邵阳县:特色养殖 梅子院鳝鱼生态养殖

在邵阳县塘渡口镇梅子院村有一个天子湖生态水鱼养殖合作社,那里养殖的可不是一般的水产鱼,而是有着水中蛟龙之称的黄鳝,合作社的负责人张红桃,用了两年的时间,成为邵阳县黄鳝特色养殖成功的第一人。

眼前这位正在打电话的男士叫张红桃,他就是生态鳝鱼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当我们来到基地时,他正在和涟源市的一家鲢鱼养殖基地互通电话,这鳝鱼养殖和鲢鱼又有什么关系,通过交谈,张红桃告诉小编,这鲢鱼是用来喂养黄鳝的,这让小编我是大惑不解。正说着的时候一辆水产运输车驶进了养殖场。

张红桃告诉小编,买的这些鲢鱼全都是用来喂食黄鳝的,为了保鲜,过称之后一筐筐鲢鱼被立马装进了大冰柜。

话说这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张红桃的养殖场采用的是网箱养殖,这种养殖方式具有投资较小、方便在鱼塘开展黄鳝养殖、规模可大可小、操作管理比较简便、水温容易控制、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

制作网箱所选用的材料一般为聚乙烯网布,网箱一般制作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积以不大于20平方米为宜,张红桃的网箱每个都在6平方米,箱体深度为?1.2-1.5米。网箱上缘四周翻卷同时缝入小指粗的尼龙绳和留出绳头便于捆绑到木桩或支架上。塘水位不深可打桩安放固定式网箱,水位较深的塘安放浮式网箱。静水池塘设立网箱总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30%,有流动水的池塘其网箱面积可达池塘总面积的50%。这么高规格的养殖技术,张红桃又是如何掌握的了?

理论指导实践是创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张红桃告诉小编,创业初期,他花了八万块钱,从2013年6月到10月,聘请了一位专业养殖黄鳝的师傅到基地手把手指导,另外还特意跑到南京、上海等专业研究所,请教专家、教授作理论指导。有了充分的理论知识,张红桃便开始摸索着干了起来。

张红桃讲述,目前国内黄鳝养殖一直都没有攻克人工繁殖的瓶颈,购买的鱼苗也都是野生苗,野生黄鳝都是吃活食,要想人工养殖必须要进行驯化。驯化第一阶段,张红桃选用鲜活红蚯蚓喂食,这是黄鳝的最爱,第二阶段则用蚯蚓配着鱼浆喂食,第三阶段则脱离蚯蚓,用鱼浆配合专用饲料喂食,而且喂食的时候要定时、定点、定量,培养黄鳝摄食的条件反射,另外还要驯养黄鳝的进食规律,野生的黄鳝一般选择几天进食一次,所以长势比较慢,而人工养殖的黄鳝则要增加进食频率,这样长势会相对快一些。在管理方面,主要是养护好水,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和更换,避免病虫害的发生。说到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养殖黄鳝,张红桃还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

“第一黄鳝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像我们梅子院这个地方坐落在夫夷河畔,水资源比较好,比较丰富;第二这个产业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半劳力、甚至?50岁左右的妇女,只要身体健康的都能够完成各项养殖工作;第三技术难度和日常管理不是很高,而且国内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第四效益可观,形成规模之后,销售不愁?”。

成立合作社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目前,张红桃的20亩水塘共有网箱400多个,从6月放苗,喂养至10月份停食,之后就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出售,按照去年年前28元一斤的市场价格,每个网箱可产生800至1000元的纯利润。创业第一年张红桃就尝到了甜头。

张红桃说:“黄鳝养殖形成规模以后,销售不愁,我去年第一年养殖的时候,到快过年的时候,亲朋好友都非常担心这个黄鳝能不能销售出去,开始我自己也有压力,也担心,但是跟那些黄鳝销售商一联系,?谈好价格他们自己带着车子到我基地来,不论大小全部拉走,而且价格还非常可观。”

张红桃讲述,养殖好黄鳝非常重要,但把握好市场行情同样重要,去年年前的时候,销售商到基地来不论大小统一收购的价格是在27、28元每斤,没想到年后的市场批发价格上涨到43元每斤,这眼睁睁的少赚了十多元一斤。

“从一开始我们就想,一个产业要适合自己搞,也同时能够带动老百姓一起发家致富,带动那些有创业想法的人,一起致富奔小康”。黄鳝养殖,张红桃走在了前头,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产业,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所以他成立了合作社,一个产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形成市场竞争力,赚取更多的财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7761/191043434.html

更多阅读

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六年白手网络创业故事

  首先这是一个创业故事,但是这也是作者利用网络白手起家的创业经验,所以希望读者用心去体会。  序:  众所周知一个人在现实中创业成功,一般需要经历打工、开店、然后是开公司的三个阶段,大多数人不可能从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青春因劳动而光荣,因创造而生辉,因奋斗而绚烂。你那闪亮的青春、火热的年华是否成就了梦想。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激励你我一路前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篇一我是一个农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白手创业的女强人故事

创业路上,口水是武器,汗水是代价,泪水是学费!看看创业路上的那些女强人故事,学习她们,激励自己。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白手创业的女强人故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白手创业的女强人故事一:阿波罗艺术网创始人兼CEO邝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农村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从没路的地方走出的路,才是新路。敢于向荆棘丛生处迈出第一步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农村创业故事白手起家。农村创业故事白手起家1:放弃万元月薪回家种菜 4小伙开创业卖蔬菜4人辞去杭州工作回到东方

90后白手起家创业点子 9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就我国目前现行的经济体制和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9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白手起家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9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白手起家1:90后大学生农村庄稼地里

声明:《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农民白手创业故事》为网友不似经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