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de Yu
当年我在上大三。英美文学课,老师是个老外,非常资深,获英国诗歌、美国文学等一个博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上课的时候是启发式教学,具体就是安排大量阅读任务,然后上课时由我们提问,他来回答。课后准备题目,让我们写essay。老师相当博学。虽然我本人兴趣不在文学方面,依旧深深折服。
可是好景不长,大概一个学期后,有一部分学生联名写信弹劾他,理由是“教学内容与考研不相关”,当时我们全年级同学大部分都想要去念本系研究生,他们所推崇的老师号称全国泰斗,上课时完全是填鸭式。低头在那讲每个词的涵义寓意,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大意,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刷刷刷记笔记而已,到期末该泰斗会划重点,背背就可以拿高分。第一次上课时,我仿佛以为自己还在上小学,后来我上课就自己在最后一排看书读报,反正老师从来不抬头看我们,反正期末借笔记抄抄也能拿到高分。这个老师,年末学生打分是最高的。
再说回来弹劾老外老师的事。这件事由几个平日里和该老外老师走得最近的同学负责,平时他们为了练习口语,总是团团将该老外老师围住,而弹劾事件,他们也是最出力的,不仅合作撰写了弹劾檄文,还每个宿舍组织同学联名上书。在我表示拒不签字之后,热心地组织其他同学游说我要以大局为重。。在我死不悔改之后,对我联合孤立。。
最后,系里决定出来,鉴于四分之三以上的同学弹劾该老师,系不再续签与该老师的合约。离别的时候,相当的伤感,六十多岁的老师,本着对中国和育人事业的热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跟我们讲这辈子几十年的教师生涯,第一次因为“办公室政治”失去教师职位,讲得热泪盈眶。(可怜的老师,还不知道是他所热爱的同学弹劾之故)当时,我记得十分清楚,那几个联名上书闹得最热烈地他的爱徒,都在他面前痛哭流涕,痛批系里政治斗争殃及好老师!
那一刻,我对中国教育的绝望深入骨髓。
后来我自动放弃了保送本校研究生名额。我决定,我的孩子,一定不要在本国上本科。
不匿了。当年那些本科同学估计不会上知乎。
菜篮小伙
是小学大概一二年级,老师布置一篇作文,用一段话描写你身边的一个小动物。
那时候我家门口总有一只流浪狗,毛都秃了,特别瘦。而我每天上学出门,都会拿着面包夹火腿,在路上吃。于是我就看见了那只狗看我手中食物的渴盼眼神,只好可怜他给了他一小片,然后他就特别欢快地跟着我走了好长一段路。
从此,他每天早晨都有了早餐,而我每天上学都有了一只狗的陪伴,渐渐地就产生了感情,深怕有一天的早晨他就不出现了呢。
所以当老师布置那篇作文,我就自然写了他。我写他有金黄色的毛发,但是毛都秃了,细瘦的四肢,跑起来却很快,临末在加一句,“这是多么可爱的狗啊!”总之那时候写的都是这种平白稚嫩的语言。
可是万万没想到啊,那篇作文会被老师当成了反面教材!老师没点出我的名字,却当众读了我这篇作文的个别语句。她读到我如何写这只狗“毛秃了”,这本该何其丑陋,却说是“多么可爱”;读到我如何写这只狗是“瘦瘦的腿”,可没那种肉乎乎的感觉,却居然能“跑的很快”。读完之后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于是也哈哈大笑,是为了防止别的同学从我的反应上,看出来这篇可笑的习作是我写的。
老师对大家交上来的习作普遍不满意,于是用一节课指导大家重写。她让一个同学带来一个娃娃狗玩具,用它做指导写作的模版。她指着狗的毛发说应该写是“毛茸茸的”、“雪白色的”、“就像一团毛线或者雪球”,指着狗的腿说应该写“短小粗壮”、“肉乎乎的”、“跑起来可爱极了”,指着狗的鼻子说应该写“湿漉漉的”、“像一个黑色纽扣”……
我知耻而后勇,决定好好写出一篇精彩的习作。我一遍遍回忆老师的讲解,开始一点点动笔写出那“雪白色”的毛发,“短小粗壮”的腿,“像一个黑色纽扣”的鼻子……
最终老师大大地表扬了我的作文,让我站在讲台上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我朗读完,底下同学都给我热烈的掌声,我当时开心极了!
但是长大了以后,看到那篇作文,回忆起这件事情来,真的是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和悲哀。愧疚的是自己没有坚持按自己想法把那只狗描写出来,悲哀就是自己身处的教育体制,因为哪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它就不让人说真话了,不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认识和描述世界,只会粗暴地告诉你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把无限地可能性纳入到那个固执的体系里。
顺超
小学三年级的中秋节前后,班里的小伙伴们不知是出于尊师的本心还是家长们的“有益指导”,争相给班主任送月饼券。年少无知的我走过去问班主任:“老师,你拿这么多月饼券干嘛,吃得了这么多月饼吗?”班主任瞪了我一眼,没有回答;我自始至终都不知道班主任当时的想法,我知道的仅有一点,就是打那之后,我就再没得过任何如“三好学生”之类的奖项,尽管每次考试我从未跌出过班里前三。同时,没来由的罚留堂和写检讨与日俱增。我现在的应用文之所以看上去还有两下子,全仰仗当年在老师办公室每周一篇检讨的系统训练。
后来,我爸妈也看出我在那学校待不下去了,就给我办理转学;在我离校的那天,班主任亲自找到我爸妈,当着我的面,说了以下这句话:“你的儿子这么差,转十间学校都没用啦,别费心了!”
我当时猛地醒悟过来,原来这世界上有些辛勤的“园丁”并不是用水浇花,而是用硫酸。
匿名用户
这个问题的各种答案在我的时间线上跳跃了好多天了,没想过回答,直到看到 @木头的答案。
回想过去我受过的教育,也许有失望的地方吧,而现在想明白了,幸好,还不是绝望。
我小学二年级下的那次期末考,我还记得那场考试是语文。填空题有道题我不会,就那么空着了。
然后我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巡视考场的时候,专门来看我的试卷。我很是紧张,赶紧把手臂蜷在卷子上想捂住。然后她就笑着说:“你这孩子,我就看看,你紧张什么。”说着把我手臂拉开看了看卷面,然后一声不吭地走了。
快交卷的时候她回来了,在教室里溜达了一圈后溜达到我的位置上,躬身站在我身后悄悄给我说那道填空题的答案,被监考老师发现,监考老师严厉地喝止她。她非常自然地笑着说只是看看而已,然后走出了教室。
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有多震惊和难以置信。我一向尊敬的班主任居然会在考场上公然给自己的学生答案!原来她刚刚走出去是帮我看答案去了,真是难为她一番苦心。
当然,交卷的时候我那填空题还是空着的。其实当时班主任给我说答案的时候监考老师已经在收卷了,但几秒内把答案填上去绝对绰绰有余,我只是从心底里觉得这件事不对而没有把答案写上去。
但这事儿还没完,当我交了卷子和同学一起走出考场的时候,班主任从后面叫住我,她问我:你把答案写上去了吗?
当时那个实诚啊,完全没料到后果,乖乖答道:“没有。“
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居然大发雷霆:”瓜娃子!那道大题有十五分!“然后开始骂骂咧咧,她当时正走在我身后,狠狠地推了我一把。我往前一个趔趄差点摔倒,旁边的同学赶紧一脸惶恐地拉了我一把,班主任还在不停地数落我。
当时又惊又怕,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但我使劲忍着让它不掉下来,然后拉着同学头也不回快步转过走廊下楼回家。
如果那时我脑子里有中国教育这么大的概念的话,也许在她推我的那瞬间会深深地失望吧。
可小小的我当时只觉得满腹委屈。
回家跟爸妈说了这件事,我爸评道:”你做得对。“
那次语文考试考得很烂,我妈下定决心把我转到同城的另一所小学,当时我插的那个班的班主任刚刚调走,接盘的是个年轻老师,姓李。那个班的同学家长们担心新老师教学水平不够,集体到校长办公室掀桌,联名要求换老师。
校长力排众议,让李老师留了下来,期间家长们要求换老师的声音一直没有停过。直到那个学期期末考,我们班成绩年级第一,而且是从那以后一直第一,家长们才不吭声了。
后来5年级的时候,李老师由于工作成绩优秀面临调动,家长们又急了,又一次集体跑到校长办公室掀桌,不让李老师走。于是李老师就留了下来,一直教我们到毕业。
这个李老师,特别喜欢每天下午第二节课给我们讲故事讲道理,而那么多节课里我唯一记得住的,就是这么一句话:”人才人才,要先成人才能成才,有才无德,再有才也没用。无才不丢人,无德才是错。“
然后每当我考不好的时候,我就这么安慰自己:”至少我是个好人。“(原来自己给自己发好人卡这么多年了啊摔)
高中的时候,班主任是物理老师,也姓李。这位李老师非常有个性,酷言酷语特立独行,藐视权威桀骜不驯。
他会在晚自习的时候把全班赶去操场跑步,一边赶一边说:”身体最可贵,其他都无所谓。“
他会在班会的时候别扭地给我们朗读心理学的书籍,告诉我们考不好要用酸葡萄心理调整自己,世界属于厚脸皮。
他会在班里同学痛骂教育制度的时候面无表情地说:"真正的高手,懂得先适应规则凌驾规则而后改变规则,你现在只能乖乖高考,有力气骂还不如多做两道题,有本事以后给我把这娘操的制度改掉。”
2年级那个班主任,并没有影响我对正义,对公平的敬畏,以及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因为教给我这些的,是我的父母。
更值得庆幸的是,后来我遇到的班主任老师和其他主要的任课老师,都是为人师表值得敬重的好老师。
他们知道现实世界有多操蛋,知道这个教育制度有多不合理,那些黑暗的地方,他们比我们看得更多,于是他们鼓励我们,努力成为改变现状的人。
他们教会我们,保留火种。
中国现今的教育制度,固然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我相信,它不会永远这样。
改变,需要时间,国外的教育制度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成熟完善的,那些孩子只是有幸生在这个时代。
等不及又有能力的当然可以选择移民。可是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怪体制还不如怪自己。
何况,还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正努力在残酷的制度下,保留孩子的天性和活力,努力向他们展示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比如 @沐沐,比如已经离开知乎的青葭老师。
现在的中国教育制度固然让人失望,而更让我不安的,是大家都想着逃离。想要享受一种已经完善成熟的制度带来的一切福利。大家的心态,都是:人走后,管他洪水滔天。
比起教育制度,这样的现状才更让人失望吧。
孙志岗
我人生的第一次对中国的教育失望,发生在初中快毕业时。
那时有一种全省统考的毕业考试,叫“会考”,之后才是升学考试“中考”。
“会考”很正式,所有人都不在自己学校考试。考生按学校不同穿插开,前后左右都不认识。
每个考场好几名监考,还有巡考。
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如此兴师动众的大考。
但会考题目简单,学霸我完全无压力。低于90分那就是考砸了。
第一科考什么,记不清了。过程中的很多细节,也记不清了。只模糊记得有几位我学校的老师,还有教导主任,以及带着红袖标的巡考,都来过我的考场,并且很关注很关注我。关注到什么程度呢?有老师在考场检查我答完的卷子,并暗示我某道题答错了,而且只对我这样。哇,我这个连平时小测都兢兢业业的乖学生从没见过这个啊,当时真惊呆了。但还有更惊人的,那就是所有老师来到我旁边,都会驻足一会儿,然后引导我留意坐我右侧的女生,而那位女生也非常配合地始终对我摆出迷人的笑脸,甚至挤眉弄眼……
懵了,我真的懵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相亲吗?
好在咱学习好,答题是下意识行为,才没耽误考试。
考试临近尾声时,那女生明显焦急了(因为她除了冲我笑,就没答过题啊),冲我又是娇嗔,又是敲桌子,最后甚至直接喊“答案给我,答案给我,给我,给我~~~~”。我抬头看了看两位监考,他们居然在看窗外的风景。我又看了看女生,长得还挺漂亮的。于是,人生的第一个小纸条,就这么脸红心跳地传过去了……
出了考场,我仍心神不宁中。迎面碰到教导主任和班主任,两人开开心心地拦住我,东扯西扯地说了一堆,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都字字清晰地记得:“你右边那女生是房地局局长的孩子,照顾照顾,考场都说好了”。
这就是教了我三年怎么正直做人的老师们给的最后一句教诲。
--------------------------------------------------------------------------------------------------------
后来我也做了教师,整十年。那十年里,只要和同行交流,就都会有失望。已习惯,幸好还未麻木。
---------------------------------------------------------------------------------------------------------
最后个大家看个笑话吧。这是一门面向教师的MOOC——《翻转课堂教学法》——的一段通知:
为人师表者,都不能从自己做起,希望何在呢?
沐沐
一线教育工作者,并且全家都是。
从懂事起就对教育里面种种的不合理现象、对人性的扭曲无比的痛恨、绝望。
直到我成为一名老师,直到工作了四年。
在一年之前,我还是个愤怒者,我讨厌无尽的检查和应付,讨厌教学的诸多规定,讨厌学校的死板和教条,讨厌对学生的种种禁锢,讨厌其他老师对学生的折磨,讨厌分数的评比,讨厌领导的目光狭隘。。。。我能说出上千条不合理之处。每分每秒都绝望,想逃离。
直到今年,明显的发现我们班孩子与其他班孩子的区别,由于我比较尊重孩子给孩子很多自由,从来不追求他们的分数,非常关注孩子的感受,宁愿少拿学校各项奖金评比也从孩子角度出发,做每件事情都会和孩子解释清楚,培养他们独立能力等等等等。明显我们班孩子比较会尊重别人,懂事,替别人考虑,而且很真诚,不会虚伪的追求老师宠爱和地位,会真诚的热爱学习有求知欲,爱动脑筋,所有上过我们班课的老师都说我们班孩子好棒充满活力就是和其他班感觉不一样,我上过其他班的课之后也感觉如此。
那种感觉,就像黑暗中看到了光,原来每一点付出都会在孩子身上开出更多的花来,就觉得教育还不算太坏,毕竟还有我这样的老师在呢。
----------------------------------------------------谢谢很多朋友的鼓励,看到评论中质疑这样会不会影响成绩,我来做补充回答。
四年中所带班级一直稳定年级中上的位置也考过一二名,但比较少,但是我从来不给孩子压力,不给补课,布置少量作业,不搞题海战术,只完成上面规定的作业,事实证明,不如搞题海战术来的成绩高,但小学有必要么?又不高考~
看大家点赞点的那么激烈,好开心,以为不会得到肯定~
再更新点暖心的
我们班娃娃即使一天全部上我的课都会大喊耶!竖起??的手指,拜托一天呢,我都看腻你们了,你们看不腻我吗?
我只要离开半天回来,全班娃娃都会抢着抱着我的大腿痛哭,闻者流泪,见者伤心,问:为什么这么伤心?答:以为我抛弃他们,再也不回来了。
曾不才
不准谈恋爱,不准打游戏,限制看课外书,限制剧烈球类运动——足球篮球等。
我不相信所有老师都没认识到上述事物哪怕一丁点的好处,但是,只要有一点坏处,老师就必须承担责任。
在中国,老师的任务不是为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而是在期末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与此无涉的,都要让路。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教育工作者敢越雷池创新。如果你创新了成绩好还说的过去。但成绩不好?你知道,踢皮球,相互推诿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艺术。
上小学时,我们老师不止一次专门用一节课,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不要踢足球。举的例子是:有学生踢球后被球打到眼镜,镜片碎了后插入眼睛,人瞎了。
现在我很想反问,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抑郁、跳楼,轻的内分泌紊乱,再轻的大把近视,你说我们要不要废除文化学习?
就这样,很多中国学生成了身体差、精神贫瘠、不懂爱、不自立、缺乏常识的考试机器。
阅世书生
我来讲个真实的故事吧。
初中,我读的是一所区重点的民办班。因为成绩不错,初二下学期,被学校要求签约,留校读本部高中,就是免中考直升。所以我们这两个班(被称为实验班)的同学,初三整整一年,是几乎没有学业压力的,教室被安排在老师办公室那一层,连哲学课都给我们上起来了。
没错,这两个班,大多是“学霸”。
直说了吧,我不喜欢这些人。当时我说不出原因。现在略略明白,是因为我不喜欢功利的人——且不说是自私或者小市民吧。
当时带班的,是学校新冒尖的一个年轻数学老师,做我们班主任。他姓何名勇。
小伙子胖乎乎的,很和蔼,很珍惜校长给他的机会,不断试图和我们成为朋友。他用很男人的方式和我们相处。对男生不娇惯,拍着肩膀鼓励,对女生则更像个大哥。那时他真年轻,后来校庆我回母校遇到他,他回忆说,那时候,他才毕业3年。
我挺喜欢他,因为他尊重我。是尊重,不是“宠”或者“喜欢”或者“器重”。他在我十四五岁的时候,把我当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对待。我相信他,我也愿意帮他。
可我的学霸同学们,似乎不这么想。对了,还有他们的家长们。
家长们觉得被学校骗了,你让我们留校直升,却只给了我们这么一个小年轻来做班主任,他有什么经验,我儿子女儿这么优秀,他怎么可能带得好,不行,得让他滚蛋,不然我儿子女儿毁在他手里了。家长们开始教化自己的儿女。
我开始在班里听到一孙姓男生(孙男)和一徐姓女生(徐女)对何老师的各种不敬、轻蔑、指摘。
就好像一个人骂自己的母亲“老不死的”一样,听到他们说何老师“什么也不懂”的时候,我先是惊讶,继而愤怒。
因为我的表现,他们开始和我划清了界限。
直到有一天,我的母亲在家接到了孙男母亲的电话,邀请她去参加一场“串联”,是他们几个家长上书校长,要求和校长面谈,把老师换掉。他们当然罗织了一些罪名,我记得最重要的一条是,这个数学老师连奥数题都不会做。他们已经约好了校长,希望我妈也能站队,给校长施压。
我妈问我。
我是我妈生的,是她教养大的。能教出我,她一定是不会去的。
那个周末,不知道是一番怎样的场面。
周一到校。班级里气氛不对。
何老师走进教室,教室外还跟着一个老教师,是我们后来的班主任张老师。
何老师走上讲台,开始卸任演说。他说他很喜欢我们。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做班主任。他说他不会忘记我们。别的我记不得了。我很震惊。我知道发生了什么。我身边几个同学不明就里,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何老师突然就要离开。
说到最后,何老师哭了。
一个20多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在他的学生面前忍不住流泪。我看到他在强忍,但是没忍住。
然后他转身走下讲台,头也不回,走出教室。
就在这个时候,孙男回头对着徐女,笑起来了。笑得很得意,很贱,很张狂,笑出声音来了。
大部分同学是不明就里的。可我知道发生了什么。
我狠狠地拍了桌子,当着全班的面,问候了孙男的母亲。
然后我走出了教室。
这是我对我所接受的教育,最失望的时刻。
冷漠、自私、无情无义。
孙男后来考上了清华,徐女后来进了复旦。高考之后,是我另一个失望的时刻。
名校有什么了不起呢——你看,这样的混账,不也照样可以进名校。
大学毕业五年后,回母校,见到何老师。
他明显老了,胖了。他很落寞地仍旧只是一个数学老师。我和他走在操场上,有点尴尬,我不知该不该回忆过去。他知道我在创业,说,别太拼,我觉得我这样挺好,其实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
他也许不会忘记这个职业生涯的耻辱。但他应该已经原谅他们了。
从高中开始,我简直是长出了反骨。读李敖,读尼采。
一国的教育所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居然是这样的混蛋。
我在自己的笔记里写,终有一天,我要改变中国的教育。
=========
不少人关心他们俩的未来,顺便还有人关心我的。
清华男的现在在美国。听说买了house。
复旦女毕业去了投行,之后我身边的朋友都不知道她的情况。
我呢,几年前离开阿里,成了一条野狗,眼下时常要担心我和朋友们的下一顿。
但还打算一直做一条野狗。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那天一个学生打来电话,说他女朋友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回答,让他也去看。
这么巧的事,也算奇遇罢。
这个学生眼下已经高三,一两年没见,不知是否更帅了。
又回来更新,是前几天的一场酒后,和一个朋友聊起我这几年做“野狗”的经历。
不是不苦,不是不累,是我自己不觉得苦不觉得累。
因为做野狗寻食的苦和累,被每天孩子们的亲昵和家长们的信任所冲淡。
也许是酒精的作用,我唠唠叨叨把最初的梦想都讲了出来。那些我素来坚信却很少敢向人吐露或宣扬的梦想。
很谢谢所有在这个回答下面留言的人。
我会做一个守夜人。
“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我也将找回那个真正的自己,和那颗初心。
谢谢大家。
小鹿
上初中竞赛班的时候,有段时间爸妈吵架,本来竞赛班的课业压力就大,再加上爸妈没日没夜地吵,每天都睡不好,上班主任数学课的时候,不小心睡着了,班主任就把我叫起来去后面罚站,当着全班的面破口大骂,什么你笨死了白痴啊这种的,那个时候,我就死死盯着开着的窗户想着,要是我跳下去,就一了百了了,不但我爸妈会后悔,这个老师也完蛋了。她一边在讲台上骂着,我一边死死盯着窗子眼睛里含泪,最后手掌心都掐出血了才忍着没跳,大概也是胆小。
后来老师把我叫出去听说我爸妈吵架,说了一句“那我又不知道”,也没道歉。虽然后来保送考考进高中,再后来考上大学也请了那位老师吃饭,但是,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害,有时候做梦还会梦见。
如今做了师范生,以后是要成为老师的人。于是,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不能成为这样的老师。要知道,身为教师的你,小小的一个举动就可能改变学生的生死,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不能改变中国的教育制度,但我可以保证经过我手,受我教育的学生,可以感受到一定的人文关怀,不用经历像我当年的绝望与无助,这是我的目标与责任。———————————————————————————————————————————
2014.9.23 更新
在图书馆自习想着上来再说一些有的没的,这两天我的回答过了百赞,作为一个一直在知乎学习围观大神的小透明,心里很满足,也很感谢大家对我的祝福与期盼。
人非圣贤,老师也是人,也难免不了性格上的缺陷,所以在我们上学的时候遇到的形形色色不同类型的老师,总有人会在很小的细节上犯错伤害了你,而我认为,好的老师,即使在伤害过后,也设法去补救,哪怕能快慰你万分之一,让你的阴影少一点,我认为他也是个挺好的老师,而更进一步的是,好老师是一个好演员,不把自己私人上的情绪缺陷带到教学工作中去,永远给以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我想成为的老师。
这里还想说另一个我很喜欢的老师,高一的时候还没分科,教我化学的老师是个开心果,他经常一节课上课只上一半就给我们讲他生活中的各种趣事,和我们聊天,他的板书特别清晰漂亮,有些东西其实课本上有,但我们还是一模一样再抄一遍,他做班主任的那个班,中秋的时候他会带他们溜出校门赏月,运动会跳大绳计数不对他带着同学一起抗议。他跟他们班的男生称兄道弟,班上有人谈恋爱也不阻止只是叫他们低调一点成绩不要掉,虽然教导处看不过他,但是奈何不了他,因为他的业务能力强——他带的班成绩都很好。
这是我想成为的老师,在应试教育的洪流中仍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关心学生对学生有人文关怀却不耽误学生的(在应试上的)前程。
但惭愧的是,我的目标仅仅是小学教师,因为应试教育的压力相对来说说会小一点,我可以教很多学生课本以外的事情,人生的道理,企盼其中哪怕一点点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也许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不是什么中国教育的希望吧,我也是个胆小鬼。
赵丫头
人的问题基本都是关于内心的,可我们从小到大上学学的东西从来都不交给我们怎样理解自己、接受自己、和自己平和相处,据说人文学科的目的是全人类的幸福,呵呵,你连把自己整幸福了都做不到,还指望你去关心全人类?
反正我本科之前的生活,包括本科,都从来不会注意到自己这个个体的意义和价值,读研以后才开始渐渐发现自己的脾气和秉性,才开始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些事。
体制问题的改变冰冻三尺,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只希望我这一代的迷惘会给下一代提供一个更前一点的起跑线。
若能如此,我所走过的弯路也就有了价值。
杨半斤
小学时候,班主任老师因为我爸妈教师节的时候没有给她送礼,找了一个借口让我到办公室,说我给某个男生写小纸条谈情说爱(那个时候的小学生还很纯良,况且我根本不喜欢那个男生),班主任装模作样地在办公桌上翻了一下那张纸条,说,找不到了,然后把我训了一顿。我顿感羞辱,悲愤交加,哭着跑回家。第二天我爸妈就去送礼了。
小学时候,体育课长得很野蛮的体育女老师喜欢体罚学生(包括骂人揪耳朵打脸),只因为其中一个同学在立正的时候告诉另外一个同学“你妈妈来了”,于是在所有人都去跑操场的时候站在校门口罚站。后来其他同学说,体育老师也是需要送礼的,送礼了就对他很好。
初中时候,班主任把同桌叫到办公室,让她监视班上的动态,随时给她报告。同桌把这件事告诉我,对班主任的这种行为充满了不屑。我想那个时候我们都已经长大了些,不会傻乎乎只为了听老师话讨好老师做可耻的事。
大学时候,学院上大课,院长说起学校刚一个自杀的学长,说此事和学校根本没关系(该生听说是因为误以为自己没有接到研究生面试通知自杀的)。口吻充满了嘲讽,最后说,“肯定是脑子有问题嘛”,台下一片哄笑。那一刻觉得很悲凉,虽然我也不认识死者。
大学时候,上英语课。老师说自己出了多少本书,传下去让大家看,本以为是真的给大家看的,谁知老师说“你们看封面就好了“,封面上是他的名字。然后开始宣讲自己开设的英语培训班,让大家报名参加。
……
以上经历皆来自排名靠前的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不一而足。无关成绩,全在于德行。
Stark Yvette
我把一个充满了求知欲、自信心的孩子送到学校,一年不到,她变得得过且过不爱探究,畏首畏尾。她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不敢表达意见怕犯错误,每一篇语文课文所讲的道理、寓意都由老师告知并作笔记,需要一字不漏地背诵,反复考试中得以强化。
另一个例子:正在上一年级的小女儿回来说:“Miss Wang规定家长必须教会孩子唱ABCsong!"家长为什么要教这首歌?课堂上学到dance,老师让每个同学上台跳舞拍视频发朋友圈,教到draw让孩子上黑板画画拍视频发朋友圈,这种呈现单词的方法有必要吗?然后把教的任务推给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合理吗?课程大纲上规定要学这首歌那么老师上课为什么不教?课程大纲没要求家长为什么要教?孩子把老师的要求当作圣旨一样,而身为家长对于这样的要求满心反感。以前只说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现在是大部分辅导工作都得由家长完成。每天下班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甫入小学的孩子,刚刚拿起笔就在书写方面被施加了巨大压力,因为书写稚嫩还需要不断擦改,每每完成作业都接近9点,亲子互动阅读、运动、休息的时间都被压缩了,八岁的孩子每晚睡眠时间不足九小时,这样的小学教育真的非常有问题。不注重理解能力、不培养探究的兴趣、不打基础,一味地揠苗助长,我们得到的是中学阶段厌学、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
汪师傅
昨天看到的灰姑娘观后感的美国版和中国版,还是有点参考意义的。
【美国版】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番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著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象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番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中国版】
上课铃响,学生,老师进教室。
老师:今天上课,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吗?
学生:这还要预习?老得掉渣了。
老师:灰姑娘?是****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他的作者是谁?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迹如何?
学生:......书上不都写了吗?不会自己看啊?
老师:这故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学生:得,这肯定要考的了。
老师:好,开始讲课文。谁先给分个段,并说明一下这么分段的理由。
学生:前后各一段,中间一段,总分总.......
老师:开始讲课了,大家认真听讲。
学生:已经开始好久了...............
老师:说到这里,大家注意这句话。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是明喻还是暗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n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注意这个词,我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不如作者的好?
学生:(又n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段话如果和那段话位置换一换,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我又不是你,我怎么会注意到啊?(又n人开始睡觉....)
老师:怎么这么多人睡觉啊?你们要知道,不好好上课就不能考好成绩,不能考好成绩就不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就不能......你们要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
匿名用户
简单说个小故事。
当初上高中,午休和隔壁班的同学打篮球。我是插班生,当时和大家都不是很熟。快要上课的时候,隔壁班有个同学把手折了,但是当时上课铃已经响了,其他人都回去上课了,我只好陪着并不是很熟的他去了医院拍了X照打了石膏再回学校。(我们学校距离医院大约50M)
回来后自然迟到了,被班主任拉到楼道猛训,大意是“那是别的班的人,跟你又不熟,你管闲事干嘛,你应该学习等等”
那是我学习生涯历史上唯一一次被老师说哭,我就记得我当时泣不成声的对老师说了一句话
人,不应该那样
也许是从那时开始就彻底失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