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 那一种雅致的痛——记卞之琳对张充和的恋情

卞之琳 那一种雅致的痛——记卞之琳对张充和的恋情
 

那一种雅致的痛——记卞之琳对张充和的恋情

作者:古尔浪洼

   
  卞之琳之爱张充和,整整爱了60年。60年沧桑情事,多么的可感可叹!但这爱,却被卞之琳先生深深藏了60年。他在世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知道。直到他故世前后,很多人才从一些书里觅得蛛丝马迹。
  
   《夏济安日记》是一本非常出名的爱情日记,风靡海外20多年。1998年,当此书在大陆出版的时候,大陆的读者才发现其中有二三十处提到卞之琳以及他的爱情。
  
   夏当时在西南联大教书,他爱上了班里的一个女学生。但这位很有才华的家伙,一面对爱情,往往就显得笨拙了。他自己内心狂热,只知深爱对方,却拙于表示,结果对方却浑然不知,倒把自己弄得苦恼不堪。卞也是这种类型。这也大概是夏之所以在日记里多次提到卞的原因吧!
  
   但夏比卞要好些,至少他还敢写到日记里,并且出版。卞则把这种爱藏了一生。甚至直到晚年,他都在极力掩饰。最好的明证,就是他的文和诗。
  
   卞认识张充和时,是1933年,其时他虚岁23。他是在秋天认识来北大中文系念书的张充和的。之前,闻一多先生曾经夸过卞之琳,说他是年轻人中少有的不写请诗的。卞也很得意的表示,他不写私生活。但张的出现,确确实实改变了卞的创作。这一切,卞在他的《〈雕虫纪历〉自序》中有所述及:
  
   “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 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 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 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 。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
  
   但也确实如他所说,是他私下里做好梦,因此,对于自己的爱,总是表现的很隐蔽,这也就使得被爱者可能难以觉察。
  
   比如他写《无题四》,把感情表达的如黄河般九曲十八弯。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杯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
         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爱就是爱,给谁就给谁,卞偏不,他就是这样,因为爱,看到她胸前的饰品,而古古怪怪地想去研究交通史!如此大绕弯子,把很多读者也给绕糊涂。也就难怪后来很多读者难以理解他在1933之后一段时间创作的诗歌诗风的复杂和细密繁复。
  
   而这种写法,在他的名作《鱼化石》中表现到极致(《鱼化石》(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
         你真像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四句极力跳跃,意象独特,引人深思。
  
   据《鱼化石后记》的解释,第一行化用了保尔·艾吕亚(P.Eluard)的两行句子:“她有我的手掌的形状,/她有我的眸子的颜色。”并与司马迁的“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相通 ;第二行蕴含的情景,从盆水里看雨花石,水纹溶溶,花纹溶溶,令人想起保尔·瓦雷里的 《浴》;第三行“镜子”的意象,仿佛与马拉美《冬天的颤抖》里的“你那面威尼斯镜子” 互相投射,马拉美描述说,那是“深得像一泓冷冷的清泉,围着镀过金的岸;里头映着什么 呢?啊,我相信,一定不止一个女人在这一片水里洗过她美的罪孽了;也许我还可以看见一 个赤裸的幻象哩,如果多看一会儿。”而最后,鱼化成石的时候,鱼非原来的鱼,石也非原 来的石了。这也是“生生之谓易”。也是“葡萄苹果死于果子,而活于酒。”可是诗人又问 :“诗中的‘你’就代表石吗?就代表她的他吗?似不仅如此。还有什么呢?待我想想看,不想了。这样也够了。”
  
   真的不想了吗?不然。卞其实日思夜想张充和,但他的这种表达方式,使得他难以开启张的心。后来,张在一个美国青年热情的追逐下,被打动了心,嫁到美国去了。卞之痛苦,可想而知。但他仍然不明确表达,仍然用他特有的含蓄掩饰自己。但他之在乎张充和,从他直到1955年,45岁才结婚可见一斑。
  
   其后,张似乎在卞的生命里消失了,卞再也没有提起过张。但曾经深爱过,毕竟抹不去。那种爱和怀念,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比如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的《卞之琳》卷上,卷首有一张卞之琳与张充和同游苏州天平山的照片。以卞之细密个性,这肯定不是偶然。
  
   2000年2月2日,卞先生驾鹤西去了。60年的沧桑情史,似乎该划上句号了。
  
   但就在卞被送到八宝山的次日,卞的女儿青乔驱车,前往中国现代文学馆,将他1937年8月于雁荡山大悲阁为张充和手抄的一卷《装饰集》以及一册《音尘集》捐赠给了馆方。
  
   卞之琳,便是如此一个痴情人,也是如此一个含蓄的人。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的痴情和含蓄都不曾更改!
  
   也许,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卞对张60年的爱——那一种雅致的痛,一世一生!
  
   2002、06、13中午 郑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3751/798401089487.html

更多阅读

卞之琳的《断章》 与你一同鉴赏好诗 断章 卞之琳阅读答案

卞之琳的《断章》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该诗写于1935年10月, 《断章》全诗只有四句,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感悟到不同的审美意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卞之琳赏析 卞之琳的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作者简介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1922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并越级直接进高一的第二学期,开始接触新文化。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

卞之琳《断章》分析 卞之琳的 断章

卞之琳《断章》分析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戴欢在《言寺断想录(三)》中,是这么评价卞之琳和他的断章的:“卞之琳,其诗艺越来越为华文诗人重视,越来越进入20世纪华文诗歌

断章卞之琳 赏析 卞之琳的 断章

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一诗,以其简短纯朴的手法,淡淡地描写出一段感情,一份倾恋。短段四行字中,没有一个“爱”字,幽幽的情思仿佛在半空中悠悠地飘荡,画出一道让人

声明:《卞之琳 那一种雅致的痛——记卞之琳对张充和的恋情》为网友梨花院落溶溶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