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者按
“如何成为一个摄影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里要介绍的是英国著名摄影师大卫.休恩(David Hurn)对这个话题的理解。
本篇文章选自于休恩的代表作《摄影师的修成之道》(On Being A Photographer),是休恩与著名的摄影批评家Bill Jay的谈话录。前者的摄影实践,后者的摄影史和艺术批评,在本书中“行”与“知”天衣无缝的融合起来。他称本书的目的是“从自己的实际创作经验,从无数先前和当前的杰出摄影师的亲历出发,告诉你如何像一个真正的摄影师那样思考和行动”。
限于篇幅,《摄影神话九则及其祛魅术》全文共分三次推出,每次推出三则神话,本文为一到三则神话,敬请关注后续内容。
……
摄影神话九则,及其祛魅术
文|大卫·休恩
译|PoOk.光哲
理解方是真正的满意,且是不会被懊悔跟随的唯一乐趣。
——苏格拉底
多年来,对谈过很多摄影师,他们似乎对某些问题颇为困惑。本章即预备触及这些——摄影中的神话。部分在前面章节已经提到,但并未深入,或因其与当时的话题焦点不太相关。所有这些神话可能需要更详尽的展开,但我们希望我们的共同注解将有助于你和友人同事进一步敞开探讨。本章没有采用对话体例,但实际依然是由我与Bill Jay两人共同写就。
神话一则
摄影师是其作品的最好编辑
不。这个神话就是:最好的摄影师就是具有洞见,能够挑选出自己作品中的最佳图像,以供出版或展览的唯一之人。
这则神话的出现缘于摄影师通常与其拍摄主题打成一片,在里面投入了情感——虽然可能没有在照片中直陈;且相信为了'真实于自我',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拥有一种洞见。但是,图像的最佳编辑或选片人是那些评判自我(或者他人)作品时候,能够从情感中抽身,能够以平静淡然的态度,以冰冷的逻辑评估照片价值的人。
某些最高段位摄影师方具这种分离术;多数没有。事实上,许多最好的图片编辑根本就不是摄影师。尤金.史密斯(W.EugeneSmith)就是这则神话的一个很好例子。他从《生活》杂志辞职,这让他成为传奇。辞职是因为在图片选择上他没有全权控制。这被认为是在处处庸俗主义面孔中保持艺术独立完整的举动,从而得到摄影师们的拍手称赞。不幸的事实是,史密斯所有伟大且广为人知的作品都是由《生活》杂志人员编辑的。现在他终于有机会自己编辑自己的作品,结果却是灾难性的,他的《匹兹堡》(Pittsburgh)就是一个缩影。1955年,他拍了11,000张底片,冲印了7,000张校样,选了2,000张图片。唯一愿意使用这些成果出版的是1958年的《流行摄影年刊,1958》。用了34页,登了88幅。图像配上了史密斯自己吃力的,苦恼的零碎文字。即使按照史密斯的话,整个项目也是失败的。
(W. EUGENE SMITH,“Pittsburgh”,1944, silver print, 13 1/2″ x 9 3/4″)
(注:有关《匹兹堡》这个摄影项目,可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
史密斯一再抱怨自己没有艺术控制的机会,碎碎念到到我们在自己的杂志《相册》(Album)上给他16页另加一个封面,想看看是否出现有趣的结果。告诉了他图像的选择,告诉他图像排版一定不要有丝毫偏斜。结果很糟糕,乃至我们不得不加印了一张免责声明,以便让读者知道,图像和排版均由史密斯一人完成。但这并不妨碍一个事实:史密斯是一个伟大的摄影师,尽管是一个蹩脚的编辑。
作家可以通过与一个好编辑保持密切来往而得到提高,同样的,摄影师也可以从一个好图编的洞见中受益匪浅。
我们对摄影师的建议:找一个你信任的编辑,一个尽可能高水平的专业人士。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必须无条件的接受,跟从此人的荐言;只是意味着编辑会针对你的作品,给你提供一个你本人所无法获得的清晰洞见。最好的摄影师往往能谦逊的从其信任同行那里听取建议。
神话二则
摄影师是他们自己最好的写作者或设计者
同样道理。一个好的摄影师同时也是同等级别的好写作者或者设计者,这是非常罕见的。两个领域都有大量个体花费经年劳苦以求掌握种种微妙技艺。罔顾投入的时间精力,认为摄影师也可以做到同样的好,这是不可承受的傲慢之重。摄影师刚一进入这个领域,写作者或者设计者的技巧突然就无关紧要了?不大可能。只要反过来想想,就可以明白其中的荒谬。如果一个很好的写作者或者一个成功的设计者抓起相机,马上宣称自己是一个伟大的摄影师,我们肯定会怒不可遏!
David:如果我有个选择,自己写配文,或者与像格雷厄姆.格林这样的人合作,那么,坚持自己做的话,就很可笑了。
Bill:许多摄影师在解释自己的手法与意图时候,写的非常好。(可见Nathan Lyons编著的《摄影师谈摄影》) 但这不等于同样也能写好一篇摄影配文。PhillopJones Griffiths那本经典《Vietnam Inc》[1]写得的确很好,但大多数摄影师的图像在与杰出作家合作后得到提升。这样有效合作的佳例包括:费伊·戈德温(Fay Godwin)与约翰.福威尔(John Fowels)[2];罗沙孟德.珀塞尔(Rosamund Purcell)与斯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Gould);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与巴兹尔.戴维逊(Basil Davidson)[3];克里斯.吉利普(Chris Killip)与约翰.伯格(John Berger)[4];比尔.布兰特(Bill Brandt)与劳伦斯.德雷尔(Lawrence Durrell)[5],以及其他等等。
对那些正在准备一篇杂志配文,一本书或者一场展览的摄影师,我们的建议:同你能找到的最好写作者,最好设计者合作。
神话三则
摄影师是优秀的冲印师
我们都曾见过许多展览,甚至包括一些出名摄影师的,其放大作品都达不到技艺的最高标准。通常的辩解不外是'但这就是我自己全部的作品',或者这句话的变形版本,听起来更像一个临时借口。
事实是,冲印一直都是需要大量时间(以及热情)才能掌握的一门高度技巧化的专业。有些摄影师对精工冲印有兴趣,且花精力以精通此道。但大多数没有,也做不到。实际上,一个专业冲印师协同摄影师工作,能心会其要求,往往可以做出无比称心的结果。认为摄影师能够与那些每周每日每时每刻无不转注此事的专业冲印师一样,可以做出同等标准的放大,无疑是荒谬的。
如果可以算是安慰的话,告诉你一个事实,大多超一流摄影师会请一些出名的冲印师来为他们完成最后的冲印。Picto,巴黎的一家实验室,冲印过罗伯特.弗兰克,安德烈.科特兹、约瑟夫.寇德卡、亨利.卡蒂尔-布列松以及其他等的底片。这可不是一群蹩脚摄影师!他们的理解是图像的价值取决于链路上最弱的那一环。没道理掌握了链路上所有其他环节,向完美摄影一路狂奔,却在最后一环前踉踉跄跄。
许多摄影师,尤其那些希望能在勃兴的艺术市场上卖出自己冲印原作的,更应该深深接受这个观念—— 一个专业冲印师做出的结果会远甚于一个,比如像摄影师这样的,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冲印者。冲印制作师们一直都明白这点。多数蚀刻家、雕刻师、平版制图师,以及其他采用凹铜版蚀刻法、凹版照相术、卡罗版(Collotype)照相术,或者其它任何印制技术的师傅都会聘请高级冲印师,在艺术家的督导下,完成最终版本。
老实讲,一些艺术摄影师之间有这么一种看法,艺术家将相纸放进显影液后,某种特殊的魔法,某种灵魂共鸣,或者特殊的个性传递发生了。在某些情况下,有摄影师宣称只有某种冲印而非别种方可以从同一底片中传达出某种本质或者灵韵,由此而让自己的前一种处理作品标价数千美元甚至更多。我们努力对这类艺术家不置可否,我们只是想说一点,这样的神秘主义基本扯淡。
… 未完待续 …
附I:
[1] 有关越南战争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力的摄影报道书籍之一。
[2] 《大地》(Land)ISBN-10: 0316291145
[3] 《吉哈娜:一个非洲人的肖像》(Ghana: An African Portrait)ISBN-10: 0912334657
[4] 《现场》(In Flagrante)(ISBN-10: 1935004069)
[5] 《比尔.布兰特:裸体透视》(Bill Brandt: Perspective of Nudes)
附II:
作者介绍:
大卫.休恩,生于1934年,自学成才的摄影师,1956年因为“匈牙利革命”的纪实报道而成名,1965年纳入“马格南”,两年后便转为正式会员。是英国宗师级别的摄影大师。以对威尔士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的纪录最为有名。代表作《威尔士:我父辈的土地》(Wales:Land of My Father)。
译者介绍

光哲,业余摄影师,兼职译者,“PoOk书游”创立者——致力于“有心.有趣.深且美”视觉艺术外文书引进。翻译有《多萝西亚.兰格:摄影生涯与传世佳作》、《影与光:比尔布兰特》、《道边狗》、《寂静的深度:霍珀画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