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文选读 大家之书:《笔记文选读》

笔记文选读 大家之书:《笔记文选读》
大家之书:《笔记文选读》        《笔记文选读》,这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语文书”,编著者是我国语言研究大家吕叔湘。这是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出版印行的旧著。一本不足10万字的小书,能够穿越半个多世纪风云,一版再版,一路走来。它的含金分量,编选质量,可想而知。这本小书内在的精华比那些畅销书不知要多多少。而且很耐咀嚼,须反复品味。吕叔湘先生编著的这本小册子,内容非常丰富,选材很精致,有趣、易懂、易学。在序中,老先生说:“我选辑这本书的动机是要给初学文言的青年找点阅读的资料。”而实际上,这本书却是常读常新的国学著作。        这本书所选文言文共计93篇。《世说新语》20篇,《国史补》10篇,《梦溪笔谈》13篇,《志林》9篇,《鸡肋编》10篇,《老学庵笔记》11篇,《岭外代答》8篇,《癸辛杂识》8篇,《武林旧事》4篇。“专选文言,为的是希望读者学习文言,达到精熟的地步。文言之中专选笔记,笔记之中又专选写人情,述物理,记一时的谐谑,叙一地的风土,那些跟实际人生直接打交道的文字,为的是内容富于兴味,风格又比较朴实而自然,希望读者能完全消化,真实得到。” (叶圣陶为书做的荐序语)      吕叔湘先生写的“注释与讨论”。这是所谓指导工作,属于老师分内的事儿。平心的说,并非阿其所好,吕先生的才真做到了“指导”。他用心那么精密,认定他在指导读者读文言,处处不放松,他使读者不但得到了解,并且观其会通。在现在青年,文言到底是一种比较生疏的语言,不经这样仔细咬嚼,是很难弄通的。
    他的指导又往往从所读的篇章出发,教读者想开去,或者自省体验,或者旁求参证。这无关于文言不文言,意在使读者读书,心胸常是活泼泼地,不至于只见有书,让书拘束住了。愿意读者好好的利用这本《笔记文选读》。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义庆撰
      旧称《世说新书》,唐人犹然,宋世始易今名。其书记魏晋间事,尤详于渡江以后,以“德行”“言语”等别为三十六门,一事多者百余言,少或十余字。著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盖善于即事见人,所谓传神阿堵者。后世轶闻琐语之书,殆无不受其影响,其有意效之为书者,宋有王谠之《唐语林》,孔平仲之《续世说》,明有《何氏语林》、《明世说新语》,清有《明语林》、《今世说》,然鲜有能与临川原作抗手者。今世言文学,尚性格之描绘,是则此书固宜膺上选也。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解】
     锄菜:刨地种菜。文言常活用名词做动词,比白话自由。
     不异:没有两样,一样。更常见的说法是“无异”,以“异”字为名词。
     捉:握也。白话用“捉”字限于“捕捉”之义。
     轩冕:古制大夫以上乘轩服冕。此处言有贵官过门也。
     如故:照旧。
     废书:放下书本。
     同席,割席:古人铺席于地,坐于其上;一席常坐数人。如今摆酒称几席,仍是沿用此义。
【讨论】
1管宁、华歆都是汉末名士,后来立身行事大异其趣,此处所记二事已见其端。能查得二人事迹否?在哪一出旧戏中见过华歆?
2若是你种菜时看见地上有金银,你将如何?读书时有乐队过门,你将如何?
3“乘轩服冕”省说“乘轩冕”,妥否?索性连“乘”字也省去,何如?比较:“有轻裘肥马过门者”。
4“挥锄与瓦石不异”,此句有省减处否?比较:“挥锄与农夫不异”。
5后人常称绝交为“割席”,本事出于此篇。
6文言中,人名已见上文时,可单称姓或名;此处一篇之中恰恰两种例子都有。在典雅的文言中,称名是正常的说法,称姓限于妇女,能举数例否?

(这六个讨论题,第3、4题属于文言基础知识巩固类,第6题属于能力迁移类,第1、5题属于拓宽阅读视野类,第2题属于自省体验类。我们近几年才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在这几个问题中均有体现,这几个问题就是解读文章的钥匙,想明白了,整篇文章理解得就很到位了。吕先生的提问独到、深刻,这是以他深厚的学养为基础的,像第1、6题如果自己本身没这方面的积累,哪能提出问题来?整本书的讨论题全都是这样的,虽然选文篇幅大都极短,但每一篇后面,设计这样的问题让人思考,会使人增长多少见识,学会多少阅读的方法啊)
华王优劣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因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解】
     俱:共,一同。白话用“俱”多作“皆”“均”“都”讲,如“一应俱全”。
     辄:即,就。通常表示不止一次,无论上面有“每”字与否。如此处即指那个搭船的人数次要求,华歆都不允许。
     既以:既已。
     纳其自托:承认他的请托,应许他附载。
【讨论】
1凡事当慎于其始,一旦决定,就不可中途反悔。你的经验中有同一类的事情没有?
2假如有人托你一件事,是你办不了的,你是先应许他,然后找个理由说办不了啊,还是宁愿让他不高兴,一开头就不应许他?
3“难之”的“难”,以形容词作动词用,含“以为”意,称为“意动用法”,能觅得同类的例否?如:不远千里而来。
4“相弃”的“相”字是否可作“互相”讲?能觅得同样的例否?

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日:“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解】
     请:宴设。应人请,赴宴。
     炙:名词烤肉。行炙人,烤肉的厨子。
     辍己:让出自己的一份。
     左右:扶助。
     已问其所以:已而问其故。
【讨论】
1“焉”字本义等于“于之”二字之合,此处即用此义。
2“已问其所以”句,或以“已”字为“己”,属上句。试评论两种读法之长短。古书无标点,类此之例甚多,宜用意斟酌。
3文言“所以”二字用法与白话不同,本篇“问其所以”乃“问其所以如此之故”之省,比较上篇“本所以疑”句。 

阮裕焚车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解】 
    何以车为:还要车子做什么?“何为”等于“做什么”,文言习惯,拆在两处,如“何以家为?”“丈夫死耳,何以泣为”
    阮裕因尝被召为光禄大夫,即称“阮光禄”,这种以官名、爵位代人名的说法,古代很通行,可随时注意。

木犹如此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为前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注解】 
    桓温于咸康七年(公元341年)为琅琊国内史,出镇金城。桓温北征,前后三次,此处当指太和四年(公元369年),伐燕的一次。上距温为琅琊内史时几三十年矣。
    十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双手相合,一种是合抱,此处以合手较为接近事实。这样,十围约三尺,柳树能径三尺而不朽败者甚少。
    桓温在东晋诗歌极重要的人物,从本篇看,他也是个富于感情的人。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不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注解】   
       王蓝田,袭爵蓝天侯,故称王蓝田。
    箸是筷子,内同纳。
    王同志吃一个鸡蛋闹得暴跳如雷,不过鸡蛋刺不得正常,掷地、碾之不破就不是很正常了,怕是别人泼脏水吧。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国史补》李肇.【助谈笑】

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覆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解】 
难遣:难以消遣。“遣”本是“送”的意思,“消遣”就是磨时光、把时光送走。
伏局:服输之意。
意思:用意之深、下子之妙。
此事又见《太平广记》卷二二八,妇乃指示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有听棋人轶事?

刘颇偿瓮直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直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僮仆等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注解】 
属:(音:烛)适逢
向:将
铃铎:牛马驾车,项系铃铎,使过对面来车闻声可以相避。此处以铃铎代车马,修辞学上谓“借代格”。
罗拥:罗,环绕。
虽解决方法万千,豪士解囊乃是最爽利。

任迪简呷醋
    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军宴后至,当引觥酒。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发之则死者多矣,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感泣。后景略因为之省刑。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自卫佐拜御史中丞为军使。后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帅”。

故囚报李勉    或说天下未有兵甲时,常多刺客。李汧公勉为开封尉,鞫狱。狱囚有意气者,感勉求生,勉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秩客游河北,偶见故囚。故囚喜,迎归厚待之。告其妻曰:“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曰:“偿缣千匹可乎?”曰:“未也。”妻曰:“二千匹可乎?”亦曰:“未也。”妻曰:“若此,不如杀之。”故囚心动。其仆哀勉,密告之。勉衩衣乘马而逸。比夜班,行百余里,至津店。店老父曰:“此多猛兽,何感夜行?”勉因话言。言未毕,梁上有人瞥下,曰:“我几误杀长者。”乃取。未明,携故囚夫妻二首以示勉。【注解】 
天下未有兵甲时:指天宝以前。
衩衣:内衣,便衣。
津店:津渡处之旅店。
瞥:迅速貌。
这个故事被明人编为“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收入《醒世恒言》,后又采入《今古奇观》。


《梦溪笔谈》沈括
    沈括不独学问足称,亦有事功可见。《笔谈》一书,翔实通澈,亦非徒事诵览者所能为。其书自故事、考证以至技艺、器用,所涉甚广。

合龙门 
    庆历中河决北都、商胡,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亲往董作。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是时屡塞不合。时合龙门埽,长六十步。
    有水工高超者献议: 埽身太长,人力不能压,埽不至水底,故河流不断,而绳缆多绝。今当以六十步为三节,每节埽长二十步,中间以索连属之。先下第一节,待其至底,方压第二第三。旧工争之,以为不可,云:二十步埽不能断漏,徒用三节,所费常倍,而决不塞。超谓之曰:“第一埽,水信未断,然势必杀半;压第二埽,止用半力,水纵未断,不过小漏耳;第三节乃平地施工,足以尽力处置。三节既定,即下两节自为浊泥所淤,不烦人功。申锡主前议,不听超说。是时贾魏公帅北门,独以超之言为然,阴遣数千人于下流收漉流埽。既定而埽果流,而河决愈甚。申锡坐谪,卒用超计,商胡方定。
【注解】  
庆历:宋仁宗年号。北都商胡:宋以大名为北京。
董作:监工。董,监督。
垂:将,将要。
信:诚、固。
杀:减。
贾魏公:贾昌朝,真宗、仁宗时人,英宗时封魏国公。河决商胡时,昌朝方判大名府,兼河北安抚使。
北门:喻“北京”。
漉:此处当为“于水中中拦止”之意。
高超是人名。
河决商胡,是北宋一件大事。王莽始建国三年河决魏邦,泛清河、平原、济南至千乘入海。后汉明帝永平中王景修之,遂为大河之经流。语其方位,与今之河道相近。
宋仁宗庆历八年,河决商胡埽,其后分为二派:北流合永济渠,至乾宁军入海,为大河正溜;东流合马颊河至无棣县如海。
其后,屡议塞商胡,复故道,不果行。此篇末云“卒用超计,商胡方定”,未详。
埽,有二义。一为修堤之特种材料。《宋史.河渠志》云:伐芦荻谓之“芟”,伐山木榆柳枝叶谓之“梢”,辫竹纠芟为“索”。
埽之制,密布芟索,铺“梢”,梢芟相重,压之以土,杂以碎石,以巨竹索横贯其中,谓之“心索”,卷而束之。
复以大芟索系其两端,别以竹索自内旁出。其高至数丈,其长倍之。
凡用丁夫数百或千人,杂唱齐挽,积置于卑薄之处,谓之“埽岸”。
既下,以橛阂之,复以长木贯之。其竹索皆埋巨木于岸以维之。
又积埽而成之堤,亦称“埽”。
正文中埽身长,指的是“高”。
  《东坡志林》.苏轼 
   笔记之文,不论记人、记物、记事,皆为客观之叙写;议论之文固非随笔之正轨,述怀抒感之作亦不多见,志林中乃多有此类,实开晚明小品一派。今据学津讨原本摘钞数则,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与本编前后诸家随笔皆不侔,当另换一副眼光读之。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措大吃饭
    有二措大相与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耳。他日得志,当吃饱饭了便睡,睡了又吃饭。”一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吾来庐山,闻马道士善睡,于睡中得妙。然吾观之,终不如彼措大得吃饭三昧也。 
【注解】  
措大,亦曰“醋大”,唐宋之世,俗称士人为“措大”,含轻视意,犹后世云穷酸。何以用此二字,有种种说,皆未必然。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柂牙为柂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论贫士    
    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或怪而问之,生曰:“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里中耳。”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乃知俗传信而有征,使瓶有储粟,亦甚澈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马后宫人,见大练反以为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细思之皆一理也。聊为好事者一笑。

 
刘凝之、沈麟士   
    刘凝之为人认所着屐,即予之。此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不肯复取。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着屐,麟士笑曰:“是卿屐耶?”即予之。邻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之。麟士曰:“非卿屐耶?”笑而受之。此虽小节,然人处世,当如沈麟士。


《鸡肋编》庄季裕

1.宁州城倚北山,遇上元节,于南山巅维一绳,下达其麓,以瓦缶盛薪火,贯以环索,自上坠下。遥望如大奔星,土人呼为“彗星灯”。【麓,山脚】

2.湖北以五月望日谓之“大端午”,泛舟竞渡。逐村之人各为一舟,各雇一人凶悍者于船首执旗,身挂楮钱。或争驶殴击有致死者,则此人甘斗杀之刑。

3.朝廷在江左,典籍散亡殆尽。省曹、台、阁,皆令老吏记忆旧事,按以为法,谓之“省记条”,皆临时徇私自便。而敌骑自浙中渡江北归,官军败于建康,江中督将尚奏功,云其四太子几乎捉获,亦为之推赏。时谓以“省记条”推“几乎赏”。
【四太子,金主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兀术,勇悍善战,民间呼为四太子。此指建炎四年事,督将谓韩世忠。】
【古人所谓“吏”不同于“官”。】

4.建炎后,俚语有见当时之事者,如:“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又云:“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著行在卖酒醋。”
【行在,即“行在所”,帝王巡幸之所在。宋南渡后,政府在杭州,称行在,示未忘恢复之意。】

5.典乐徐申,知常州。押纲使臣被盗,具状申乞收捕,不为施行。此人不知,至于再三,竟寝不报。始悟以犯名之故。遂往见之,云:“某累申被贼,而不依申行遣,当申提刑,申转运,申廉访,申帅司,申省部,申御史台,申朝廷,身死即休也。”坐客笑不能忍。
【徐申,人名,自讳其名,所以犯一个“申”字,就不给走流程,待醒悟,故意一直“申”下去。】
【押纲:转运大批货物,分批启行,计其车辆船只,编立字号,名为一纲。其名始于唐,宋为最盛,如盐纲、茶纲。】
【行遣:办理。】
【讳名之俗大概起源“法术”,这个风俗,《齐东野语》有汇记一条,甚详。】

6.钱俶时有宰相姓沈者,倚为谋臣,好沈念二相公。方中朝加兵江湖,俶大恐,尽集群臣问计,云:“若移兵此来,谁可为御?”三问无敢应者。久之,沈相出班奏事。皆倾耳以为必有奇谋。乃云:“臣是第一个不敢去底。”
【钱俶,吴越国最后的国王,降宋。】


《老学庵笔记》 陆游。记人不求传神,有殊于《世说新语》;记事不穷考据,亦异于《梦溪笔谈》;信笔数语,自饶逸趣,盖初非刻意为书,亦犹是诗人气分也。

1.僧“法一”、“宗杲”,自东都避乱渡江,各携一笠。杲笠中有黄金钗,每自检视。一伺知之,杲起等厕,(法)一亟探钗掷江中。杲还,亡钗,不敢言而色变。一叱之曰:“与汝共学了生死大事,乃眷眷此物耶?我适已为汝投之江流矣。”杲展坐具作礼而行。
【法一、宗杲一时名宿,法一高僧,宗杲名僧。杲初以才辩知名,又多与朝士往返,似热闹场中讨生活。】

2.僧行持,明州人,有高行而喜滑稽。尝住余姚法性,贫甚,有颂曰:大树大皮裹,小树小皮缠;庭前紫荆树,无皮也过年。  
《岭外代答》 周去非

瑶人刀,短刃而长靶,无文饰。
黎刀之刃尤短,以斑藤织花缠束其靶,以白角片尺许饰靶之首。
左右江峒与界外诸蛮刀相类,刃长四尺,而靶二尺,一鞘而中藏二刃,盖一大一小焉。

自福建、下四川、与广东西路,皆食槟榔者。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
广州又加丁香、桂花、三赖子诸香药,谓之香药槟榔。
唯广州为甚,不以贫富长幼男女,自朝至暮,宁不食饭,唯嗜槟榔。
中下细小民,一日费槟榔百余。有嘲广人曰:“路上行人口似羊。”
每逢人,则黑齿朱唇,数人聚会,则朱殷遍地。

南方诸蛮马,皆出大理国。
地愈西北,则马愈良。南马狂逸突奔,难于驾驭,军中谓之“拼命抬”,一再驰逐,则流汗被体,不如北马之耐。
然忽得一良者,则北马虽壮不可及也。
溪峒有一黄淡色马,高至四尺余,耳如人指之小,目如垂铃之大,一动其缰,倏忽若飞,跳墙越堑,在乎一喝。

白鸟、鹳之属,秋则自北而南,春则自南而北,犹雁然,而地不同。静江府谓之“春虫”。

(斗鸡)常胜之鸡,亦必早衰,以其每斗屡濒死也。   
丹阳吕叔湘中学中的吕先生铜像  
笔记文选读目录:
世说新语
管宁割席 华王优劣 顾荣施炙 阮裕焚车 家无长物 小时了了 邓艾口吃 新亭对泣 未能忘情 佳物得在 木犹如此 祖财阮屐 牛屋贵客 东厢坦腹 桓玄好缚人 床头捉刀人 雪夜访戴 温峤娶妇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自制
国史补
兖公答参军 王积薪闻棋 李廙有清德 刘颇偿瓮直 崔膺性狂率 任迪简呷醋 崔昭行贿事 王锷散货财 故囚报李勉 僧荐重元阁
梦溪笔谈
刘晏计物价 陕西盐法 范文正荒政 地图 边防 雄州北城 乘隙 赫连城 滉柱 合龙门 活板 正午牡丹 以大观小
志林
游兰溪 记承天寺夜游 记游庐山 记游松风亭 儋耳夜书 措大吃饭 记与欧公语 论贫士 刘凝之、沈麟士
鸡肋编
馓子 各地岁时风俗 南北雨泽 陕西谷窖 省记条、几乎赏 三觉侍郎、三照相公 俚语见事 讳名 迪功郎 沈念二相公
老学庵笔记
东坡食汤饼 不了事汉 黄金钗 汉子 僧行持 尚书二十四曹 孙王交情 白席 士大夫家法 虏官 马从一
岭外代答
钦州博易场 蛮刀 槟榔 桄榔 象 蛮马 春虫 斗鸡
癸辛杂识
健啖 送刺 故都戏事 大父廉俭 文山书为北人所重 梨酒 白蜡 鱼苗
武林旧事
元夕 西湖游赏 观潮 岁晚节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3651/159474030046.html

更多阅读

与陈伯之书 《与陈伯之书》译文

与 陈 伯 之 书作者:丘迟文 本译 文原 文文 本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

沙之书 《沙之书》读后感

—读《沙之书》刚刚读完《沙之书》,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散发着悲哀的气息”,明明是白纸黑字,读起来却像是一片灰,污浊而混沌。此时,突然想到结尾主人公藏书的地下室,一个阴暗的搁架渐渐在眼前清晰起来,搁架的一端有一团黑影,模模糊

声明:《笔记文选读 大家之书:《笔记文选读》》为网友帅高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