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来认为扬州八怪皆是愤世嫉俗,不拘小节,作品以狂、怪行世,比如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高凤翰左书,还有黄慎的草书……近来整理资料,读到一些,就生些感慨,例如下面这件郑板桥的小楷。
郑燮《楷书节录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页》纸本楷书 31.5×21cm 1735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輙便往山中,憩感配 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暎郭。夜登华子冈,輞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 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復与疎鐘相问。此时独坐,僮僕静默,多 思曩日携手赋诗,步仄逕,临清流也。当待仲春,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 翼,露湿青皐,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款署:雍正乙卯小春月书似翼周年学先生清赏,楚阳板桥小弟郑燮。
钤印:二十年前旧板桥(朱文)、燮印(白文)
这件作品大约和现在的A4纸差不多大,板桥道人四十三岁时,用精致娴熟的小楷书写的王维的短文,近200字。小楷明显受苏东坡、钟繇的影响颇多,工整雅致,楷中带行、笔意流动,堪称小楷佳作。我想他如坚持沿着传统路子走下去,也不会输于清季任何一家。但郑燮毕竟是郑燮,他有不同于常人的见识。
再读一诗。
郑燮《行书赠西翁轴》纸本行书 70.8×43.1cm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
茶香酒熟田千亩,云白山青水一湾。
若是老天容我懒,暮年来共白鸥闲。
船中人被利名牵,岸上人牵名利船。
江水滔滔流不息,问君辛苦到何年。
款署:西翁年长兄,板桥郑燮。
钤印:郑燮之印(白文)、二十年前旧板桥(白文)、北泉草堂(朱文)
【资料来源】《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吧-6-清代书法
这是板桥的代表之作,书体是人们常说的六分半书,大小错落,篆隶楷行混杂,写着一首七言俚诗,耐人寻味。我们常常迷糊于滚滚红尘之中,这些人生真谛似乎人人皆知,却又有几人能看透?板桥道人创造的“六分半书”,他以这样奇奇怪怪的面目标新立异,是不是也被一些世俗的“名”、“利”所牵引,而做出如此大的“破坏”呢?
板桥道人完全摒弃传统,行笔横七竖八,玩世不恭,也有可能是游戏笔墨,这些我们无从得知,他的“六分半书”至今也仍饱含争议。但他的存在,至少唤醒了一代读书人,随波逐流和与时俱进是两个层面的世界观,没有创新的意识是不可能立足于艺术之林的。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