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题型 古典诗词鉴赏12大题型

古典诗词鉴赏12大题型

 






1.炼字品析 2.内容理解 3.描绘画面   4.情感体味  5.主旨领悟  6.形象感知 

7.景物描写 8.意境欣赏 9.名句鉴赏 10.表达赏析 11.典故溯源 12.综合评价

 

  1.炼字品析

 

  题型阐释

  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

例一

 

  湖 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二

 

  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通关演练

1.品读诗词,完成其后题目。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说说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有何妙处。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下面这首诗第二句中“散”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内容理解

 

  题型阐释

  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精题回放

例一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例二

  饮 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通关演练

  1.下面这首诗第三句中“风吹雨”一语,有哪两层意思?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品读下面这首古诗,请写出“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这两句诗的大意。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3.描绘画面

 

  题型阐释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精题回放

  例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通关演练

  渔 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①西岩宿,晓汲②清湘③燃楚竹④。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⑤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①傍:靠近。②汲:打水。③湘:湘水。④楚竹:即湘竹。这一句的“汲清湘”“燃楚竹”有超凡绝俗之感,象征诗中人孤高品格。⑤欸(ǎi)乃:象声词,形容摇橹的声音。

  第三、四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4.情感体味

 

  题型阐释

  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绪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精题回放

例一

  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二

  除夜[ 注]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通关演练

  1.下面两首诗都是写秋天,试比较其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登 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 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品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其二)①

  (宋)苏轼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②遣巫阳③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④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⑤。

  【注释】①元符三年五月,作者遇赦北还,被命移廉州安置,离海南过澄迈时作诗二首,这首诗即其二。澄迈驿:设在澄迈县(在今海南省北部)的驿站。通潮阁:在澄迈西,是驿站上的建筑。②帝:天帝。③巫阳:女巫名。④鹘:鹘鸟。⑤一发:犹言“一线”。此句说中原仅在距隐隐青山一线之处。

这首诗的第三、四句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主旨领悟

 

  题型阐释

  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精题回放

例一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例二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通关演练

  1.读下面一首诗,说说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蕴涵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品读下面这首古诗,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获得的启示。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6.形象感知

 

  题型阐释

  形象感知,主要是指对诗歌中“人”的感知,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精题回放

例一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例二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通关演练

  1.下面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勾勒了怎样的边塞健儿形象?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品读下面诗歌,说说其三、四两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①龌龊:这里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7.景物描写

 

  题型阐释

  景物描写,即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要求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加以概括。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等。

 

  精题回放

例一

  春日

  (宋)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① 阴阴:草木阴阴(谓草木繁盛——编者注)。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 、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例二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

  例三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注 ]。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通关演练

  1.品读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江楼①晚眺

  (唐)白居易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②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③,题诗④寄与水曹郎⑤。

  【注释】①江楼:杭州城东楼,即望海楼。②蜃:大蛤蜊。海面、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  称海市蜃楼。③著:用。图画取:临摹下来。取:助词。④题诗:画上题诗。⑤水曹郎: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

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读下面一首诗,说说它描写了破山寺后禅院怎样的特点。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8.意境欣赏

 

  题型阐释

  意境欣赏,包括描述意境、概括意境氛围、选择意境相近的诗句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某一句的意境”“某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下列诗句与某一句意境最接近的是哪一句”等。

 

  精题回放

  例一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例二

  下列诗句与苏轼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境最接近的是哪一句?(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B.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通关演练

  1.品读诗歌,说说下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美好意境。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2.意境体味。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9.名句欣赏

 

  题型阐释

  名句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千古传诵的名句,就其景、情、理、趣方面为人称道之处品评分析。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精题回放

  例一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例二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

 

 

 

 

  通关演练

  1.品读诗歌,赏析名句。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简析它的妙处。

 

 

 

2.下面这首诗的颈联,是作者晏殊自己也颇得意的佳句,因此他将这一联写入诗中,又写入词《浣溪沙》中,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细细品读,说说晏殊得意处在哪里。

  示张寺丞王校勘

  (宋)晏殊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表达赏析

 

  题型阐释

  表达赏析,主要是对古诗词表达方式、表达手法、修辞技巧以及语言表达的赏析。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点”等。近几年,这一部分还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比较阅读题型。

 

  精题回放

  例一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宋)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

  表达效果:

  例二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通关演练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词鉴赏题型 古典诗词鉴赏12大题型

西湖有“西子湖”的别称,即源于苏轼这首诗。人们提到西湖,常说到这首诗的后两句,这两句已成了西湖的定评。请从修辞角度,对这两句略作赏析。

 

 

11.典故溯源

 

  题型阐释

  典故溯源,就是对古诗词中运用的典故进行解释,说明其来源,分析其作用。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中运用了什么典故”“这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句中某典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等。

 

  精题回放

  例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通关演练

  1.下面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无 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最后一句引用“(破)楼兰”的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情怀?

 

  12.综合评价

 

  题型阐释

  综合评价的主观题,常要求对诗词作品作整体的评价分析。

 

  

  通关演练

  赏析诗歌,试作评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选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后人评价苏轼此诗是“醉中的神来之笔”,你认同这个评价吗?请略作赏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3051/551830470587.html

更多阅读

古典诗词中托物言志艺术手法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

古典诗词中托物言志艺术手法鉴赏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掌握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步骤。2、熟练运用托物言志诗的解题步骤。重点:掌握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步骤。难点:熟练运用托物言志诗的解题步骤。一、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步骤第一步:找

转载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鉴赏专题 古典诗词鉴赏

原文地址:古典诗词表现手法鉴赏专题作者:一松柏古典诗词表现手法鉴赏专题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用典 使诗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 古典诗词鉴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念奴娇黄庭坚①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念奴娇黄庭坚①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答题技巧例析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答题技巧例析一、检测语言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08【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

声明:《诗词鉴赏题型 古典诗词鉴赏12大题型》为网友心有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