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的传说

保留到今天的墨西哥的古文书《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中说: “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到水中……岩石覆盖了全部地面,发出可怕声音沸腾着,红色的山在上面飞舞……。” 这段话展现给人们的是这一个画面: 地球板块剧烈冲撞引发了大地震,大地在上下颠簸,震荡起伏。同时火山爆发了,岩浆喷发出来。地陷和地震引发了惊天海啸,大海的巨浪,像沸水翻滚一般吞噬一切。人们四处逃散,但不是被大水吞没就是跌入火坑。住在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传说,神向一对夫妻男的叫柯克斯柯克斯特里(Coxcoxtli),女的名为苏齐奎泽儿(Xochi quetzal)发出了关于势必降临的大灾变的警告。大洪水果然来临了, 地上的人都死光了, 而那塔和他的妻子却逃脱了灭绝。夫妻俩建造一艘大船,漂流到一座高山上。洪水消退后,他们钻出船舱,在当地定居下来,生养子女。玛雅人的圣书《波波武经》是这描述大洪水的: 天开始下起了黑色的雨,昼夜不停地下……这是毁灭性的大破坏。人们拚命地逃跑……他们爬上了房顶,但房子塌毁了,将他们摔在地上。于是,他们又爬到了树顶,但树又把他们摇落下来。人们在洞穴里找到了避难的地点,但因洞窟塌毁而夺去了人们的生命。人们都淹死在从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尤卡坦半岛上的玛雅人相信,一个诺亚式的人物和他的妻子--玛雅人管他们叫 “大父和大母”逃离了这场洪水,重建灾后的世界,成为往后世世代代人类的祖宗。
希腊神话中大洪水
在希腊神话故事里,也有一段这样的传说:天帝宙斯统治大地,看到人类愈来愈残忍无道,人心险恶,弱肉强食,正义和礼节渐离人而去,就说:“人类是世间祸源,若怜悯他们而让他们享乐,就会立刻繁殖,变得骄纵傲慢;如果惩罚他们而让他们受点灾难,固然会收敛,但转瞬又会堕落,无恶不作;因此,倒不如一次消灭了他们。”便召集诸神开会,结果决定下大雨制造洪水把人类淹死。盗火给人类而受罚的普罗米修斯,他有个儿子,名叫鸠凯林,正在世间和人类住在一起,鸠凯林不时劝人类向善,以免遭受神罚。有一天,鸠凯林到奥林帕斯山探望父亲,普罗米修斯告诉他:“天帝宙斯不久要用洪水淹死全人类,你快准备逃命方法。”鸠凯林下山后立刻造了一艘坚固的船,把生活必需品装到船上避难。果然,没几天,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下了数个月,洪水淹没整个大地,连高山都没入水中。数个月后,雨才停止,鸠凯林的船漂到帕那萨斯山山顶,不久水渐退去,大地又呈现出来,但举目茫茫,只有祈求神谕,指示他们怎么做,神说:“遮上你们的头,往山坡上走,一边捡你们母亲的骨头往后丢。”他们猜想母亲既是大地,母亲的骨头便是石头,便捡石头往后丢,果然奇迹出现,鸠凯林所丢的变成男人,他的妻子丢的变成女人,人类才再度重现大地上。
大西洲的传说
有关大西洲最早的记载见于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他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50年左右,与中国孔子生活的年代差不多。柏拉图是先知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公元前350年撰写了名著《对话录》,以对话的形式描绘了神秘的亚特兰蒂斯。这本《对话录》记载了公元前421年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与三个学生之间的一次对话。这本《对话录》是到目前为止学界公认的对亚特兰蒂斯描述的最有价值的记录之一。柏拉图家族的一位祖先、古希腊七贤之一的著名政治改革家和诗人梭伦 (约公元前638年-前 559年),曾在担任雅典卫城执行官任职期满后出国旅行,在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漫游达10年之久。在他结束游历生活回到家后,潜心写作,他的许多作品中提到了亚特兰蒂斯古国。在《对话录》中柏拉图的表弟柯里西亚斯在谈话中说,梭伦有一次到埃及去旅行。梭伦到达埃及三角洲,也就是尼罗河分流的地方,在那里有一块叫作萨伊斯的地方。在那里,他深受当地人的欢迎和爱戴,但他却发现不论是他还是任何其他的雅典人所知道的有关那个时代神的故事与萨伊斯人相比都是那么的不值一提。
有一次,梭伦尝试着尽力向萨伊斯人说明自己正在讲述的这些在希腊人的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是如何的年代久远。有一位老祭司站出对他说道,“梭伦啊梭伦,你们希腊人还只是孩子而已啊,你所列举的希腊人中还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是老人呢。”梭伦忍住不快,问道,“你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老祭司答曰,“我的意思是说,你们在思想上现在还很稚嫩;你们并没有从你们的祖先那里继承什么古老的思想,也没有什么任何科学称得上是历史绵长的。
我会告诉这一切的原因:由于各种原因,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也还将继续有许多被毁灭了的人类文明。”老祭司向梭伦讲,据古埃及历史记载亚特兰蒂斯沉没的时间是大约在那之前的9000多年前。由于梭伦的所在年代是约公元前600多年,如此推算,亚特兰蒂斯最后的毁灭是于公元前1万年左右,距今约为12000年左右。祭司说:“亚特兰蒂斯位于‘海克力斯之柱’(即今直布罗陀海峡)之外不远处的地方,这座岛屿比利比亚和小亚细亚加在一起还要大,是大西洋上通往其他岛屿的必经之地,穿过这些岛屿你可以到达环抱大西洋的另外一片大陆”;“这个庞大的帝国还统辖着利比亚在‘海克里斯之柱’之内、埃及以近的部分地区,欧洲以远直至地中海一部分。
巨大的权力中心在不断膨胀、汇集,周围的部族一个接着一个地被征服,整个海峡以内都是亚特兰蒂斯帝国的势力统辖范围”。 老祭司又说,“后来亚特兰蒂斯发生了猛烈的地震和大洪水,一昼夜之间,所有这些好战的人都遭到活埋,亚特兰蒂斯也就此沉入海中了。”18世纪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查奇华德的英国人长住印度,当时他还是个儿童,在一座破败不堪的寺院中,他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些泥片,这些泥片就是著名的“那加尔书板”,上面有许多古怪的文字。据寺院主持讲,这些泥片是很古老的东西,此寺院代代相传保护着它们,上面的文字只有相延的主持才能解读。因为查奇华德家与此寺院乃是世交,也是出于好奇,他从主持那里学会了这些古怪的文字,上面记述的内容如下:在印度东南面的大洋上,曾经存在一个名叫“姆大陆”的地方,但是在大洪水发生的时期,姆大陆在一夜之间沉没了。现在的印度人就是“姆大陆”的子孙。
19世纪末,墨西哥矿物学家威廉.奈本在墨西哥城附近发现了一个在地表下10米左右的古城遗址,有铁、金、铜、银等金属。据探查,这个古城是大约12000年前被毁灭的。同时,在墨西哥城北8公里左右地点的地下,人们挖出了2600多块石碑,其中第684号的碑文是这样的:“这个神殿是按照夜以继日守护我们的神的代表、我们的君王--拉姆的旨意,修建在姆大陆移民地,用以祝福来自西部陆地--太阳帝国的使者的。”这里所说的“姆大陆”,就是印度“那加尔书板”中的姆大陆。在英国大英博物馆记录玛雅传说的托洛亚诺古写本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刊六年,十一牟鲁枯,沙枯月发生可怕的地震,粘土丘国姆大陆成了它的牺牲品……这件事发生后的八千零六十年,才写成这本书。”文中“刊”估计是国王的名字,“牟鲁枯”估计是日期,“沙枯”估计是月份。在尤卡坦半岛乌斯马尔的乌斯马尔寺院墙壁上刻着这样的碑文:“这座建筑物是为了纪念姆,即西部大陆,灵魂大陆神圣的神秘发生的地点而建筑的。” 在尤卡坦半岛上居住的玛雅人的口述传说,在东面的大洋(大西洋)中曾经有过一块巨大的岛屿。岛屿上面住着高高个子的白种人,他们有非常先进的文化、天文、建筑和农业。可是这块陆地在一夜之间被淹没。
埃及的《死亡书》中也有关于大陆沉没的图形记载,大意是:一块大洋中的陆地,有一天,火从海洋中喷出,大陆在突然到来的灾难中沉没到了海里。1772年,荷兰远征军雅可布.罗格温率领的舰队驶进了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个小岛后来被定名为“复活节岛”。岛上的古老传说激起了人们极大的好奇心:首领发现他的土地正在慢慢地沉入海中,于是便将所有的臣民召集起来,乘上能够远涉大洋的船。当他们航行到天涯时,只找到了一个叫毛利的小岛,而他们所在的大陆却沉到了海底。人们相信这是又一块陆地沉没的记载,人们想像,在浩瀚的太平洋可能存在已经消失的大陆,并称之为“太平洲”。欧洲人虽然没有在太平洋中找到沉没的大陆--“太平洲”,不过他们发现,太平洋上数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虽然相距都十分遥远,但岛上的居民却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习俗等。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也发现,这些众多岛屿上的动物和植物分布基本上差不多,它们在远古以前肯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大洪水的水位高度
《汉唐地理书抄》记:“宜都上绝岩壁立数百丈,有一火烬插其岩间,望可长数尺。传云,尧洪水,人油船此旁,囗余,故日插灶。”《艺文类聚》又记:“宜都夷陵县西八十里有高筐山。古老相传,尧时大水,此山不没,如筐篚,因以名。”这两条材料说明,史前的那场大洪水曾在宜都留下过一些痕迹。宜都在今天湖北宜昌附近的枝城,它属于巫山山脉,地图上的标高大约是海拔1200米左右。而宜昌以东,就是广大的江汉平原。《太平御览》卷七六九引《郡国志》记载:“济州有浮山。故老相传云,尧时大雨,此山浮水上。时有人揽船于岩石间,今犹有断铁锁。”《太平御览》卷五二引《永嘉志》记载:“永嘉南岸有帖石,乃尧之神人以破石椎将人恶溪,道次,置之溪侧,遥望有似张帆,今俗号为张帆溪。与天台山相接。”在山西龙门山有一个叫禹门口的地方,它与大禹有关,估计也与洪水有关,它在地形图上的标高是1122米,与雁门几乎处于同一个海拔高度之上。
浙江省仙居县境内韦羌山上有一危崖名蝌蚪崖距离地面大约200米,鸟兽绝足迹。但正是在这处崖面上发现有人工刻制的奇怪文字,俗称蝌蚪文,至今无人能识。这片碑文宽50米,高40米,蝌蚪一样的文字突出崖面5厘米,每个字直径在7--12厘米之间,每个蝌蚪文相距15厘米,排列十分整齐,外崖壁上有许多形如日、月、虫和海洋生物的图形。民间传说,这里原来是一片水乡泽国,当年大禹治水时来到这里,在此崖上刻下了蝌蚪文。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内晒甲山西,有一片暗红色的悬崖峭壁遥立半天,北侧岩面上,有30多处令人不解的奇怪文字,其中最大一处宽10米,高6米,上面有40多个怪形图案。当地有一句关于红岩碑的民谣,听起来就好像什么咒语一般:“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招,谁人识得破,雷打声去招称来。”目前对红岩碑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这是禹碑。在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雷打声去招称来。”目前对红岩碑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这是禹碑。在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岣嵝峰上,同样刻有77个古文字,书法怪僻难辨,号称岣蝼碑。晋朝时第一次被发现,但直到宋代才有拓本藏于岳麓书院。关于此碑的来历,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大禹纪功碑,看来也与大洪水有关连。衡山在地形图上,它的最高峰标高1290米。所有这些有记录的地点,北起雁门、龙门山,经宜昌、枝城到衡山,标高都在1000-2000米之间,这个台阶往东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海拔都在500米左右。这个台阶的西部,就是中国的第二个台阶,海拔高度基本都在2000米以上。大洪水后的古人不可能有意图将治水的所有证据和碑文都排列在几乎同样的海拔高度。唯一的一个合理解释就是:大禹时的大洪水的水位在800-1000米左右,它几乎淹没了整个东南沿海,中原的河北、河南、山西一部、陕西一部,也浸泡在洪水中,中南地区的湖北、湖南、广西和西南部的贵州等地区也被洪水淹没。
地质学证据
本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两条美国海洋考察船对墨西哥湾海底进行钻探考察,他们从海底钻出了几条细长的沉积泥芯,这等于截取了海底的一些地层剖面,其沉积泥芯所代表的地质时间有1亿多年。也就是说,这些沉积剖面中记录了墨西哥湾海底1亿年以来的沉积情况,由沉积泥芯的特点可以推测当时海水的含盐度和地球气候的变化情况。当地质学家研究这些沉积泥芯的时候,竟意外发现,在大约距今1万多年的沉积层中,存在大量有孔蟲甲殼。有孔蟲是一種微小的單細胞浮游生物,其甲殼中氧同位素含量的比例可以代表其生活時期海水的鹽度。科學家通過對沉積層中有孔蟲的甲殼分析,證明在這些有孔蟲生活的年代裡,墨西哥灣海水中的鹽度很低。這一情況表明,當時有大量淡水湧入墨西哥灣,稀釋了大洋中的海水。那麼這些淡水又是從何而來呢?科學家們一致認為,這突如其來的淡水就是史前那場大洪水。
本世紀以來,在中國的華南地區、德國、法國及北美地區,各國地質學家都不約而同地發現了一層海底濁流沉積物。科學家肯定地認為:這是由一場巨大的海嘯造成的,而且是全球範圍內的大海嘯,時間大至在距今1萬--3萬年之間。大家一定會注意到,上述的幾個地點都在地球北半部,因此可以肯定地認為,這場海嘯僅僅發生在北半部。大陸沉沒釋放的能量實在太大了,有傳說稱姆大陸和亞特蘭蒂斯沉沒之後的上千年裡,地球還在「顫抖」。科學界發現的海嘯遺跡正是神話中大洪水的最直接證據。華盛頓大學的大衛?蒙哥馬利的《巖石不說謊:地質調查諾亞的洪水》書中,介紹了多個有關在地質調查諾亞的洪水時,找到了許多證明地球上曾經發生過毀滅性大洪水的證據。有地質調查證明,當地球在冰河期時,巨大的冰蓋的變化會改變海平面的高度,最終,冰川融化,海的天然地質調查堤倒塌,數百萬億加侖的水,淹蓋全球土地,影響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命。這些災難中的文化記憶可能已經形成了各民族有關大洪水神話的的根源。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於2002年在專業期刊《第四紀研究》發表了題目為《北京平原晚第四紀堆積期與史前大洪水》的原創科研論文,作者採用當今標準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方法精確測定考古年代,系統的考察了北京永定河的古沉積平原的地貌情況。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在距今10000-12000年的時候,發生過一場超大規模的洪水,在距今5000-10000年之間,又多次發生過超大規模的洪水,但都比第一次規模小,在距今4500-5000年之間,最後又發生過一次超大規模的洪水,但這次與前面的比較,相對小的多。在距今4000年之內,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規模的大洪水(圖1)。
這證明了毀滅上次人類文明的史前大洪水的存在,又比較圓滿的解釋了中國古籍上記載的不同時期出現的大洪水的矛盾:大約可以確定上古三皇中古五帝時代是超大規模洪水氾濫的時期,距今5000-10000年之間;而從夏禹(距今4500-5000)開始,華夏文明進入一個逐漸興盛的朝代時期。據後人推測,距今5000年之間的洪水高度大約在800-1000米左右,從圖1可以看到,距今10000年的超大規模洪水是距今5000年的大洪水的3倍左右,據此推算距今10000年的毀滅上次人類文明的史前大洪水高度約在2500-300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