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组图)   
  与过去

  父权盛行的时代不同,

  当下父亲们

  面临的主要焦虑,

  恐怕是如何在做一个

  “成功的男人”

  和一个“好的父亲”之间

  寻找平衡

  ——从一个评判者,

  变成了一个被评判者。

  趁着父亲节过去不久,

  不如让我们

  以男人们的思维方式

  提出实际问题

  并寻找答案:

  今天,该怎样做父亲?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

  1919年怎样做父亲?

  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6号上发表了鲁迅的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写到,觉醒的人们,应先解放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要促成子女的发展,父亲们需要做的事,“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强调“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最重要的心态,便是“解放”二字,认识到“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因为“即我”——子女是从“我”分离出来的,所以应尽教育的义务,教给他们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因为“非我”——子女是人类中独立的一分子,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因此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鲁迅特别反对流行的“报恩”观点,而认为两代人之间的关系主要的不是“恩”,而是“爱”——挚爱幼子是一切动物的天性,绝无利益之心,而“恩”或“报恩”却总离不了利益交换的考量。

  这些观念,在当年可谓相当“先锋”,放在今天看来,思想锋利依旧,并且其中观点已为大部分人所承认、所接受。只是尚不能完全做到,或与传统习惯、现实环境等种种因素有关,因此重读这篇文章,作为一种自我提醒,倒也很有必要。

  2010年怎样做父亲?

  然而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已不是鲁迅提出来的那些。与过去父权盛行的时代不同,而今社会的问题趋势,是“父亲缺席”——家庭教育常以母亲为主体,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弱;而父亲们面临的主要焦虑,则是如何在做一个“成功的男人”和做一个“好的父亲”之间寻找平衡。

  父亲的5大功能

  父亲这个身份的认同,一般来说包含5个成分:供养、护佑、规训、传道和胜利。作为一个父亲,要做到:

  1.能赚到足够的钱,同时又能有时间陪伴太太和孩子(供养);

  2.能保护太太和孩子免受天灾人祸的侵扰(护佑);

  3.能设定家庭规则,维持家庭结构(规训);

  4.能传递给孩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道);

  5.要比其他男人强大有力,至少也要比母亲强(胜利)。

  在人类历史上,这5大功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发生增加或者削减。比如,最近美国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了一本手册:《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其中明确定义了有效的父亲功能的7个方面:

  1.和孩子的母亲培育积极的关系;

  2.花时间陪伴孩子;

  3.养育孩子;

  4.恰当地规训孩子;

  5.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保护和供养孩子;

  7.成为一个孩子的模范。

  在这7点中,很明显,突出了“供养”、“护佑”、“规训”功能,弱化了“传道”功能,而“胜利”功能则基本上被删除了。

  胜利功能:“缺席”的父亲

  “胜利”功能之所以被删除,是因为它的存在构成了“父亲”这一角色身份的内在冲突: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男人想要成为一个胜

  利者,那么他很可能就不太有时间、有精力来完成“父亲”这个身份所要求的其他功能。与古时不同,在现代社会,随着儿童心理学、家庭关系学等的发展,父亲在家庭关系内部的功能被日益强调,那些只顾忙于在外打拼,一心谋求“胜利”的父亲,被指责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缺席”。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总是期望“我的爸爸比你爸爸厉害”,这是男人自豪感的一个根基。从美国的历史来看,“缺席”的父亲集中于富有阶层和贫民阶层,而富有阶层之所以父亲“缺席”,就是因为男人们出去打拼,努力成为一个“胜利者”了。这看起来很不符合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规律,但是却符合终身发展的规律。

  事实上,不仅孩子期望父亲是一个“胜利者”,孩子的母亲以及这个男人周围的其他人,也对他抱有同样的期望。因此,当鱼与熊掌无法兼得时,男人会优先选择成为“胜利者”,而在父亲的其他功能上“缺席”。

  此外,这种选择也有其非常理性的一面:供养、护佑、规训乃至传道功能,可以(部分地)转让给孩子的母亲或其他人来完成,而胜利功能却只有亲力亲为。

  传道功能:父亲的“缺席”

  如今,许多父亲囿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缺席”于家庭,想要为孩子提供较好的教养环境,或许不要放弃“传道”功能才是解决途径。


  男人履行父亲职责最简便的途径也许就是“给钱”,但这一行为无法实现父亲的“规训”和“传道”功能。“传道”功能不仅仅体现在父亲对孩子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父亲自己在怎样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亲向孩子传递有效的价值观,甚至比“既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又在家庭中履行父亲职责”更加困难,因为这已不仅是现实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到深层的精神层面;同时也不仅是个人努力的问题,还涉及整个社会的状态。父亲们应该彻底地认清这一观点:单单给孩子们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传递有效的价值观,即使这有点困难,但只要努力的精神和状态让孩子看见,哪怕父亲在现实层面上“缺席”,至少也能够在精神层面上“在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0551/734570015929.html

更多阅读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父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这是鲁迅在90多年前用过的题目,当时他对“大模大样”用这九个字,进行过一番阐述。时间过去近一个世纪,现在的“父子问题”仍值得剖析。我做过教师,也是一 个父亲,想就眼前见闻,也用这标题,说点心以为然的感受。 身边,有这样做父亲的—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 我们喜欢怎样的父母

杨东平按:此文是我在21世纪教育沙龙的发言,周大平兄整理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最近一期《读者》加以转载。怎样做父母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1919年鲁迅曾在《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一文中呼吁要“救救孩子”,当时的背景是新文化启蒙,

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鲁迅 鲁迅父亲的病

我作这一篇文的本意,其实是想研究怎样改革家庭;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总而言之:只是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罢了。但何以大模大样,用了这九个字的题目呢?这有两个理由:  第一,中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

     2010年8月23日晚,未满21岁的大三学生马跃在北京地铁鼓楼大街站坠轨身亡,其死因至今成谜。逝者长已矣,生者却必须承担无涯的痛苦。马跃的母亲孟朝红,不仅要直面丧子之痛,还要追寻马跃之死的真相,这三年来,她已经穷尽了一个母亲兼

怎样整理磁盘碎片 怎样做磁盘碎片整理?

怎样做磁盘碎片整理?――简介如果想延长我们电脑的使用寿命,我们应当经常清理我们的磁盘,整理我们的磁盘碎片,我们该怎样做磁盘碎片整理呢?怎样做磁盘碎片整理?――方法/步骤怎样做磁盘碎片整理? 1、点击电脑左下方的开始按钮。怎样做磁

声明:《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为网友听风细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