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答一:双孢蘑菇的营养成分
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喜生长在粪草发酵料上的一种伞菌,属蘑菇科(黑伞科)(Agaricaceae)蘑菇属。学名Agaricusbisporus,别名蘑菇、洋蘑菇、白蘑菇等。双孢蘑菇每100g鲜品中约含蛋白质3.7g、脂肪0.2g、糖3.0g、纤维素0.8g、磷110mg、钙9mg、铁0.6mg。双孢蘑菇含有多种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P、维生素D原等。双孢蘑菇所含的酪氨酶有明显降低血压作用,多糖的醌类化合物与巯基结合,可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在医学上,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关解答二:双孢蘑菇和草菇的区别?
草菇:
⑴菌丝体
菌丝无色透明,细胞长度不一,46~400 μm,平均217 μm,宽6~18 μm,平均10 μm,被隔膜分隔为多细胞菌丝,不断分枝蔓延,互相交织形成疏松网状菌丝体。细胞 草菇
壁厚薄不一,含有多个核,无孢脐,贮藏许多养分,呈休眠状态,可抵抗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待到适宜条件下,在细胞壁较薄的地方突起,形成芽管,由此产生的菌丝可发育成正常子实体。
⑵子实体
由菌盖、菌柄、菌褶、外膜、菌托等构成。外膜:又称包被、脚包,顶部灰黑色或灰白色,往下渐淡,基部白色,未成熟子实体被包裹其间,随着子实体增大,外膜遗留在菌柄基部而成菌托。菌柄:中生,顶部和菌盖相接,基部与菌托相连,圆柱形,直径0.8~1.5 cm,长3~8 cm,充分伸长时可达8 cm以上。菌盖:着生在菌柄之上,张开前钟形,展开后伞形,最后呈碟状,直径5~12 cm,大者达21 cm;鼠灰色,中央色较深,四周渐浅,具有放射状暗色纤毛,有时具有凸起三角形鳞片。菌褶:位于菌盖腹面,由280~450个长短不一的片状菌褶相间地呈辐射状排列,与菌柄离生,每片菌褶由3层组织构成,最内层是菌髓,为松软斜生细胞,其间有相当大的胞隙;中间层是子实基层,菌丝细胞密集面膨胀;外层是子实层,由菌丝尖端细胞形成狭长侧丝,或膨大而成棒形担孢子及隔胞。子实体未充分成熟时,菌褶白色,成熟过程中渐渐变为粉红色,最后呈深褐色。担孢子:卵形,长7~9 μm,宽5~6 μm,最外层为外壁,内层为周壁,与担子梗相连处为孢脐,是担孢子萌芽时吸收水分的孔点抚初期颜色透明淡黄色,最后为红褐色。一个直径5~11 cm的菌伞可散落5亿~48亿个孢子。
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宽5-12cm,初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光滑,略干渐变黄色,边缘初期内卷。菌肉白色,厚,伤后略变淡红色,具蘑菇特有的气味。菌褶初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密,窄,离生,不等长,菌柄长4.5-9cm,粗1.5-3.5cm,白色,光滑,具丝光,近圆柱形,内部松软或中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中部,易脱落。生林地、草地、田野、公园、道旁等处。分布极广泛,中国普遍栽培。
相关解答三:双孢蘑菇怎样能漂白保鲜
一、气调保鲜法。室温条件下,采用有透气性的塑料袋包装,袋内氧气控制在1%左右,二氧化碳控制在10%~15%,可使双孢蘑菇一周内色泽新鲜,品质上佳。
二、低温保鲜法。低温能保持菇体的新鲜和优良品质。采收后,90%~95%的相对湿度,0~3℃的温度为最适宜贮存环境。保鲜期间,要求温湿度相对稳定,不宜多变或骤变。
三、速冻保鲜法。100℃沸水中添加0.3%柠檬酸,之后按100公斤沸水一次投入15公斤鲜菇,烫煮90~150秒,并随时搅动使菇体受热均匀,体表呈淡黄色,具有弹性和光泽,熟而不烂。烫煮后的菇体及时用10~20℃冷水冲淋,再移入3~5℃流动冷水池中继续降温,然后送至冷库。并使冻菇的中心温度保持在-18℃以下,可长时间保持双孢蘑菇原有的品质与风味。
四、盐水保鲜法。杀青烫煮后的双孢蘑菇立即置于波美度18的食盐溶液中浸泡。具体操作是,存250公斤20%食盐溶液中倒入25公斤烫煮菇,然后继续添加精盐封面,数天后再添加适量精盐,拌匀并使波美度达18度,经4~6天盐分、酸碱度稳定后即可上盖封存保鲜。
自己家里就用保鲜盒装起来放冰箱好了,我建议你用安扣保鲜盒,保鲜效果也不错,用起来也很方便。
相关解答四:双孢蘑菇的速冻加工
双孢蘑菇速冻保藏,是将经过处理的双孢蘑菇原料采用快速冷冻的方法使之冻结,然后在一18℃一20℃的低温中保藏。这种保藏方法不同于保鲜贮藏,属于加工范畴,因为原料在冻结前,需经热烫处理,令其失去生命活动,再放入一25℃~一30℃的低温条件下迅速冻结,简称为速冻。速冻以水分迅速冻结成冰晶的理论为基础,采取各种方法加快热交换作用,使产品能在几十分钟内通过冰晶体最高形成阶段。这样以来,双孢蘑菇本身的外观和内部营养变化小,是双孢蘑菇加工技术中保存风味和营养较为理想的方法。 双孢蘑菇细胞内含有大量水分,约占其重量的90%以上,含有各种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是一种复杂的胶体悬浮溶液,它的冰点比纯水低。试验证明,双孢蘑菇鲜品冰点温度最高一0.9℃,最低一1.48%。同时,试验中还发现,蘑菇死组织与活组织冰点不同(表1),其活组织的冰点温度低于死组织。由于死组织的冰点温度较高,所以在速冻生产中,首先将鲜菇进行热烫,使组织内的酶失去活性,以保证其质量。 3.1原料预处理3.1.1?选剔、分级、洗涤原料分级采收后,在进行加工前,在工作台上对原料进行认真的选剔,去掉变色、有病虫为害、机械损伤等原料,用水漂洗2~3次,再次分级挑选。然后用0.06%的焦亚硫酸钠溶液护色。3.1.2烫漂烫漂是速冻中比较重要的措施,包括热烫与冷漂两道工艺。热烫:在100℃沸腾的O.15%的柠檬酸预煮液中进行,时间1.5min,以菇心熟透(即无白心)为度。热烫既要防止不足,也要防止过度。热烫不足,即热烫温度过低或热烫时间过短,不能使酶完全失去活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组织受到某些破坏,更易于受到残留下来的具有活性的酶的作用。因此,不足的热烫不仅起不到保持风味、色泽的作用,还会使质量下降。相反,热烫过度,不仅多消耗能源,而且降低产品质量,使产品失去原有色泽,还会出现组织过度软化,失去应有的脆性,口感变差等现象。冷漂:热烫后品温仍在80%以上,在这样的温度下会加速维生素c的分解及质地进一步软化,降低产品质量,而且如直接冻结,会增加冷耗量,延长冻结时间,所以应立即进行冷漂。采用浸入流动冷水法,在短时间内使热烫过的产品降温至5℃左右,用冷水冷漂后,应把原料上的水分沥掉,以免冻结时结块,且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冻结速度,又便于冻后包装。3.2深低温冷冻在双孢蘑菇速冻过程中采用深低温冷冻,速度比鼓风冷冻、间接冷冻等快,采用的制冷剂为液态氮。其装置外形呈隧道状,中间是不锈钢丝制的网状传送带,蘑菇置于带上,随带移动。箱体以外泡沫塑料隔热,传送带在隧道内依次通过预冷区、冻结区、均温区,冻结完成后到出口处。液氮储存于室外,以32.3帕的压力引入到冻结区进行喷淋冻结,吸热汽化后的氮气温度仍很低,测定约一5~1O℃,由搅拌风机送到进料口,冷却刚进入隧道的蘑菇,即预冷区。蘑菇由预冷区进入冻结区,与喷淋的一196℃液氮接触,瞬时即被冻结,因时间短,蘑菇表面与中心的瞬时温差很大,为使各部分温度分布均匀,必须由冻结区进入均温区数分钟。菌盖直径在3cm以内的蘑菇,在10~15min内即可降到一18℃以下,比间接冻结快5—6倍。3.3?包装包装是冻藏速冻蘑菇的重要条件,可以有效地控制蘑菇在冻藏过程中冰晶升华,不会造成重量损失,而且质量也不会变劣。蘑菇冻结后要及时进行包装,采用无毒、透明、透气性低的塑料薄膜袋包装,包装间的温度尽量接近冷藏的温度,否则蘑菇质量将会降低。 冻藏的任务是尽一切可能阻止蘑菇中的各种变化,以达到长期冻藏的目的。4.1?冻藏条件长期的实践证明,速冻蘑菇质量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一是要采用一18℃的低温,二是要保持温度的相......余下全文>>
相关解答五:一袋双孢蘑菇菌种出多少鲜蘑
不能够以多少菌种来决定出多少蘑菇的。

蘑菇子实体的发生总量是以蘑菇菌丝体的多少来决定的,比如,培养基很多,它的菌丝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就会很多,子实体的发生也自然就会很多了,菌种,只是起到一个繁殖菌丝体的基础作用,关键,还是在与培养基的多少。这种术语就叫:生物学转化率。
相关解答六: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
培养料的原料主要是畜粪肥和禾草。欧美国家制培养料时多采用马粪,1957年,上海等地试用猪、牛粪肥代替马粪栽培双孢蘑菇获得成功。多种禾草如稻草、麦草、玉米秸、豆秸以及甘蔗渣、香蕉叶等都可用以配制培养料,还再加入适量饼肥、酒糟、含氮化肥以及石膏、过磷酸钙、石灰等无机盐类。生产中采用的配方上百种,其中包括不用粪肥而以尿素、硫酸铵等含氮化肥作代用品的合成堆肥配方。中国部分地区的高产栽培配方中,粪肥及禾草约各占47%、饼肥约3%、石膏、过磷酸钙各约1%、石灰0.3%。根据情况,还可酌加适量尿素、硫酸铵。培养料需经过堆制发酵,减少病虫为害,使其物理、化学及养分状况适于蘑菇生长发育的需要。在中国,培养料制备多用手工操作,料堆一般高1-1.5m,宽1.5-2m,先将厩肥、草料加水预湿1-3天。再将草料与厩肥分层间隔铺放,逐层浇水,建成龟背形的料堆。顶上盖草帘,后期遇雨,上覆塑料薄膜,以保持料堆的湿度和温度。堆制期12-14天,其间需翻堆3次,以促使培养料腐熟一致,水分均匀。合格的堆肥颜色呈咖啡色,草料具有韧性,含水量65%左右,pH值7-7.2。从80年代开始,中国陆续推广欧美国家普遍应用的后发酵技术,即在室外前发酵的基础上,在室内通过炉火加温或通入热蒸汽、热空气等手段,使培养料在60℃灭菌2小时后,控制在52℃左右维持4-7天。经过二次发酵,可以杀死培养料中的病菌和害虫,同时可使培养料的物理、化学状况及微生物区系更适于蘑菇的生长发育。培养料温度降至28℃左右时,及时播种。播种方式有穴播、层播、混播等。中国多采用粪草菌种穴播,株行距9cm左右,每一750ml瓶装菌种的播种面积约0.3m2。播种后,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15-20天,菌丝布满整个培养料。即进行覆土。覆土是双孢蘑菇栽培中的一项特有的技术措施,是诱导子实体形成的必要条件。欧、美多采用泥炭,中国主要采用园田土作为覆土材料。覆土的土粒,分大、小两种。直径分别为1.7-2cm及0.7-1cm。通常在床面先覆一层粗土,数日后菌丝伸出粗土层,再覆一层细土。覆土层厚度为3.3-4cm。覆盖粗土后,应反复间歇地以较大水量将粗土喷湿,使其含水量达21%左右。覆盖细土后,勤喷轻喷,保持细土湿润。菌丝伸至细土层后,用间歇重喷的方法增加覆土层的湿度,加强通风,促进原基分化。幼菇大批形成时,加强喷水。出菇期间,菇房的温度应保持12-16℃,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左右,在菌丝生长与子实体发育期间,喷洒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高效磷、钾肥等于床土上,有复壮菌丝,加速子实体肥大的作用。 蘑菇堆料和栽培中的杂菌有土黄丝葚霉、白色石膏霉、橄榄色毛壳霉、绿色木霉、砖火丝菌等。侵害子实体的病害有蘑菇褐腐病、蘑菇湿腐病、细菌性褐斑病和蘑菇病毒病。为害蘑菇的害虫有蘑菇瘿蚊、菇蚊。还有多种螨类、线虫。应选用优质菌种,制作合格的堆肥,多菌灵、百菌清、福美双等;常用的杀虫剂有溴氰菊酯、二嗪农等。
相关解答七:双孢蘑菇背面黑色能吃吗
负责任的告诉你,必须能吃,双孢菌全身都能吃,黑色的恰恰是最有营养的,如果帮助到你请给个肯定吧谢谢!
相关解答八:双孢蘑菇的生物特征
菌盖宽5-12cm,初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光滑,略干则变淡黄色,边缘褐期内卷。菌肉白色,厚,伤后略变淡红色,具蘑菇特有的气味。菌褶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密,窄,离生,不等长。菌柄长4.5-9cm,粗1.5-3.5cm,白色,光滑,具丝光,近圆柱形,内部松软或中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中部,易脱落。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椭圆形,光滑,一个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双核菌丝自身即具有结实能力。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两个不同交配型的细胞核在原担子中进行核配,形成1个双倍体细胞核。双倍体核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核,两个不同交配型的细胞核在担子内配对,最后发育成一个异核性的双核担孢子,从而完成整个生活史。担子上偶尔也会产生不孕性的单孢、三孢以及4个单核担孢子等。 双孢蘑菇为粪草腐生菌。配比适当,发酵良好的堆肥,可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磷、钾、镁、铁、硫、钙、铜、硼等)及维生素等。适宜的碳、氮比对菌丝生长和对子实体的丰产至关重要。粪草培养料的碳、氮比,发酵前以33:1为宜,发酵结束后以17-18:1为宜。孢子弹射的适温为18-20℃,萌发的适温为24-26℃。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4-32℃,最适温度为24-26℃,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7-22℃,最适温度为14-16℃。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应为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应为60-70%。子实体发育阶段,覆土的含水量要求在20%左右,而空气相对湿度应达85-90%。蘑菇属好气性真菌,如长期处于郁闭状态,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蘑菇菌丝体生长发育的适宜pH值为7-7.6,pH值高于8.5或低于5时,都会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蘑菇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形成都不需要光,在黑暗条件下生长的蘑菇菇色更为洁白。
相关解答九:双孢蘑菇怎么样才是烧熟了?
你先要把它在开水里煮个二三十分钟,这样它才能在下面烧的时候节省时间,节省力气。煮了过后在烧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相关解答十:双孢蘑菇又名白蘑菇怎么才能清洗白 15分
准备一个旧牙刷,逐个将蘑菇轻轻刷干净,不要用手去搅动那样会碰碎蘑菇的.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