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雀尾习练法

揽雀尾习练法  

 

揽雀尾习练法

   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中,揽雀尾~式出现六次。不该误解为“重复”“多余”,它留给我们后人一个揣摩思考空间.多去努力发展创新。
    跟着时代潮流,多学、勤练、细琢。参照《中华武术?太极世界与太极养生》版块.从悟理修拳着手.把揽雀尾这一太极拳母式《或称总式)做出如下练法,分列下属三点。我觉得确有提高.不断长进。
    第一,揽雀尾的四个分式,都用意做动步练习。它可以发展改进传统套路.对揽雀尾做出各种活步的不同练法.增加了一渐悟过程。其好处,一是增强攻防意念,既有上步.跟步,又有撤步、横进,即指按照进、退、顾、盼、定的”五行步”以“八门五步十三势”这一拳论作指针,指引行拳落实。二是重视了借用大地之反作用力,劲起足下,布于周身.形于上肢,能够体验周身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走圈画圆,刚柔相济,以达到整劲运作的要求与目的。
    第二.混合应用八种劲法,轻灵猫步攻防有备。具体练法是揽雀尾的捋劲之后.紧接左顾或右盼做撤步或横进采捌(捋采捌),上步跟步挤劲之前加进靠肘(靠肘挤)。再有.动步拥劲当为“首”,练拳始终必贯串:按劲之前必有一“化”.体验化引拿发,上步化圆按出去,对这后两个分式练法也不能忽视。总之.时刻不忘沾连粘随.不丢不顶.把握住“走粘”基本技法,练好揽雀尾的四个分式,稳走“八门”。如此练法,方向找准.松紧结合.快慢相应.去争机争势。以两种或三种劲法.联结起来灵活运用于各种拳势之中,应对不同方向的来力进行攻防。这便是有法与无法相结合、随机应变的不断实践与追求。
    第三.常常做好揽雀尾习练,贯串于传统套路拳架。太极推手配合走架.向更深层次进入,“斯拳无止境也”。不求标新立异.但求功效为用。我自行组成这种揽雀尾习练法的程式.经过个人实践证实.符合学用一致的方针,增强了内功意念.以体现内家拳术求悟真内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3951/205680214865.html

更多阅读

杨式太极拳85式动作名称 85式杨式太极拳名称

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第二段15、抱虎归山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撵猴18、

杨氏太极拳85式体用功法 杨氏太极拳85式音乐

太极拳起势:此为太极拳预备动作之姿势,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后仰,沈肩垂肘,两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腰胯,而足直踏,平行分开,距离与肩相齐,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

42式太极拳标准动作图解-中国太极拳网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段1.起势:动作要领: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肩臂松垂,两手贴大腿侧。左脚向左轻开步,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手轻轻下按,落于腹前,掌与膝相对,目视前方(图1~2)。图(1)图(2)2.右揽雀尾动作要

杨氏太极拳老架简化42式拳谱_Unique 杨氏太极拳拳谱

1)起势2)右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式5)白鹤亮翅6)左搂膝拗步7)海底针8)扇通背9)倒撵猴(2个)10)云手(3个)11)左右穿掌12)左蹬脚13)左右高探马14)二起脚15)左打虎式16)中心脚 17)双峰贯耳18)搬拦捶19)如封似闭20)豹虎推山21)十字手22)斜搂膝拗步23)回身三掌24)揉

声明:《揽雀尾习练法》为网友枯藤昏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