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公馆 南昌 解密1934年南昌机场大火案:戴笠为何竟因此发迹

  蓝衣社是20世纪30年代由一群黄埔生创建的秘密组织,胡宗南、郑介民、戴笠都是由此发迹。几年后成为民国三大派系之首,最终演变成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法西斯化运动。蓝衣社创立七年后因种种矛盾不宣而散,分化为三青团和军统局。

  机场大火惊动蒋介石

  所谓“南昌大火案”发生在1934年6月。这一夜,南昌机场连片的营房、停放在机场上的几架飞机连同众多的仓库,很快被火光吞没。直到凌晨时分,火光才渐渐暗淡下来。南昌机场处处灰烬。众多主要传媒的记者,团团围住了现场的最高官员、原航空署署长徐培根(蓝衣社外围分子)。

  此时,徐培根已接到调令20几天,但新署长尚未上任,南昌机场仍由他负责。面对记者的种种提问,徐培根一言不发,眼里不断地溢出泪花。

  几个小时后,全国各大早报纷纷刊登了南昌大火的消息;众多独立报纸也发表了评论。它迅速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事件。

  是千万华侨的血汗,无数市民的积蓄,乃至妇女的首饰和学童的零花钱,支撑起了草创的中国空军。空军是中华民国的希望,由三万民工历时九月、艰难建成的南昌机场,更曾使举国欢腾。这样的重重背景,使机场大火震动全国。南洋、欧洲乃至美国的众多华人报纸,也以呼天抢地的笔调,报道了这个事件。

戴笠公馆 南昌 解密1934年南昌机场大火案:戴笠为何竟因此发迹

  大火也使得蒋介石异常惊诧、“悲痛莫名”。他命令侍从秘书、调查课课长邓文仪(蓝衣社元老)组成密查组,查清起火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邓文仪整整奔忙了大半个月,找到了大火的发端处:一处修建于1902年的旧式营房。徐培根后来谈到,“(营房)为木制,系副署长陈庆之要求改为航空队用。因房子已旧,需重修地板,在屋内堆有刨下来的木皮,火灾即是由吸烟引发刨花起火所致”……

  然后,是责任人的追查。

  这个责任人,被认定为一名执勤士兵。按照规定,在机场殷勤时不准吸烟;在烟瘾大作的情况下,这名士兵躲进了那处营房,无意中酿成这把震惊全国的大火。邓文仪由此得出结论,该案系“过失事故”。

  这时候,各种民间谣传层出不穷,邓文仪感到了极大压力。为此,他迅速整理《密报纪要》,并提出三条处理意见:公审、枪毙肇事士兵并追究其官长责任;向海内外公布调查结果;邀请民众代表前来南昌听审,“以正视听”;最后,是迅速调拨专项资金,修复机场,以平息民间的普遍声浪……

  此时,一个神秘的告发者出现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0851/923021549577.html

更多阅读

戴笠 -国民党军统创始人和领导者转 有声小说军统教父戴笠

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浙江江山县保安乡人,原名春风,字雨农,曾就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中华民国情报机关将领。早年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在交易所结识蒋介石、戴季陶等人。因得到蒋介石

戴笠传4 戴笠传 微盘

第四章 初露锋芒第四章初露锋芒 1.寄人篱下戴笠开始从事情报工作,是受到胡靖安的影响。胡靖安,字茂全,江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为人心狠手辣,又好出风头。北伐初期,在总司令部任职。四一二政变后,因为在广州反共有功,升任军校入伍生

戴笠传 戴笠传txt下载

基本资料戴笠传作者: 李继星主编出版社:出版年: 1993年07月第1版页数:定价: 8.6装帧:ISAN:内容简介戴笠是国民党军统头目,1946年坠机而死。本书尽可能客观地介绍他的个人经历,避免纯粹的政治评价。书目:

声明:《戴笠公馆 南昌 解密1934年南昌机场大火案:戴笠为何竟因此发迹》为网友萌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