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对安全各项指标进行分解,落实责任人;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权,一旦发生事故严格落实考核与绩效挂钩制;
(3)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现场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并处于完好有效状态,主要有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化服、防毒面具、洗眼器、应急喷淋、应急药品、手抬移动消防泵、喷雾抢、应急堵漏设备等应急救援器材。
4.2预警行动
4.2.1明确预警的条件
(一)预警的条件
(1)事故报警的及时与准确是能否及时控制事故的关键环节,事故发生部门在事故发生时,必须根据发生事故地点的事故预案采取抑制措施,尽量减少事故的蔓延,同时向上级报告;
(2)报告程序:由事故发生岗位或事故发现人向所属部门领导汇报;所属部门领导向基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常设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调度室汇报:生产技术部值班调度依据事故特点、事态地发展决定应急救援形式,启动响应级别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决定是单位自救还是采取社会救援。事故发生岗位间采用连续敲击铜锣的方式,使在岗员工撤离;当班调度在决策实施前采用电话联络或其它方式通知总指挥;
(4)值班调度在启动Ⅰ级、Ⅱ级事故(件)应急救援预案后,发生氨气泄露不能及时得到控制或大量泄漏时,应迅速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所有人员,并进行妥善安臵到当时风向标指示的上风向安全地带;应向周边村发布预警公告;
(3)值班调度接警时要迅速、准确的向报警人询问清楚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对事故进行初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按照响应级别调动应急救援队伍;
(5)各应急救援人员无条件执行应急救援指令,在最短的时间,组织人员、携带应急所需的物资和设备,安全完成交办的救援任务,并及时复命。
(二)预警支持系统
(1)建立安全预警系统。对重大危险源状况实时视频监控信息系统、重大事故预警系统、区域安全评价科学预警系统。
(2)建立应急资料库系统。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臵系统、理化性质数据库系统、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生产恢复周期监测反馈评估系统。
(3)建立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根据需要,结合石家庄基地实际情况,建立有关事件专业协调指挥中心和通讯技术保障系统。

4.2.2事故预警的方式
事故预警的方式主要有:1)现场员工和当班班长在班上的岗位巡检,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2)报警系统完好有效,及时发出报警信号;3)各专业检查发现问题等三种方式。
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在岗员工、部门及班组安全检查,要有很好的责任心,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以防事故发生,各种报警系统派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维修,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4.2.3事故预警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1)事故预警方法:主要按照重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别,依此类推。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发布相应级别的报警,决定并宣布有关岗位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附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车间通报。
(1.1)、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重大事故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A、出现火灾、爆炸事故时,现场第一目击者直接报告当班班长,当班班长接到报警后,立即向部门主任、当班调度报告。
B、当班调度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应急救援总指挥,由总指挥下令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报告的内容包括车间名称、事件时间、地点和部位、污染物名称、人员中毒、受伤情况等。然后由当班调度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人员。责令应急人员、队伍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臵工作的准备;
C、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向省、市政府;环保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为单位名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位,污染物介质、数量及污染情况,有无人员中毒、受伤,目前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后果等。指挥中心调集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工具、车辆,准备应急设施
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备战状态;
D、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E、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F、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减轻危害的合理建议; G、转移、疏散或撤离易受重大事故危害的人员并妥善安臵,转移重要财产;
H、关闭限制使用易受重大事故危害的场所,控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I、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防范性和保护性措施。
J、由指挥中心发布解除警报的指令,并通过新闻媒体宣布:“解除警报,已经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恢复正常生活”。
(1.2)、发布三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事故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由生产车间采取控制措施。按照车间制定的应急处臵方案开展应急救援。责令有关车间、岗位、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加强对重大事故的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
(2)信息发布程序:公司文化行政部负责电视新闻媒体等对外发布事故信息。突发生产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准确的发布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