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宴席曲 回族民歌 回族宴席曲有着怎样的形式

  宴席曲多以方阵队形对舞,舞蹈主要有"鹰舞"、"鹦哥舞"、"筛子舞"等。除了大传,一般的散曲、季节歌、五更调都可以,边唱边舞。也可以采取歌伴舞的形式表演。其动作特点常与回族的劳动、生活、习俗相关联,由于回族歌曲常用凤凰、蝴蝶、牡丹、鸽子等雍容华贵的形象和羊羔、青草、甘泉等与本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起兴,所以舞时手臂动作多变的特点恰似蝴蝶飞舞、风凰展翅,动作秀而不拘,美而不俗;腿部柔韧地屈伸,似放牧人赶着关群在云中走,动作起伏稳重,柔中有韧、潇洒自如、头部碎摇和敏捷地摆动、眼神配合巧妙,这些都抒发了宴席中的喜庆欢快之情。

  宴席曲的演出程序,主要分以下步骤,曲把式们来到东家大门口,唱《恭喜曲》,进到家中拉开场子后,先由曲把式头儿《表礼》致赞词,然后开始正式的演唱。演唱的起首曲为《抬起吗头儿瞧》,接下来根据主人所点的曲目,进行一一表演。如果这一家出现两组演唱家,可就热闹了,必不可少的要进行对阵打擂,你一歌我一曲,不把对方唱的哑口无言绝不罢休。宴席曲的演唱,有唱一晚夕的,也有连着三晚夕的,这就看唱家们的肚子里的货有多少和演唱上的功夫有多大了,宴席曲演唱到最后以一曲《谢东家》作结束。

  宴席曲的曲调大都婉转又而柔和,歌词优美而又动听,节奏欢乐而又轻快,气氛喜庆而又热闹。演唱者边歌边舞,有时唱到动情处不期然间众人会齐声而合,使每个参加婚礼的人都如痴如醉,其乐融融。为新婚典礼锦上添花,喜中加乐。除了欢快、风趣、喜庆的一面,宴席曲的灵魂在于它所携带的浓浓的忧郁。演唱者常说:"家里嫑唱《莫奈何》,出门了嫑唱《祁太福》。"因为这些都是苦歌,唱起这些苦歌,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忧郁,从历史深处带来的一种忧郁。有人说忧郁是音乐的灵魂,宴席曲大漠旷野般的寂寥、宏阔,象层峦河流一样悱恻、委婉,千回百折。它们没有其它军旅歌谣的豪迈、亢奋、激越、浓烈,但在深深的忧郁中有一种穿越、渗透的力量。它们道出了生活的沉重甚至是荒芜,唱出了男人不轻弹的泪水,女人诉不尽的思念。那是一种遥远的、阻隔万千的呼唤,既凄然又温暖。

  一首宴席曲,双泪落君前。感心动耳、荡气回肠,由不住唏嘘哽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回族宴席曲 回族民歌 回族宴席曲有着怎样的形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4451/838821968678.html

更多阅读

河南回族资料 河南郑州管城回族区

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面积16万7千平方公里,有42个民族成分。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人口最多,有198844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99%,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2.66%,分布在全省十七个市,一百一十个县。  河南回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那时已有

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 少数民族讨厌回族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整体信仰伊斯兰教,故主要的生活方式为伊斯兰,回族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

回族四 ——丧葬习俗

回族的丧葬礼风俗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回民认为,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结果。作为在世的人,对于亡人不论其贵贱或贫富,不管是子孙满堂,还是鳏寡孤独,都要尽埋葬的责任,并要葬之以礼。【习俗特点】回族的葬礼,既有回回民族的习俗特点,又有

山东回族姓氏及家谱考略 中华姓氏家谱编辑软件

山东回族姓氏及家谱考略——济南及山东回族张姓家谱考张姓在我国是一大姓,张姓据说在全国姓氏中的人口约占全国第三位,(李、王、张)这主要指汉族。而回族张姓,在我国回族族群中人数却很少,但分布颇广,北自东北、河北,而河南、山东,南至江苏、

声明:《回族宴席曲 回族民歌 回族宴席曲有着怎样的形式》为网友我永远记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